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B版八年級(下冊)感受可視化的設計HOW TO USE VB今天學點什么?了解與VB程序有關的基本概念和相關操作學會分析VB程序設計中對象、屬性和事件等要素的關系任務一 跳轉的窗體體驗與思考打開“跳轉的窗體.exe”并運行,思考:這個程序實現了什么功能呢?對象類型 名稱 事件 效果窗體 FormRed 單擊(Click) FormRed消失(Hide)FormGreen出現(Show)窗體 FormGreen單擊(Click)FormRed出現(Show)FormGreen消失(Hide)什么是窗體是應用軟件的設計者提供給用戶使用應用軟件的窗口窗體就像一個箱子,我們將代碼、控件等放入到箱子中進行組裝,實現想要的功能跳轉的窗體 程序分析單擊窗體一:出現窗體二:消失單擊窗體一:消失窗體二:出現窗體一窗體二探究任務:跳轉的窗體結合教材、微課和導學案,完成“跳轉的窗體”任務任務二 會捉迷藏的按鈕體驗與思考打開“會捉迷藏的按鈕.exe”并運行,思考:這個程序實現了什么功能呢?程序2和程序1相比,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對象類型 名稱 事件 效果窗體 Form1 加載(Load) 設置窗體和按鈕的屬性雙擊(DClick) 按鈕出現控件 button 單擊(Click) 按鈕消失探究任務:會捉迷藏的按鈕結合教材、微課和導學案,完成“會捉迷藏的按鈕”任務總結與提煉窗體控件對象屬性事件加載 Load單擊 Click雙擊 DblClick名稱標題背景顏色作業任務:任務二的代碼,讓按鈕出現的時候窗體為藍色,按鈕消失的時候窗體為紅色下節課再見《感受可視化的程序設計》教學設計《感受可視化的程序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地位:本課基于廣東教育出版社編著的《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一章感受程序設計的魅力第2課“感受可視化的程序設計”。根據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發布的《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2)版,要求中學階段設計了這節課,課時為1課時。聯系:本節課為第一單元第2節課,在認識VB界面的基礎上,學生將在本節課中親自嘗試編出完整的程序,實現窗體的跳轉和控件的交互,并通過編程的過程認識VB程序中的重要概念——窗體、控件、對象和事件,理解這些概念在程序中所起到的作用。因為,本節課也是后續進一步學習VB程序的基礎。教材處理:本節課用兩個程序設計任務將VB中的重要概念串連起來。在第一個任務“窗體的跳轉”中,主要介紹了窗體的組成及操作;在第二個任務“會捉迷藏的按鈕”中,主要介紹了控件、事件及對象,兩個任務之間存在難度遞進。學習如何編寫具體的代碼不是本節課的重點。二、學情分析(一)已有學習經驗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在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一年級時,學生已經分別學習了scratch和goc等可視化程序設計語言,建立了一定的程序設計思維,其中所涉及到的概念也有相似之處,例如scratch中所提到角色和事件與VB中對象和事件可以進行觸類旁通。(二)學生特點分析初中二年級學生已經建立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嘗試,但是部分學生對于程序設計存在畏難情緒,在初次學習基本概念時容易產生概念之間的混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任務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創設合理的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窗體、控件、對象、屬性、對象等基本概念,厘清概念之間的關系。2.學會添加對象(窗體、控件)和設置對象的屬性。3.能夠通過給對象添加事件及代碼,實現一定的功能。(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體驗VB程序設計,能夠根據程序效果分析程序中存在的對象及其屬性和事件的對應關系。2. 能夠通過分析程序中對象及其屬性和事件,編寫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體驗VB編程,讓學生感受到程序設計的樂趣,提高學生對程序設計的興趣。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能夠添加對象、設置屬性并給對象添加事件及代碼。教學難點:能夠根據程序效果分析程序中存在的對象及其屬性和事件的對應關系。