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2 哲學的基本問題 學案 高中政治部編版必修4 (2022年)(共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2 哲學的基本問題 學案 高中政治部編版必修4 (2022年)(共2份打包)

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第一課 美好生活的向導
1.2 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含義: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_____和_____的關系問題,也就是_____和_____的關系問題。
2.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是_____的問題;
(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_______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3.不同的表述:
在不同的哲學傳統中 在同一哲學傳統中
中國古代哲學家主要探討天與人、名與實、形與___、知與___、心與物、理與___等關系問題,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觀點 西方古代哲學主要關注哲學基本問題____的內容 西方近代哲學研究的側重點則轉向了哲學基本問題________的內容
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方法論角度: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
避的_________。
(2)人類從事的活動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
界,說到底都是要解決_____和_____的關系問題。
2.世界觀角度: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_____,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_____
_____的問題。
3.地位和作用:
哲學要從總體上探討人與_____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楚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
題,并對此作出明確的回答。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_____
_____和_____,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劃分標準:
(1)唯物主義認為,_____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_____后有意識,_____決
定意識。
(2)唯心主義認為,_____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_____,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
_____決定物質。
2. 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試圖從某些具體的_________出發來說明世界的統一性,這就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了,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①把_________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②它把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直接混同于物質概念,把原子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動,因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歷史觀上的_________等局限
馬克思主義哲學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
3.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_________(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客觀唯心主義 把_________(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答案】
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 存在 意識 物質
2.本原 同一性
3.神 行 氣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1.基本問題 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 思維 存在
2.始終 必須回答
3.世界 基本性質 方向
三、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1.物質 物質 物質 意識 意識 意識
2.物質形態 自然科學 機械性 形而上學性 唯心主義 客觀實在 客觀實在性 共同本質
3.主觀精神 客觀精神
【易錯點】
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包括思維與存在誰是本原、誰決定誰及思維與存在有無同一性兩個方面的內容。而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范疇,它的基本內容是存在決定思維、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它是對思維與存在關系的科學回答。
議題一 哲學的基本問題
議題誘思:有一天,莊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橋上,只見橋下有很多魚不停地游來游去,穿梭嬉戲,自由自在,好不愜意,于是莊子說:“魚是多么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很快樂呢?”莊子反問道: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魚呀,你怎么知道魚快樂不快樂呢?”按照惠施的說法,不是魚就不知道魚的快樂,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論下去,世界上就沒有可以認識的東西了。
探究:(1)搜集古代哲學家對于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觀點。
(2)與同學分享不同哲學家的觀點,并判斷他們都研究了什么問題。
【歸納·釋疑】
1.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2.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二者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二者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2)根據對“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的不同回答,把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
(3)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各種哲學由于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分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
【典例·示范】
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萬物皆備于我”;王夫之提出“氣者,理之依也”。這兩種思想的共同點是 (  )
A.都承認客觀事物及其整個世界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B.都承認客觀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
D.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
【解析】孟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我”,是主觀唯心主義,王夫之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氣”,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他們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AB都片面,材料并沒有探究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問題,D不選,正確答案是C。
【拓展】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
點評:本題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考生只要知識點扎實,就能從材料中看出孟子和王夫之一個是主觀唯心主義,另一個是唯物主義哲學家,這兩種觀點都首先要回答誰是世界的本原。
【素養·提能】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根本觀念之一。在中國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個基本的信念。季羨林先生對其解釋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就是互相理解,結成友誼。西方人總是企圖以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征服自然、掠奪自然,而東方先哲卻告誡我們,人類只是天地萬物中的一個部分,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體。“天人合一”的思想無處不在,甚至在中國特有的茶文化中,由蓋、碗、托三件套組成的茶盞就分別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諧統一、缺一不可。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科學精神)
