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條
碼
粘
貼
處
(正面朝上貼在此虛線框內)
)2021-2022學年度初中歷史中考真題演練答題卡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
準考證號
(
注意事項
1
、
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
2
、
請將準考證條碼粘貼在右側的[條碼粘貼處]的方框內
3
、
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寫,字體工整
4
、
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的答題區(qū)內作答,超出范圍的答案無效,在草紙、試卷上作答無效。
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刮紙刀。
6
、填涂樣例 正確
[
■
]
錯誤
[
--
][
√
] [
×
]
) (
缺考標記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標記
!只能由監(jiān)考老師負責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涂。
)
選擇題(請用2B鉛筆填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16 17 18 19 20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非選擇題(請在各試題的答題區(qū)內作答)
21題、
22題、
23題、
24題、
25題、專題26 走向近代
(時間:50分鐘 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共40分)
1.(本題2分)(2022·廣東廣州·模擬預測)構建知識線索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圖中的“?”指的是( )
A.封建莊園 B.手工工場
C.租地農場 D.現代工廠
【答案】B
【詳解】
根據題干可知,商人和工人之間的關系為徹底的雇傭關系,并且商人為工人提供原料、統(tǒng)一的生產工具、提供勞動場所,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場,B項正確;題干沒有提及封建莊園和租地農場,排除AC項;現代工廠是通過工業(yè)革命建立的,排除D項。故選B項。
2.(本題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10世紀時,西北歐的毛紡業(yè)城市和當時較為落后的英國城市,都出現了城市工商業(yè)者逐漸集結成市民階級,最終成長為能與封建勢力抗衡的強大政治力量。這反映了中世紀歐洲城市( )
A.推動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B.擺脫束縛享有司法特權
C.保障了城市居民利益 D.孕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答案】D
【詳解】
根據所學和材料“城市工商業(yè)者逐漸集結成市民階級,最終成長為能與封建勢力抗衡的強大政治力量”可知,這體現出,城市工商業(yè)的生產組織方式最終發(fā)展成手工工場,這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它有力地沖擊封建勢力,D項正確;中世紀歐洲城市體現了向近代轉型的特征,資本主義因素產生并發(fā)展,不是說推動農業(yè)經、享有司法特權、 保障了城市居民利益,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3.(本題2分)(2022·河南鄭州·一模)新興市民要求建立被市學校,由城市當同選聘教師,決定學費,確定入學條件,學習地理商業(yè),行政事務,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于是,多數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學校。這表明中世紀的西歐( )
A.自由自治促進經濟繁榮 B.城市發(fā)展推動教育變革
C.教育徹底擺脫教會控制 D.大學興起促進城市發(fā)展
【答案】B
【詳解】
據題意可知,中世紀隨著城市的興起,新興起的市民階層要建立城市學校,教授世俗文化,由此可知中世紀西歐的城市發(fā)展推動了教育變革,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西歐城市發(fā)展對教育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不能說明經濟繁榮,排除A項;“徹底擺脫”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C狹隘觀念;是城市的發(fā)展促進教育的發(fā)展,D項說法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選B項。
4.(本題2分)(2022·重慶·一模)下面是某同學在學習完世界歷史某一單元后總結的思維導圖。結合所學可知,圖中“?”處應填寫的是( )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B.自然經濟 C.社會主義經濟 D.資本主義工商業(yè)
【答案】D
【詳解】
中世紀晚期歐洲出現了一些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它們的發(fā)展,使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fā)達,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發(fā)展起來,故D項正確;新航路開辟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排除A項;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發(fā)展,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排除B項;在新航路開辟前,沒有出現社會主義經濟,排除C項。故選D項。
5.(本題2分)(2022·廣東肇慶·一模)□□□□是在封建制度瓦解過程中產生的新的農業(yè)經營方式,這是一種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其經營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的商業(yè)化經營,它以市場為生產的基本單位,主要依靠雇傭自由的工資勞動者。“□□□□”應是( )
A.西歐莊園 B.租地農場 C.手工工場 D.集體農莊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17世紀,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區(qū)出現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租地農場是在封建制度瓦解過程中產生的新的農業(yè)經營方式,這是一種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其經營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的商業(yè)化經營,它以市場為生產的基本單位,主要依靠雇傭自由的工資勞動者,B項正確;西歐莊園是自給自足的政治和經濟單位,排除A項;手工工場是指經營者將生產者集中在一個場地內進行生產,他們提供生產工具和原材料,生產者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工人,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項;集體農莊在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B項。
6.(本題2分)(2022·江蘇南京·一模)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出現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這一現象主要表現在
A.莊園經濟和現代工廠制的形成 B.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
C.種植園經濟和工業(yè)革命的擴展 D.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實行
【答案】B
【詳解】
考查點: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解題思路:根據題干中關鍵信息“歐洲社會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出現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可知與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3世紀,歐洲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這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勞動分工、簡單協(xié)作,新的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的出現,是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重要標志。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達到一個高潮,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因此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面貌的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出現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的是租地農場、手工工場。選項B符合題意;工業(yè)革命后,現代工廠制的形成,A排除;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后,工業(yè)革命的前提,C排除;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實行,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的措施,D排除。故選B。
