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師大附實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學情調研(一)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師大附實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學情調研(一)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師大附實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學情調研(一)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2021七下·秀洲月考)讀世界某區域示意圖(下圖),回答以下各題。
1.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是(  )
A.雨熱同期 B.夏季炎熱干燥
C.終年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
2.甲、乙兩地所在國家經濟的共同特點是(  )
A.現代化牧業 B.商品化農業 C.逐水草而居 D.旅游業發達
【答案】1.B
2.D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歐洲的氣候特點,要理解記憶。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區域是歐洲。
1.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圖甲所在的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所以稱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最顯著的特征。
ACD三項都不是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不符合題意;
B項夏季炎熱干燥是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由圖可知,甲乙兩地分別是沿海和山脈,現代化牧業、商品化農業和逐水草而居都不符合地區特征,只有旅游業符合,
故答案為:D。
3.(2021七下·秀洲月考)下列不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的是(  )
A.人們居住比較分散
B.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勞動人手不多
C.人們生活水平較高
D.人們組織過“御耕節”和“水上木偶戲”
【答案】D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A項人們居住比較分散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美國的中部大平原面積廣闊,地廣人稀,人們居住比較分散,不符合題意;
B項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勞動人手不多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美國的中部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農業區之一,現代化水平高,生產過程全部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和專業化、生產率高、所需勞動人手少,不符合題意;
C項人們生活水平較高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美國屬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農業,人們生活水平較高,不符合題意;
D項人們組織過“御耕節”和“水上木偶戲”不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湄公河平原人們組織過“御耕節”和“水上木偶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中部平原的生產和生活特點。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下列屬于威尼斯標志性建筑的是(  )
A.凱旋門 B.斗獸場 C.圣馬可教堂 D.瑪麗亞教堂
【答案】C
【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凱旋門位于法國巴黎,斗獸場位于羅馬,圣馬可教堂位于威尼斯,是威尼斯的標志性建筑,瑪麗亞教堂位于德國。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圣馬爾谷圣殿宗主教座堂,簡稱圣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馬可廣場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藝術的經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圣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圣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于此。
5.下列關于安第斯山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
②安第斯山區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
③安第斯山的高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
④印第安人創造了古老燦爛的印加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安第斯山的低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不是在高海拔處,其余說法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
6.世界上不同地區自然條件不同,生產也各具特色。下列描述符合日本自然條件和生產特色的是(  )
A.四面環海,魚類眾多,漁業發達
B.氣候干熱,草原遼闊,畜牧業發達
C.地廣人稀,地勢平坦,農業發達
D.降水稀少,沙漠連綿,綠洲農業發達
【答案】A
【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
【解析】【分析】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的3900個島嶼組成。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四面環海,魚類眾多,漁業發達。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島國日本,四面環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這就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魚貝類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
7.(2021七下·秀洲月考)唐朝時婦女喜化“啼妝”,白居易的《時世妝》描寫了“啼妝”的特點:“時世妝,時世妝,出自西域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婦女喜化“啼妝”反映了唐朝(  )
A.城市商業的繁榮 B.詩歌創作的豐富
C.社會風氣的開放 D.婦女地位的提高
【答案】C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社會風氣兼容并蓄,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社會風氣的開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社會風氣的開放,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題關鍵是理解:婦女喜化“啼妝”反映了唐代社會風氣的開放。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8.(2021七下·秀洲月考)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統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譽為(  )
A.開元盛世 B.貞觀之治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興
【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間,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譽為開元盛世。
A項開元盛世是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不符合題意;
B項貞觀之治是在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的局面,不符合題意;
C項文景之治是在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局面,不符合題意;
D項光武中興是在光武帝統治時期出現的局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開元盛世,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9.“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這是古人對一項歷史工程的贊頌。它是 (  )
A.長城 B.都江堰 C.大運河 D.趙州橋
