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備課組 教師 班級 學生日期: 上課時間:主課題: 光教學目標: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并利用該規律解釋物理現象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規律,并會利用其原理作圖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學會平面鏡成像作圖法知道光的折射現象,掌握光的折射規律知道不同介質對光的折射本領不同知道什么是透鏡、了解凸透鏡的典型光路圖熟練掌握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簡單應用教學重難點:光的反射定律和應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和特點、平面鏡成像實驗光的折射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和應用教學內容一、熱身訓練1.《史記》、《夢溪筆談》中都有海市蜃樓的記載,宋代大詩人蘇軾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過海市蜃樓的奇觀。海市蜃樓現象的產生是由于(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2. 下列光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3.探究燭焰通過焦距是10cm的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6所示,此時( )A.a為物距B.b為焦距C.凸透鏡成放大的燭焰像D.若蠟燭、透鏡不動,僅移動光屏,燭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物和屏相距40 cm固定,把一凸透鏡放在物和屏間距離中點時,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 )A.5 cm B.10 cm C.15 cm D.20 5.如圖所示,物體AB由圖中位置向透鏡移動,則它通過透鏡成的像將 ( )A.移向透鏡越來越小 B.遠離透鏡越來越大 C.移向透鏡越來越大 D.遠離透鏡越來越小6.關于用眼睛觀察像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實像能呈現在光屏上,但不能用眼睛直接觀察到B.虛像能用眼睛直接觀察到,但不能呈現在光屏上C.實像是物體發出的會聚光束在視網膜上會聚而成的D.虛像是物體發出的發散光束在視網膜上會聚而成的7. 圖1所示現象中,應該用光的折射規律來解釋的是( ) 8. 把一支鉛筆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鉛筆好像在水面上折斷了,如右圖所示。這是由于下列什么情況引起的(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9. 下列光路圖能正確反映光線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的是( ) 10. 觀察拍攝于水邊的風景照片時,總會發現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這是光從空氣射到水 面上時,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進入了水中的緣故。 11、陽光下,微風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這里蘊含著光的 現象。 12、風景旖旎的鏡湖,各式現代建筑環湖矗立,充滿時代氣息。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 (選填“實像”或“虛像”).這些“倒影”看起來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時,有一部分發生____________進入了水中。 13、身高1.6 m的人,站在平面鏡前2m處,則人在鏡中的像高 m,像與人的距離為 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運動2s,像與平面鏡的距離為 m。 14、作出入射光線,標出反射角 15、根據光的傳播方向,請在圖中填上平面鏡。 16.一束光線AO以與水面成300的角斜射到水面.試在圖12中畫出光線AO經過水面后的光路圖. 17.小波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l)實驗要求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_。(2)他將凸透鏡正對平行光,當光屏移動到圖21所示位置時,屏上呈現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則此凸透鏡的焦距f=________cm。 二、知識回顧1、光的直線傳播1、 叫光源。 2、光的傳播規律:光在 沿直線傳播。 3、小孔成像:成__ __像(選填“實”或“虛”),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 關。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 。 2、光的反射1、定義:光 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2、如圖,__ __是入射光線,_ _是反射光線。過入射點且與界面垂直的直線_ _叫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_ __),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反射角(∠__ )。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 。3、分類:光的反射分為 和 ,漫反射每條光線都遵守 定律。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當從物體上發出的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于一點,這個點就是該物體的像。如圖所示。其中物點S發出的入射光線為________、________,則反射光線為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與點________,即為像點。 4、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實驗目的: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器材:__ __的蠟燭2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實驗步驟:按圖所示在桌上鋪一張白紙,紙上垂直放________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平面鏡的位置。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玻璃板后放一支沒有點燃的同樣的蠟燭B。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直到從玻璃板前面不同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蠟燭B___________。蠟燭B所在的位置就是蠟燭A的像所在的位置。重復上述方法多做幾次實驗,并在紙上記下像的位置。一塊玻璃板; 好像被點燃似的數據處理和分析:用直線把各次實驗中蠟燭A和它的像(蠟燭B)的位置Aˊ連接起來,用刻度尺量出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如圖所示。