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6—7課)【學習目標】熟練掌握“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三個歷史事件的基本知識要素。2、學生閱讀史料,認識論從史出。訓練歸納、概括能力。【重點、難點】重點:戊戌變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影響;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史實,《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對中華民族危急全面加深的影響難點: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對中華民族危急全面加深的影響【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生展講、教師點撥學習過程【考點回顧】考點一:戊戌變法材料一 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敗,使國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馬關條約》簽訂之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更加嚴重。一些有識之士如康有為、梁啟超等,痛定思痛,開始探索新的救國道路。他們意識到唯有實行變法才能救亡圖存,維新思想很快發(fā)展成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材料二 康有為在受到光緒皇帝召見時稱:“日本實行30年而強,吾中國國土之大,人民之眾,變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則蒸蒸日上,富強可駕萬國。”材料三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戊戌變法時,雖已經過近30年的發(fā)展,卻始終未能發(fā)展起來。據統計,此時萬元以上的企業(yè)僅有114家,資本總額1714萬余元。5萬元以下的60家,分布在全國15個省份44個地區(qū)。在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封建大帝國內,這股力量、經濟力量顯然是相當微弱的。據記載,變法速度過快,各級官員“”手足無措,難以應付,不久便對維新派產生強烈不滿。數十萬知識分子,“驟失所業(yè),恨康有為特甚” ……裁撤閑散衙門與冗員,“朝野震駭,頗有民不聊生之戚”……武裝發(fā)難,更使頑固派忍無可忍,從而把維新派與后黨之爭推到無可挽回的絕路上去,戊戌變法的失敗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了。根據材料一,指出戊戌變法的目的及代表人物。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戊戌變法的背景。根據材料三。分析戊戌變法的失敗的原因?(4)知識點補充:見面對面19頁上的戊戌變法的影響補抄到課本上考點二: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材料一 強大的聯軍猛攻天津至北京一線,驅散了行軍線路前面的拳民和政府軍,很快地就擊敗中國,大獲全勝。8月14日,聯軍攻進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皇帝棄京出逃。聯軍原先要求處死12名官員,包括莊親王、端親王等。最后決定,莊親王被賜死,端親王發(fā)配新疆終身監(jiān)禁,16個省共119名官員受到了從死刑到申斥的懲罰。1901年5月7日,賠款數目進一步修訂為6 750萬磅,或4.5億兩白銀,分39年償清,以海關稅、常關稅等作擔保。這些條款被正式寫入由12款和19項附屬條款構成的《辛丑條約》,由李鴻章、慶親王和十一國代表于1901年9月17日簽署,聯軍于9月1日撤出北京,朝廷直至1902年1月7日才返回北京。——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 《辛丑條約》是一個空前嚴重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個條約,帝國主義列強極大地加強了在中國的勢力。它所規(guī)定的“庚子賠款”本息合計白銀98 000多萬兩,加上各地地方性賠款2 000多萬兩,總數超過10億兩,這是對中國人民的殘酷掠奪;它關于懲辦“首禍”和禁止中國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組織的規(guī)定,體現了對中國的嚴厲奴役;它關于在北京設立單獨的使館區(qū)、在中國境內平毀炮臺、駐扎軍隊的規(guī)定,是對中國實行的野蠻軍事控制。一位外國人曾指出,當時的中國“已經達到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低落到只是保持了獨立主權國家的極少的屬性的地步。”——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劉宗緒《歷史學科專題講座》(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慈禧太后帶光緒皇帝棄京出逃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材料中的“拳民”指的是那一次農民運動?(2)據材料,歸納朝廷最終采取什么方法得以返回北京?(3)據材料二,歸納《辛丑條約》的影響。并指出這一條約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4) 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該事件對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的影響。【當堂檢測】.1、 以下是馬立誠在其所著的《歷史的拐點》中對相關史實的評述,其中屬于評述“戊戌變法”的是( )A. 剃刀邊緣103天 B. 國有還是民營C. 民用工業(yè)五大亮點 D. 改革者的專制2、 (2021臨門一卷)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在維新變法時期就初步建立起來了。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大大地提高了全社會的民主意識和參政意識,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面貌。