【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隋朝的相關史實。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場帝從605年開始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琢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干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因此說“北通琢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故答案選擇C。
【點評】掌握隋朝的相關史實。
10.(2021七下·秀洲月考)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既讓人贊美又讓人惋惜的朝代,因為它(  )
①實現了國家的局部統一 ②開通了大運河
③創立了科舉制 ④采取重文輕武的治國策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隋朝開創了科舉制,開通了大運河,②③表述正確。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勢,實現國家的統一,不是局部統一,①表述錯誤;宋代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隋朝沒有,④表述有誤。
C項②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的大運河和科舉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根據材料信息明確立意,然后聯系所學知識進行解答。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隋朝對我國歷史發展的重大貢獻有重新實現國家統一、開通大運河、創立科舉制。
11.(2021七下·秀洲月考)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隋朝建立;②隋滅陳,統一全國 ; ③開鑿大運河
B.①隋滅陳,統一全國 ; ②隋朝建立 ;③開鑿大運河
C.①開鑿大運河;②隋朝建立;③隋滅陳,統一全國
D.①隋朝建立;②開鑿大運河;③隋滅陳,統一全國
【答案】A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隋朝統一后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隋朝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開始開鑿大運河。自605年起,隋煬帝下令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長2700多千米。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殺死,隋朝滅亡。
A項①隋朝建立;②隋滅陳,統一全國 ; ③開鑿大運河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的建立、統一、隋朝的滅亡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2.(2021七下·秀洲月考)下圖是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傭,駝背上是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的樂舞隊。一人表演胡舞,其余樂工在演奏胡樂樂器。從該文物中可以獲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藝術的繁榮狀況 B.農業的發展狀況
C.手工業的發展狀況 D.開放的社會局面
【答案】B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俑”,結合所學知識:唐三彩是唐朝的藝術珍品,反映了唐朝制瓷業發展的高超水平,樂舞隊成員的組成(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反映了唐朝開放的社會特征和藝術的繁榮,農業的發展狀況沒有反映。
ACD三項都是從文物“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傭”中可以獲取的唐朝信息,不符合題意;
B項農業的發展狀況不能從文物“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傭”中獲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經濟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
二、非選擇題
13.(2021七下·秀洲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中南半島與我國山水相連。讀中南半島圖和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量的分配圖,回答問題。
(1)根據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量的分配,描述曼谷的氣候特征:    。
(2)這邊的生產特色是什么?試分析形成該生產特色的自然條件
(3)試列舉一項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活特色,并指出其與自然環境或生產活動的關系。從人地關系的角度,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結論?
【答案】(1)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
(2)精耕細作的人工稻作農業;
自然條件:
氣候:地處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
水文:水網密布,灌溉便利;
地形:平原為主(湄公河平原),地勢低平;
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3)示例:水稻生產是湄公河平原人們主要的生產活動,它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如隨處可見的米市,人們飲食以大米為主。結論:自然環境(條件)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知識點】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1)根據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可知,曼谷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季節變化大,5-10月流量大,11月-次年4月流量小。
(2)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區域經濟發展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地處低緯,熱量充足;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水網密布,灌溉便利,這些條件有利于種植水稻。
(3)本題考查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之間的關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水稻生產是湄公河平原人們主要的生產活動,它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如:隨處可見的米市,人們飲食以大米為主。
故答案為:(1)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
(2)精耕細作的人工稻作農業;自然條件:氣候:地處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水文:水網密布,灌溉便利;地形:平原為主(湄公河平原),地勢低平;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3)示例:水稻生產是湄公河平原人們主要的生產活動,它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如隨處可見的米市,人們飲食以大米為主。結論:自然環境(條件)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點評】 湄公河平原的生產特點和生活特色:精耕細作,人力勞作;產量高,商品率低(自給自足);興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澇。人口稠密;吊腳屋,通風防潮,安全防獸;以米飯為主,水稻生產影響著文化、精神生活(崇尚稻母、谷神),鄰里關系密切,團結互助。
14.(2021七下·秀洲月考)唐朝,一個不筑長城的統一王朝,她有開拓創新的氣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謠》
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聯獨愛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
——(唐)杜甫《憶昔》
材料四: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年中,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唐朝時期,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民族雜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保持著友而密切的聯系,民族之間的交融進一步發展、當時的社會會風氣比較開放,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等活動。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全時代,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窯和雕刻等方面的藝術創作成就斐然。唐朝對外交往比校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住來,都城長安是一座國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1)材料一中的唐詩體現了我國古代史上哪種選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則天對這一制度的完善分別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2)材料二體現了唐太宗怎樣的民族政策?舉一例史實說明他是這么做的。