這節課涉及到的概念很多,在任務中還涉及到代碼的編寫,如果不厘清概念之間的關系,學生很容易只是按部就班地去抄寫程序完成任務,而無法理解程序中變量與控件、事件這些基本概念之間的對用關系,也無法理解為什么這么去寫程序。五、教學策略【教法】任務驅動法【學法】任務驅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六、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 任務導入 啟發思維 (3’) 1.談話:同學們,請打開“跳轉的窗體.exe”并運行,這個程序實現了什么功能呢? 2.交流:請一位同學來歸納程序的功能 3.引出課題:這個程序是如何實現的呢?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識VB程序中的第一個重要概念——窗體。 學生運行程序,并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兩個窗體之間的跳轉【設計意圖】 通過任務引出窗體的概念,引起學生探究任務的興趣二、探究任務1:認識窗體 (17’) 1.活動:學生結合微課和教材,完成“跳轉的窗體”的程序設計,教師進行指導 2.分享:請一位同學來演示程序的設計過程,并結合結合導學案(附件2)分析程序中的對象、動作和效果 3.講解:在生活中我們打開某個軟件(wps、剪映)或者瀏覽某個網頁時,軟件的畫面總是呈現在一個正方形的界面中,我們可以通過這個界面去操作軟件。在VB中,這個窗口就叫做窗體,我們通過在窗口中設計不同的程序實現不同功能的應用,完成的應用也會呈現在窗口中。 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編寫并分析程序【設計意圖】 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操作中認識窗體的概念及基本操作,并結合導學案總結程序中的邏輯。在學生完成操作之后,通過聯系VB程序和生活中的程序,讓學生深入理解窗體的概念。三、探究任務2:感受控件 (20’) 【導入-分析程序】 1.談話:除了實現窗體的變化以外,我們還可以在窗體中添加一些控件。 2.探究:請打開程序“會捉迷藏的按鈕”,并分析程序中事件和效果,填寫到導學案中。 3.提問:程序2和程序1相比,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4.引導:在“會捉迷藏的按鈕”中,有兩個新的效果:一是程序二增加了一個按鈕,并且實現了按鈕的出現和消失;而是實現了窗體背景顏色等屬性的變化。 5.引出任務:那這兩個新效果是如何實現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探究-完成程序】 1.活動:學生結合微課和教材,完成“會捉迷藏的按鈕”,并完成導學案的填寫 2.拓展:如果我們想要實現按鈕出現的時候窗體顏色為紅色,按鈕消失的時候窗體顏色為藍色,應該如何更改程序? 【分享-演示程序】 1.邀請一位同學演示程序 2.講解拓展程序(如果有學生做出來,請一位同學來講解) 學生通過分析和實操,理解控件及其操作【設計意圖】 任務2在任務1的基礎上,加入了對按鈕控件的事件設計及更改屬性的操作,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認識控件及其基本操作,通過提供進階任務,實現分層教學六、 總結交流 (5’) 總結:點出屬性和事件,歸納控件、屬性、事件之間的關系 學生根據老師的總結再次厘清概念之間的關系【設計意圖】 根據操作過程將這節課所涉及的概念進行總結歸納,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相關概念和操作。附件1:板書設計附件2:導學案《感受可視化的程序設計》——導學案任務一:跳轉的窗體 填一填 窗體:是應用軟件的設計者提供給用戶_________的窗口 試一試 □ 新建窗體 □ 修改窗體名稱 □ 設置窗體背景顏色 □ 修改窗體標題 想一想 對象類型名稱事件效果窗體FormRed單擊(Click)FormRed消失(Hide) FormGreen出現(Show)任務二:會捉迷藏的按鈕 填一填 控件:把程序設計時經常要用到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等,做成相應的控件,放在控件工具箱中,方便設計程序時調用。 對象:______和_______統稱對象。 事件:每個對象都有對______或______做出響應的多種方式,我們將這些響應方式統稱為“事件”。 試一試 □ 添加控件 □ 設置控件屬性 □ 給控件添加響應事件 想一想 對象類型名稱事件效果控件單擊(Click)窗體雙擊(DblClick)總結12/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第二節 感受可視化的程序設計.docx 第一章第二節 感受可視化的程序設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