7.(本題2分)(2022·廣東深圳·模擬預測)14世紀中葉,歐洲飽受黑死病的摧殘……歐洲進入了全面崩潰的動蕩時期。但是,就在這毀滅和絕望之中,一片燦爛的陽光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和威尼斯諸城中冉冉升起。這里“燦爛的陽光”指的是( )
A.文藝復興興起 B.啟蒙運動興起
C.資本主義制度建立 D.工業(yè)革命開始
【答案】A
【詳解】
根據題干“一片燦爛的陽光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和威尼斯諸城中冉冉升起”可知,“燦爛的陽光”是指文藝復興興起。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宣揚的陳腐說教,發(fā)起了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其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A項正確;啟蒙運動興起于18世紀的法國,排除B項;資本主義制度最先在17世紀末的英國建立,排除C項;工業(yè)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排除D項。故選A項。
8.(本題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下表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13—14世紀 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化;城市市民階級興起壯大
14世紀中葉 文藝復興首先在意大利興起
14—15世紀 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萌芽逐步發(fā)展,歐洲開始醞釀一場重大變革
A.歐洲走向近代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C.革命時代到來 D.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答案】A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化,城市市民階級興起壯大;14世紀中葉,文藝復興首先在意大利興起,這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萌芽逐步發(fā)展,歐洲開始醞釀一場重大變革;這此因素表明,歐洲走向近代,A項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標志著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到來,資本主義制度確立,排除BC兩項;日本明治維新表明資本主義制度擴展到亞洲,排除D項。故選A項。
9.(本題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西方在中世紀時把上帝和來世作為思想的中心,文藝復興時期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現實世界上。這一變化趨勢體現
A.神學能夠超越一切 B.人文主義思潮的涌現
C.自然科學的推動力 D.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
【答案】B
【詳解】
根據所學和材料“上帝和來世、人和現實世界上”可知,關注對象由神性到人文,這是因為人文主義思潮的涌現,B項正確;神學能夠超越一切,這是神性,排除A項; 文藝復興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啟蒙思想體現的是理性,排除CD兩項。故選B項。
10.(本題2分)(2019·河北保定·中考模擬)“文藝復興時期,人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蔽乃噺团d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為( )
A.全面復興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幾乎蔓延到了西歐所有國家
C.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答案】C
【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文藝復興實質上是一場宣揚資產階級思想的思想解放運動,因此是一次“精神的新生”,C項正確;文藝復興不是在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排除A項;幾乎蔓延到西歐所有國家不是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的原因,排除B項;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的是啟蒙運動,排除D項。故選C項。
11.(本題2分)(2022·廣東肇慶·一模)下圖所示為達·芬奇繪畫作品,圖中女子的衣著、裝飾品在當時都十分華麗且考究,皮膚也非常光滑,手中抱著的銀鼠活靈活現。該繪畫反映了( )
A.人們追求世俗的精神享受 B.教會的精神獨裁土崩瓦解
C.新興資產階級更加“理性” D.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大發(fā)展
【答案】A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他的作品集中體現了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因此,從題干材料“皮膚也非常光滑,手中抱著的銀鼠活靈活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們追求世俗精神的享受,彰顯的是人文主義精神,A項正確;教會精神獨裁受到沖擊與宗教改革有關,排除B項;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排除C項;文藝復興時期資本主義處于萌芽狀態(tài),排除D項。故選A項。
12.(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傅雷評價《蒙娜麗莎》時說:“吸引你的,就是這神秘。因為她的美貌,你永遠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聽一曲神妙的音樂,對象的表情和含義,完全跟了你的情緒而轉移。”這說明該畫所體現的主要精神是( )
A.理性主義 B.人文主義 C.浪漫主義 D.蒙昧主義
【答案】B
【詳解】
根據材料“對象的表情和含義,完全跟了你的情緒而轉移”,可知作者突出強調人的情感作用,體現了人文主義對人性的尊重,B項正確;理性主義強調人的獨立思考和判斷,排除A項;浪漫主義美術出現于18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前期,排除C項;蒙昧主義是教會為扼殺人性而提倡的神學理論,排除D項。故選B項。
13.(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等藝術大師創(chuàng)作了許多杰出作品。16世紀以后,文藝復興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在文學、藝術、思想、科學等許多方面碩果累累。由此可見,文藝復興( )
A.主要在藝術領域成果突出 B.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目的
C.讓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D.推動歐洲科學文化思想的繁榮
【答案】D
【詳解】
依據題干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運動沖破了天主教教會一千多年來對歐洲社會生活和人們精神世界的統(tǒng)治,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所以D項符合題意。A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C項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
14.(本題2分)(2022·陜西渭南·一模)“點”是具體的歷史事實,“線”是歷史發(fā)展的線索,通過點與點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下圖反映的重要史實是
A.文藝復興的興起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 D.新航路的開辟
【答案】D
【詳解】
