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交往藝術新思維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1. 禮貌的含義(P79第一段)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2. 禮貌有何重要性,或為什么要講禮貌(對人有禮貌的影響)(P79第二、三段)①禮貌待人是人際交往的最起碼的要求。②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禮貌反映我們自身的素質,展示我們的風采。講文明、講禮貌包含著對他人的尊重、寬容、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這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礎。對人不禮貌,就會對人造成傷害,妨礙我們與人交往。③禮貌是文明的體現,文明禮貌不只是個人私事,也不是無足重輕的小事,它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道德修養,影響到人際關系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3. 禮貌的主要表現: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語言、態度和行為等方面。4. 與人友好交往必備的素養(禮貌待人的體現):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 5. 禮貌的要求、具體表現、作用(P80第二段)(1)語言文明。說話和氣,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談吐文雅,不說粗話臟話;與人交談時,要謙遜、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要盛氣凌人,也不要說大話。(作用:文明用語能使交往和諧,為人際關系增色。P80)(2)態度親和:與人交往態度要真誠、待人和氣,給對方一種親切感、受尊重感。(作用:增添交往的魅力,會拉近彼此的距離,會增進人們的友誼和團結,使我們感到溫暖、愉快。P81)(3)舉止端莊。注重舉止的規范是我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基本要求。內在真心誠意,外在彬彬有禮(作用:能反映我們高雅的氣質,反映我們的道德素養和文明程度。文明禮貌要通過端莊的舉止來體現。P82)6. 社交活動要注意的問題(P82“相關鏈接”)一是容貌清潔,二是服裝整潔、美觀、大方,三是舉止規范。1.為什么要講禮儀?(禮儀的重要性、作用)①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征。(P83第一段)②自覺做到講禮儀,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提升我們自身的形象,提高我們的親和力,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城市品位,甚至關系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第84頁第二段)③如果我們不講禮義,就可能傷害別人,也使自己難堪,妨礙人際交往,甚至無法適應現代社會。2. 個人禮儀的表現?(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有哪些個人禮儀要求?)(P84第一段)就個人禮儀來說,表現在舉止文明,動作優雅,姿態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行為檢點,儀表端莊,著裝得體,講究衛生等許多方面。3. 最常用的三種禮儀姿態及其作用(P84第三段)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是最常用的三種合乎禮儀的姿態。它能展示我們內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氣、振奮的精神,有助于強健我們的身體,還能給人以美的感受。4. 掌握文明社交禮儀的重要性和正確途徑(方法)(P87)(1)重要性: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禮儀是適應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條件。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禮儀,是展示我們優雅風采和高尚品德的具體要求,也是我們與他人順利交往的前提。(2)方法:①掌握禮儀的基本要求,從小事做起。社交禮儀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會生活的小事中不斷地學習、觀察和思考。②我們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禮儀習俗,繼承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把傳統禮儀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結合起來,做到與時俱進。③要尊重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要“入鄉隨俗”。尤其不能違反民族禁忌。5. 如何對待傳統禮儀?(P87)我們要尊重傳統禮儀但不能拘泥于傳統的繁瑣禮儀,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禮儀習俗,繼承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把傳統禮儀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相結合,做到與時俱進6. 如何對待少數民族的禮儀?(P88)要尊重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要“入鄉隨俗”。尤其不能違反民族禁忌。7.違反民族禁忌的后果違反民族禁忌會傷害民族感情,妨礙交往,影響團結。第八課 競爭合作求雙贏一、合作?競爭?1.競爭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P90)積極作用:①它給我們以直接現實的追求目標,賦予我們壓力和動力,能最大限度的激發我們的潛能,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②使我們在競爭、比較中,客觀的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③能讓我們的集體更有生氣,豐富我們的生活,增添學習和生活的樂趣。 消極作用:①它可能使某些獲勝者滋長驕傲自大的情緒,使某些失敗者產生自卑感;②競爭的壓力可能引起我們的心情過分緊張和焦慮;③更嚴重的是,當虛榮心作怪時,會出現怨恨別人超過自己的忌妒心理。★2.正確認識嫉妒心理(P91)(從產生、特點、啟示三方面認識)產生①忌妒心理是競爭的副產品。盡管每個人都可能產生妒意,又是他還是人們進取的動力。特點②嫉妒心理是一種微妙的、強烈而又隱蔽的消極情感,是拿別人的成績懲罰自己的消極心理,對我們的發展有很的危害。啟示③做一個合格的競爭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養健康的競爭意識。★3.正確認識競爭(P92)競爭是基于一定規則進行的,任何一種競爭都應該是公平競爭,應本著公平的法則參與競爭;競爭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是道德和法律。4.樹立良好的競爭意識相信自己能發揮最佳水平;崇尚公平競爭;保持良好心態,勝不驕,敗不餒;歡迎別人超過自己,更勇于超過別人。★5.競爭的目的(P92第二段)競爭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開發潛能,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長補短,共同進步.6.合作與共享的關系:合作是共享的基礎,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結果。(P93)★7.合作的核心是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集體主義,是合作共享、樂于奉獻,是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8.合作的重要性及意義(即為什么要進行合作?)(P94)(1)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我們只有與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力量。