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課堂導學案部編人教版八下第10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班別: 姓名: 學號:【課程標準】1、了解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意義。2、知道中共十八大,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3、通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的史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對中園社會發展的意義及對世界的貢獻。【學習目標】1、梳理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和指導地位的確立過程。2、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和發展歷程,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性。3、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 。4、通過探究認識改革對于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學習過程】一、摸著石頭過河——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任務一:閱讀教材第46頁至48頁“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的內容,用下表歸納鄧小平理論形成、發展和指導地位確立的過程。事件 時間 內容 階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底 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產生中十二大 1982年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提出中共十三大 1987年 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發展南方談話 1992年 發展才是硬道理...... 成熟中共十四大 1992年 確立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中共十五大 1997年 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進黨章 確立任務二:探究材料,進一步感受鄧小平在不同時期發揮的關鍵作用材料一: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錢,鄧小平發表了這樣的講話:“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要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載《人民日報》1978年12月13日請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鄧小平說的“遺留的問題”是什么?他提出應該怎么做?這個講話載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答:“遺留的問題”指的是當時我國政治上仍以“階級斗爭為綱”,思想上封閉,經濟發展落后于世界潮流(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鄧小平提出: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個講話的作用:為十一屆三中全會提供了基本的指導思想。材料二:在中十二大召開時,鄧小平總結歷史經驗,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成功。這方面我們有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材料中鄧小平認為我們應該怎么做?答:鄧小平提出我們應該結合國情,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材料三:在中國十三大時,鄧小平分析我國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么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鄧小平《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根據材料指出,鄧小平認為當時我國的“實際”是什么?答:鄧小平認為:當時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水平比較落后。結合教材第46頁內容,指出中共十三大制定的黨在這一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么?答: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材料四: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根據材料級所學知識,概括鄧小平認為我國發展應該注意的方面是什么?答:應該注意的問題:①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改善人民生活。(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善人民生活)(2)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第47頁“材料研讀”,這些談話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遇到的什么問題?答:遇到的問題:姓“資”姓“社”的問題(3)根據材料,結合教材,概括鄧小平“南巡談話”有何影響?答:影響:鄧小平“南巡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4)綜上所述,請用教材中的一句話評價鄧小平。答:評價: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材料五:中共十四大認為,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對于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行動,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1)根據材料,結合教材第47頁至48頁的內容,指出中共十四大作出了什么重要決議?答:中共十四大重要決議: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種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2)根據教材第47頁至48頁的內容,指出鄧小平理論解決了什么問題?答:鄧小平理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3)根據教材第48頁第二段的內容,中共十五大作出了什么重要決議?答:中共十五大重要決議:中共十五大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綜上,說說鄧小平留給中國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遺產是什么?答:鄧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遺產,是他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繼往開來奮進——中共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大的重要貢獻任務三:閱讀教材第48頁至第51頁“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內容,完成下表歸納知識。會議名稱 召開時間 重要內容 歷史意義中共 十六大 2002年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標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中共 十七大 2007年 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 大會提出了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中共 十八大 2012年 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提出五位一體總布局;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 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共 十九大 2017年 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三、總結歸納:任務四:請根據以上所學,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建構本課的知識結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