根據圖示和所學可知,促進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的全球性流動事件指的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使歐洲與亞洲、美洲、非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yè)聯(lián)系,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觀念逐步確立,D項正確;文藝復興是思想解放運動,排除A項;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是圖中殖民殖民掠奪的結果,排除B項;工業(yè)革命是工商業(yè)發(fā)展的推動,屬于生產技術領域的革新,排除C項。故選D項。
15.(本題2分)(2022·廣東·九江初中一模)吸收美洲農作物,增加了食物供應,導致了中國人口相應增長。美洲作物也使得非洲人口急劇倍增,特別是西非,那里是17、18世紀在新大陸勞作的數百萬奴隸的來源。上述材料可用于說明( )
A.販賣非洲奴隸是為了換取美洲農作物 B.開辟新航路是為了獲得美洲的農作物
C.美洲與亞非地區(qū)很早就有物種的交流 D.開辟新航路客觀上促進了人口的增長
【答案】D
【詳解】
根據材料“吸收美洲農作物,增加了食物供應,導致了中國人口相應增長。美洲作物也使得非洲人口急劇倍增,特別是西非,那里是17、18世紀在新大陸勞作的數百萬奴隸的來源。”可得出,吸收美洲農作物促進中國和西非人口相應增長,這是新航路開辟帶來的影響之一,D項正確;販賣非洲奴隸是為了換取美洲農作物,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A項;開辟新航路是為了獲得美洲的農作物,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B項;美洲與亞非地區(qū)很早就有物種的交流,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點睛】
16.(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某航海家的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記述:“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們越過海峽,進入太平洋,在三個月20天里,我們沒有吃任何新鮮的食物。我們吃的餅干已不是餅干,而是爬滿蟲子、發(fā)出老鼠屎味的粉渣?!边@位航海家及其船隊航行( )
A.發(fā)現了“風暴角”,后命名為“好望角”
B.發(fā)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
C.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
D.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
【答案】C
【詳解】
根據材料“1520年11月28日”“進入太平洋”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進行進行環(huán)球航行,從西班牙出發(fā),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C項正確;迪亞士發(fā)現了非洲好望角,排除A項;哥倫布發(fā)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排除B項;達·伽馬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排除D項。故選C項。
17.(本題2分)(2022·安徽·模擬預測)在1500年前后,人類進入一個新時代,它以西方崛起為標志,翻轉了東方“先進”、西方“落后”的布局。從那個時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牽引機,“西方中心論”從那個時候開始,“普世”之說也由此而來。這種變化始于( )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啟蒙運動 D.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答案】B
【詳解】
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在1500年前后,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打破世界各大洲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極大地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fā)展,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B項正確;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中葉的意大利,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啟蒙運動于17世紀興起于英國,在18世紀的法國達到高潮,排除C項;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珍妮紡紗機,排除D項。故選B項。
18.(本題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歐洲海外擴張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麥哲倫等人,而是那些擁有資本的企業(yè)家們。這反映了( )
A.航海家們的貢獻不足為道 B.物質的支持是航海活動進行的前提
C.企業(yè)家們具有冒險的精神 D.資本的發(fā)展需求是殖民擴張的根源
【答案】D
【詳解】
根據題干可知,“而是那些擁有資本的企業(yè)家們”說明在海外擴張中資本的發(fā)展需要是對外擴張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不斷拓展海外市場,D項正確;題干沒有貶低航海家貢獻的意思,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是殖民擴張的根源,而不是新航路開辟的物質條件,排除B項;題干體現不出企業(yè)家們的冒險精神,排除C項。故選D項。
19.(本題2分)(2022·江蘇南京·模擬預測)長達三百多年的“三角貿易”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的罪惡。下列關于“三角貿易”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從歐洲本土啟航經美洲到非洲,最終回到歐洲本土
B.“三角貿易”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
C.“三角貿易”為非洲殖民地的開發(fā)提供了大批廉價勞動力
D.美國、荷蘭、法國是從事“三角貿易”的主要國家
【答案】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角貿易”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為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資金,B項正確;三角貿易從歐洲本土啟航經非洲到美洲,最終回到歐洲本土,A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三角貿易”使非洲喪失了不下1億的精壯勞動力,C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美國不是從事“三角貿易”的主要國家,D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項。
20.(本題2分)(2022·重慶·一模)“美洲金銀產地的發(fā)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yè)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對這段話的正確理解是( )
①殖民者對殖民地進行血腥掠奪 ②殖民掠奪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強有力手段
③殖民掠奪過程中,美國后來居上 ④黑奴貿易和殖民掠奪對資本主義發(fā)展有促進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詳解】
依據“美洲金銀產地的發(fā)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yè)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可知殖民者對殖民地進行血腥掠奪,①正確;依據“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可知殖民掠奪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強有力手段,黑奴貿易和殖民掠奪對資本主義發(fā)展有促進作用,②④正確;題干沒有體現“殖民掠奪過程中,美國后來居上”,③錯誤。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綜合題(共60分)
21.(本題12分)(2022·上海奉賢·一模)走向近代的歷史
世界歷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
(1)據下列《西方早期殖民擴張和三角貿易圖》可知,在早期殖民擴張的國家中,___________(國名)曾占領我國的臺灣島;販賣黑奴的“三角貿易”將歐洲、非洲和___________聯(lián)結起來。
(2)與西方早期殖民擴張直接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宗教改革 D.法國大革命
(3)《世界歷史(第一冊)》第15課中將哥倫布“發(fā)現”美洲作為一目的標題,說說“發(fā)現”用引號標示的理由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這句話的含義?
