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青島版小學科學2022最新版六三制五年級下冊實驗指導實驗一:測一測反應速度 【實驗目的】測定自己的反應速度,比較不同學生的反應速度。實驗材料:尺子【實驗步驟】(1)學生2人一組,一名為測試者,另一名為受測者。(2)測試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測者拇指和食指對準尺子刻度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觸尺子。(3)測試者一旦松開手,受測者盡快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尺子。記下夾住尺子的刻度。(4)小組成員輪流測試,每人至少測試3次。注意事項:①同學間密切配合,認真記錄。②測量時,關閉教室里的電風扇,保證教室內無風。③測試者要讓尺子豎直自由落下,受測者的肘關節(jié)要固定在自己的桌子上、防止手臂上抬或下移去夾尺子,導致測量數(shù)據(jù)不準確。④受測者夾住尺子后,讀取手指上側對應的數(shù)值。【實驗現(xiàn)象】有的學生夾住尺子時的刻度值小,有的學生夾住尺子時的刻度值大。【實驗結論】夾住尺子時的刻度值越小,反應速度越快;不同人的反應速度不同;反應速度隨實驗次數(shù)的大量增加而逐漸加快。 實驗二:頭盔可以保護腦的模擬實驗【我的猜想】頭盔的外殼很硬,戴頭盔可以保護腦。【實驗材料】頭盔、西瓜、塑料袋【實驗方法】(1)相同條件:將兩個重量差不多的西瓜裝入塑料袋內,距離地面的高度相同。(2)不同條件:一個西瓜放入頭盔內(3)讓兩個西瓜同時做自由落體運動,觀察撞擊地面之后西瓜的狀態(tài)。【實驗現(xiàn)象】放人頭盔中的西瓜完好無損,另一個西瓜被摔裂了。【實驗結論】戴頭盔能保護腦。 實驗三:同一個人的脈搏在不同的情況下有變化嗎?【我的猜想】同一個人的脈搏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變化【實驗材料】秒表【實驗過程】(1)靜止狀態(tài)下,教師計時,學生測自己脈搏跳動次數(shù)。(2)輕微運動后,教師計時,學生測自己脈搏跳動次數(shù)。(3)劇烈運動后,教師計時,學生測自己脈搏跳動次數(shù)【實驗現(xiàn)象】同一個人不同狀態(tài) 靜坐 運動 情緒激動輕微運動 劇烈運動脈搏頻率(次/分鐘) 75 85 100 90【實驗結論】脈搏頻率就是動脈每分鐘搏動的次數(shù),心率就是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shù)。正常情況下,人的脈搏頻率和心率一致。人在情緒激動、從事體力勞動、參加體育運動時心率會明顯加快。若人體某一器官發(fā)生病變,也常會使心跳發(fā)生快慢、強弱變化。不同年齡的人,心跳會有不同。少年兒童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鐘心跳60~100次,也就是脈搏頻率為60~100次/分鐘。 實驗三:空氣的成分實驗(空氣是單一的氣體嗎) 【實驗目的】研究空氣的成分。【實驗器材】剪去底部的礦泉水瓶、蠟燭、木條、紅墨水、水槽等。【實驗步驟】1.將蠟燭固定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倒人適量的水,加幾滴紅墨水,再點燃蠟燭。2扣上礦泉水瓶觀察蠟燭的燃燒情況和礦泉水瓶內水面的變化。3.把水槽中的水加到與瓶內水面一樣高。4.擰開瓶蓋。把燃燒的木條迅速插人瓶口,觀察燃燒木條的變化。【實驗現(xiàn)象】1. 罩上礦泉水瓶后,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了,礦泉水瓶內的水位升高。2. 把燃燒的木條迅速插人瓶口,木條很快熄滅。【實驗結論】空氣不是單一的氣體,是由支持燃燒和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混合而成的。 實驗四:空氣的成分實驗(空氣是單一的氣體嗎) 【實驗目的】研究空氣的成分。【實驗器材】玻璃杯、玻璃片、蠟燭、木條、紅墨水、水槽等。【實驗步驟】1.把粘有蠟燭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2.往水槽中倒人一些清水,滴幾滴紅墨水。3.點燃蠟燭,再用玻璃杯罩上。4.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玻璃杯,倒過來放在桌子上。5.點燃火柴、把玻璃片揭開一點,將點燃的火柴放進玻璃杯里。【實驗現(xiàn)象】1.罩上玻璃杯后,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了。杯內的水位升高。2.把燃燒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口,火柴立即熄滅。