(2)合作是事業成功的土壤。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⑶合作能集聚力量、啟發思維、開闊視野、激發創作性,并能培養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獻精神。⑷精誠合作會使我們分享到成功的愉悅,互助互惠能讓我們取得更大的勝利。★二、9、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是什么?①合作與競爭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②競爭離不開合作,沒有合作的競爭是孤單的競爭,孤單的競爭是無力的。③合作離不開競爭,沒有競爭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合作是為了更好地競爭,合作越好,力量越強,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競爭與合作是統一的。三、在合作中競爭10. 在合作中競爭的內涵(怎樣理解合作中競爭?)(P95第二段)一方面,團體的通力合作鼓勵各個成員間相互競爭;另一方面,成員間相互競爭促進團體競爭力的提高。11.在合作中競爭的意義(P95第三段)學會在合作中競爭,才能達到充分的合作和合理的競爭。競爭與合作的和諧交融,會使我們的集體更強大,使我們每個人更快的進步。★12.如何在合作中競爭?(P96—97)? ①在合作中競爭,要尊重競爭對手,向競爭對手學習。②要善于找準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敢與他人競爭。③倡導全新一種競爭理念。競爭并不意味著“你死我活”,競爭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進步,不以成敗論英雄。四、在競爭中合作★13.P97材料說明了什么?P98第一、二段★14.如何更好地在競爭中合作?(P98—99)(1)在競爭中合作應體現“雙贏”原則。競爭對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兩敗俱傷,而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才是競爭中合作的真諦。(2)無論是競爭還是合作,都要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學會欣賞他人,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向別人學習;要學會理解和諒解別人;要站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以誠相待。(3)在競爭中合作需要我們形成團隊精神。15. 在競爭和合作中如何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P98第三段)要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學會欣賞他人,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向別人學習。這樣才能在競爭或合作中超過他人。只有這樣才能接納他人,彩繪得到別人的好感。找到伙伴。要學會理解和諒解別人,對于競爭或者合作過程中的分歧和誤會,不能心存怨恨。要站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想想別人的難處,縮小分歧,消除誤會,以誠相待,幫助他人,求得共同發展。16.團隊精神含義:團隊精神是團隊內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無私奉獻的群體精神。核心: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集體主義,是合作共享、樂于奉獻,是個人的利益服從團對的利益。★17全新的競爭理念(P97第一段) 競爭并不意味“你死我活”,競爭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進步,不以成敗論英雄。18.如何面對成功與失敗?(P97第二段) ★19.競爭中合作應體現什么原則?競爭中合作的真諦是什么?(P98第二段)“在競爭中合作”應體現“雙贏”的原則,競爭對手不能互相排斥,造成兩敗俱傷,而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才是競爭中合作的真諦。 第九課 心有他人天地寬1. 寬容的內涵:(P101)寬容指的是寬大有氣量和容忍 2. 為什么需要寬容? (P102-104)(重要性+意義)①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代人必備的道德品質。寬容是一種美德。為人寬容就能解人之難,揚人之長,諒人之過,就能贏得友誼,獲得更多的朋友。寬容是一種境界。為人寬容能提升境界,能受人尊敬,利人利己。②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尊重彼此的個性。③人非圣賢,人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需要得到他人的寬容。“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寬容合作的基礎。5. 如何做到寬容(P104第二、三段)因別人之過:(1)寬容講究策略。當我們收到別人無意的傷害時,要學會換位思考,寬厚待人、與人為善。善于寬容別人的過錯,要真誠接納、理解、原諒,而不能得理不讓人,切不可冤冤相報。在可能的情況下,要以我們的寬容感化當事人,使其改過。但寬容是有原則的,不是盲目的,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越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的規范。對待“壞人”、“惡人”,在原則問題上決不遷就讓步。因自己之過:(2)要體諒、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誠地賠禮道歉,請求他人原諒。要寬容自己、接納自己,承認“人無完人”,容許自己犯錯,給自己留下改過的機會、信心和希望。6. “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寬容合作的基礎。(P102第一段)7、換位思考的方法(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105-106)內涵: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在人際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 如取綽號實質: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P106第一段)“利人利己”“害人利己”內涵: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P106(3).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P107) “諒解他人”實質: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要求:人與人之間少不了諒解。一般來說,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和大到辱沒人格的錯誤都是可以原諒的。諒解是一種愛護、一種體貼、一種寬容、一種理解。8. 換位思考(P108)①含義: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②要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學會欣賞他人,以欣賞的態度待人,我們對周圍的事物應多持欣賞的態度,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③實質: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9. 人生而平等(P109第一段)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①在人格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②在法律地位上,我們每個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義務。10. 什么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是對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總稱。