【答案】(1) 荷蘭 美洲
(2)B
(3)參考答案:美洲及其原始居民的存在是一個既定事實,哥倫布發(fā)現美洲是基于當時西方國家視角的說法:編寫者采用哥倫布“發(fā)現”美洲這一說法,旨在強調哥倫布到達美洲對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影響。
(4)參考答案: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意在強調真正的世界歷史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類社會早期處于相對隔絕的區(qū)域文明時期,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區(qū)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將世界逐漸連為一個整體,成為真正的世界歷史的開端。
【解析】
(1)第一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寶島臺灣。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角貿易中,奴隸販子的貿易路線一般是從歐洲出發(fā),乘船到非洲;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后運往美洲,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yè)原料運回歐洲。因此,販賣黑奴的“三角貿易”將歐洲、非洲和美洲聯(lián)結起來。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便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奪,在亞非拉地區(qū)建立殖民地,掠奪當地的財富,故選B項。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引號的作用是表示強調或否定。美洲的存在是客觀事實,最早發(fā)現或到達美洲的是印第安人,只是當時獨立發(fā)展,與世隔絕。編寫者采用哥倫布“發(fā)現”美洲這一說法,是從當時歐洲人的視角出發(fā),旨在強調哥倫布到達美洲對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影響。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意在強調真正的世界歷史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類社會早期處于相對隔絕的區(qū)域文明時期,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區(qū)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世界日益連接為一個整體,世界觀念也由此形成。因此,由于新航路的開辟,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世界史才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歷史。
22.(本題1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
時間 人口遷移
1500—18世紀晚期 超過150萬名歐洲人跨越大西洋來到新大陸,尋找新的生活。
1595年到1640年間 大約30萬奴隸被送往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逐漸地越來越多的西班牙人移民到美洲殖民地。
——摘自約翰 梅里曼《歐洲現代史》上材料二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大陸”發(fā)現者。
(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觀點 ,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1)哥倫布。
(2)觀點:新航路開辟,世界開始形成一個整體。論證:新航路開辟后,大批歐洲人來到新大陸,黑人奴隸從非洲販賣到美洲,物種在各大洲之間互通有無,各大洲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了。
【解析】
【分析】
(1)根據所學可知,在新航路開辟過程中,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
(2)此問相對開放,回答符合下列要點即可,如,觀點必須正確,史實準確,能支持觀點,如,觀點:新航路開辟,世界開始形成一個整體。論證:新航路開辟后,大批歐洲人來到新大陸,黑人奴隸從非洲販賣到美洲,物種在各大洲之間互通有無,各大洲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了。
23.(本題12分)(2021·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文藝復興時期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青春是多么美麗啊,
卻留不住這逝水年華!
得歡樂時且歡樂吧,
誰知明天有沒有這閑暇!”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材料二 “維特魯成人“(見下圖)
“維特魯威人”是達·芬奇根據公元前1世紀的建筑大師維特魯的觀點和描述,同時參照自己的實驗和經驗,繪制的“體型優(yōu)美的人”。這幅手稿展現了一個力圖解開人自身的秘密,并將藝術和科學融合的達。芬奇。
——許斌總主編《教學設計與指導》
材料三 沒有文藝復興運動就不會有宗教改革運動的產生,也不會有后來的思想與學術的發(fā)展....從以封建制度為基礎的中世紀國家,過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為基礎的現代國家,如果沒有文藝復興運動,也同樣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鮑爾生著,滕大春等譯《德國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2)根據材料二,分析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哪些方面思想?
(3)根據材料三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運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答案】(1)追求現實生活幸福。
(2)促進了人性及思想解放;推動了思想藝術的發(fā)展繁榮和近代科學的誕生。
(3)推動了宗教改革;推動了思想藝術的發(fā)展繁榮和近代科學的誕生;推動了社會轉型;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產生。
(4)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社會進步深化思想解放。
【解析】
【詳解】
(1)據材料“得歡樂時且歡樂吧,誰知明天有沒有這閑暇”可知,文藝復興主張追求現實生活幸福。
(2)據材料可從促進了人性及思想解放;推動了思想藝術的發(fā)展繁榮和近代科學的誕生等方面回答。
(3)據材料“沒有文藝復興運動就不會有宗教改革運動的產生,也不會有后來的思想與學術的發(fā)展....”可知,推動了宗教改革;推動了思想藝術的發(fā)展繁榮和近代科學的誕生;據材料“從以封建制度為基礎的中世紀國家,過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為基礎的現代國家”可知,推動了社會轉型;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產生。
(4)結合所學可從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社會進步深化思想解放等方面回答。
24.(本題12分)(2021·北京房山·二模)人類活動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離合,也在調動人類的聚散,西方人稱作“命運”,中國人叫它“緣分”。
材料1 世界農業(yè)起源統(tǒng)計
——摘自趙志軍《中國農業(yè)起源概述》
(1)根據材料1概括世界農業(yè)起源的特點。
材料2 美洲特有的農作物,如玉米、土豆、紅薯、辣椒、番茄被帶到了歐洲,進而傳播到非洲和亞洲。這些來自新大陸的作物在舊大陸的不同地區(qū)遭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對非洲、中東和中國的居民來說,他們從16世紀便開始種植玉米、土豆和紅薯。這些易于生長且產量巨大的作物,不僅提供了多樣化的食物選擇和足夠的能量,更成為人們在饑饉之年的救命口糧。
在新大陸的食物先后進入歐洲、非洲和亞洲各地的同時,舊大陸的一些農作物和家畜也被歐洲人帶到了美洲?!贿^,歐洲家畜的引入卻引發(fā)了生態(tài)危機。由于牛、羊、豬在美洲繁殖得非???,它們數量的激增遠遠超過了土地的承受力,良田變得荒蕪,不再適合耕種和放牧,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沙漠化。
(2)新舊大陸的食物交流得益于什么歷史事件,根據材料2簡述新舊大陸食物交流的影響。
材料3 1835年、1874年,美國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國人卡爾·馮·林德在大西洋兩岸先后發(fā)明了制冷機和冷凍機,堪稱食品工業(yè)化歷史上的里程碑。自此,食物特別是肉類更易于儲存。同時,借助同時代鐵路和航運技術的發(fā)展,大宗肉類食物的跨國和遠洋運輸不再是問題。
工業(yè)化最終是為了提高食物的供應量,以滿足日益擴大的社會中下層人士的需要。……總體來說,民眾從食品的工業(yè)化中還是得到了好處,因為獲得了更多吃的權利。有充足的肉吃一直是富人的特權,但現在,普通人也吃得起肉。與此同時,為防止食物腐敗而加入化學添加劑,以及代替自然生成物的人工食品的出現,進一步引發(fā)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這說明,食物和食物生產在日趨工業(yè)化的同時,也必須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管控。
——材料2、3摘自張旭鵬《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來食物從區(qū)域到全球的傳播》
(3)根據材料3,概括食品工業(yè)化產生的歷史條件,如何評價?