5 、平面鏡成像特點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像與物____________;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________;像與物的連線__________。簡單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平面鏡成像作圖法 1、反射定律法:從物點作任意兩條入射光線,根據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線,兩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即是像點。2、對稱法:作物點到鏡面的垂線,在此垂面上鏡面的另一側截取與物點到鏡面距離相等的點為虛像點。7、潛望鏡的光學原理潛望鏡在水中觀察到的像,是水面上的物體發出的光線經兩個平面鏡___ _反射所形成的 。8、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 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 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的兩個條件:光從 射入 ,或者光在同種不 介質中傳播。 光必須是 射入另一種介質中,若光線與分界面垂直,則傳播方向 。 3、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共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① 光線, 光線和 在同一平面內。 ② 光線和 光線分居于 兩側。 ③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ri不同介質對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當光從光疏介質斜射到光密介質的時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當光從光密介質斜射到光疏介質的時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記憶方法:對空氣、水和玻璃,空氣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中的角,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 光從空氣 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 入射角,屬于 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 入空氣中時,折射角 入射角,屬于 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度。 ④ 在折射時光路是 的 4.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 ,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9、透鏡基本概念1、透鏡:至少有一個面是 面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會辨認) 2、凸透鏡:中間 、邊緣 的透鏡,如圖1所示。 凸透鏡對光線有 作用,因此凸透鏡又叫做 透鏡。 3、凹透鏡:中間 、邊緣 的透鏡,如圖2所示。 凹透鏡對光線有 作用,因此凹透鏡又叫做 透鏡。 4、主光軸:通過透鏡球面的 的直線 5、光心:即透鏡的 。通常位于透鏡的幾何中心,用“ ”表示。 6、焦點: 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 ,該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用“ ”表示。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 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成為 光線,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主光軸上一點,該點叫做凹透鏡的 。 7、焦距:從 到 的距離,用“ ”表示。 10、凸透鏡成像經過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要求會畫): ① 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______________,如圖3: ②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 ;如圖4: 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 ;如圖5: 2、經過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了解): ① 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 過凹透鏡的虛焦點;② 正對著凹透鏡虛焦點的入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 主光軸;③ 通過光心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 。 3、典型光路:如圖611、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1、物距: 到 的距離,用“ ”表示。 2、像距: 到 的距離,用“ ”表示。 3、實驗:①器材:光具座、 、 、刻度尺、蠟燭等 ②步驟:A、依次將點燃的蠟燭、透鏡、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調整火焰的中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上。 B、調節蠟燭到透鏡的距離,使u>2f,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夠看到燭焰的清晰的像,記下此時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這時我們會看到光屏上出現相對蠟燭 、 的 像,此時像位于 。 C、把蠟燭移向凸透鏡,仍保持它們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再移動光屏。可以觀察到還是 、 的 像。像的位置仍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但與步驟B相比像 了透鏡,即 大了。蠟燭移動到距透鏡2 倍焦距處,移動光屏可以在距離透鏡 處觀察到 的與燭焰 的 像。像的位置也在 處。 D、調節蠟燭到透鏡的距離,使f2f 像 側 u=2f 像 側/fC圖1圖2圖3圖4圖5FFFF圖6ABMNOF··0102030405060708090cm0102030405060708090cm(a) (b) (c)0102030405060708090cm圖8B湖邊夜景C筷子變彎折D汽車觀后鏡日偏食A圖7PAGE初中科學備課組 教師 班級 學生日期: 上課時間:主課題: 光教學目標: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并利用該規律解釋物理現象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規律,并會利用其原理作圖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學會平面鏡成像作圖法知道光的折射現象,掌握光的折射規律知道不同介質對光的折射本領不同知道什么是透鏡、了解凸透鏡的典型光路圖熟練掌握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簡單應用教學重難點:光的反射定律和應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和特點、平面鏡成像實驗光的折射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和應用教學內容一、熱身訓練1.