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復習基礎知識,突破重難點問題】文化的內涵 5、文化的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6、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7、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華民族精神(內涵、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易錯剖析 盲點清零】1、北京香山紅葉美不勝收,是一種文化現象。2、文化對經濟,政治有反作用,文化推動經濟與政治的發展3、文化就是文明,與文明等同,有文化就能夠塑造完美人格4、文化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巨大物質力量,文化決定經濟、政治,決定人的發展。5、西方文化比中華文化優秀,應該向西方學習文化。6、中華文化豐富多彩,但和其他國家的文化沒有區別。7、傳統文化在歷史中形成符合當時的歷史狀況,對于當今社會發展沒有作用。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個人、國家和社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要保持優秀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9、對傳統文化要全面繼承。10、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華文化的精髓11、團結統一的工匠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12、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決定因素。13、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結晶。14、5G通訊技術是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文化現象。(自然科學、甲骨文)15、文化是經濟的集中表現。16、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與經濟發展不同步。17、我們要運用傳統文化去促進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針對性訓練】1.著名書畫家黃賓虹觀察自然深有領悟,以自然之理來詮釋筆法。如“平”似風吹水動、一波三折;“圓”如行云流水、宛轉自如;“變”像山有起伏顯晦、水有緩急動靜。在藝術實踐中感悟自然,令黃賓虹藝術精進。這表明 ( )①藝術之理與自然之理相契合 ②悟出自然之理就能提升人的藝術造詣③藝術造詣水平取決于主體的感知能力 ④效法自然是提升藝術造詣的重要方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2021年3月,被譽為“中國畫熊貓第一人”的劉中,與關愛熊貓、熱愛美術、熱心公益的各界人士共同發起設立了“熊貓藝術發展基金”。該基金的用途包括:資助青少年在生態環保美術領域的寫生、創作及交流,提高學生美術創作水平;組織熊貓文化國際傳播與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該基金支持上述活動 ( )①有利于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②實現了“五育并舉”的教育目標③有助于增強中國國家形象美譽度 ④有益于豐富審美教育的形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博覽典籍故事,讀懂典籍思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熱播的《典籍里的中國》,曾演繹了一場《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位科學家跨越300余年、共筑“禾下乘涼夢”的奇妙故事。這個故事打動了觀眾,也讓《天工開物》中“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一語更加深入人心。可見 ( )①科學家不計功名的奉獻精神燦耀古今 ②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不斷創新形式③文化發展是揚棄傳統文化的過程 ④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做出正確的文化選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雪景山水畫是中國畫的一個獨特門類。宋代畫家范寬的《雪山蕭寺圖》,寒山緊密相連,以一種堅不可摧、無以撼動的姿態見證著人世滄桑。當代畫家傅抱石與關山月合繪的《江山如此多嬌》,將“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闊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彰顯出民族振奮的活力。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 ( )A.藝術的生命力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 B.對冰雪世界的鐘愛是作者創作的源泉C.中華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恒久而鮮活 D.藝術形式的多樣性規定著作品的時代內涵5.廣州早茶文化歷史悠久,至今保留著“一盅兩件”“扣指謝茶”等飲茶習俗。早些年,老茶樓里服務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現在,顧客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輕松完成下單和結賬;有的茶樓也推出了新式茶點,并引進了各式各樣的西式糕點,吸引了更多顧客前來品嘗。由此可見 ( )①科技的進步推動了文化消費方式的變化 ②善于推陳出新,文化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③融匯各種文化特質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④文化決定著人們的交往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山水畫和“以詩入畫”的創作傳統源遠流長。除了青綠山水以外,傳統山水畫對色彩的運用大多比較含蓄,注重水墨技法。新中國成立后,一些山水畫家面對新的社會生活,在深入領悟毛澤東詩詞的基礎上,出于意境表達需要而創造性地運用了以紅色為主色調的色彩及技法,成功創作了一批表現毛澤東詩意的“紅色山水”畫,為新中國藝術增添了鮮紅亮色。由此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傳統山水畫在傳承中獲得了新內涵,基本特征也根本上被改變②“紅色山水”畫的成功創作,得益于毛澤東詩詞意境的啟發③“紅色山水”畫被賦予了獨特的美學品格,呈現出新的時代精神氣象④傳統山水畫的發展源于時代的需要,取決于色彩及技法上的創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取材于老一輩親身經歷的扶貧劇《山海情》在一片好評聲中收官。該劇讓無數在富足年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走入歷史場景,見證了苦盡甘來的扶貧奮斗史,使許多年少不知“貧”滋味的90后和00后心靈顫動、熱淚盈眶。由此可見,該劇的成功在于它 ( )①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②推動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③真實地再現了老一輩的奮斗經歷 ④深深地觸動了年輕人的內心情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桿秤曾是中國的主要度量工具之一。秤桿上標志起算點(重量為零)的星叫做定盤星,是確定其他刻度的基礎。定準定盤星是做好桿秤的關鍵,相當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秤桿上的繩紐叫做秤毫。之所以稱其為秤毫,是提醒人們:在交易時,要明察秋毫,不能粗心大意;要正心誠意,不能缺斤少兩。