【實驗結論】空氣不是單一的氣體,是由支持燃燒和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混合而成的。 實驗五:研究氧氣特點的實驗 【活動目的】探究氧氣的特點。【活動材料】裝有氧氣的集氣瓶、木條、火柴等。【活動方法】1.觀察氧氣的顏色。2邊移動蓋在集氣瓶上的玻璃片邊用手輕輕扇動瓶口的氣體,聞一聞氧氣的氣味。3. 移開玻璃片露出縫隙插人帶火星的木條,觀察現(xiàn)象。【活動現(xiàn)象】1氧氣沒有顏色。2.氧氣沒有氣味。3.帶火星的木條被插入集氣瓶后,很快燃燒。【活動結論】通常情況下,氧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能支持燃燒的氣體。 實驗六:二氧化碳有哪些特點 【活動目的】探究二氧化碳的特點。【活動材料】裝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蠟燭、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等。【活動方法】1.觀察二氧化碳的顏色;邊移動玻璃片邊用手輕輕扇動瓶口的氣體,聞一聞二氧化碳的氣味。2.燒杯內一側放人兩支高低不同正在燃燒的蠟燭,沿燒杯另一側把二氧化碳倒人燒杯中,觀察現(xiàn)象。3.把適量澄清的石灰水倒人裝有二氧化碳的燒杯中,振蕩燒杯中的石灰水,觀察現(xiàn)象。【活動現(xiàn)象】1.二氧化碳沒有顏色,沒有氣味。2.倒人二氧化碳后,燒杯中燃燒的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3.振蕩后,燒杯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活動結論】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比同體積的空氣重。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七:燃燒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實驗目的】研究燃燒需要具備的條件。【實驗器材】酒精燈、火柴、磚塊、木條、紙條。方法一:1.用坩堝鉗夾住磚塊,放在酒精燈火焰上讓其燃燒,觀察現(xiàn)象。2.實驗現(xiàn)象:磚塊不能燃燒。3.結論:燃燒的物體必須是可燃物。4.方法二:1.兩只手各拿一個夾子、分別夾住木條、長紙條。同時放到酒精燈火焰上,觀察現(xiàn)象2.實驗現(xiàn)象:紙條遇到火焰便燃燒起來。木條放在火焰上,過一會后才燃燒起來。3結論:紙條很快被點燃,木條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點燃。方法三:1.點燃酒精燈,用燈帽蓋住火焰,觀察現(xiàn)象。2.實驗現(xiàn)象:燈帽蓋住前酒精燈在燃燒。用燈帽蓋住火焰,再取下燈帽,火焰熄滅了3.實驗結論:燃燒需要空氣(氧氣)。【結論】燃燒必須同時具備3個條件:可燃物、氧氣和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實驗八:“紙鍋”燒水實驗 【實驗名稱】“紙鍋”燒水實驗【實驗目的】“紙鍋”是否可以用來燒水。【實驗器材】酒精燈、三腳架、紙鍋、冰。【實驗方法】1.將做好的“紙鍋”放在三腳架上,倒入適量的水。2.點燃酒精燈,放在三腳架下角,觀察現(xiàn)象。3.“紙鍋”中的水沸騰,但“紙鍋”完好無損。4.蓋上酒精燈燈帽,熄滅酒精燈。【實驗結論】用“紙鍋”燒水,“紙鍋”不會被燒壞。 實驗九:調查我們周圍空氣污染的情況 【活動目的】通過調查周圍空氣污染的情況,認識人們的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活動器材】放大鏡、筆、記錄本。活動方法:1.制訂調查計劃,明確調查地點、調查對象、調查目的、注意事項及分工。2.調查植物時,可以選擇學校花壇中的植物或教室門口的小樹,也可以是校內靠近外墻的植物,可以借助放大鏡重點觀察植物葉片上的細小灰塵及附著物,并做好記錄。3.調查車輛流量時,在學校門口的馬路旁進行觀察。數(shù)車輛前,固定好一個觀察點然后去數(shù)每10分鐘通過這個觀察點的車輛數(shù),并做好記錄。【活動結論】人們不科學的活動產(chǎn)生了廢氣、粉塵顆粒,對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污染了空氣。 實驗十:制作觀星箱,觀察星空 【制作材料】紙盒、細線、膠帶、黑色顏料等【制作步驟】(1)涂黑內壁:使用黑色顏料將盒子的內壁涂成黑色,以便減少環(huán)境光對觀星結果的干擾。(2)加標記線:在盒子開口的一面,用膠帶、細線等將盒子分割成大小均等的方格區(qū)域。(3)鉆觀察孔:用錐子在盒子底面靠近角落的位置鉆出一個小孔,保證孔既能讓人看到整個被細線均勻分割的盒子開口,又能盡可能小,減少觀測誤差。【觀察方法】(1)將觀星箱固定在便于觀察星空的位置。整個觀測活動中,不能移動觀星箱。