《史記》、《夢溪筆談》中都有海市蜃樓的記載,宋代大詩人蘇軾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過海市蜃樓的奇觀。海市蜃樓現象的產生是由于(A)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2. 下列光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B)3.探究燭焰通過焦距是10cm的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6所示,此時(D)A.a為物距B.b為焦距C.凸透鏡成放大的燭焰像D.若蠟燭、透鏡不動,僅移動光屏,燭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物和屏相距40 cm固定,把一凸透鏡放在物和屏間距離中點時,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 B )A.5 cm B.10 cm C.15 cm D.20 5.如圖所示,物體AB由圖中位置向透鏡移動,則它通過透鏡成的像將 ( B )A.移向透鏡越來越小 B.遠離透鏡越來越大 C.移向透鏡越來越大 D.遠離透鏡越來越小6.關于用眼睛觀察像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A.實像能呈現在光屏上,但不能用眼睛直接觀察到B.虛像能用眼睛直接觀察到,但不能呈現在光屏上C.實像是物體發出的會聚光束在視網膜上會聚而成的D.虛像是物體發出的發散光束在視網膜上會聚而成的7. 圖1所示現象中,應該用光的折射規律來解釋的是(C) 8. 把一支鉛筆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鉛筆好像在水面上折斷了,如右圖所示。這是由于下列什么情況引起的。(A)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9. 下列光路圖能正確反映光線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的是(A) 10. 觀察拍攝于水邊的風景照片時,總會發現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這是光從空氣射到水 面上時,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進入了水中的緣故。折射11、陽光下,微風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這里蘊含著光的 現象。反射12、風景旖旎的鏡湖,各式現代建筑環湖矗立,充滿時代氣息。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 (選填“實像”或“虛像”).這些“倒影”看起來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時,有一部分發生____________進入了水中。反射 虛像 折射13、身高1.6 m的人,站在平面鏡前2m處,則人在鏡中的像高 m,像與人的距離為 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運動2s,像與平面鏡的距離為 m。1.6 2 4 14、作出入射光線,標出反射角 15、根據光的傳播方向,請在圖中填上平面鏡。 16.一束光線AO以與水面成300的角斜射到水面.試在圖12中畫出光線AO經過水面后的光路圖. 17.小波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l)實驗要求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_。(2)他將凸透鏡正對平行光,當光屏移動到圖21所示位置時,屏上呈現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則此凸透鏡的焦距f=________cm。光屏中央 10二、知識回顧1、光的直線傳播1、 叫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 2、光的傳播規律:光在 沿直線傳播。同種均勻介質中3、小孔成像:成__ __像(選填“實”或“虛”),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 關。實,無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 。 3×108 3×108m/s 2、光的反射1、定義:光 射到兩種介質界面上 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2、如圖,__ AO __是入射光線,_OB _是反射光線。過入射點且與界面垂直的直線_ NO__叫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_i__),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反射角(∠__r_)。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光的反射分為 鏡面反射 和 漫反射,漫反射每條光線都遵守 反射定律。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當從物體上發出的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于一點,這個點就是該物體的像。如圖所示。其中物點S發出的入射光線為________、________,則反射光線為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與點________,即為像點。 SB、SA;AS、BC;Sˊ4、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實驗目的: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器材:__完全相同__的蠟燭2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玻璃板、刻度尺、白紙實驗步驟:按圖所示在桌上鋪一張白紙,紙上垂直放________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平面鏡的位置。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玻璃板后放一支沒有點燃的同樣的蠟燭B。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直到從玻璃板前面不同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蠟燭B___________。蠟燭B所在的位置就是蠟燭A的像所在的位置。重復上述方法多做幾次實驗,并在紙上記下像的位置。一塊玻璃板; 好像被點燃似的數據處理和分析:用直線把各次實驗中蠟燭A和它的像(蠟燭B)的位置Aˊ連接起來,用刻度尺量出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如圖所示。5 、平面鏡成像特點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像與物____________;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________;像與物的連線__________。簡單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虛像; 等大且正立; 相等; 與鏡面垂直; 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6 、平面鏡成像作圖法 1、反射定律法:從物點作任意兩條入射光線,根據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線,兩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即是像點。