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第一章 第1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二、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本節《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中的第二課時,主要是對生物因素的分類、種內關系、種間關系及農業應用的深入闡述,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學生通過學習本節內容會對生態系統有一個更全面、更準確的認識,也為下節內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的學習奠定基礎。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知道了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結合自己已有的認知基礎,通過對“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的自主學習及探究活動,使學生理解學習生物學科的一般思路,并認同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思維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設計思想 要面向今體,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這是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示下,學生只有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討的方式來獲取的知識,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課下多收集資料,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思考辨析、創新與實踐的能力同時滲透對學生情感的教育,了解生態平衡的意義,從身邊事做起,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能舉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哪幾種關系,并能說明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過程方法 能根據內容分析出生物之間有哪幾種關系。情感價值 形成愛護動物的情感,養成與人交流合作的習慣。教學方法策略 自主探究法,主要是啟發式。教學重點 生物之間的幾種關系。教學難點 捕食與競爭、寄生與共生的區分。教學準備 1.制作課件;2.制作導學案;3.學生課前進行相關調查及預習工作。教學過程(1課時)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7分鐘) 溫故知新(1分鐘) 回顧上節課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 情境導入(6分鐘) 觀看動物世界的視頻,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生物個體能單獨存在嗎? 2.在環境中,同種生物個體和不同種生物個體之間是否存在聯系? 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環境中的《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學生觀看思維導圖,并回答 回答預測:1.個體不能單獨存在。 2.同種生物個體和不同種生物個體之間均存在聯系。 以視頻導入,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引導探究 學習新知 (28分鐘) 引導探究 學習新知 (28分鐘) 引導探究 學習新知 (28分鐘) 一、齊讀學習目標(30秒) 自主探究指導(6分鐘半) 調查當地環境中生物之間的關系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當地情況,確定調查地點,可以選擇學校附近的一片草地、一個池塘、一塊農田或一片樹林。 2.分組討論并制訂調查計劃,包括調查路線、方法、注意事項等。 3.觀察環境中與哪些生物,并把他們的名稱記錄下來。 4.觀察你所見到的生物,分析同種生物之間有什么關系,不同種生物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同種生物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練筆:1、看圖觀察,哪些現象是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叫什么關系? 哪些是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它又叫什么關系? 2、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的生活,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周圍其它生物的影響,這種因素叫什么? 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閱讀課本P85-P87,小組討論以下問題(6分鐘) 1)分別舉例說出同種生物間和不同種生物間的關系及概念 2)說出幾種生物關系的意義對生物個體或種族的繁衍有利還是有弊。 1、同種生物間的關系(3分鐘) 小組派代表回答 舉例說出同種生物間的關系、概念及意義 2.師生總結,教師補充 3.小練筆 將事例進行配對 2、不同種生物間的關系(4分鐘) 小組派代表回答 舉例說出同種生物間的關系、概念及意義 2.師生總結,教師補充 區分:寄生和共生 3.小練筆 將事例進行配對 實際應用(5分鐘) (一)生物因素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害蟲防治 小組討論害蟲防治的方法及優缺點 小組派代表回答 師生總結,教師補充 (二)生物因素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生物入侵 異地生物進入新的生態環境中,對新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現象。 六、課堂小結(3分鐘) 我們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學生齊讀 學生討論后小組派代表回答 回答預測: 1.D E G 種內關系 A B C F H 種間關系 2.生物因素 (小組討論后回答) 回答預測:種內斗爭:同種個體之間為爭奪食物、空間、配偶等發生的斗爭。 意義:對失敗個體有害,但對種族的生存繁衍有利。 種內互助:同種個體之間為了共同防御敵害、獲得食物及保證種族生存和延續而進行的相互合作和幫助行為。 意義:有利于群體取食、御敵、生存。 學生黑板作答 (小組討論后回答) 回答預測: 捕食:指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 競爭:兩種生物為爭奪有限的生存條件或生活資源)而存在的相互排斥的現象。 結果往往對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滅。 3.寄生: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從那里吸取營養來維持生活的現象,對寄生生物有利,對寄主(宿主)有害。 4.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二者不可分離的關系叫共生。 學生黑板回答 (小組討論后回答) 回答預測: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控制植物害蟲的方法。 優點:在有效控制害蟲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 2.化學防治:使用化學試劑,速度快,成本低,不受地域性和季節性限制。 缺點: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殺傷有益生物、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等。 物理防治:人工捕殺、利用昆蟲的趨性進行誘殺(毒餌誘殺、顏色誘殺、燈光誘殺等)、高溫滅菌等。 缺點:需要花較多勞力或巨大的費用,有時對人、對動物也不安全。 完成導學案課堂小結 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小組討論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及意義,并理清各個關系的意義 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 小組討論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及意義,并理清各個關系的意義 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 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通過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 學生完成導學案,并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當堂達標 鞏固所學 (6分鐘) 1、在某草原,影響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屬于生物因素的是( ) A、空氣 B、溫度 C、草 D、水 2、我國云南的西雙版納地區動植物種類很多,而西北的荒漠地區就很少。你認為影響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溫度 3、下列生物之間屬于合作關系的( ) A、草原中的狼和兔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絲子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蜜蜂采蜜 4、分析下列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 (1)蛇與鼠的關系 ( ) (2)豬肉絳蟲與豬之間的關系 ( ) (3)根瘤菌與豆科植物之間的關系 ( ) (4)同一麥田的小麥與雜草之間的關系 ( ) A.競爭 B.捕食 C.寄生 D. 共生 5.分析生物與其環境中生物因素的關系: (1)菟絲子與豆科植物 ( ) (2)田里的水稻與雜草 ( ) (3)貓捉老鼠 ( ) (4)螞蟻搬家 ( ) (5)雄梅花鹿爭奪配偶 ( ) (6)海葵與蟹互惠互利 ( ) A.競爭 B.捕食 C.寄生 D. 共生 E.種內互助 F.種內斗爭 回答預測: 1.C 2.C 3.D 4.BCDA 5.CABEFD (學習評價) 針對學生答題情況,對學生本節課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 評價等級:80%以上為A 70-80%為B 60-70%為C 60以下為D 根據學生評價情況,對學生進行課下輔導。課堂小結 (2分鐘) 學生自主回顧本節所學所得 學生要合上教材完成導學案 此處設計緊扣教材,充分的利用教材,將剛剛所學的知識用來解決問題。回顧反思 (2分鐘)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交流 培養表達交流歸納總結的能力。作業設計 1、課后完成本節課的知識總結并背誦 2、獨立完成同步練習冊中本節的練習題 3、預習《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并完成預習案 完成 培養學生將知識運用生活的習慣板書設計 一、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種內斗爭 種內關系 種內互助 生物因素 捕食 種間關系 競爭 寄生 共生教學反思 優點:1、采取了一些方法讓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比如說視頻導入,動物世界中螞蟻搬家、寄生蜂寄生等,讓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轉換到課堂的學習內容中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本節課可以看到學生在經歷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互相傾聽,具有較強的合作意識,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本課注重了對學生進行情感目標教育,使學生體驗到愛護動物的情感,從自身做起,養成與人交流合作的習慣,才能更好的保護環境,保護小動物。 不足之處: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不夠,沒有最大程度地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到題目的討論中來,總之本堂課還需更深入的斟酌,如果再讓學生試著說出生活其他生物因素的例子,拓展學生思維,效果會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