提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另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這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2)“天人合一”屬于什么觀點?(科學精神)
提示:“天人合一”屬于唯物主義。
議題二 哲學的基本派別
議題誘思:材料一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陳設,總之,構成宇宙的一切物體,在心靈以外都是沒有任何存在;它們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 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未有這事,先有這理;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探究:(1)搜集并歸類整理哲學家的基本觀點。
(2)與同學交流分享你歸類整理出的哲學的基本派別。
【歸納·釋疑】
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2.哲學基本派別與哲學基本問題:
(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2)思維和存在包括兩個方面的問題: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決定物質。
【典例·示范】
古希臘的泰勒斯提出“水是萬物的本原”的觀點,春秋時代《管子》書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萬物的根源”的學說。這兩種觀點 世紀金榜導學號
A.是完全正確的,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不符合客觀實際,屬于唯心主義觀點
C.是一種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存在不足之處
D.否認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屬于唯心主義觀點
【解析】選C。泰勒斯和《管子》書中的《水地》篇都指出了“水是萬物的本原(根源)”,這是一種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方向,但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這是其不足之處,正確答案為C。
【素養·提能】
南北朝時,以齊國宰相蕭子良為首的一批社會名流迷信佛教,宣揚人死后精神不滅。官員范縝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精神不過是人體的一種作用,從屬于形體,形體存在則精神存在,形體消亡則精神消失。蕭子良幾次組織眾人與他辯論,都被他駁倒。
(1)這里的“形”“神”各指什么?(科學精神)
提示:“形”指存在,“神”指思維。
(2)范縝和蕭子良觀點各屬于哪個哲學派別?他們的主要觀點分別是什么?(科學精神)
提示:范縝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其主要觀點是存在決定思維,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蕭子良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其主要觀點是思維決定存在,思維是世界的本原。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二框 哲學的基本問題
二、 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內涵: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特別提醒
①“思維”指人的意識、思想等主觀的東西。“存在”指物質、存在物等客觀實在的東西。
②“思維”和“存在”相搭配,“意識”和“物質”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③“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不能等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2、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也可表述為: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何者為本原的問題;誰決定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代表人物 觀點
可知論 荀子:“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認為意識和物質具有同一性,主張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不可知論 休謨:“人只能認識自己的感覺,至于其他東西是否存在,我們是不知道的。”
(3)歷史上不同的理論表達:天與人、名與實、形與神、知與行、心與物、理與氣
3、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一標準(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
(1)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分歧 世界本原 誰先誰后 誰決定誰
唯物主義 物質 先有物質,后有意識 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 意識 先有意識,后有物質 意識決定物質
3、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①基本觀點: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如認為金、木、水、火、土、氣等具體形態是世界本原。即:物質=物質的具體形態
②合理性:否認神創論,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正確的。
③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經典觀點:
時代 代表人物 觀點
古希臘 赫拉克利特 宇宙是一團永恒的活火.萬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氣,氣生水,水生土,土又還原成火。”
德謨克里特 萬物的本原是原子與虛空。原子是一種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質微粒。
泰勒斯 世界的本原是水,萬物皆從水中產生,最后又歸復于水。
古印度 “四根說” 地、火、水、風。
春秋時期 《尚書·洪范》 認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五行相生相克,產生萬物。
戰國時期 荀子 認為,“天地之變,陰陽之化”,“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東漢 王充 沒有有形的物質,就沒有精神、智慧。
南北朝 范縝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明末 王夫之 宇宙是由元氣所構成的物質實體,認為“氣者,理之依也”,“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
④局限性: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
(2)近代形而上學(機械)唯物主義
①基本觀點: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即:自然科學中的物質結構=物質。原子的屬性=物質的屬性。
②進步性: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樸素性和直觀性,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③局限性:
第一,把自然科學中的物質結構直接混同于物質概念。
第二,機械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動,因而具有機械性,否認聯系的多樣性。
第三,形而上學性。(即否認事物的聯系和發展,否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第四,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即不能把唯物主義觀點貫徹社會歷史領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當作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從而在歷史觀上陷入了唯心主義。)
④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經典觀點:
國家 代表人物 觀點
英國 培根 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
英國 約翰·道爾頓 化學家“原子說”,提出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法國 狄德羅 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
法國 霍爾巴赫 自然不是別的,它是物質世界的整體,是物質世界的總和。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物質=客觀實在)
①基本觀點: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它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③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