下列選項與材料主旨一致的是 ( )①桿秤設計的目的是彰顯誠信的價值觀念 ②公平公正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③日用器物蘊含著一定的文化觀念 ④傳統文化是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透過下圖可以看出 ( )①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②文物是中華文化文脈賡續、博大精深的重要物證③作為“活”著的歷史,文物對研究文明演進具有重要意義④文物在博物館的展出豐富和拓展了中華文化的內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北京擁有故宮、國家博物館等綜合性博物館,自然、天文等專門博物館,錢幣、戲曲等內容專精的博物館以及眾多的名人故居。依托豐富的博物館資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設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打造“博物館之城” ( )①旨在恢復傳統文化,增加文化的積累②可推動博物館之間的交流互通,實現文化趨同③能為人們創造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帶動文化產業發展④有利于發揮北京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助力文化中心建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中國最早發明了團扇、羽扇,還改良了來自日本的折扇,于方寸間開創出一個全新的藝術空間,賦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蘊。14世紀,中國的扇子傳至歐洲,逐漸風靡歐陸宮廷與市井階層。材料表明 ( )①商業貿易是扇子文化傳播的主渠道 ②人們的文化審美深受價值觀的影響③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中 ④文化傳播推動扇子藝術價值的共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 閱讀一本好書, 能讓生命變得更有質感,充沛內心的力量。有的人遇到生活的磨難,卻在書籍中獲得了勇氣;有的人囿于瑣碎的日常,卻在書籍中拓寬了天地;有的人盡管身處貧窮,卻在書籍中收獲了精神財富。讀好書( )A.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人生 B.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徑C.對人的全面發展起著決定作用 D.既能產生精神力量,也能產生物質力量13.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許多合理成分,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實態度,“誨人不倦”的育人風范,“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等。有人據此認為,發展教育必須全面回歸古代教育思想。這一觀點 ( )①忽視了古代教育思想的消極作用 ②理清了教育思想繼承與發展的關系③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部分 ④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相對穩定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 徜徉古鎮楊柳青,聲聲古琴音從青磚灰瓦間溢出,沿運河兩岸流淌,一幅雋永的文化長卷就此舒展。石家大院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聲名遠揚的木版年畫,滋養著吉祥文化。楊柳青古鎮獨具特色的文化 ( )①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志③借助傳統建筑和傳統工藝得以傳承 ④在世代相傳中從未改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歷來注重敦親睦鄰,講信修睦、協和萬邦是中國一以貫之的外交理念。我們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就是要誠心誠意同鄰居相處,一心一意共謀發展,攜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發展成果。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 ( )①彰顯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強大生命力 ②表明傳統文化煥發生機取決于時代的變遷③增強了堅守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和形式的信心 ④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范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面對新冠疫情,廣大醫務人員為拯救生命不怕犧牲、逆行而上;科技工作者為研發疫苗夜以繼日、攻堅克難;武漢人民為顧全大局不畏疫魔、堅守封城;全國人民為戰勝疫情團結一心、守望相助。這體現了 ( )①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 ②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③中國人民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④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形成的對祖國的最深厚感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語言是時代發展的“晴雨表”,是生活變遷的“風向標”。2020年12月,《咬文嚼字》公布了包括逆行者、颯在內的2020年十大流行語?!澳嫘姓摺弊屛覀兛吹接⑿廴宋镌谖ky時刻挺身而出的無畏精神;“颯”是女性群體撐起半邊天的最美風景。這些詞匯背后,正是那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那一場人類同疾病斗爭的英勇壯舉。十大流行語 ( )①屬于反映時代和社會變化的文化現象 ②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又反作用于經濟③是我國勞動人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④能夠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文化就在我們身邊。下圖為某地鐵站的一個公益廣告。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A.該廣告所宣傳的文化是一定時代社會生活的反映B.廣告燈箱本身不是文化,其承載的環保理念等才是文化C.環保宣傳可以影響人的認知與行為,實現文化的功能D.環保公益廣告可以教化育人,彰顯文化的物質力量19.喝茶能靜心、靜神,有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身養性之功效,這與提倡“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的思想。這表明 ( )①茶文化的價值就在于給人精神上的享受 ②茶文化集中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③特定物質載體往往能承載特定的文化韻味 ④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獨樹一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千年弦歌不絕,文脈國運相連。中國書院始于唐朝,興盛于宋代,經元、明、清至今,始終承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士人情懷。歲月如梭,如今大部分書院已不再教書授業,但其孕育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依然滋養著文化的血脈,貢獻著生活的智慧。由此可知,中國書院文化的當代價值在于 ( )①它所宣揚的傳統思想能夠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②它所承載的家國情懷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客觀物質基礎③它既傳承著優秀傳統文化也涵養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④它所蘊含的古老智慧能為構建書香社會提供有益借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下圖為相隔百余年的兩張照片,定格了相似的瞬間。