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說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2、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實例,知道這些行為對生物生存的意義。3、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原因。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資料,觀看視頻、圖片等資源,鍛煉觀察能力、短時間內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資料分析的能力。2、通過制定并實施探究實驗,鍛煉實踐能力及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學習行為。教學難點:通過資料分析,說明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學習行為。 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我知道有不少同學家里現在或者曾經養過寵物。不知道大家有內有利用這個假期好好地觀察過它們。現在我就請幾位同學給大家說說你家的寵物有哪些特別有趣的、讓你印象深刻的行為。二、探究活動學生自學,仔細思考,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1、什么是先天性行為?舉例說明2、什么是學習行為?舉例說明3、分析實例,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4、對比資料3和資料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5、比較資料3和資料4,先天性行為有哪些局限性?6、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嗎?學習行為有遺傳因素的作用嗎?三、知識新授1、先天性行為特點: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舉例:貓吃老鼠——取食行為 烏賊釋墨——防御行為鳥類育雛——繁殖行為 公雞斗架——攻擊行為2、學習行為特點:由遺傳物質決定,環境因素的影響舉例:小貓跟母貓學習捕鼠本領 大山雀偷喝牛奶3、在所描述的動物行為中,資料1和3是先天性行為,資料2、4、5都是學習行為。4、對比分析資料1和資料2可以知道,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出生時就必不可少的行為,如初生的小袋鼠發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備爬向母親育兒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來。而學習行為則是動物來斷適應多變的環境,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動物的生存環境越復雜,需要學習的行為也就越多,動物就是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不斷地獲得新的行為的,所以說,動物的學習行為是比先天性行為更為高級的一種行為。5、對比資料3和資料4可以知道,先天性和赤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雖然美國紅雀喂養金魚的行為是出于本能,但這對于美國紅雀來說是一種浪費,因為它喂養的金魚對本物種的延續沒有任何意義;從另一角度說,任何動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養一生,如果一種生物一生只具備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這種生物就會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敵害等被大自然淘汰,研究發現,就連就低等的原生動物草履蟲,也是有學習能力的。6、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差,走迷宮的蚯蚓要經過2000次以上的嘗試攻錯誤才能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而走復雜迷宮的鼠學習就快得多,對于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或不同種動物來說,即使學習條件相同,學習的速度也會有差異,這是因為學習行為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四、課堂小結動物的行為從獲得途徑的不同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動物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學習新的行為,包括條件反射、嘗試法和頓悟學習。將一種刺激物與一件事情聯系在一起就是條件發射;嘗試法是動物通過反復的練習,越來越熟練地進行某種行為的學習過程;頓悟學習是不經歷嘗試階段,運用已經知道的知識學做新的事情或解決一個問題。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某種行為時“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少。五、布置作業練習2、3、4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