(2)從觀星箱的小孔觀測選定的區(qū)域,把看到的星標記在方格紙上的對應位置。【觀星計劃】(1)同一晚不同時刻觀察。(2)每晚同一時刻觀察。 實驗十一:制作北斗七星的空間模型 【制作材料】細線、透明亞克力板、小彩球、尺子等。【制作方法】(1)在透明板上畫出北斗七星的位置。(2)分別在這7顆星的位置上懸吊小球代表宇宙中的星,繩長要符合它們到地球距離的比例(如每5毫米代表1光年)。(3)分別從上面和側面看7個小球。 實驗十二:制作簡易電磁鐵 【活動目標】學會制作簡易電磁鐵【活動材料】鐵釘、導線(選擇稍微硬些容易定型的導線)、曲別針、干電池。【活動過程】(1)在鐵釘上按同一方向纏繞導線20圈(匝)左右或更多。(2)將導線兩端分別連接在電池的兩極,嘗試用釘帽一端吸引曲別針。(3)比較不同的電磁鐵吸引曲別針的個數(shù)。(4)觀察:斷電后電磁鐵還有沒有磁性。(5)得出結論:電磁鐵通電后產(chǎn)生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 實驗十三:電磁鐵有磁極嗎 【我的猜想】電磁鐵有磁極【實驗材料】自制電磁鐵(電池盒、電池、導線、開關、鐵釘)、大頭針、小磁針。【實驗方案】(1)通電后,分別用電磁鐵的兩端和中間吸引大頭針,比較吸起大頭針的數(shù)量。(2)通電后,將電磁鐵的兩端分別靠近小磁針的兩極,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結果。(注意:電磁鐵不能長時間通電,測試結束后要及時斷開電源!)【實驗現(xiàn)象】(1)電磁鐵兩端吸引的大頭針數(shù)量多,中間吸引的大頭針數(shù)量少。(2)將釘尖靠近小磁針的N極時相吸,靠近小磁針的S極時相斥;釘帽靠近小磁針的S極時相吸,靠近小磁針的N極時相斥。【實驗結論】電磁鐵有南極和北極兩個磁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實驗十四:電磁鐵的極性實驗(改變電磁鐵的磁極實驗) 【實驗目的】研究改變電磁鐵磁極的方法。【實驗材料】自制電磁鐵(電池盒、電池、導線、開關、鐵釘)、小磁針。【實驗過程】(1)給電磁鐵通電后,讓其一端與小磁針接近,找出電磁鐵的兩極。(2)改變連接電池正負極的方向,觀察電磁鐵的兩極有沒有變化。(3)改變線圈的纏繞方向,觀察電磁鐵的兩極有沒有變化。【實驗結論】電磁鐵的兩極會改變,改變連接電池正負極方向或改變線圈纏繞方向都會改變電磁鐵的磁極。 實驗十五: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shù)是否有關。 【實驗材料】自制電磁鐵(電池盒、電池、導線、開關、鐵釘)、小磁針。【我的猜想】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shù)有關【相同條件】鐵釘、串聯(lián)電池的節(jié)數(shù)等【不同條件】線圈纏繞的匝數(shù)【實驗過程】(1)組裝電磁鐵,吸引曲別針并記錄下數(shù)量。(2)增加線圈匝數(shù),再吸引曲別針并記錄下數(shù)量。(3)比較兩次吸引的曲別針數(shù)量。【實驗現(xiàn)象】線圈匝數(shù)越多,吸引曲別針的個數(shù)越多;線圈匝數(shù)越少,吸引曲別針的個數(shù)越少。【實驗結論】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變的。通過增加線圈匝數(shù)可以增大電磁鐵的磁力。 實驗十六: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串聯(lián)電池的節(jié)數(shù)是否有關 【實驗材料】自制電磁鐵(電池盒、電池、導線、開關、鐵釘)、小磁針。【我的猜想】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串聯(lián)電池的節(jié)數(shù)有關【相同條件】鐵釘、線圈圈數(shù)等【不同條件】串聯(lián)電池的節(jié)數(shù)【實驗過程】(1)用一節(jié)電池組裝電磁鐵,吸引曲別針并記錄下數(shù)量。(2)再增加一節(jié)電池,吸引曲別針并記錄下數(shù)量。(3)比較兩次吸引的曲別針數(shù)量。【實驗現(xiàn)象】串聯(lián)電池的節(jié)數(shù)越多,吸引曲別針的個數(shù)越多;串聯(lián)電池的節(jié)數(shù)越少,吸引曲別針的個數(shù)越少【實驗結論】通過增加線圈匝數(shù)可以增大電磁鐵的磁力。通過增加電池的節(jié)數(shù)可以增大電磁鐵的磁力。 實驗十七: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實驗材料】電池、導線、鐵釘、曲別針等。【實驗過程】(1)在鐵釘上纏繞一定匝數(shù)的導線。然后串聯(lián)不同數(shù)量的電池,分別觀察并記錄吸起曲別針的數(shù)量。(2)在同一個鐵釘上先后纏繞不同匝數(shù)的導線。