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3生物進化的原因一.【學習目標】1.通過模擬實驗,研究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2.能概述自然選擇學說,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學習重點和難點:生物進化的原因二.【學習過程】(一)預習檢測閱讀課本完成下列預習檢測1.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色彩非常相似,這種體色被稱為 ,這樣的動物不易被其他動物所發現,對 或者 都是十分有利的。2.達爾文認為,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 能力,能產生大量后代。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為獲取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 。3.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 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活下來,并將這些變異給下一代,而具有 的個體則容易被 。4.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 。(二)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分析生物進化的實例1.閱讀教材P62,回答下列問題(1)淺色樺尺蠖的后代為什么會出現黑色樺尺蠖?黑色樺尺蠖的出現對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義?(2)黑色樺尺蠖的數量由少數逐漸變為多數,而淺色樺尺蠖數量的減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響?(3)請你試著解釋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原因?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4)如果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的樺尺蠖又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你認為該怎樣做?2.閱讀教材P63雷鳥體色的變化,思考:(1)什么是保護色?你知道哪些生物具有保護色?(2)動物的保護色對它們的生存有什么意義?【學習任務二】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1.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材中的探究實驗2.通過本實驗,你能解釋動物保護色形成的過程嗎?3.通過本實驗,你能簡單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嗎?【學習任務三】自然選擇學說閱讀教材P65,回答下列問題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請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長頸鹿的形成過程3.棉鈴蟲是一種害蟲,剛開始用農藥碰灑時,效果很好,但隨時間的推移,再用相同的農藥碰灑到棉花上對棉鈴蟲的效果卻明顯降低了。請你利用自然選擇學說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三)交流展示學生展示本組學習成果,教師點評并利用都媒體課件糾錯、強調和補充。三、【抽測達標】1.自然界中生物進化的外在原因是( )A.遺傳和變異 B.天敵的影響C.環境改變 D.溫度的改變2.下列對動物保護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使動物容易躲避敵害 B.有利于動物捕食獵物C.能保護動物的皮膚的美麗 D.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相似3.下列敘述,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 A.環境的改變是物種起源的根本原因 B.生物的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C.生物的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4.公鹿往往用鹿角作為爭奪配偶的武器,按達爾文的觀點,現代公鹿鹿角發達的原因是( )A.變異朝著有利于生殖的方向發展的結果B.繁衍后代的需要C.代代經常作用的結果D.鹿角不發達的個體被淘汰,鹿角發達的個體被保留的結果5.19世紀40年代以來,開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療一些細菌感染及炎癥,頗見成效。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效果逐漸下降。于是人類又不斷開發新的抗生素,但都是開始有效,以后越來越差,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 )A.抗生素的生產質量越來越差 B.致病微生物會自然產生抵抗抗生素的變異 C.致病微生物產生并遺傳下來抵抗抗生素的變異 D.抗生素選擇了致病微生物中能抵抗該抗生素的變異四、拓展延伸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惡臭和毒刺的動物和昆蟲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這是動物或植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敵害易于識別,避免自身遭到攻擊。如毒蛾的幼蟲,多數都具有鮮艷的色彩和花紋,如果被鳥類吞食,其毒毛會刺傷鳥的口腔粘膜,這種毒蛾幼蟲的色彩就成為鳥的警戒色。一些有毒箭蛙的體液常被涂在箭頭上用以捕獵;胡蜂用它有毒的蟄針對其他昆蟲發起致命的攻擊;夾竹桃雖可觀賞,但其莖葉卻有毒。還有鮮艷的毒蘑菇,為了防止被誤食,產生了對一些植食動物警告的色彩。這些生物對捕食者構成了威脅或傷害,其艷麗奪目的體色成為捕食者終身難忘的預警信號。五、反思提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參考答案】(一)預習檢測1.保護色 躲避敵害 捕食獵物 2.繁殖 生存斗爭 3.有利變異 不利變異 淘汰 4.自然選擇3.抽標檢測1. C 2.C 3.A 4.D 5.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