材料4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2004年感動中國頒獎詞
(4)根據材料4,說一說袁隆平所體現的科學精神。
材料5 饑餓的人們與學生用餐后的餐盤
(5)根據材料5談談你的認識。
【答案】(1)圍繞四個中心展開或有一個中心向四周擴散。
(2)新航路開辟或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為人們提供了多樣化的食物,保證了饑荒之年度過災難;同時過渡引進家畜導致了一些地區(qū)沙漠化。
(3)冷凍技術的發(fā)明便于食物的儲存;鐵路和航運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食品工業(yè)化的發(fā)展。(答出工業(yè)革命的推動)提高了事物的供應量豐富了人民的飲食種類;化學添加劑的引發(fā)了食品安全問題。
(4)大膽質疑,細心求證。淡泊名利,堅持不懈的研究。
(5)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詳解】
(1)根據材料1的“西亞、中國、中南美洲、非洲”出現自己特有的農作物和馴化動物可以概括出世界農業(yè)起源的特點是圍繞四個中心展開。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中,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打破了世界的隔絕狀態(tài),使世界連為一個整體,促進了新舊大陸的食物交流;根據材料2的“對非洲、中東和中國的居民來說,他們從16世紀便開始種植玉米、土豆和紅薯。這些易于生長且產量巨大的作物,不僅提供了多樣化的食物選擇和足夠的能量,更成為人們在饑饉之年的救命口糧?!笨芍屡f大陸食物交流的影響是:為人們提供了多樣化的食物,保證了饑荒之年度過災難;根據材料2的“歐洲家畜的引入卻引發(fā)了生態(tài)危機。由于牛、羊、豬在美洲繁殖得非???,它們數量的激增遠遠超過了土地的承受力,良田變得荒蕪,不再適合耕種和放牧,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沙漠化?!笨芍屡f大陸食物交流的影響是:過渡引進家畜導致了一些地區(qū)沙漠化。
(3)根據材料3的“自此,食物特別是肉類更易于儲存?!笨梢愿爬ǔ鍪称饭I(yè)化產生的歷史條件是:冷凍技術的發(fā)明便于食物的儲存;根據材料3的“同時,借助同時代鐵路和航運技術的發(fā)展,大宗肉類食物的跨國和遠洋運輸不再是問題。工業(yè)化最終是為了提高食物的供應量,以滿足日益擴大的社會中下層人士的需要?!笨梢愿爬ǔ鍪称饭I(yè)化產生的歷史條件是:鐵路和航運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食品工業(yè)化的發(fā)展。根據材料3的“體來說,民眾從食品的工業(yè)化中還是得到了好處,因為獲得了更多吃的權利。有充足的肉吃一直是富人的特權,但現在,普通人也吃得起肉。與此同時,為防止食物腐敗而加入化學添加劑,以及代替自然生成物的人工食品的出現,進一步引發(fā)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笨芍称饭I(yè)化提高了事物的供應量豐富了人民的飲食種類;化學添加劑的引發(fā)了食品安全問題。
(4)根據材料4的“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笨芍∑剿w現的科學精神有:大膽質疑,細心求證。淡泊名利,堅持不懈的研究等。
(5)依據材料5“饑餓的人們與學生用餐后的餐盤”的圖片信息,我的認識有:世界上還有饑餓的人群。我們要節(jié)約糧食,不要浪費。
25.(本題12分)(2021·廣東佛山·一模)以下為西方的食糖利用簡史,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中世紀 歐洲并不能種植甘蔗,砂糖是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價格極其昂貴。
16世紀 美洲試種甘蔗成功,種植甘蔗需要極其繁重的人工勞動,美洲以種植園的形式大量生產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斷運往歐洲,成為歐洲最大宗進口商品。
17世紀 17世紀初英國的砂糖進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紀末,喝加糖紅茶逐漸成為英國上層社會流行風尚。
18世紀 英國砂糖進口量迅猛增長,達到17世紀初的幾十倍之多。1764年英國議會通過《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國進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稅。
19世紀 英國砂糖進口量繼續(xù)增長,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紅茶作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飲品。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甘蔗和蔗糖生產發(fā)展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并分析其影響。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17到18世紀英國砂糖進口量有何變化?并分析其變化的原因。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食糖業(yè)發(fā)展帶來的世界影響。
【答案】(1)三角貿易。影響:補充美洲勞動力,促進美洲經濟發(fā)展;非洲人口減少,導致非洲發(fā)展落后;為歐洲提供原料和商品,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答到其中兩點即可)
(2)變化:進口量迅猛增長。英國相繼打敗荷蘭、法國等國,確立了海上殖民霸主的地位;英國社會飲茶風尚的流行。(答中其中一點即可)
(3)促進世界各地間的經濟交流(擴大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使南美洲種植園經濟的畸形發(fā)展,給黑人帶來巨大苦難。(答出其中一個方面即可)改變英國的飲食風尚;激化了北美殖民地與宗主國英國之間的矛盾,推動北美獨立進程;適應了英國工業(yè)革命后工人階級的消費需求。(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解析】
【詳解】
(1)根據材料“洲試種甘蔗成功,種植甘蔗需要極其繁重的人工勞動,美洲以種植園的形式大量生產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斷運往歐洲,成為歐洲最大宗進口商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與16世紀甘蔗和蔗糖生產發(fā)展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三角貿易。據所學知識可知,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為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他們從歐洲出發(fā),乘船到非洲,攜帶槍支、雜物等;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后運往美洲,然后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帶著滿船的金銀和歐洲需要的蔗糖煙草等工業(yè)原料返回歐洲.這一滅絕人性的行為持續(xù)了三百多年,三角貿易補充了美洲勞動力,促進美洲經濟的發(fā)展;三角貿易使非洲人口減少,導致非洲發(fā)展落后;三角貿易為歐洲提供原料和商品,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
(2)根據材料“17世紀初英國的砂糖進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紀末,喝加糖紅茶逐漸成為英國上層社會流行風尚。”“英國砂糖進口量迅猛增長,達到17世紀初的幾十倍之多。1764年英國議會通過《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國進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到18世紀英國砂糖進口量進口量迅猛增長。其變化的原因有:英國相繼打敗荷蘭、法國等國,確立了海上殖民霸主的地位;英國社會飲茶風尚的流行。