這從本質上反映了維新派( )A. 反對愚昧,提倡民主科學 B. 學習西方,引進先進技術C. 推翻帝制,效法共和體制 D. 開啟民智,推動思想啟蒙3、 (2021唐山一模)美國人馬士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中寫道:維新黨的計劃太輕率了,太危險了,每一個步驟都需要一位強者的勇氣……皇帝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他的顧問康有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經驗,他們簡直是以好心腸扼殺了“進步”——他們把足夠九年吃的東西,不顧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個月之內都填塞給它吃了。材料旨在表述戊戌變法( )A. 發(fā)生的背景 B. 失敗的原因C. 實施的目的 D. 造成的影響4.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學”的思想,這反映出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是( )A. 學制度→學技術→學思 B. 學思想→學制度→學技術C. 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 D. 學制度→學思想→學技術5、 (2021衡陽)一位俄國記者記述了1900年6月2日發(fā)生在天津火車站的一幕:月光照耀著這些莽漢,照耀著他們的大刀和旗幟。一排子彈射過去,大旗倒下了,又舉了起來,接著又倒了下去。這描寫的是( )A. 三元里民眾抗英斗爭 B.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C.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D. 國民革命軍的北伐6. 1901年,李鴻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數十年內,(國家)每有一次構釁, 必多一次吃虧。上年事變之來尤為倉促,創(chuàng)深痛劇,薄海驚心……。”材料中的“上年事變”指( )A. 鴉片戰(zhàn)爭 B.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 甲午中日戰(zhàn)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7. (2020臨門一卷)有學者指出:“中國賠款本利總計近10億兩白銀……1901年至1902年度,僅北京城和直隸省,自籌賠款就達1 100多萬兩,超過了地方的年財政收入。在京師一處的‘就地籌’賠款中,就有教堂賠款、教民撫恤賠款等名目。”與這一現象有關的是( )A. 《南京條約》簽訂 B. 《北京條約》簽訂C. 《馬關條約》簽訂 D. 《辛丑條約》簽訂【中考鏈接】1、[ 2016河北中考11]右圖是某報刊登 的上海廣智書局的新書廣告,其內容表明當時知識界流行的思想是( )A.“自強”、“求富” B.變法、圖強C.三民主義 D.民主 科學日本維新三十年史2、[ 2016河北中考20]《清議報》(1898年2月創(chuàng)刊)在第16冊發(fā)表的時政評論中說:“豈不知寡不可敵眾,弱不可敵強哉!然處于愛國之心,忍之無可忍,故冒萬死以一敵 八,冀國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評論的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五四運動3、[ 2018河北中考11]. 某舉人在光緒二十七年(注:光緒元年為1875年)的日記中寫道: “朝廷俯從和議,而輸與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萬金,吾邑派十五萬金 ”材料中的“洋夷”指( )A.英國殖民者 B.英法聯軍 C.日本侵略者 D.八國聯軍4、[ 2018河北中考12] 1898年,康有為40歲,梁啟超25歲。變革前,兩人都沒有出過國,對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對于西方的認識,也只是局限于所讀的傳教士的出版物和對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見聞。這說明( )A.西方列強支持維新變法 B.慈禧太后控制著政治和軍事事務C.維新派缺乏經驗 D.顧固派反對變法5、[ 2021河北中考11] 英國駐漢口的代理總領事法磊斯曾說:“(《辛丑條約》規(guī)定的)賠款須向全國征收,但由于禍亂所及各省已被聯軍洗劫一空,實際上這些省應出之款項仍須由那些忠誠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額的省份來額外負擔。”法磊斯口中的“禍亂”指的是A. 太平天國運動 B. 英法聯軍的侵略 C. 義和團運動 D. 八國聯軍的侵略6、[ 2020河北中考26]閱讀材科,回答問題。(9分)材料義和團同清軍一起英勇抗擊了八國聯軍的入侵。其中最為著名的戰(zhàn)例是在直隸廊坊一帶對八國聯軍的阻擊。1900年6月,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的八國聯軍2000多人,乘火車由天津向北京進犯,沿途遭到義和團和清軍頑強阻擊。義和團和清軍在廊坊等地將之圍困,發(fā)起攻擊。據一些侵略者事后回憶說,義和團都是“樸實農民”“其中很多是孩子”。他們手持大刀、長矛、抬槍進攻,“沒有一點害怕或猶豫”“面對著來復槍和機關槍秋風掃落葉似的射擊,還是勇猛沖鋒”。在中國軍民的阻擊下,西摩爾聯軍給養(yǎng)完全斷絕,“進京之路,水陸皆窮”,被迫奪路回逃。義和團在戰(zhàn)斗中表現出的大無畏氣概令侵略者震撼,西摩爾事后心有余悸地承認:“如果義和團所用的武器是近代槍炮的話,那么我所率領的聯軍必定會全軍覆滅。”—摘編自《歷史學科專題講座》(1)材料表述的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史實距今多少周年 (2分)(2)據材料,指出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使用的武器,并歸納其表現出的戰(zhàn)斗精神。(4分)(3)上述材料和問題表明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方式是什么 (3分)【學習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