如:殘疾人、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11. 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P110)人與人之間有差異。這種差異是我們平等待人、尊重人、取長補短的現實基礎。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相互取長補短。對待弱勢群體,應平等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應盡力幫助他們,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12. 為什么要尊重他人(P112第一段)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獨立個體,有權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我們也要尊重他人的尊嚴,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利,如果彼此缺乏起碼的尊重,交往就會產生嚴重障礙,失去平等、誠信、友善交往的氛圍。6. 尊重他人的要求(怎樣尊重他人?)(P112第一段)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7. 尊重社會的具體表現(如何尊重社會?)(P112第二段) 尊重社會表現為:遵守規則(是尊重社會的底線,也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承擔責任,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遵紀守法。8. 尊重自然的原因(P113)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護環境。我們要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保護地球,尊重自然。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一、誠信是金1.什么是誠信?(P115第一段 )我們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內誠于己,外信于人)2.為什么要講誠信(①②是危害③是正面理由)重要性:①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能使自身道德得到升華。危害:對個人:②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失信于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不講誠信的人難以在社會上立足,難以取得事業的成功,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對社會:③導致社會秩序混亂,無法實現社會的文明進步,無法構建和諧社會,阻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影響經濟發展。3.誠信的基本要求?(P117,P118)①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 對人守信,恪守信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對事負責,“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是人們崇尚的行為準則,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②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要輕易許諾,輕易許諾而不兌現,是一種不良品質。踐約守信是我們誠實做人的核心。③誠信做人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4.例1:從誠信角度對材料(假**)中的行為進行評析?(1)誠信的重要性(2)材料說明社會存在誠信缺失現象,人與人之間不信任。(3)危害 5.例2:不踐守信諾的材料輕易承諾而不兌現也是一種不良品質+P118第一段第2、3行+做人要言而有信,不輕易許諾,要履行諾言。6.例3:例舉身邊不誠信的做法學校:抄作業、借東西不還、考試作弊社會:短斤缺兩、拖欠工資、坐公交車逃票7.誠實和信任的關系。(P119)誠實是獲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礎永遠是誠實。(誠信的重要性)8.誠信守則的具體要求:(P120第一、二、三、四段 ?共四點)①誠信守則一:堅持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②誠信守則二:在涉及利益沖突的問題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③誠信守則三: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④誠信守則四:在情與法的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9.誠信要與具體的情景相結合:我們對誠信的理解應與具體的情景結合起來,在現實生活中做出誠信的正確選擇。(P121)(1)誠實與隱私的關系:(P122)①對人誠實與尊重他人隱私,是相互關聯且常常發生沖突的兩種道德準則。②一方面,“以誠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我們應當恪守誠實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他人的隱私,未經本人同意不得將其公開,也是我們在交往中應有的品德。③當兩者發生沖突時,我們要結合具體情境,堅持原則,權衡利弊,按實際情況妥善處理。(2)誠信與說謊的關系(P123第一段)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時需要我們隱瞞事實的真相,說些“善意的謊言”。但這不是出于個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維護對方利益的需要。從根本上說,善意的謊言并不違背誠實的道德。10.誠信的核心是什么?怎樣做一個誠信的人?(P123第二段)誠信的核心是善。只要我們正確理解誠信原則、與人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們就能擁有誠信的智慧,做一個誠信的人。11.例1:醫生沒有告訴病人真相是“善意的謊言”嗎?是。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雖然醫生沒有實事求是告訴病人真相違背了誠實的要求,但誠信的核心是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時需要我們隱瞞事實的真相,說些“善意的謊言”。 醫生做到與人為善,考慮病人的長遠利益,維護了病人的利益。從根本上說,善意的謊言并不違背誠實的道德。12.例2:結合毒膠囊事件,用誠信守則的要求分析“毒膠囊”事件給我們留下的深刻教訓。教訓一: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毒膠囊”事件是道德缺失的表現,損人不利已。教訓二:在涉及利益沖突的問題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毒膠囊”事件就是只顧企業自身利益,結果損害了多數人的利益,最終害人害已。教訓三: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毒膠囊”事件只顧企業少受損失這一眼前利益,因人失大使企業最終破產。5.本課容易混淆的知識點:(1)以誠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是人們崇尚的行為準則。堅持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誠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2)誠信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信任的基礎永遠是誠實。誠實守信的出發點是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3)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站在長遠利益一邊,站在法律一邊。(4)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的核心是善。誠信的對立面是虛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