兩個鞠躬,看似穿越時空的巧合,背后流淌的,是醫患之間互信互敬、攜手并肩的真情。從穿越時空的巧合中,我們可以感悟出 (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民族的基因并植根于我們內心②中華禮儀文明深遠持久地影響著中國人民的行為方式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意識形態領域起主導作用④中華傳統禮儀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 “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終生報國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彥夫,幾十年奮斗不止帶領老百姓蹚出脫貧新路;“小巷總理”武荷香,把社區當成自己家,把社區居民當親人……在這幾位道德楷模的身上,人們能夠 ( )①領略明理正直的德性純真 ②看到他們命中注定的幸運③感受愛國奉獻的家國情懷 ④發現師夷長技的開放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開啟“花式賣萌模式”,讓故宮的文物“活起來”,人們通過文物與時間對話,中華文明的印章也悄悄地刻在國人的心里;開辦“故宮淘寶”,故宮文創產品供不應求……時光千年一瞬,故宮不再是高傲威嚴的紫禁城,而是一座富有生活氣息的博物館。故宮此舉 ( )①源于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旨在追求更大經濟效益②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了文化為民③意在堅持對文化遺產的繼承性開發,豐富文化業態④是對傳統文化的推陳出新,彰顯了中華文化的魅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 “雙節棍尾款人,后浪集美打工人。云監工逆行者,專業工具網抑云”。2020年網絡熱詞既濃縮了時代變遷的特征和年輕人的自嘲與焦慮,也蘊含著青年們積極樂觀的心態,使他們主動進行自我反思,重新發現和認識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這體現了 (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②文化引領風尚、教化育人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④文化發展與社會發展完全同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上海的海派絨繡、山東的周村燒餅、浙江的龍泉青瓷,還有重慶火鍋、陜西花饃……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次設置“非物質文化遺產暨中華老字號”文化展示項目,打造了一個面向世界,弘揚民族文化的展示平臺。該文化展示項目 ( )①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價值和內涵 ②呈現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多樣性③展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獨特魅力 ④實現了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鑒中創新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6.漢服又稱“漢裝”“華服”,它是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漢服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和配飾體系。一件漢服幾乎濃縮了歷史上漢族的紡織、蠟染、錦繡等杰出工藝,濃縮了千年的中華文明。這說明( )①漢服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②漢服承載著古人的智慧和燦爛的中華文明③漢服體現了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 ④漢服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靈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7.在中華文化中,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叭孀优!薄巴鼗呐!薄袄宵S?!?是家喻戶曉的美好形象,是底蘊深厚的文化意象,蘊含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密碼。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孺子牛以“為民服務”、拓荒牛以“創新發展”、老黃牛以“艱苦奮斗”的深刻內涵。賦予“三牛精神”時代內涵是基于 ( )①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是文化創新的途徑②文化創新要立足社會實踐,體現時代精神③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在繼承中豐富文化內涵④發展是繼承的必然結果,只有繼承傳統才能實現文化繁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8.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必須堅定文化自信,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黃河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這表明 ( )A.自強不息的偉大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B.民族精神作為民族之魂,一經形成便穩定不變C.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是由所處的地理環境決定的D.構筑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必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29.在中國人的心中,有一種拼搏叫中國女排,有一種情懷叫中國女排,有一種冠軍叫中國女排,這都源于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2019女排世界杯,11連勝慶“十一”,女排精神永不熄。女排精神①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具體體現 ②是民族文化的結晶、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③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④是鞭策中國女排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0.白墻黛瓦的房,青石鋪就的路,橋頭“店小乾坤大”的手工藝店鋪,里弄石庫門內飄出飯香的人家——某市通過部分保留原住民、挖掘歷史信息、合理定位業態等方式,有效延續了傳統文化。該市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同時成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經濟發達地區。