2、對稱法:作物點到鏡面的垂線,在此垂面上鏡面的另一側截取與物點到鏡面距離相等的點為虛像點。7、潛望鏡的光學原理潛望鏡在水中觀察到的像,是水面上的物體發出的光線經兩個平面鏡___兩次__反射所形成的__虛像_。8、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 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 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斜射;偏折2、折射的兩個條件:光從 射入 ,或者光在同種不 介質中傳播。一種介質;另一種介質;均勻光必須是 射入另一種介質中,若光線與分界面垂直,則傳播方向 。斜;不變3、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共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① 光線, 光線和 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入射;法線② 光線和 光線分居于 兩側。折射;入射;法線③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ri不同介質對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當光從光疏介質斜射到光密介質的時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當光從光密介質斜射到光疏介質的時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記憶方法:對空氣、水和玻璃,空氣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中的角,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 光從空氣 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 入射角,屬于 折射。斜射;小于;近法線;;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 入空氣中時,折射角 入射角,屬于 折射。斜射;大于;遠法線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度。0④ 在折射時光路是 的 可逆4.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9、透鏡基本概念1、透鏡:至少有一個面是 面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會辨認) 球2、凸透鏡:中間 、邊緣 的透鏡,如圖1所示。 厚;薄 凸透鏡對光線有 作用,因此凸透鏡又叫做 透鏡。會聚;會聚3、凹透鏡:中間 、邊緣 的透鏡,如圖2所示。 薄;厚 凹透鏡對光線有 作用,因此凹透鏡又叫做 透鏡。 發散;發散 4、主光軸:通過透鏡球面的 的直線 球心5、光心:即透鏡的 。通常位于透鏡的幾何中心,用“ ”表示。 中心;O。 6、焦點: 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 ,該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用“ ”表示。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 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成為 光線,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主光軸上一點,該點叫做凹透鏡的 。 平行;一點;F;平行;發散;虛焦點。 7、焦距:從 到 的距離,用“ ”表示。 光心;焦點;f。10、凸透鏡成像經過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要求會畫): ① 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______________,如圖3:①不改變 ②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 ;如圖4:②過焦點 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 ;如圖5:③平行于主光軸 2、經過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了解): ① 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 過凹透鏡的虛焦點;② 正對著凹透鏡虛焦點的入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 主光軸;③ 通過光心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 。①反向延長線 ②平行于 ③不改變3、典型光路:如圖611、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1、物距: 到 的距離,用“ ”表示。 物體;透鏡;u2、像距: 到 的距離,用“ ”表示。 像;透鏡;v3、實驗:①器材:光具座、 、 、刻度尺、蠟燭等 ①凸透鏡;光屏②步驟:A、依次將點燃的蠟燭、透鏡、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調整火焰的中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上。 同一高度B、調節蠟燭到透鏡的距離,使u>2f,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夠看到燭焰的清晰的像,記下此時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這時我們會看到光屏上出現相對蠟燭 、 的 像,此時像位于 。 倒立;縮小;實;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C、把蠟燭移向凸透鏡,仍保持它們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再移動光屏。可以觀察到還是 、 的 像。像的位置仍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但與步驟B相比像 了透鏡,即 大了。蠟燭移動到距透鏡2 倍焦距處,移動光屏可以在距離透鏡 處觀察到 的與燭焰 的 像。像的位置也在 處。 倒立;縮小;實;遠離;像距;二倍焦距;倒立;等大;實;二倍焦距D、調節蠟燭到透鏡的距離,使f2f 像 側 u=2f 像 側/f2f 倒立 放大 實 異 投影儀(幻燈機) 正立 放大 虛 同 放大鏡虛實;大小;遠;大;近;小重點提示:① 如果凸透鏡被遮擋住一部分,只有一部分進光,凸透鏡對光的作用不變,仍是完整的像,只是像變 了。 暗② “倒立的實像”是相對于物來說的,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相反。凡倒立的是 像, 像總是倒立的;凡正立的是 像, 像總是正立的。實;實;虛;虛③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A、成像原理不同實像:物體上每一點射出的光線經反射或折射后,光線會聚到一點所成的像。虛像:物體上每一點射出的光線經反射或折射后,光線發散,但其反方向延長線相交與一點。B、承接方式不同實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觀看。虛像:只能用眼睛觀看。5、眼睛:晶狀體相當于 ,視網膜相當于 。凸透鏡;光屏 近視眼:物體成像在視網膜 ,用 透鏡矯正。 前;凹 遠視眼:物體成像在視網膜 ,用 透鏡矯正。 