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考點內容】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戊戌變法;抗擊八國聯軍。【考點解析】一、洋務運動(19C60S-90S)1.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2.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直接目的);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根本目的)。3.洋務派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4.內容:(1)經濟: 前期:“自強”,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后期:“求富”,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兩者之間的關系:開辦一些近代民用企業,以輔助軍事工業。(2)軍事: ①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組建新式洋槍隊,使清朝軍隊的武器和戰術逐漸發生變化。②在李鴻章的倡議下,清政府開始大規模進行近代海防建設,籌建新式海軍。到19世紀80年代福建、南洋和北洋三支海軍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艦隊規模最大。5.評價:(1)性質: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2)積極作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失敗原因: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加上內部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結果。(4)結果: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失敗)。二、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1.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1)開始時間:1894年(農歷:甲午年)(2)爆發原因: 日本蓄謀已久(3)黃海海戰:戰爭雙方: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 地點:黃海海面 民族英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4)威海衛戰役: 時間:1895年初 地點:北洋艦隊基地威海衛結果: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影響:標志著洋務運動失敗。2.《馬關條約》內容和危害(1)內容:①割地: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款: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③通商: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關稅(資本入侵):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2)危害: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瓜分中國狂潮(《馬關條約》后)(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的狂潮。(2)“門戶開放”:時間:1899年 提出者:美國 內容: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貿易機會。三、戊戌變法(1898年)1.背景: ①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②《馬關條約》的簽訂加深了民族危機。2.序幕:公車上書: 時間:1895年 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1300名舉人內容: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影響:它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3.戊戌變法(“百日維新”)①時間:1898年(農歷戊戌年) ②皇帝:光緒③主要內容:政治:裁撤冗官,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文化: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軍事: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5.變法失敗:①原因: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 ②過程: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 ③結果:這次變法歷時103天便告失敗,因此又被稱為“百日維新”。6.影響: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四、抗擊八國聯軍1.義和團運動(1)背景: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2)興起、發展: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的民間組織發展而來,逐漸演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到1900年,義和團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3)口號:“扶清滅洋”。2.抗擊八國聯軍: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原因:義和團運動的迅速發展,直接威脅到帝國主義在華的侵略權益。②目的:為鎮壓義和團運動;③時間:1900年6月;④司令: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⑤戰斗:義和團團民和清軍在廊坊、天津等地英勇抗擊八國聯軍;⑥失敗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⑦意義: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3.《辛丑條約》的簽訂:(1)時間:1901年。(2)主要內容: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做擔保;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3)危害: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鞏固練習】(2020·湖北鄂州·中考真題)中國的近代化在起步階段,從器物和教育等層次推進,下列各項不屬于這些層次的是 ( )2.(2021·年鎮江·中考真題)以下是洋務運動時期部分企業信息簡表,這些企業屬于 ( )企業名稱 情況簡介輪船招商局 中國第一家輪船運輸企業,一度收購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開平煤礦 近代大型新式采煤企業,因運煤需要修建了一條鐵路。漢陽鐵廠 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經營不善,多有虧損。A.軍事企業 B. 民用企業 C.外資企業 D.中外合資企業3.(2020·廣西玉林·中考真題)右邊示意圖中的“?”應填入 ( )A.興辦新式學校B.翻譯外國書籍C.裁撤冗官冗員D.開辦民用企業4.(2021·鎮江·中考真題)近代某不平等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督撫文武大吏所屬境內,如有傷害諸國人民之事,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即行革職,永不敘用。這一致使清政府淪為“洋人朝廷”的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系約》 D.《辛丑條約》5.(2021·浙江嘉興·中考真題)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說:“明年乙未和議成。…南海先生聯公車三千人,上書請變法,余亦從其后奔走焉。”這里所說的“乙未和議”是指 ( )A.中英和議簽訂《南京條約》 B.中國與列強和議簽訂《辛丑條約》C.中日和議簽訂《馬關條約》 D.中國與英法和議簽訂《北京條約》6.(2021·遼寧大連·中考真題)下列示意圖展示了近代以來兩次列強侵華戰爭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變化。這一變化反映了 ( )A.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到中國腹地 B.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C.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了嚴重7.(2021·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在學習三大不平等條約時,小明自己設計了一道題,請你完成 ( )A.①《南京條約》②《馬關條約》 ③《辛丑條約》 B.①《馬關條約》 ②《辛丑條約》 ③《南京條約》C.①《辛丑條約》 ②《馬關條約》 ③《南京條約》 D.①《辛丑條約》 ②《南京條約》 ③《馬關條約》8.(2021·湖北湖北·中考真題)2021年3月19日,在中美阿拉斯加會談上,面對美國代表的無端指責,我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擲地有聲地回答:“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然而,120年前,中國卻飽受屈辱,陷入了黑暗的深淵。這里的“深淵”是指 ( )A.《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9.(2021·山東菏澤·中考真題)通過梳理歷史線索可以明確學習主題。對下圖反映的學習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C.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中國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10.(2020·湖南衡陽)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一系列侵華戰爭,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下所示,( )處侵華戰爭后簽訂的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11.(2017·鎮江·中考真題)(12分)面對內憂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識之士開始籌辦洋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摘自李鴻章《籌辦夷務始末》材料二 洋務軍事企業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達到高潮。在它達到高潮的同一時間里.出現了最初的洋務民用企業。兩者之問,有著一種內在的聯系。一方面,出使外國的人們通過實地觀察,目睹了西人工商業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強,堅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內地。折沖周旋之際,商務之事目遠多于軍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衛“利權”之想。 ——摘自《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三 上海輪船招商局創辦三年內,外輪就損失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10萬匹。 ——摘編自《中國近代通史》(1)據材料一指出,李鴻章等人籌辦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么?(2分)李鴻章認為要達到這一目的的關鍵是什么?(2分)(2)據材料二指出,洋務企業主要包括哪兩類?(2分)這兩者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2分)(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務運動取得的成效。(1分)(4)綜合上述材料,說明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產生的積極作用。(3分)12.近代列強侵華給中華民族帶來了苦難,中國人民積極尋求擺脫苦難的答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材料二 不平等條約的這一個世紀對她來說特別殘酷, 中國……渴望付出雙倍的努力,毫毫停息地向前進,并獲取新的資源,比如俄文版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寶鑒。——布羅代爾 《文明史綱》材料三 “這場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 (注:指洋務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納了西防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的東西, 卻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四 在近代中國變革的道路上, 19世紀最后幾年的時代象征是康有為。從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按維新派意圖,發布了一系列變法法令,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訓練新式軍隊等。(1)材料一中,“這場戰爭”是指什么 “界碑”的含義是什么 (2)據材料二指出,“這一個世紀” 中反映中國"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3)結合材料三并聯系所學知識,說出這場運動的口號是什么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次探索有什么積極作用 (5)比較洋務派和資產階級維新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A.圓明園 B. 京師同文館 C.江南制造總局 D.漢陽鐵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