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信息的獲取—視覺【學情分析】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接觸生物快一年了,對生物學有一定的認識了,已經學會了一些方法和技能。初步有了自學的能力,但是因其年齡特點,對新生事物的強烈好奇,還是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邏輯能力。因此本節課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合作,讓學生理解視覺是怎么形成的,再切合實際生活,了解我們應該怎么保護我們的視覺。【教材解析】本課位于第四章的第一節內容,剛剛接觸信息的獲取,學習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會接觸很多新的名詞,對名詞的理解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設計思想】本節課在設計上力圖體現生物新課標中所倡導的探究式學習、玩樂中學習,首先,告訴學生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什么?帶著問題去學習,一一攻破難關。其次,我會運用模具,視頻,圖片等教學輔助手段,讓學生理解知識點 。最后,我想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習目標】1.描述眼球的結構,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2.理解視覺的形成過程;3.了解遠視和近視的形成及其矯正措施。【教學重點】眼球的結構和功能、視覺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生活問題【資源與工具】1.教師準備:制作PPT課件、視頻、圖片、模具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教學過程】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導入: 首先,讓學生看幾張精彩的圖片大家覺得好看嗎?那我們是用什么看到的?那我們又是怎么看到的呢?進入我們今天這節課《視覺》,這節課有三個重要的知識點需要我們掌握。 1.描述眼球的結構,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 2.理解視覺的形成過程; 3.了解遠視和近視的形成及其矯正措施。 新課講授 一、咱們先進入第一個知識點的學習,眼球的結構。請同學們根據課本內容,告訴我眼球都有哪些結構?這些結構其作用是什么? 五分鐘后,找學生回答。 二、單獨細述,視神經的結構和功能。 三、結合視頻,模具讓學生初步理解視力的形成過程,在一張紙上寫出視力的形成過程,查漏補缺。 四、根據視覺的形成過程,談談完全“失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五、展示兩種厚薄不同的放大鏡,回顧放大鏡的物理原理,解釋兩個放大鏡中厚的折光能力強,近距離成像更清晰。對比放大鏡的原理引出近視及遠視的形成原理。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68近視及遠視內容,結合圖4-3近視眼和遠視眼成像的比較,播放視頻課件結合放大鏡的折射原理,展示近視及遠視的形成原因。 了解了近視及遠視的形成原因,你知道怎樣有效的預防近視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69內容,播放近視預防視頻,介紹預防近視的“三要”“三不要”內容。 六、體驗雙目失明的痛苦。 用黑布罩住一位志愿者的眼睛,讓他們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從而讓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激發熱愛生活的感覺,同時培養學生樂于幫助殘疾人的情感。 七、小結 師生共同完成小結,教師強調重點難點,以情感教育為主,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生命,樂于助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習題鞏固 1. 在眼球的結構中,能改變曲度使人可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狀體 D.玻璃體 2.眼球內具有感光細胞的結構是( ) A.角膜 B.鞏膜 C.脈絡膜 D.視網膜 3.矯正近視眼佩戴的鏡片是( ) A.平面鏡 B.凹透鏡 C.凸透鏡 D.凹面鏡 學生回答問題 小組討論,分別找出他們的結構及其功能。 學生在紙上寫出視力形成的過程,寫完以后小組之間進行討論,查漏補缺,看看是哪里出錯了。 光線 角膜 瞳孔 晶狀體 玻璃體 視網膜。 學生明白了,導致視力喪失的原因有哪些 了解兩個厚薄不同的放大鏡折光的不同,對近視及遠視的原理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習評價】課堂以精彩的圖片為開端,打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引入本節課,以及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我們運用模具教學、學生討論、視頻教學等手段,讓學生充分掌握這些內容,教學形式變得直觀、多樣、民主,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加有助于記憶。在設計時注意了交互操作和分層次的教學,讓學生在玩樂中、動手中、觀察中培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使教學信息得到了及時的反饋,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為將來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業設置】1.畫眼球簡圖,用箭頭表示視覺形成的過程。2.回憶一件別人幫助你的事情,思考以后你會怎么做?【板書設計】信息的獲取第一課時一、視覺1.眼球的基本結構2.視覺產生的過程3.近視及遠視的成因4.預防近視:三要、三不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