(3)根據材料“英國砂糖進口量繼續(xù)增長,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紅茶作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飲品。”三角貿易使非洲人口減少,導致非洲發(fā)展落后;三角貿易為歐洲提供原料和商品,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并結合所學知識,近代食糖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世界各地間的經濟交流(擴大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使南美洲種植園經濟的畸形發(fā)展,給黑人帶來巨大苦難;改變英國的飲食風尚;激化了北美殖民地與宗主國英國之間的矛盾,推動北美獨立進程;適應了英國工業(yè)革命后工人階級的消費需求。
本專輯針對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由一線教學名師傾心打造,包含中考一輪同步上課精品課件、精品學評案,精品真題演練,【精品課件】涵蓋歷史五大核心素養(yǎng),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質量,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會有系統(tǒng)地延伸和比較,做到知識的銜接和強化。對于重要內容盡量選用恰當的史料,做到論從史出,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做到夯實知識的同時落實核心素養(yǎng), 【精品學評案+跟蹤訓練】輔助課堂教學和復習。【真題演練】精選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全面驗收學習成果,歡迎您查看并下載使用。
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中考真題演練(共20張PPT)
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精品課件
世界近代史
專題26 走向近代
新課標下教學評一致性
評價目標
時空學史
知識梳理
素養(yǎng)提升
創(chuàng)新思維
鏈接中考
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第14課 文藝復興
第15課 尋求新航路(15——16世紀)
第16課 早期的殖民掠奪
●知道《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等,初步理解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
評價目標
●通過哥倫布發(fā)現美洲、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
●知道“三角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
●從手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產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
時空學史
階段特征:
(1)思想: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被認為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2)經濟: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萌芽產生并逐步發(fā)展;新航路的開辟和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及世界市場的形成
1488年
1492年
1519年
1522年
文藝復興開始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大西洋
發(fā)現美洲
達·伽馬開
辟通往印度
航線
1497年
1498年
16世紀
船
隊環(huán)球航
行
歐洲
哥倫布
麥哲倫
14世紀中葉
“三角貿易”開始,英國
開始海外
殖民擴張
英國在
北美建
立殖民地
17世紀
非洲
美洲
亞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特點
原因
概況
①墾殖運動
②莊園體制趨于瓦解
③土地集中的趨勢
(3)經營方式:富裕農民雇用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
土地逐漸集中
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
農副產品市場化
(1)土地出租:14世紀中葉以后,許多領主出租自營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
(2)土地集中:一些富裕的農民通過承租、購買、轉租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
知識點1:租地農場
圖說歷史
知識梳理
階層
經濟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形成
②伴隨生產方式的變革,歐洲社會結構發(fā)生改變。
方式
實質
影響
農業(yè)-租地農場
手工業(yè)-手工工場
影響
農村
城市
富裕農民、騎士、鄉(xiāng)紳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
市民階層
富裕農民和城市市民階層逐漸成為新的政治力量,促使西歐社會結構發(fā)生改變
①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推動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
知識點2:西歐社會經濟的變化
圖說歷史
知識梳理
概況
核心思想
背景
14世紀中葉
意大利
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
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
提倡發(fā)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
(3)文化:保留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促進了意大利人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研究;中國印刷術的傳入
(1)經濟:14世紀中葉,工商業(yè)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新興資產階級形成(根本原因)
(2)思想: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
興起時間
發(fā)源地
方式
人文主義
資產階級興起的反封建,反神學的思想解放運動
性質
知識點3:文藝復興
談談你對“新時代”的理解。
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的過渡;
新興資產階級對世俗的物質和精神追求;
主張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圖說歷史
知識梳理
代表人物
影響
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達·芬奇
莎士比亞
但丁
作品
國家
階段
《神曲》
意大利
先驅
《蒙娜麗莎》
《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
全盛
《哈姆雷特》
《羅密歐與朱麗葉》
英國
在歐洲擴展
知識點3:文藝復興
圖說歷史
知識梳理
最早開辟的國家
條件
原因
時間
A、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
B、地圓學說的流行