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二不是指某一具體物質形態,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
特別提醒
A唯物主義并不都是正確的,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
B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與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雖然都堅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但二者都是非科學的,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4、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
(1)主觀唯心主義
①基本觀點: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這里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別人,如英雄、帝王等。
如:“智子疑鄰”中,丟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從主觀出發的錯誤,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
②主觀唯心主義典型觀點:
典型代表
1 孟子 萬物皆備于我 7 貝克萊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
2 王守仁 心外無物 8 休謨 我的知覺是我的唯一對象
3 慧能 心生法生,心滅法滅 9 費希特 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
4 陸九淵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10 普羅泰戈拉 人是萬物的尺度
5 笛卡爾 我思故我在 11 叔本華 萬物是我的表象
6 康德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12 杜威 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活動我的經驗
(2)客觀唯心主義
①基本觀點:把客觀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如:在現實生活中,宗教思想認為在客觀世界之外有一個萬能的主宰;封建迷信思想都認為有超現實的理念或上帝、神靈等主宰世界。
客觀唯心主義經典觀點:
典型代表
1 中外神創論 上帝創世說,上帝支配著地球上的萬事萬物。
2 柏拉圖 理念論:他認為存在著一個由形式和觀念組成的客觀而普遍可靠的實在世界,即所謂“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永恒不變的理念是個別事物的“范型”。
3 黑格爾 絕對觀念論:認為,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出現以前,就客觀地存在著一種精神,“絕對精神”或“絕對觀念”。它不是個人的精神、人類的精神,而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精神。它是世界萬物的始基和本質,萬物是它運動變化的產物,是它的表現、外化。
4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5 朱熹 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未有此氣,已有此理,理生萬物。
6 董仲舒 天命論:認為人受命于天,人性是從天得來的,他宣揚,天是萬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兒子,即天子。代表天統治臣民。
7 生活中的實例 8就是發,4就是死。喜鵲叫喜,彗星不詳,指紋手相星座風水生肖決定命運。富貴在天,生死由命。
特別提醒
①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從根本觀點上看,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這里一定要注意是“從根本觀點上看”。
②不能認為凡是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要一律提倡。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籠統地說唯物主義就都是正確的、科學的。
③不能認為凡是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要全盤否定。唯心主義在認識領域強調反思的作用,對認識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唯心主義哲學在其發展過程中也豐富和發展了辯證法。
④不能把追求物質滿足看成是唯物主義,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滿足看成是唯心主義。
⑤不能認為一切唯心主義者都是不可知論者,都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
(三)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
1、哲學上“兩個對子”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是關于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屬于哲學基本問題的范疇,是源;
(2)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是關于世界“怎么樣”的問題,是流。是用什么樣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世界的問題
辯證法: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形而上學: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四)二元論(哲學道路上的“另類”)
1、觀點:物質和精神看作兩個彼此獨立的本原
2、實質:偏于唯心主義。
特別提醒】
①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內容的不同回答,而不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
②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不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③注意區分哲學的基本問題與哲學的基本派別: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即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哲學的基本派別包括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劃分兩大派別的標準是根據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也就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歸納】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基本形態 本原 進步性 局限性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具體的物質形態 否認神創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1)只是一種猜測,沒有科學依據 (2)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3)原始性、自發性、直觀性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原子 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 (1) 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 (2)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 (3)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半截子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物質 (1)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 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2)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3)是現階段最徹底、最科學的唯物主義
相同點 三種觀點都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歸納 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
兩種形態 基本觀點 共同點(根本觀點)
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把意識作為世界的本原,認為意識決定物質
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荣县| 朝阳市| 本溪市| 泾川县| 汽车| 九龙坡区| 东丰县| 十堰市| 德格县| 津南区| 乌鲁木齐县| 承德县| 略阳县| 杨浦区| 山东| 中山市| 延安市| 德清县| 竹溪县| 都兰县| 邹平县| 雷州市| 长武县| 武清区| 凤城市| 新巴尔虎左旗| 夹江县| 津市市| 许昌市| 永定县| 方正县| 克拉玛依市| 凤山市| 昭平县| 九江市| 新龙县| 大兴区| 菏泽市| 电白县| 南丹县|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