然后申聯(lián)相同節(jié)數(shù)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曲別針的數(shù)量。【實驗結論】(1)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有串聯(lián)電池的數(shù)量和線圈纏繞的匝數(shù)。(2)串聯(lián)電池數(shù)量越多,電磁鐵的磁力越大;線圈纏繞匝數(shù)越多,電磁鐵的磁力越大。 實驗十八:探究植物生長需要的養(yǎng)料是否與綠葉有關 【實驗目的】探究植物生長需要的養(yǎng)料是否與綠葉有關【實驗材料】一盆綠葉植物、黑色不透光的紙片、錐形瓶、酒精燈、酒精、碘液等。【實驗步驟】(1)將綠葉植物在陰暗背光處放置24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葉片內的淀粉消耗殆盡。(2)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用黑色不透光的紙片遮住,將植物放在陽光下照射。(3)照射幾小時后,將葉子摘下,放人錐形瓶中,加入酒精,使葉片完全浸入酒精中,用棉花堵住瓶口。加人酒精的目的是: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4)將錐形瓶放入有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5)當葉片變成黃白色時,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用清水漂洗的作用是:將葉片上的酒精洗干凈,以免影響實驗效果。(6)在葉片上滴加碘液,再用清水漂洗,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檢驗光合作用是否產(chǎn)生了淀粉。【實驗現(xiàn)象】葉子的見光部分變成了藍色,遮光部分沒有變色。【實驗結論】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植物生長需要的養(yǎng)料與綠葉有關。 實驗十九: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 【實驗目的】驗證蠟燭燃燒生成了新物質二氧化碳。【實驗材料】蠟燭、小瓷盤、火柴、燒杯、澄清的石灰水、毛巾。【實驗步驟】1.取一個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的上方。2.經(jīng)過一段時間,翻轉燒杯,迅速將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燒杯中并振蕩。3.觀察燒杯中的石灰水有什么變化。【實驗現(xiàn)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了。【實驗結論】蠟燭燃燒時生成了二氧化碳。 實驗二十:鐵生銹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實驗材料】試管架、5支試管、鐵釘、水、鹽水、醋等【實驗方法】1.第1支試管中的鐵釘完全浸入水中。2.第2支試管中的鐵釘一半浸入水中、一半置于空氣中。3.第3支試管中的鐵釘全部置于空氣中。4.第4支試管中的鐵釘一半浸入醋中、一半置于空氣中。5.第5支試管中的鐵釘一半浸人鹽水中、一半置于空氣中。6.一周后,觀察鐵釘生銹程度,記錄觀察結果。【實驗現(xiàn)象】第4、5支試管中的鐵釘生銹明顯,第2支開始生銹,第1、3支幾乎不生銹。【實驗結論】鐵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容易生銹。遇到醋、鹽水,鐵生銹的程度會加深,速度會加快。 實驗二十一:防止鐵生銹【實驗目的】探究防止鐵生銹的方法【實驗材料】3枚鐵釘、砂紙、試管、凡士林、干燥劑、水等。【實驗方法】(1)取3枚鐵釘用砂紙除去鐵釘表面的鐵銹。(2)將第1枚鐵釘直接放入試管使其一半浸人水中;將第2枚鐵釘表面涂抹凡士林后放入試管,使其一半浸入水中;將第3枚鐵釘放入裝有干燥劑的試管中。(3)每天觀察并記錄3枚鐵釘?shù)纳P情況。【實驗現(xiàn)象】5天后,浸在水中、沒有涂凡士林的鐵釘會生銹,水和空氣交界的部位生銹最嚴重。涂上凡士林和放在有干燥劑的試管中的鐵釘沒有生銹。【實驗結論】隔絕水、空氣可以防止鐵生銹。 實驗二十二:制作照明拖鞋 【我的設計】【制作材料】拖鞋、燈泡、導線、開關、電池、電池盒、美工刀等【制作方法】燈泡、導線、開關、電池、電池盒可以連接成一個電路使小燈泡發(fā)光;小燈泡置于拖鞋前段可以起到照明效果;美工刀等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將電路置于拖鞋內部【測試與改進】照明拖鞋在洗手間不能防水,容易打濕電路,可以用膠密封一下;拖鞋忽亮忽滅,會對視覺產(chǎn)生影響,可以考慮讓燈具有延時熄滅的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