這說明 ( )①文化的價值突出體現在促進經濟發展上②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文化遺產保護和民生改善相互促進、融合發展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文化永葆活力的保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各地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進課堂,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引導孩子們知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這是基于 ( )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支配和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②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③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④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圍繞革命歷史創作一批文藝作品,加大對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修繕力度。上述要求 ( )①是基于革命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②旨在弘揚革命文化,構筑好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③有利于彰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增強文化自信④符合文化發展規律,賦予革命文化新的時代內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3. 2021辛丑牛年大年初一,央視大型原創文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熱播。該節目的亮點是設立“歷史空間”“現實空間”兩大舞臺形態,對典籍的故事進行可視化呈現,通過“戲劇+影視化”的表現方法,聚焦優秀中華文化典籍,講述典籍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的誕生、源起、傳承和優秀傳統文化故事。該節目的成功在于 ( )①實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古為今用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通過文化交融實現綜合創新③運用現代科技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④不忘本來,善于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梢哉f,“四個堅持”就是為文化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保駕護航的綱目。運用《哲學與文化》的知識,說明文化創作要“用明德引領風尚”的重要性。(10分)3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烈士的家書是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材。1928年9月,共產黨人史硯芬英勇犧牲前,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就著獄中昏黃的燈光寫下了留給親人的最后一封信:“親愛的弟弟妹妹,我今與你們永訣了。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萬同志,他們能踏著我的血跡奮斗前進,我們的革命事業必底于成,故我雖死猶存……請你們不要因喪兄而悲吧!妹妹,你年長些,從此以后你是家長了,身兼父母兄長的重大責任。我本不應當把這重大的擔子放在你身上,拋棄你們,但為著了‘大我’不能不對你們忍心些,我相信你們在痛哭之余,必能諒察我的苦衷而原諒我?!?br/>片紙只字重千鈞,紅色家書意萬重。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我們重溫革命烈士的家書,更加能感受到那種跨越時空、直抵心靈的動人力量。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知識,談談革命烈士的家書為什么具有“跨越時空、直抵心靈的動人力量”。(12分)36. 2021年是農歷牛年。在中華文化里,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古往今來,人們愛牛、重牛、頌牛?!盃摹?、“犢”、“犀”、“犟”……中國的漢字中,許多與牛相關的,似乎總有那么一股氣和勁?!叭孀优!?、“拓荒牛”“老黃?!薄@些不同的“?!?無一不體現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對于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人總是善于在理念上古為今用、在實踐中推陳出新,使之與偉大時代精神相融合,創造并升華為引領前行的精神動力。2020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強調,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在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的2021年春節團拜會上,他再次提到“三牛精神”,并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用揚鞭自奮蹄”,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在元旦和春節兩個辭舊迎新的歷史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兩度號召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并賦予孺子牛以“為民服務”、拓荒牛以“創新發展”、老黃牛以“艱苦奮斗”的深刻內涵,這既是對過去中國人民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熱情禮贊,也是對未來中國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行的深情寄望。結合材料,運用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說明“三牛精神”所彰顯的文化價值。(8分)3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走出了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發生了秋收起義、湘南暴動、通道轉兵等重大歷史事件,大批共產黨人在這片熱土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心懷天下,憂國憂民”自古以來就是流傳在湖湘大地上的精神稟賦。正是懷著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深重憂患,一批又一批湖南人堅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翱愁^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無論前路如何兇險,他們始終堅信革命理想高于天。“敢為天下先”,他們對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他們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貢獻了巨大的力量。紅色基因伴隨奔騰不息的湘江水深深融入了三湘兒女的精神血脈,在新時代長征路上,“湖南紅”將更加熠熠生輝。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知識,說明湖南為什么這么“紅”。(10分) 材料二 湖南紅色資源豐富,紅色基因厚重。習近平總書記贊譽湖南“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多次講述發生在湖南的“半條被子”和陳樹湘“斷腸明志”的動人故事。這些紅色資源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某中學擬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研學活動,請你在以下三條研學線路中任選一條,根據所選線路擬定學習主題并說明活動意義,字數在150字左右。(6分)A線: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長沙(新民學會舊址、岳麓書院、橘子洲頭)B線:汝城縣沙洲村(“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道縣(陳樹湘紀念館)——通道縣(通道轉兵紀念館)C線:長沙(雷鋒紀念館)——花垣縣十八洞村(精準扶貧“首倡地”)38.