后;凸三、經典例題例1、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9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A′B′。例2、S為發光點,請畫出由S點發出并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例2、在利用光具座進行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探究中:(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圖可知,凸透鏡對光線具有 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會聚 11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請你指出其中一條可能的原因: 蠟燭 凸透鏡 光屏不在同一直線上(3)調整后,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16cm處時(如圖乙),在凸透鏡另一側前后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的實像(填寫像的性質); (填光學儀器)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如果將蠟燭在乙圖的基礎上遠離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放大 投影儀 靠近例3、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⑴小明發現所用的凸透鏡沒有標明焦距,于是他讓太陽光平行于主光軸照射在凸透鏡上,在透鏡另一側F點得到一個最小的亮點,如圖所示。試作出這一過程的光路圖。⑵請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鏡的焦距:f= cm。約5cm⑶小明將該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進行實驗,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圖所示,其中明顯還需要調整的是_ 。調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個清晰的蠟燭的像,請你詳盡地描述這個像的特點: 。光屏的高度,使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 倒立、縮小的實像。⑷此時,小明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且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若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應將光屏向 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填 “遠離”或“靠近”),才能使蠟燭的像變清晰。此實驗說明近視眼配戴合適的近視眼鏡能矯正視力的原因是 。(4)遠離 能把成在視網膜前的像成在視網膜上例4、如圖所示,小剛將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貼近書本,透過玻璃杯觀看書上的鸚鵡圖片(圓圈中的鸚鵡圖與書本中的鸚鵡圖實際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虛像可能是(A)例5、小紅同學利用圖9的裝置研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操作規范、正確。每一次實驗,她改變物距,并移動光屏,直至觀察到清晰的像,其成像情況如圖9(a)、(b)、(c)所示,請仔細觀察圖中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情況,得出初步的結論。(1)分析、比較圖8(a)或(b)或(c)中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以及成像情況,可知: 。(2)分析、比較圖8(a)和(b)和(c)中像距隨物距變化的關系以及成像情況,可知: 。(1)當物距大于像距時,凸透鏡可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當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時,像、像距均隨物距的減小而增大四、課堂小練1、如下短句或詞語涉及到的知識與光的直線傳播無關的是(C)A.立竿見影 B.一葉障目C.魚翔淺底 D.三點對一線2、小明做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先將蠟燭放在平面鏡前50cm處,他記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將平面鏡向蠟燭移動了10cm,則第二次成像的位置與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較( B )A.向平面鏡移動了10cm B.向平面鏡移動了20cmC.遠離了平面鏡10cm D.遠離了平面鏡20cm3、小明同學在課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圖1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個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 B )A.蠟燭的正立像 B.蠟燭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圓形光斑4. 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如果改變入射角,使入射角減小,則:( B )A.反射角減小,折射角不變; B. 反射角減小,折射角減小;C.反射角不變,折射角減小; D.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間的夾角減小5.下列現象中,屬于光折射現象的是( C )A.平靜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燈光下,墻壁上出現人影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來向上彎折了D.人們看到平面鏡中自己的像6.下列四個現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的是( A ) A、用放大鏡觀察細小物體 B、小孔成像C、燈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7.下圖中描述的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的是( C )8.如圖所示,畫中人出現了錯誤判斷.以下四幅光路圖中,能正確說明產生這一現象原因的是 ( D )9.一焦距為f的凸透鏡,主軸和水平的x軸重合,x軸上有一光點位于透鏡的左側,光點到透鏡的距離大于f而小于2f.若將此透鏡沿x軸向右平移2f的距離,則在此過程中,光點經透鏡所成的像點將 ( B )A.一直向右移動 B.一直向左移動C.先向左移動,接著向右移動 D.先向右移動,接著向左移動10.用普通的照相機拍攝人像時,要增大底片上人像的尺寸,則( D )A.相機應遠離人,同時縮短暗箱的長度 B.相機應遠離人,同時增大暗箱的長度C.相機應靠近人,同時縮短暗箱的長度 D.相機應靠近人,同時增大暗箱的長度11.小方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當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則( C )A.得到的像是正立縮小的實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C.