C、羅盤針的傳入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15世紀末開始
葡萄牙和西班牙
根本原因-
西歐商品經濟發(fā)展迅速,新生的資產階級渴望開拓市場。
動力因素-
《馬可·波羅行記》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黃金)
宗教因素-
直接原因-
渴望傳播基督教
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東西方傳統(tǒng)商路,導致貿易受阻。
主觀
客觀
知識點4:新航路開辟
圖說歷史
知識梳理
實質
過程
支持 國家 航行方向 人物 概況 貢獻
葡萄牙王室
向東航行
迪亞士
1487-1488
沿非洲西海岸—好望角
發(fā)現好望角
達·伽馬
1497年-1498
好望角——印度
開辟了從西歐直通東方國家的新航路
西班牙王室
向西航行
哥倫布
1492年
橫渡大西洋—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等地
發(fā)現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
1519-1522年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
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
殖民掠奪、殖民擴張的資本主義海外殖民侵略活動
(1)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fā)展的局面,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yè)聯(lián)系,往來日益密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經濟全球化的開端)。
(3)促進了物種的交換和文化的交流
影響
知識點4:新航路開辟
知識梳理
時間
經營國家
目的
過程
影響
16世紀~19世紀中期
葡萄牙、西班牙
英國
獲取更大利潤;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
加速了英國等西歐殖民國家的原始資本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極大地制約了非洲的發(fā)展,造成非洲傳統(tǒng)文明衰落,社會經濟倒退
為美洲種植園提供了勞動力,促進了美洲的開發(fā);對美洲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最早
獲利最大
英國→非洲(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物品)
出程
非洲→美洲(黑奴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
中程
美洲→歐洲(蔗糖、煙草等產品、金銀返回英國)
歸程
對歐洲
對美洲
對非洲
知識點5:三角貿易
知識梳理
開始時期
方式
殖民掠奪史實
新航路開辟后
殖民擴張、殖民戰(zhàn)爭、建立特許的商業(yè)公司、劫掠殖民地、販賣黑人奴隸等方式
②16世紀,西班牙組建“無敵艦隊”,控制地中海大西洋海上通道,建殖民地、掠奪金銀、武力建立種植園、黑奴貿易
17世紀時,成為世界范圍的殖民帝國
1588年,英國打敗牙“無敵艦隊”逐漸成為海上霸主。
方式: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和大種植園;“三角貿易”販賣黑奴;在印度進行殖民侵略活動
葡萄牙與西班牙
荷蘭
英國
①葡萄牙人控制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控制商路;暴力搶劫、欺詐貿易
知識點6:資本原始積累
殖民侵略大致經歷的四個階段
(1)16世紀初至19世紀中期:武力征服、大肆掠奪、販賣黑奴、公開搶劫等野蠻、殘暴的手段。
(2)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商品輸出(工業(yè)革命的必然結果)。
(3)20世紀初至20世紀中期:資本輸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結果)。
(4)20世紀中期至今:對欠發(fā)達地區(qū)進行經濟滲透。
知識梳理
影響
認識
(3)對世界: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促進了全球經濟、文化交流
(1)對歐洲:加速了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2)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造成殖民地國家長期落后貧窮;資本主義的生產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文化等傳至殖民地,沖擊了殖民地舊思想、舊體制
(2)資本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資本主義國家崛起的重要途徑
(1)歐洲資本原始積累以殖民掠奪為主要手段,帶有野蠻性和殘酷性
知識點6:資本原始積累
知識梳理
素養(yǎng)提升
世界歷史上的文學作品
素養(yǎng)提升
文藝復興 新航路開辟
不同點 開始
實質
相同點 背景 影響 聯(lián)系 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資產階級的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
西班牙、葡萄牙
意大利
都受到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影響,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
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
新航路開辟發(fā)生在文藝復興期間,故文藝復興所宣傳的人文主義思想賦予了航海家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和冒險的精神;新航路的開辟,也有助于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
素養(yǎng)提升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
不同點 目的
性質
影響
相同點 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
掠奪財富,開拓海外市場
資本主義海外殖民擴張和掠奪
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以及大西洋沿岸的貿易繁榮
(1)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
(2)都促進了世界各地區(qū)之間的交往與聯(lián)系,促進了文明的傳播。
(3)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4)都得益于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
(5)航海者都具有航海家的冒險精神
朝貢貿易
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史料研讀
論從史出
材料所述的“古羅馬熱”是指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古羅馬熱”對歐洲產生的影響。
文藝復興。影響: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傳播,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史料實證
材料 在14世紀,面對重新發(fā)現的古羅馬世界湮滅已久的美,整個意大利都患上了 “古羅馬熱”,為此如癡如醉……人們不再寄望于來世,不會把一切都寄托于縹緲的天堂,而是努力地在現世找尋幸福。很快古羅馬的熱潮席卷了整個歐洲。
——摘編自亨德里克威廉房龍《給孩子的人類簡史》
材料 對西方來說,哥倫布毫無疑問是西方大航海時代的開路先鋒。在美國,設有專門的哥倫布日,紀念哥倫布“發(fā)現”美洲新大陸,讓地球開始連為整體,開辟了歷史新紀元。在美國不少城市,都豎有哥倫布的雕像。
史料研讀
論從史出
根據材料判斷美國對哥倫布充滿好感的原因是什么?
