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導學案)【課程標準】了解農村改革、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學習目標】1、知道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了解城市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3、認識改革對中國發展的偉大意義。【學習重難點】重點: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過程、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難點:正確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意義。【預習新知】(溫馨提示:自讀教材38--41頁,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且標出問題,并在書本上做好筆記。)基礎積累(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 政策,改革先從 開始。2.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______經濟發展。3.進程:(1)嘗試: 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 。農民有了 ,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得到中央肯定。(2)內容及推廣: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 逐步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農民獲得土地的 (所有權還是經營權、使用權?)。4.意義: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 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5.深化:農村 也迅速發展,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開始:改革的浪潮從農村涌向______。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 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2.內容:(1)所有制形式: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__________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2)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實行________,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3)分配方式:實行以________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中心環節:增強__________。4.影響:企業有了__________,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我國城鄉出現了__________的嶄新局面。(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提出:1992年,中共_____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________經濟體制。2.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 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 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 作用。3.作用:有利于實現_____的協調發展和_________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知識點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探究一 :改革前后農村經濟體制的對比材料: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把土地長期包給各家各戶使用,農業生產基本上變為分戶經營、自負盈虧。——部編版歷史八下教材39頁相關史事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歷史事件 核心內容 意義(影響)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 結合所學知識,建國后農村政策調整帶來哪些啟示?知識點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探究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結合課本P40,歸納城市改革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并且完成下列表格。存在問題 解決方案 中心環節所有制結構職權劃分分配方式【知識框架】鞏固練習:1.(2019江蘇南京)小崗村時“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曾說:“過去在生產隊上工一條龍,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個樣,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 ”他的訴說表達了( )A.土地改革后的喜悅 B對農業合作化的思考C.對農村改革的肯定 D.國企改革前夕的期盼2.(2019廣東)鄧小平說:“這些年來搞改革的一條經驗,就是首先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把生產經營的自主權利下放給農民。”下列能夠體現這一主張的是( )A.農業合作社 B.農業集體化C.人民公社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2020河北石家莊)電視劇《大江大河》講述了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先行者們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故事。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的經歷可以說是當時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的代表。他們的經歷主要反映了( )A.公私合營的實行并在全國逐步推開B.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C.實行土地改革并允許個人進行投資D.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4.(2022·江蘇鎮江二模)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勞動合同制在各類企業中廣泛推行。我國法律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建立勞動關系,應該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在訂立勞動合同過程中,勞動雙方必須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這說明這一時期國企改革的方向為( )A.擴大企業自主權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建設鄉鎮企業 D.實行股份制改革5.1978年,在鄧小平先生的倡導下……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下列選項中體現了我國改革特點的是( )A.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B.從城市到農村,從局部到全國,從全面深化改革到經濟體制改革C.從農村到城市,從推廣到試點,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D.從城市到農村,從全國到局部,從全面深化改革到經濟體制改革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對內改革)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改革)(背填空,農村改革意義背默)目的 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概況 開始 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發展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意義 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啟示 生產關系調整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背填空)(1)依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2)內容所有制形式 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管理體制 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分配方式 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環節 增強企業活力(3)作用:企業有了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4)成效:我國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1987年,我國工農業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國家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目標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理論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3)作用: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