把蠟燭向左移動,調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變小D.把蠟燭向右移動少許,要得到清晰的像,應向左移動光屏12. 古詩詞中有許多描述光學現象的詩句,如“潭清疑水淺”說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現象;“池水映明月”說的就是光的_________現象 折射 反射 13. 往臉盆里倒水,會看到盆底的深度變 ,潛水員從水下觀察岸邊的樹,看到的樹變 。淺 高14. 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將光從空氣分別射入水和玻璃,測得數據如下表:空氣中的入射角i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r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4°30°分析表格中的數據,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規律。請寫出一條: 。光垂直攝入玻璃時,入射角等于折射角,光不改變方向。當光從空氣射向玻璃入射角不等于0時,入射角大于折射角。15.小明通過實驗研究光從水中射入空氣中的現象,圖2是他根據實驗現象畫的光路圖,改變入射角的大小,他發現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當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的現象是 ,你猜想的依據是 。不在有折射光線,只有反射光線。光從水中射向空氣時,入射角小于折射角。16. 如圖所示,有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入某種透明介質,在分界面處發生反射和折射。則 D 是反射光線, B 是折射光線,并標出光線的傳播方向。17、如圖所示,兩面平面鏡互相垂直,一束光線斜射到平面鏡上,請在圖乙中完成光路圖。18、課堂上,老師用一套科學器材進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演示,得出了正確的結論。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為20o,則反射角的大小是 課后,某同學利用同一套實驗器材,選擇入射角分別為15o、30o、45o的三條光線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的數據,如圖所示。經檢查,三次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但總結的規律卻與反射定律相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是 20° 將反射光線與平面鏡夾角當成反射角。19、在圖18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圖。五、課后作業1、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C)2、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 A )3、利用平面鏡來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如果要使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是100°,則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C)A.100° B.80°C.40° D.50°4. 光從空氣斜射向水面發生折射時,圖中所示的光路圖中正確的是( C )5. 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C ) A. 斜射入水中的筷子,從水面上看,水下部分向上彎折了 B. 奇妙的“海市蜃樓”景觀 C. 在太陽光照射下樹木出現了影子 D.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變淺了 6. 到游泳池游泳時會有這樣的經驗,泳池的淺水區看上去好像很淺,但一腳踩下去,會有一種“踏空”的感覺,這是因為泳池的實際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原因是( A )A.發生了光的折射 B.發生了光的反射C.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 D.光的傳播速度的發生了改變7. 秋高氣爽的夜里,當我們仰望天空時會覺得星光閃爍不定,這主要是因為( D ) A. 星星在運動 B. 地球在繞太陽公轉 C. 地球在自轉 D. 大氣的密度分布不穩定,星光經過大氣層后,折射光的方向隨大氣密度的變化而變化8、如圖所示,一細光束射到平面鏡MM'的O點處,請根據光的反射規律畫出它的反射光線,標明反射角大小。 9、夏日炎炎,人們總喜歡躲在大樹的陰影下乘涼,樹蔭的形成是由于( A ) 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折射D.平面鏡成像10、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為實現我國的探月計劃,向月球發射的激光到達月球并返回地面約需2.6s,則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是 m.3.9*10811、一條與水平地面成60°角的入射光線如圖7所示,若使它的反射光線與地面平行,應該怎樣放置平面鏡 12.在一凸透鏡的主軸上距光心2倍焦距處放置一個點光源,在透鏡另一側距離光心3倍焦距的地方,垂直于主軸放置的光屏上得到一個亮圓,若將透鏡的上半部遮住,則 ( C )A.光屏上亮圓上半部消失 B.光屏上亮圓下半部消失C.光屏上亮圓仍完整,只是亮度減弱 D.光屏上亮圓仍完整,而且亮度不變13.如圖所示,凸透鏡L位于玻璃水槽中,一束陽光沿L主軸方向射到L上,經折射后會聚于P點.現把水槽中的水倒掉,其它條件不變,則這束陽光的會聚點將向 邊移動.左 14.如圖所示,一束平行主軸的光線入射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透鏡另一側焦點F處.若在O.F間垂直主軸放置一塊較厚的玻璃板,則光線從玻璃板射出后將 ( B ) A.會聚于F點左側某點 B.會聚于F點右側某點 C.仍會聚于F點 D.將變為發散光束無會聚點15.物體AB垂直主軸放置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之外.作光路圖確定AB的像A′B′的位置.16.如圖21-2所示,S為放在凸透鏡前的點光源,S′為S經凸透鏡所成的像.當S沿平行主軸的方向移向透鏡時,像S′將 ( C )A.沿S′與F2連線遠離透鏡移動B.沿S′與O連線遠離透鏡移動C.沿平行主軸方向遠離透鏡移動D.以上都不對,沿某一右下方的方向遠離透鏡移動1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首先應調節凸透鏡、光屏和燭焰,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并且大致在 .如果凸透鏡焦距為10cm,物距為25cm,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的實像.在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 .同一高度、縮小、照相機C圖1圖2圖3圖4圖5FFFF圖6ABMNOF··0102030405060708090cm0102030405060708090cm(a) (b) (c)0102030405060708090cm圖8B湖邊夜景C筷子變彎折D汽車觀后鏡日偏食A圖7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8 期末復習-光.doc 18 期末復習-光學生.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