(3)材料三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
(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盛唐氣象的表現。
【答案】(1)科舉制度。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
(2)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時期,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3)唐玄宗。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4)經濟的繁榮;民族交往與交融進一步發展;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藝術。
【知識點】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立;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科舉制的創立及完善。據材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科舉制,依據所學,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科舉制在唐朝得到完善和發展,唐太宗時擴大國學規模,增加學舍和學員;武則天時增設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2)本題考查唐朝的民族關系,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據材料“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了唐太宗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幾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3)本題考查“開元盛世”及這一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第一小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是“憶昔開元全盛日”,“開元”是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年號,材料一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唐玄宗;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唐玄宗統治時期,任用賢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為相,“勵精圖治”;重視地方吏治,把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并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提倡節儉,“戒奢從簡”,命人燒毀宮內一批珠玉錦繡,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決心;重視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這些措施,使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經濟文化繁榮。
(4)本題考查盛唐氣象的表現。依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盛唐氣象的主要表現有政治穩定;法律健全;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中外交流頻繁;民族關系融洽; 文學藝術繁榮等。
故答案為:(1)科舉制度。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
(2)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時期,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3)唐玄宗。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4)經濟的繁榮;民族交往與交融進一步發展;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藝術。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唐朝的民族關系、開元盛世、盛唐的社會氣象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理解并識記科舉制、唐朝的民族關系、開元盛世、盛唐的社會氣象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師大附實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學情調研(一)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2021七下·秀洲月考)讀世界某區域示意圖(下圖),回答以下各題。
1.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是(  )
A.雨熱同期 B.夏季炎熱干燥
C.終年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
2.甲、乙兩地所在國家經濟的共同特點是(  )
A.現代化牧業 B.商品化農業 C.逐水草而居 D.旅游業發達
3.(2021七下·秀洲月考)下列不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的是(  )
A.人們居住比較分散
B.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勞動人手不多
C.人們生活水平較高
D.人們組織過“御耕節”和“水上木偶戲”
4.下列屬于威尼斯標志性建筑的是(  )
A.凱旋門 B.斗獸場 C.圣馬可教堂 D.瑪麗亞教堂
5.下列關于安第斯山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
②安第斯山區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
③安第斯山的高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
④印第安人創造了古老燦爛的印加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世界上不同地區自然條件不同,生產也各具特色。下列描述符合日本自然條件和生產特色的是(  )
A.四面環海,魚類眾多,漁業發達
B.氣候干熱,草原遼闊,畜牧業發達
C.地廣人稀,地勢平坦,農業發達
D.降水稀少,沙漠連綿,綠洲農業發達
7.(2021七下·秀洲月考)唐朝時婦女喜化“啼妝”,白居易的《時世妝》描寫了“啼妝”的特點:“時世妝,時世妝,出自西域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婦女喜化“啼妝”反映了唐朝(  )
A.城市商業的繁榮 B.詩歌創作的豐富
C.社會風氣的開放 D.婦女地位的提高
8.(2021七下·秀洲月考)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統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譽為(  )
A.開元盛世 B.貞觀之治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興
9.“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這是古人對一項歷史工程的贊頌。它是 (  )
A.長城 B.都江堰 C.大運河 D.趙州橋
10.(2021七下·秀洲月考)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既讓人贊美又讓人惋惜的朝代,因為它(  )
①實現了國家的局部統一 ②開通了大運河
③創立了科舉制 ④采取重文輕武的治國策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2021七下·秀洲月考)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隋朝建立;②隋滅陳,統一全國 ; ③開鑿大運河
B.①隋滅陳,統一全國 ; ②隋朝建立 ;③開鑿大運河
C.①開鑿大運河;②隋朝建立;③隋滅陳,統一全國
D.①隋朝建立;②開鑿大運河;③隋滅陳,統一全國
12.(2021七下·秀洲月考)下圖是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傭,駝背上是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的樂舞隊。一人表演胡舞,其余樂工在演奏胡樂樂器。從該文物中可以獲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藝術的繁榮狀況 B.農業的發展狀況
C.手工業的發展狀況 D.開放的社會局面
二、非選擇題
13.(2021七下·秀洲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中南半島與我國山水相連。讀中南半島圖和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量的分配圖,回答問題。
(1)根據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量的分配,描述曼谷的氣候特征:    。
(2)這邊的生產特色是什么?試分析形成該生產特色的自然條件
(3)試列舉一項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活特色,并指出其與自然環境或生產活動的關系。從人地關系的角度,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結論?
