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蘇州中考歷史專題復習學案(1)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一、時序坐標二、考點梳理考點1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領 域 朝代 科 技 成 就四大發明 造紙術 西漢 人們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 蔡倫改進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印刷術 概況 隋唐 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北宋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元代 王禎發明轉輪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現了銅活字印刷傳播 傳入朝鮮、日本及東南亞、波斯,后隨蒙古人西征傳入歐洲指南針 概況 戰國 制成指南工具“司南”宋代 制成羅盤,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傳播 由阿拉伯商人傳到阿拉伯國家,后傳入歐洲影響 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火藥 概況 唐朝 發明火藥,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領域宋元 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傳播 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14世紀初傳入歐洲影響 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領 域 朝代 科 技 成 就數學 南朝 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醫學 東漢 張仲景被后世尊為“醫圣”,著《傷寒雜病論》,闡述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東漢 華佗研制成“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明朝 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農學 北朝 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科技巨著 明代 宋應星著有《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 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明代 徐光啟著有《農政全書》建筑 明長城 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修筑了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北京城 明成祖時修建,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考點2 璀璨文學成就三、實戰演練1.(2021·江蘇蘇州)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極力宣揚得眾、愛眾和濟眾思想,如孔子認為“仁者愛人”“寬則得眾”,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與眾樂樂”。由此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儒學A.適應了封建統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罰為宗旨C.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D.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2.(2021·山東東營)兩漢時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東漢時,宦官蔡倫的貢獻是A.改進造紙術 B.寫成《傷寒雜病論》C.發明“麻沸散” D.撰寫《齊民要術》3.(2021·山東臨沂)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生存所追求的東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東西”是A.仗義執言,策動大臣們上書為民請命 B.報仇雪恨,策劃組織活動反對漢武帝C.飽讀詩書,游歷漢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發憤著述,秉筆撰寫不朽的歷史巨著4.(2021·重慶B卷)下列圖片所示我國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北朝《齊民要術》 唐朝曲轅犁 明朝《農政全書》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B.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加強C.農業科技著作十分豐富 D.農業生產技術比較先進5.(2021·湖南懷化)明朝王世貞從是否適合配樂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學的發展創新,認為“詞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詞之變”他所描述的這一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現象發生于A.漢朝 B.唐朝C.元朝 D.明朝6. (2021·山東東營)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形式多種多樣。下列文學作品按照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杜甫《垂老別》 ②關漢卿《竇娥冤》 ③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④吳承恩《西游記》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7.(2021·四川瀘州)楊寧一在《歷史學系新視野新知識》中指出: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三項發明是A.雕版印刷術、司南、火藥 B.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火藥C.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 D.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8.(2021·四川達州)假如你穿越時空,回到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明朝,你不可能經歷的有①閑暇之余,為強身健體,練習“五禽戲” ②七夕節聽湯顯祖編寫的昆曲《桃花扇》 ③臨摹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④元宵節看花燈猜燈謎 ⑤酒酣之時與朋友吟唐詩、聊《紅樓夢》A.①⑤ B.②③C.③④ D.②⑤9.(2021·甘肅定西)下邊兩幅圖是我國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圖。畫面直觀生動地記載了我國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術。由此判斷這部著作應該是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10.(2021·黑龍江牡丹江)歌曲《中國字》中唱到:“上中下,人口手,弓車舟,坐立走,中國人寫中國字有中國心有中國情……”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中國字”是A.甲骨文 B.金文C.小篆 D.隸書11.(2021·湖南岳陽)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影響深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博士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中國篩選出的“三藥三方”正是在《傷寒雜病論》等古籍的經方基礎上化裁而來。中醫藥積極參與全球抗疫,被多個國家借鑒和使用,成為抗疫防控中國方案的一大亮點。習近平特別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中國新聞網《醫圣祠前觀古今,習近平“把脈”中醫藥發展》2021年5月13日材料三 中國古代最具歷史意義的創造是四大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這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突出標志,也是中國古代對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貢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稱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馬克思恩格斯怎樣看待中國文明和中國經濟社會結構》(1)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學習中,你可以借鑒他的哪一教育“智慧”?(4分)(2)材料二中提到《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誰?現在我們接種疫苗預防疾病,應用了他的哪一理論?根據材料,我們應如何傳承中醫藥精華、守正創新?(6分)(3)材料三中對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為悠久的是哪一項發明?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感想。(4分)參考答案1-10 CADDC DDDBA11.(1)核心思想:“仁”;教育智慧:創辦私學,廣收門徒;主張“有教無類”;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注意因材施教;提出溫故知新;教育學生謙虛好學等。(2)張仲景;“治未病”理論;現代社會中,中醫藥研究要與時俱進,要加強中西醫結合,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創新。(3)發明:造紙術;感想: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堅持科教興國;青少年應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勇于開拓創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