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3張PPT。義務教育初中化學(魯教版6.3制和5.4制)第五單元 定量研究化學反應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威海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叢祥滋2012.8.25[email protected]內容提要:一、單元總體介紹1.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對本單元教學要求2.感知教材(新舊教材對比)3.單元教學目標4.課時建議二、各節內容介紹及教學建議1.典型內容及教育價值分析2. 學習目標3. 教學建議一、單元總體介紹1.課程標準對本單元教學的要求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拉瓦錫與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 銅片在空氣中灼燒后固體物質的變化? 電解水實驗及其微觀解釋本單元的地位、作用:第一,是學科內容屬性決定的。化學變化、原子、科學方法構成學科核心內容第二,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學科素養的關鍵。第三,為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打基礎。 本單元需深化、完善和發展哪些基本觀念?(變化觀、微粒觀、價值觀、元素觀、分類觀、計量觀)變化觀的含義及與其他觀念的聯系:(1)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定量認識,計量觀)(2)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是可變的(核心觀念)(3)產生新物質??捎糜谖镔|轉化( 價值觀)(4)儲存或釋放能量(價值觀)(5)有規律可循的,可以分類認識(分類觀)(6)化學變化的微觀本質(微觀解釋,微粒觀)(7)化學變化中原子、元素不變(元素觀)2.感知教材(新舊教材對比)思考: 本單元的題目改成“定量研究化學反應”, 其內涵與“化學反應的表示”是否一樣?思考: 1.本單元核心內容是什么? 2.知識與技能主線是什么? 3.涉及到的過程與方法有哪些?依據質量守恒定律,運用化學方程式,定量 (宏觀、微觀、符號)認識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 知識線:定量認識化學反應。 技能線: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主要是關于做科學的知識(不是化學知識):一是科學思維方法:推測、或猜想與假設(構建假說)、構建模型(方程式及其計算)、推理判斷、科學解釋、應用證據。二是實驗方法(科學探究):驗證質守定律的實驗。 單元體系結構(鏈接) 3.單元教學目標 思考:學會“書寫化學方程式”,跟學會 “用化學方程式多角度、系統、定量地認識和表示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其內涵是否一樣?教學目標有何差別? 前者是側重于知識和技能,后者借助化學方程式來認識、研究和表示物質的組成、性質、變化特征、意義、反應條件、反應類型、反應實質及定量規律。 單元教學目標:(1)從微觀的角度,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和實質; 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驗證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2)了解化學反應的表示方法、理解方程式書寫原則, 根據提供的化學變化事實,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3)認識化學變化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和微觀粒子 之間的數量關系。能根據化學方程式解決簡單的 與化學反應有關的定量問題。(4)在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與變化時,能從宏觀和微觀、定性和定量等多角度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代表性的、簡單的化學變化,懂得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涵義,進一步發展變化觀;在認識化學變化時,初步形成宏觀事實、微觀本質和符號表征之間主動聯系的思維習慣。(5)通過定量研究化學反應(例證),認識定量研究 對化學科學發展、工農業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二、各節重點內容介紹第一節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 1.典型內容教育價值分析 本節核心內容: 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和實質(在化學變化中,前后的總質量是否變? 為什么?)質量守恒定律的教育價值:一是認識化學變化中這一最基本、最普遍的規律(特征);二是通過微觀(例證)和定量分析,能從更高層次上認識 化學變化,進一步形成變化觀;三是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四是通過本素材的學習,感受科學發現的過程,學習科學家 敢于質疑、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五是學習做科學的方法,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如定量實驗、歷史法、預測及推理判斷、科學解釋、應用證據、反思評價;六是學習如何控制化學變化。 用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是課標規定的重要探究活動;“電解水實驗及微觀解釋”、“銅片在空氣中灼燒后固體質量的變化”是課標新增的情景素材。教學中要充分領會這些素材對于理解定律的價值,還要通過開展化學史教學及驗證實驗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更好地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和深刻涵義。2.學習目標(見教參)3.教學建議(1)要重視微觀解釋在本節及整個化學學習中的重要價值。教學中要重視培養這種習慣和思維方式。(2)P104①本實驗的目的主要不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驗證性實驗)。所以,實驗結果正確與否,不是最重要的,況且利用精度不高的托盤天平,僅僅通過幾個實驗就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本身也不嚴密、不科學。本實驗的價值一是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二是讓學生體驗定量的、綜合性的實驗探究,三是培養學生對實驗方案和實驗過程進行反思與評價的意識和能力。四是感受如何控制化學反應。第二節 化學反應的表示1.典型內容及教育價值分析 本節核心內容及重點:化學反應的表示。 主體內容有三: 一是化學上用什么表示化學反應(定義); 二是為什么要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優點、意義); 三是怎樣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 (怎樣建立一個具體的化學方程式)。 2.學習目標(見教參) 3.教學建議(1)重視觀念、方法教育,糾正過于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傾向(重視規律、觀念性內容)(2)P107③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建議按照化學反應發生的進程與規律,依據2條原則,按照教材范例書寫。(與舊教參的要求不同) 思考:學生往往寫不好化學方程式, 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對策1:掌握反應規律+科學記憶+技能訓練:新課程倡導的是知識應用、是符號實踐,而不是知識本身、不是符號研究。對策2:首次學習一個化學變化時,采取宏觀、微觀 和符號相聯系的方式書寫化學方程式。木炭在氧氣中完全燃燒 聯想化學變化場景 (過程、現象) ●重視優化復習和評價的內容,注重整體性、應用性。從習題的選編、到復習方法、到中考評價。●建議安排至少1節復習課,對化學反應規律(類型、表征、微觀本質)進行整合,突出化學反應原理、符號表征在認識物質方面的應用。(如氧氣的性質、制備、檢驗)例題1.2011威?!?題 物質的性質與變化例題2. 2011威?!?題 )物質的構成與變化第三節 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1.典型內容及教育價值分析 核心內容:學會運用化學方程式,解決與化學反應有關的定量問題。2.學習目標3.教學建議在新授課,最好讓學生搞清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數學比例模型”是怎么得來的。(為什么各物質的相對質量比等于實際質量比?) 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理解: 第一,計算時,為什么方程式絕對不能寫錯; 第二,“數學比例模型”是質守定律的第二次模型建構(第一次是建構化學方程式,計算是化學方程式模型的應用) 第三,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為什么主要是理解化學原理?是尋找相關物質及其已知量和未知量?而不是數學計算技能。(發生什么反應、化學式、配平、數量關系) “建?!鄙婕暗降囊蛩兀?br/> ●化學計量數:化學方程式的建立是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實質上是定律的應用: 各宏觀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和各微粒之間的數量關系(化學計量數)已經被確定,不會也不能隨意變動了。(定值) ●真實質量到相對質量的轉換標準:所有原子的真實質量,通過放大倍數轉換到相對質量的標準都是一樣的(C—12質量的1/12)。 建議:進行一次最原始的計算:以一某個簡單的反應為例,在相對質量和實際質量之間,在宏觀(微粒集體)和微觀(幾個微粒)之間進行一次轉換。最后推出比例模型。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