14.(2021七下·秀洲月考)唐朝,一個不筑長城的統一王朝,她有開拓創新的氣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謠》
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聯獨愛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
——(唐)杜甫《憶昔》
材料四: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年中,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唐朝時期,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民族雜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保持著友而密切的聯系,民族之間的交融進一步發展、當時的社會會風氣比較開放,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等活動。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全時代,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窯和雕刻等方面的藝術創作成就斐然。唐朝對外交往比校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住來,都城長安是一座國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1)材料一中的唐詩體現了我國古代史上哪種選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則天對這一制度的完善分別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2)材料二體現了唐太宗怎樣的民族政策?舉一例史實說明他是這么做的。
(3)材料三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
(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盛唐氣象的表現。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歐洲的氣候特點,要理解記憶。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區域是歐洲。
1.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圖甲所在的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所以稱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最顯著的特征。
ACD三項都不是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不符合題意;
B項夏季炎熱干燥是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由圖可知,甲乙兩地分別是沿海和山脈,現代化牧業、商品化農業和逐水草而居都不符合地區特征,只有旅游業符合,
故答案為:D。
3.【答案】D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A項人們居住比較分散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美國的中部大平原面積廣闊,地廣人稀,人們居住比較分散,不符合題意;
B項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勞動人手不多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美國的中部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農業區之一,現代化水平高,生產過程全部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和專業化、生產率高、所需勞動人手少,不符合題意;
C項人們生活水平較高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美國屬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農業,人們生活水平較高,不符合題意;
D項人們組織過“御耕節”和“水上木偶戲”不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生活特點,湄公河平原人們組織過“御耕節”和“水上木偶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中部平原的生產和生活特點。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答案】C
【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凱旋門位于法國巴黎,斗獸場位于羅馬,圣馬可教堂位于威尼斯,是威尼斯的標志性建筑,瑪麗亞教堂位于德國。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圣馬爾谷圣殿宗主教座堂,簡稱圣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馬可廣場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藝術的經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圣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圣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于此。
5.【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安第斯山的低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不是在高海拔處,其余說法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
6.【答案】A
【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
【解析】【分析】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的3900個島嶼組成。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四面環海,魚類眾多,漁業發達。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島國日本,四面環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這就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魚貝類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
7.【答案】C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社會風氣兼容并蓄,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社會風氣的開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社會風氣的開放,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題關鍵是理解:婦女喜化“啼妝”反映了唐代社會風氣的開放。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8.【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間,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譽為開元盛世。
A項開元盛世是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不符合題意;
B項貞觀之治是在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的局面,不符合題意;
C項文景之治是在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局面,不符合題意;
D項光武中興是在光武帝統治時期出現的局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開元盛世,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9.【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隋朝的相關史實。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場帝從605年開始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琢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干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因此說“北通琢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故答案選擇C。
【點評】掌握隋朝的相關史實。
10.【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隋朝開創了科舉制,開通了大運河,②③表述正確。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勢,實現國家的統一,不是局部統一,①表述錯誤;宋代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隋朝沒有,④表述有誤。
C項②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的大運河和科舉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根據材料信息明確立意,然后聯系所學知識進行解答。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隋朝對我國歷史發展的重大貢獻有重新實現國家統一、開通大運河、創立科舉制。
