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 年級 歷史 (學科) 編號: NO.1課題: 第九課 對外開放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課時主備: 審核: 授課人: 授課時間:姓名: 班級: 小組: 檢查人:◆【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經濟特區的建立與發展,了解我國對外開放領域的逐步擴大的過程,認識對外開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分析和評價歷史,在了解對外開放的史實基礎上,理解對外開放對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在運用地圖了解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掌握觀察和分析地圖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認識開放的重要性,培養面向世界的意識。◆學習重點:經濟特區的建立和中國對外開放的大致過程。◆學習難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自主學習:(一)經濟特區的建立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開了_______________的步伐。建立:_______ 年,中央決定在廣東、_______兩省興辦_______ 、_______、______、廈門四個經濟特區。3.優惠政策:實行特殊的______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______,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4.成效:________建設成為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5.作用:對引進外資、_______________ 和管理經驗 ,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 ,擴大___________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二)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1.過程(1)1984年,開放______ 、天津、_______、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______城市。(2)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____________ 。隨后對把經濟開放區擴展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3)1988年,____________ 經濟特區建立。1990年,____________ 也建立起來。(4)1992年,相繼開放了重慶、武漢等______ 城市,滿洲里等________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________和自治區首府,隨后,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_______市縣。2.對外開放格局:形成了“ ____________ —沿海開放城市—____________ —內地”的全方位、____________、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時間:_______ 年12月。2.作用:為我國參與____________ 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構建整體知識體系(結合書本)第一板塊:我是小小調查員(請結合右邊地圖,找出對外開放中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內地城市,分析我國形成的開放格局?)第二板塊:讓我來回答 ―分小組搶答以下問題:材料一:深圳與當時發達的香港相鄰,與港的貿易頻繁,在此建立特區,有利于利用香港來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珠海與澳門相鄰,澳門當時經濟也是很發達,技術先進,在珠海建立經濟特區,有利于利用澳門來帶動國內發展。汕頭是著名的僑鄉,國外的很多地方,特別是東南亞,有許許多多的汕頭籍華僑,在汕頭建立特區,有利于利用華僑的力量來帶動當時國內的發展。廈門與臺灣離得很近,當時在廈門建立特區,意在利用臺灣來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說一說,我國經濟特區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點?這些地方有什么優勢?材料一:經濟特區的管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不損害主權的條件下,可以采取與內地不同的體制和政策,特區主要是實行市場調節。——《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1980年3月30日材料二:第十三條 特區企業進口生產所必需的機器設備……,免征進口稅……第十八條 凡來往特區的外籍人員、華僑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簡化手續,給予方便。 ——《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回答經濟特區“特”在哪里?材料一:十幾年來,深圳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飛速發展,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從1980年至1998年,深圳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32.2%,1998年達到1289億元;工業總產值年均遞增49.5%,1998年達到184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遞增2%,1998年達到423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遞增43.4%,1998年達到了453億美元;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年均遞增43.5%,1998年達到165億元。深圳創造了“深圳速度”與“深圳效益”,綜合經濟實力已進入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初步形成了現代化城市的規模與格局。說一說經濟特區深圳的地位 ?材料四:“特區是個窗口,是外資的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不僅在經濟方面、培養人才方面使我們得到好處,而且會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 ——《鄧小平文選》說一說經濟特區的成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了怎樣的作用?材料一:改革開放之前,上海流行“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幢房”的說法。說一說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建立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板塊三:我是小小辯論員(結合材料進行辯論)材料一:1995—2001年進出口總額平均年增長12%,GDP年均增長8.92%;2002—2006年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31.5%,GDP年均增長9.45%。材料二:對普通百姓來說,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關稅將進一步下降,……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實惠。……同時,我國部分行業的壟斷也將會被打破,消費者也同樣會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實惠。材料三:中國加入世貿后,中國經濟和世界接軌,外國產品更自由地、廉價地進入中國市場,肯定會對某些行業產生一定的沖擊,如化工制藥業、機械工業、汽車業、某些電子產業、通信設備制造業等。材料四:1992年以來,各地對外資敞開大門競相給予優惠政策,甚至把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數量和投資額,當成衡量改革開放的力度大小的標志。僅從1992年到1995年的短短三年中,外資工業企業所占比重猛增了五倍之多。中國政府幾次主動大幅度降低關稅。必須承認,合資、獨資企業和進口商品競爭力十分強勁,它們的大幅度增長使中國市場受到極大沖擊。從這時起,國有企業就陷入了越來越嚴重的困境之中。與1988年相比較,1996年國有企業的盈利額下降了64%,虧損額卻增加了9.7倍,虧損面上升了358%,虧損率(虧損額與利潤額之比)上升了12.8倍。在國內市場遭到擠占的同時,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又使國外市場萎縮,國有企業的效益進一步急劇滑坡,拖欠銀行的不良債權也越積越多。正方:加入WTO促進經濟的發展,對我國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反方:加入WTO使我國中小型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不利于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生存。板塊四:課后習題1. 鄧小平指出:“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鄧小平主要強調了( )A.對農村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B.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C.國家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2. 下表是1978~1997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額統計表(單位:億美元),該表呈現的變化反映了( )年份 1978年 1988年 1990年 1997年進出口總額 206.4 1027.9 1154.4 2898.8進口額 108.9 522.7 533.5 1388.3出口額 97.5 475.2 620.9 1510.5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B.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C.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D.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 2.1980 福建 深圳、珠海、汕頭 3. 經濟 投資活動 4.深圳 5.先進技術 對外經濟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1)大連 青島 沿海 (2)沿海經濟開放區 (3)海南島 上海浦東開發區 (4)沿江 陸地邊境 內地省會 內陸 2.經濟特區 沿海經濟開放區 多層次這些經濟特區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①臨近港澳臺,靠近國際市場②地處沿海,交通便利③是著名的僑鄉,歷史上與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僑資④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可依托回答經濟特區“特”在哪里? 學生回答: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說一說經濟特區深圳的地位如何? 學生回答: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說一說經濟特區的成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了怎樣的作用? 學生回答: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5、說一說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建立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學生回答:浦東成為令世人矚目的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并極大地推動了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 教師補充:上海的龍頭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