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信息的獲取二、聽覺【教材分析】本課是《生物學》(冀少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章第一節《信息的獲取》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課內容較少。又在前一節課學習“眼”的基礎上學習,學生有了學習感覺器官的結構功能以及相關的生理知識的經驗與方法。在這些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耳”這個重要的感覺器官,學生更加感興趣,學習并不困難。另外,對這些感官的了解,為后面學習神經調節作鋪墊。【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生物剛剛半年多的時間,對生物學知識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個感覺器官—眼,這節課的“耳”更是學生們感興趣的,也是我們相互之間語言溝通的一個重要器官 ,學生對耳的知識應該有一些初步認識(尤其是外耳和中耳),但對完整的耳的結構和聽覺形成過程可能不清楚,因為這些知識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學生對學習這部分知識會有較大的興趣。大多數學生為獨生子女,對他們進行愛心和責任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設計思想】課本首先通過游戲引出本節課題:聽覺,然后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耳的結構示意圖,幫助學生認識耳從外到內的主要結構以及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礎上理解聽覺形成的基本原理,并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歸納出聽覺形成的具體途徑。【教學目標】1、認識耳的結構與各部分功能。2、理解聽覺的形成過程。3、闡述如何保護耳朵及預防措施4、通過自主學習“耳的結構及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5、通過分組討論“聽覺的形成”, 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溝通能力。6、通過耳的衛生保健知識,了解耳的重要性,形成自覺保護聽覺的衛生習慣。7、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生命奇妙性、協調性,從而熱愛生命、關愛弱勢群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耳的結構與功能2、聽覺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聽覺的形成過程【資源與工具】耳的結構示意圖等相關如圖片、視頻、制作PPT課件【方法與策略】根據新的課改理念,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突出其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采取如下教學方法教法:自學導思法、直觀教學法、啟發引導法、對比學習法、總結歸納法學法: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總結歸納法、交流展示法,訓練反饋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通過ppt課件呈現以下內容: 小游戲:你比我猜 游戲規則: (1)不能說話。 (2)只能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進行表演。 提出問題: 大家猜一猜他表演的是什么? 教師小結:本來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的事情,卻花費了大家這么多精力。可見,聽覺對我們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索聽覺的世界。 教師板書:聽覺 3.展示學習目標 學生邊看表演邊猜成語 賊眉鼠眼 對牛彈琴 雞飛狗跳 游戲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自主學習,嘗試解決。 學習任務1:看結構 師:耳是人的聽覺器官,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結構嗎? 師:大家說的非常好,耳的內部還有哪些結構呢? 現在請大家認真觀察課本P72圖4-4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示意圖,先認識耳的各部分結構。教師展示耳的結構掛圖。針對本節內容預設一些問題,(1)、耳有哪幾部分組成?(2)、中耳和內耳分別由哪幾部分組成 2.采用小組競賽搶答的形式讓學生指出掛圖中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做出積極評價。 學習任務2:探功能 師:大家對耳的結構掌握的很不錯哈!那耳的各部分結構都有什么作用呢? 1.現在請大家認真觀察課本P72圖4-4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示意圖,熟知耳的各部分的作用。 小組展臺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對于錯誤或不準確的地方其他小組補充,教師視頻講解。 1.學生回答:耳朵(耳郭)、耳朵眼(外耳道)、鼓膜 2.學生看書初步認識結構。 3.小組搶答加分 4.組內共同學習找出耳的各部分作用。 5.小組展臺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 自主學習耳的結構, 采用小組搶答的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習欲望。 小組合作學習增強了團隊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討論交流,合作解決。 過渡語:剛剛我們一起探究了耳的結構和功能。耳的結構精妙而復雜,但是對于聽覺的形成卻是缺一不可,那么聽覺的形成和這些結構又有什么關聯呢? 請同學們結合圖4-4分析:思考這個問題:外界的聲波是怎樣到達內耳的? 1.開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2.教師適時點撥,訓練思維能力,提高效率。 1.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突破難點。 2.透過現象看本質,嘗試歸納分析四、展示評研,運用提升 1.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學習,與教材對話,結合結構功能了解聽覺形成的過程。 2.分組展示:表演、分角色扮演、順口溜等。 3.織學生表達和交流討論結果,相互糾正,相互補充,歸納聽覺形成的過程。 4.教師視頻展示并講解: 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細胞產生神經沖動→大腦皮層聽覺中樞 (外耳集音)(中耳傳音)(內耳感音) 師生共同板書: 外界聲波→耳郭→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形成聽覺(外耳收集) (中耳放大) (形成聽覺) 耳的保護 1.如果你是五官科醫生……? 一病人突然雙耳失聰,前來就診,作為醫生的你準備從哪幾方面來給他進行檢查和診斷? 病人:我的耳朵聽聲音聽不清楚了…… 醫生:1.2.3. 病人:我的孩子耳朵里有蟲子等東西進去了…… 病人:我游泳的時候,經常耳朵進水…… 病人問你如何保護耳朵和聽覺,你會告訴他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2.聽覺保護常識 (視頻) 為了保護耳和聽覺,首先要減少和消除周圍環境的噪聲,平時還應當注意 不要用尖利的器具掏耳,以免戳傷外耳道和鼓膜; 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治療,避免引起中耳炎; 遇到巨大聲響時,要迅速張開口,使咽鼓管張開,或閉嘴堵耳,以保持鼓膜兩側大氣壓力的平衡; 生病時,要注意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藥物,避免造成耳聾。 知識拓展: 聽覺雖然很重要,但是生活中有很多耳聾的人,舉例如貝多芬,邰立華等用頑強的毅力向我們展示了他們輝煌的人生,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樹立更加努力刻苦學習精神。 1.表達和交流討論結果。 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根據本課知識點對“病人”進行診斷 出示日常生活中一些錯誤的做法,知道日常生活中用耳的健康常識。使正確認識耳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用耳衛生 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通過分組討論“聽覺的成”, 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溝通能力。 通過這項活動加深學生對耳的結構的認識和對聽覺形成過程的理解。五、鞏固達標,拓展深化。 讓學生總結本節學到了什么。 如我學會了…… 我經歷了…… 我發現了…… 我理解了……我掌握了…… 我懂得了…… 【學習檢測】 1.下列屬于內耳結構的是 ( )A.鼓膜 B.鼓室 C.聽小骨 D.耳蝸2.耳的結構中,能接受聲波并轉化為振動的是( )A.耳廓 B.鼓膜 C.聽小骨 D.耳道 3.放爆竹和禮花時,若你在一旁觀看,最好張開嘴或捂住耳朵、閉上嘴。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 ) A.保護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B.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C.使咽鼓管張開,保護聽小骨 D.防止聽覺中樞受損傷 4.識圖題,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內耳由【 】______、【 】______、【 】_________三部分構成。 (2)耳郭收集的_______ 通過____________傳到中耳,引起_____的振動,振動波傳到______能將振動放大后并傳到內耳,刺激內耳中的____上的聽覺細胞產生神經沖動,并沿著______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聽覺,我們就聽到聲音了。 及時反饋,檢測學習效果,提升學習成果 【板書設計】第一節 信息的獲取二、聽覺(一)耳的結構1、外耳:耳廓、外耳道2、中耳:鼓膜、聽小骨、鼓室3、內耳:耳蝸、前庭、半規管(二)聽覺的形成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震動)→聽小骨→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聽神經→聽覺中樞,形成聽覺。(三)耳的保護【學習評價與作業設計】這節課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中耳、內耳的結構及聽覺的形成以動畫、影片的形式展現適合于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容易掌握。大多數學生為獨生子女,對他們進行愛心和責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