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一、教學目標1.知道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2.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3.闡明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對生物圈的重要意義。二、重點難點重點:1.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 2.知道光合作用的條件。難點: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設計及操作。三、教學準備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探究器材(紅花醡漿草已經暗處理)、自制課件四、引入新課情景引入:寶貝稚語:有一天,三歲的兒子突然指著小草對媽媽說:“媽媽,它沒有嘴嗎?它不餓嗎?”媽媽笑了,說:“它不餓,它曬曬太陽就飽了。”兒子想了想說:“我曬曬太陽也飽了嗎 ”為什么小草曬曬太陽就飽了,而我們不能呢?因為小草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綠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機物的?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又需要什么樣的條件?我們今天就用實驗來探究一下,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積極思考。通過啟發式教育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五、探究新知一、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1.引導學生熟悉實驗過程,思考下列問題:(1)為什么要選用健壯的天竺葵做為實驗材料?(2)為什么把天竺葵在實驗前放到黑暗處一晝夜?(3)只將完整葉片的一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4)酒精有何作用?(5)為什么把葉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熱?(6)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是來鑒定什么成分?其結果說明什么?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和補充,完善答案。2.播放實驗操作錄像,取出已經暗處理的紅花醡漿草,做演示實驗。邊做邊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細節和安全。3.師生共同歸納,由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結論1: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有機物——淀粉。結論2: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4.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18~119頁,找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進行描述,知道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學生回答后,教師分析光合作用的實質:能量轉化: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物質轉化: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對生物圈的重要意義播放視頻資料,了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對生物圈的作用。1.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從個體水平來看,構成植物體干重的絕大部分物質是有機物,只有極少部分是無機鹽。2.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師生共同總結:(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2)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3)能量轉換站;(4)空氣凈化器。六、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通過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得出了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照,同時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定義,光合作用的產物即有機物對生物圈的重要意義。七、課堂練習八、布置作業板書設計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一、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1.實驗步驟:取材→暗處理→葉片部分遮光→光照→取葉片→酒精脫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沖洗2.結論二、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義1.概念2.意義(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2)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3)能量轉換站(4)空氣凈化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