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8.3 正確對待外來文化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1.反對兩種錯誤觀點:(1)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_____________。(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___________。2.保持開放的心態:(1)原因:_________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2)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①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_________。②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_________。③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_________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二、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1.原因:(1)必要性:古代的學問不能直接解決今天的問題,外來文化也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2)重要性: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_____________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3)意義:中國共產黨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_______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_______,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2.要求:應當堅持“_________”,堅持_________,為我所用,堅守_________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答案】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1.(1)文化復古主義(2)全盤西化論2.(1)文化發展(2)①有益經驗 ②積極成果 ③文化事業二、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1.(2)中國具體國情(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化2.(1)洋為中用 以我為主 中華文化(2)必由之路議題一 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習近平主席曾說,“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探究:(1)收集相關資料,批判對待外來文化的錯誤觀點。(2)與同學交流探討,為何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歸納】1.正確認識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1)全盤西化論:該思潮最早出現于戊戌變法時期,形成于20世紀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適、陳序經等。它在批判封建專制文化,宣傳西方科學、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總體上是一種錯誤的理論,是一種數典忘祖的民族虛無主義,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2)文化復古主義:是近代產生的一種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對撞中產生的。認為傳統文化的千年道統是不能放棄的,中國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確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他們堅決反對西化主張,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會上提倡尊孔運動,倡導誦經復古。文化復古主義雖然在肯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們死守傳統的教條,不肯對傳統文化持揚棄的態度,不愿向西方先進文化學習,這是一種食古不化的觀念和封閉主義的表現,是完全錯誤的。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理論依據:(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尊重文化多樣性的體現。(3)在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交流和交融,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典例案例】《梁祝》這首反映中國古老而美麗傳說的樂曲在音樂中貫穿了自己民族的風格,并吸取了西方音樂的特點,成為文化融合實現文化創新的藝術典范。這充分說明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時要( )①積極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②對傳統文化批判繼承③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積極學習、交流和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④尊重外來文化,要反對“封閉主義”,全盤吸收外來文化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答案】選A。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積極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①符合題意;②觀點本身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③正確;全盤吸收外來文化錯誤,排除④。【素養達標】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日益擴大,西方各種社會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以洋為美、以洋為尊,甚至貶低、漠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現象。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大勢下,我們一方面應當以平等開放的姿態對待其他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取人之長為己所用;另一方面應當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文化中的中西差異,積極吸取有利于中國發展的一切文化思想,對負面的、不好的東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1)對待外來文化,堅持以洋為美、以洋為尊,貶低、漠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現象,是一種什么觀點?(科學精神)【答案】這是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是一種數典忘祖的民族虛無主義,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2)結合上述材料說明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答案】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一方面,要反對全盤西化論和文化復古主義兩種錯誤觀點;另一方面,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汲取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議題二 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面對復雜的“全球化”浪潮以及多變的國際環境,如何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在吸納世界優秀文化的同時,促進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服飾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保持其具有中國氣派、民族特點的獨立品格,是民族文化交流面臨的重要任務。探究:(1)列舉實例說明文化交流互鑒要立足國情的依據。(2)搜集典型案例,說明文化交流互鑒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道理。【歸納】文化交流互鑒為什么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1)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我們之所以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是因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競爭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2)我們要躋身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就必須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3)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體現了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我”是文化交流的主體,首先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只有立足于我國的國情,才能準確地把握我國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明確文化交流的正確方向、指導思想、根本方針、目的任務和途徑道路,才能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達到吸收外來營養,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目的。(4)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體現了我國在文化交流中的根本目的。無論“請進來”還是“走出去”,無論哪一種形式的文化交流,都要努力做到:凡是對“我”有“用”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去做,而且做好,做成功;凡是對“我”無“用”的,特別是對“我”有“害”的,我們就不去做,并抵制、斗爭。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注意選擇。【典例案例】中國畫是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精華,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中國畫包含豐富的儒家、道家和禪宗思想,講求的是筆墨韻味,追求的是意境。在近代中國畫的革新運動中,有人借西洋畫改造中國畫,提高了中國畫的表現力,但也有人過分模仿西方繪畫技法,秉承西洋畫的觀念,丟掉了中國畫的靈魂。這啟示我們( )①革新中國畫需要堅持“揚棄”的觀點②革新中國畫應全面實行西洋畫的技法③要將西洋畫的特色技法融入中國畫的靈魂之中④要將借鑒西方繪畫技法作為革新中國畫的主要方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選B。材料啟示我們革新中國畫需要堅持“揚棄”的觀點,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接受,要將西洋畫的特色技法融入中國畫的靈魂之中,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①③符合題意;革新中國畫應全面實行西洋畫的技法是全盤西化論做法,②錯誤;革新中國畫需要以保持中國畫的靈魂為主要方面,而不是將借鑒西方繪畫技法作為革新中國畫的主要方面,④錯誤。【素養達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推進制度創新,必須保持定力、堅守方向。要把立足國情與吸收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有機結合起來,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定“四個自信”。(1)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說明“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對文化發展的啟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答案】①對待外來文化我們不能采取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拋棄的態度,應吸收借鑒人類文明有益成果。②立足國情、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2)列舉一例,說明文化交流互鑒要立足國情。(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答案】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