11.【答案】A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隋朝統一后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隋朝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開始開鑿大運河。自605年起,隋煬帝下令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長2700多千米。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殺死,隋朝滅亡。
A項①隋朝建立;②隋滅陳,統一全國 ; ③開鑿大運河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的建立、統一、隋朝的滅亡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2.【答案】B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俑”,結合所學知識:唐三彩是唐朝的藝術珍品,反映了唐朝制瓷業發展的高超水平,樂舞隊成員的組成(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反映了唐朝開放的社會特征和藝術的繁榮,農業的發展狀況沒有反映。
ACD三項都是從文物“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傭”中可以獲取的唐朝信息,不符合題意;
B項農業的發展狀況不能從文物“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傭”中獲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經濟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
13.【答案】(1)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
(2)精耕細作的人工稻作農業;
自然條件:
氣候:地處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
水文:水網密布,灌溉便利;
地形:平原為主(湄公河平原),地勢低平;
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3)示例:水稻生產是湄公河平原人們主要的生產活動,它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如隨處可見的米市,人們飲食以大米為主。結論:自然環境(條件)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知識點】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1)根據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可知,曼谷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季節變化大,5-10月流量大,11月-次年4月流量小。
(2)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區域經濟發展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地處低緯,熱量充足;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水網密布,灌溉便利,這些條件有利于種植水稻。
(3)本題考查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之間的關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水稻生產是湄公河平原人們主要的生產活動,它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如:隨處可見的米市,人們飲食以大米為主。
故答案為:(1)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
(2)精耕細作的人工稻作農業;自然條件:氣候:地處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水文:水網密布,灌溉便利;地形:平原為主(湄公河平原),地勢低平;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3)示例:水稻生產是湄公河平原人們主要的生產活動,它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如隨處可見的米市,人們飲食以大米為主。結論:自然環境(條件)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點評】 湄公河平原的生產特點和生活特色:精耕細作,人力勞作;產量高,商品率低(自給自足);興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澇。人口稠密;吊腳屋,通風防潮,安全防獸;以米飯為主,水稻生產影響著文化、精神生活(崇尚稻母、谷神),鄰里關系密切,團結互助。
14.【答案】(1)科舉制度。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
(2)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時期,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3)唐玄宗。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4)經濟的繁榮;民族交往與交融進一步發展;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藝術。
【知識點】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立;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科舉制的創立及完善。據材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科舉制,依據所學,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科舉制在唐朝得到完善和發展,唐太宗時擴大國學規模,增加學舍和學員;武則天時增設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2)本題考查唐朝的民族關系,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據材料“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了唐太宗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幾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3)本題考查“開元盛世”及這一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第一小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是“憶昔開元全盛日”,“開元”是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年號,材料一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唐玄宗;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唐玄宗統治時期,任用賢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為相,“勵精圖治”;重視地方吏治,把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并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提倡節儉,“戒奢從簡”,命人燒毀宮內一批珠玉錦繡,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決心;重視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這些措施,使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經濟文化繁榮。
(4)本題考查盛唐氣象的表現。依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盛唐氣象的主要表現有政治穩定;法律健全;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中外交流頻繁;民族關系融洽; 文學藝術繁榮等。
故答案為:(1)科舉制度。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
(2)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時期,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3)唐玄宗。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4)經濟的繁榮;民族交往與交融進一步發展;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藝術。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唐朝的民族關系、開元盛世、盛唐的社會氣象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理解并識記科舉制、唐朝的民族關系、開元盛世、盛唐的社會氣象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竹北市| 宁海县| 陇南市| 澄迈县| 水富县| 宁海县| 苏尼特右旗| 山阳县| 加查县| 钟祥市| 嘉善县| 曲麻莱县| 社会| 江口县| 青冈县| 泰来县| 临武县| 岢岚县| 洛宁县| 天等县| 永福县| 冕宁县| 永川市| 揭阳市| 永兴县| 淮滨县| 海宁市| 大同市| 确山县| 新乡县| 沂水县| 宜春市| 新绛县| 收藏| 涡阳县| 昭平县| 莎车县| 莱芜市| 汶上县|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