在中華文化中,色彩不僅意味著客觀自然的顏色,也包含著深邃的情感。驟雨初歇,云散風息,抬頭望見纖塵不染的天色,是“雨過天青”;黛色是指如黛石的青黑色,松柏“黛色參天二千尺”,遠山“遙看黛色知何處”;月白則是帶一點微藍的白色,被認為寧靜中帶著高潔,頗受文人雅士的喜愛。日前,以“霞光紅、迎春黃、天霽藍、長城灰、瑞雪白”為主色,“天青、梅紅、竹綠、冰藍、吉柿”為間色,“墨、金、銀”為輔助色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色彩系統正式發布。據介紹,色彩系統來源于對自然四時、天地五方和二十四節氣等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將廣泛運用于競賽場館、電視轉播、指示系統、制服設計等領域。舉例說明北京2022年冬奧色彩系統中所包含的中華文化元素。(2分)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知識,談談如何增強中華文化的傳播力。(6分)329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答案【針對性訓練】1——5 B A A C A 6——10 C D C C D 11——15 D A B A B16——20 C B D D D 21——25 A B C A C 26——30 C C D B D31——33 A C D34.答案 ①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文化創作用明德引領風尚,可以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②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文化創作用明德引領風尚,關系到國家興旺和人的發展。③文化創作用明德引領風尚,有利于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也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35.參考答案 ①革命烈士的家書是共產黨人用血肉之軀寫成的,其中蘊含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②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革命烈士的家書有其特有的感染力、感召力,讀后能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③革命烈士的家書傳承了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有助于樹立文化自信,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36.答案 ①“三牛精神”傳承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強大基因,蘊含著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密碼,更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辛勤為民、開拓進取、擔當實干的精神寫照。②“三牛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結果,中國共產黨人在理念上古為今用、在實踐中推陳出新,使之與偉大時代精神相融合,創造并升華為引領前行的精神動力。37.答案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湖南的仁人志士秉持“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精神稟賦,懷著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深重憂患,堅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②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湖南的英雄兒女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無論前路如何兇險,始終堅信革命理想高于天。③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湖南人民“敢為天下先”,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發揚偉大創造精神,創造性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④中華民族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犧牲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為湖南人民的革命事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湖南人發揚赴湯蹈火的犧牲精神,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貢獻了巨大的力量。⑤優秀文化塑造人生,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人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湖湘文化深厚的底蘊,造就了近代湖南人才輩出的空前盛況,孕育了近代湖南人獨特的紅色精神。示例一:A線 主題:強化使命擔當意義: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參觀毛澤東故居,了解毛澤東等一批人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有利于青年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參觀長沙新民學會舊址等紅色基地,了解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有利于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示例二:B線 主題:傳承紅色基因意義:參觀紅色基地,實地了解“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了解共產黨人在革命年代與人民群眾榮辱與共、風雨同舟的魚水情深,有利于堅定學生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參觀陳樹湘紀念館,實地感悟共產黨人陳樹湘“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錚錚誓言,有利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百折不撓的斗志和品質,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示例三:C線 主題:牢記為民使命意義:參觀雷鋒紀念館,了解雷鋒精神的實質,有利于學生刻苦學習、艱苦奮斗,努力在實際生活中為人民群眾做好事。參觀花垣縣十八洞村,有利于學生認識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激勵學生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不懈奮斗。38.答案 (8 分)舉例說明文化元素,如:長城灰--長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吉柿——以諧音來寓意吉祥;梅、竹——君子品格的象征。冬奧色彩系統的設計,服務于冬奧會的宣傳推廣,展示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播。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要尊重文化多樣性,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善于利用多種傳媒方式和手段,對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2019級高三政治學案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2910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