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蘇州中考歷史全程復習學案(13)人民解放戰爭和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一、時序坐標二、考點梳理考點1 爭取和平民主1.重慶談判:(1)時間、地點:_____年8月、重慶。(2)雙方目的。①國民黨:為_________爭取時間,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②共產黨:盡一切可能爭取_____。(3)結果: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_________”。2.政協會議:1946年1月10日,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再次確定避免內戰、和平建國的方針。3.意義: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考點2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1.戰略防御——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重點進攻:2.解放區的土地改革:(1)土地政策:實行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2)法律依據:1947年頒布《________________》。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意義: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3.戰略進攻——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1947年夏,________________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___________。(2)意義: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4.戰略決戰——三大戰役5.勝利——渡江戰役:(1)概況: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占領_____。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_____。(2)影響:結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考點3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1.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歷程。(2)著名實業家:狀元實業家_____,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中國人走上了“_________”的道路。(3)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①總體特點:總的來說比較_____。②分布不平衡: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_______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地區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4)落后原因:_________、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摧殘。2.社會生活的變化:三、實戰演練1.(2021·江蘇鎮江)1945年,文學家鄭振鐸寫道:“從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開始會談以后,我們哪一天不在探問著會談進行的情形,不在關心著會談進行得順利與否?”這反映出當時中國人民的迫切愿望是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鏟除軍閥”C.“還我河山,守士抗戰” D.“要和平,爭民主”2.(2021·河北省)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軍總部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氣壯山河的號召,中國革命的高潮到來了。“宣言”發布于A.國共兩黨重慶談判期間 B.中共中央轉戰陜北期間C.解放軍進行戰略進攻期間 D.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期間3. (2021·湖北鄂州·4)整理知識結構圖是一種高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圖示有助于我們了解A.國共十年內戰的主要進程 B.抗日戰爭的發展歷程C.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整歷程4.(2021·山東濱州)運用時間軸培養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與下面時間軸上1947年相對應的事件是A.中共七大的召開 B.“雙十協定”的簽署C.全面內戰的爆發 D.千里挺進大別山5.(2021·云南昆明)經過一年作戰,解放戰爭形勢發生重大變化。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一舉突破黃河天險,千里挺進大別山。這標志著人民解放軍A.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 B.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C.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D.實現了祖國大陸的統一6.(2021·廣西北部灣)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A.打土豪,分田地 B.實行耕者有其田C.推進農業合作化 D.實行分田包干到戶7.(2021·內蒙古赤峰)解放戰爭期間,東北解放區有100多萬農民參軍,華北解放區有近100萬農民參軍;廣大農民還積極參加民兵,民兵參戰者200多萬人,作戰10多萬次,共殲敵20多萬人。出現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解放戰爭順應民意 B.解放區的土地改革C.國民黨的黑暗統治 D.共產黨的宣傳動員8.(2021·甘肅天水)某中學生的學習筆記有“干里躍進大別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領南京”等關鍵詞。據此判斷,這位同學學習的專題是A.北伐戰爭 B.紅軍長征C.抗美援朝戰爭 D.解放戰爭9.(2021·江蘇鹽城)管玉泉在《親歷攻占總統府》中記載:“在俘虜兵的引領下,我們登上了總統府頂樓,……我換上一面紅旗。這時正是民國38年4月23日上午8時。”材料中的“總統府”屬于A.晚清政府 B.南京臨時政府C.北洋軍閥政府 D.南京國民政府10.(2021·江蘇蘇州)下面是20世紀初中國紗廠贏利指數示意圖,造成指數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 B.“實業救國”思想開始出現C.國民政府頒布獎勵實業法令 D.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推動11.(2021·新疆中考)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是一部戰勝無數艱難險阻,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不斷推進偉大事業發展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這時,“左”傾錯誤領導人又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中央紅軍在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四道封鎖線后,從8萬余人銳減到3萬余人。國民黨當局布好口袋形陣勢,企圖將紅軍一網打盡。危急關頭,毛澤東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原定計劃,立即改向敵軍力量較薄弱的貴州挺進。——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上)(1)依據材料,概述導致中央紅軍面臨風險的內部原因。遵義會議采取了什么措施應對這次風險挑戰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根本上摧毀中國封建制度根基的社會大變革。它讓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他們利益的堅決維護者,因而自覺地在黨的周圍團結起來,這就為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奠定了最深厚的群眾基礎。——《中國共產黨簡史》(2)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根基”指什么 “土地制度改革”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極大增強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習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3)依據材料,指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的根源。參考答案1-10 DCCDC BBDDD11.(1)“左”傾錯誤領導人又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2)封建土地制度。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3)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