“發(fā)現”美洲新大陸,地球連為整體
史料實證
創(chuàng)新思維
(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題)文藝復興的強大沖擊力使歐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會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鉗制廣大民眾的思想和行為。這說明文藝復興促進了( )
A.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B.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
C.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D.古希臘羅馬文化再生
(2021·廣西賀州·中考真題)14-17世紀初,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這場運動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說明,文藝復興實質上是……
A.一場反對宗教信仰的運動 B.文學藝術的革新運動
C.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運動 D.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C
D
中考演練
(2021·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印第安人認為哥倫布是強盜,歐洲人則認為哥倫布是功臣,造成這兩種不同看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自立場的不同 B.經濟水平不平衡
C.地理環(huán)境的迥異 D.知識水平的差異
(2021·湖南益陽·中考真題)馬克思指出:“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這里,馬克思旨在
A.肯定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積極性
B.凸顯歐洲殖民侵略的破壞性
C.指出西方殖民活動的雙重性
D.體現西方生產方式的建設性
A
C
中考演練專題26 走向近代
(時間:50分鐘 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共40分)
1.(本題2分)(2022·廣東廣州·模擬預測)構建知識線索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圖中的“?”指的是( )
A.封建莊園 B.手工工場
C.租地農場 D.現代工廠
2.(本題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10世紀時,西北歐的毛紡業(yè)城市和當時較為落后的英國城市,都出現了城市工商業(yè)者逐漸集結成市民階級,最終成長為能與封建勢力抗衡的強大政治力量。這反映了中世紀歐洲城市( )
A.推動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B.擺脫束縛享有司法特權
C.保障了城市居民利益 D.孕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3.(本題2分)(2022·河南鄭州·一模)新興市民要求建立被市學校,由城市當同選聘教師,決定學費,確定入學條件,學習地理商業(yè),行政事務,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于是,多數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學校。這表明中世紀的西歐( )
A.自由自治促進經濟繁榮 B.城市發(fā)展推動教育變革
C.教育徹底擺脫教會控制 D.大學興起促進城市發(fā)展
4.(本題2分)(2022·重慶·一模)下面是某同學在學習完世界歷史某一單元后總結的思維導圖。結合所學可知,圖中“?”處應填寫的是( )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B.自然經濟 C.社會主義經濟 D.資本主義工商業(yè)
5.(本題2分)(2022·廣東肇慶·一模)□□□□是在封建制度瓦解過程中產生的新的農業(yè)經營方式,這是一種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其經營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的商業(yè)化經營,它以市場為生產的基本單位,主要依靠雇傭自由的工資勞動者?!啊酢酢酢酢睉牵? )
A.西歐莊園 B.租地農場 C.手工工場 D.集體農莊
6.(本題2分)(2022·江蘇南京·一模)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出現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這一現象主要表現在
A.莊園經濟和現代工廠制的形成 B.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
C.種植園經濟和工業(yè)革命的擴展 D.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實行
7.(本題2分)(2022·廣東深圳·模擬預測)14世紀中葉,歐洲飽受黑死病的摧殘……歐洲進入了全面崩潰的動蕩時期。但是,就在這毀滅和絕望之中,一片燦爛的陽光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和威尼斯諸城中冉冉升起。這里“燦爛的陽光”指的是( ?。?br/>A.文藝復興興起 B.啟蒙運動興起
C.資本主義制度建立 D.工業(yè)革命開始
8.(本題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下表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13—14世紀 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化;城市市民階級興起壯大
14世紀中葉 文藝復興首先在意大利興起
14—15世紀 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萌芽逐步發(fā)展,歐洲開始醞釀一場重大變革
A.歐洲走向近代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C.革命時代到來 D.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9.(本題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西方在中世紀時把上帝和來世作為思想的中心,文藝復興時期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現實世界上。這一變化趨勢體現
A.神學能夠超越一切 B.人文主義思潮的涌現
C.自然科學的推動力 D.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
10.(本題2分)(2019·河北保定·中考模擬)“文藝復興時期,人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蔽乃噺团d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為( )
A.全面復興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幾乎蔓延到了西歐所有國家
C.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1.(本題2分)(2022·廣東肇慶·一模)下圖所示為達·芬奇繪畫作品,圖中女子的衣著、裝飾品在當時都十分華麗且考究,皮膚也非常光滑,手中抱著的銀鼠活靈活現。該繪畫反映了( )
A.人們追求世俗的精神享受 B.教會的精神獨裁土崩瓦解
C.新興資產階級更加“理性” D.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大發(fā)展
12.(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傅雷評價《蒙娜麗莎》時說:“吸引你的,就是這神秘。因為她的美貌,你永遠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聽一曲神妙的音樂,對象的表情和含義,完全跟了你的情緒而轉移?!边@說明該畫所體現的主要精神是( )
A.理性主義 B.人文主義 C.浪漫主義 D.蒙昧主義
13.(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等藝術大師創(chuàng)作了許多杰出作品。16世紀以后,文藝復興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在文學、藝術、思想、科學等許多方面碩果累累。由此可見,文藝復興( )
A.主要在藝術領域成果突出 B.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目的
C.讓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D.推動歐洲科學文化思想的繁榮
14.(本題2分)(2022·陜西渭南·一模)“點”是具體的歷史事實,“線”是歷史發(fā)展的線索,通過點與點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下圖反映的重要史實是
A.文藝復興的興起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 D.新航路的開辟
15.(本題2分)(2022·廣東·九江初中一模)吸收美洲農作物,增加了食物供應,導致了中國人口相應增長。美洲作物也使得非洲人口急劇倍增,特別是西非,那里是17、18世紀在新大陸勞作的數百萬奴隸的來源。上述材料可用于說明( )
A.販賣非洲奴隸是為了換取美洲農作物 B.開辟新航路是為了獲得美洲的農作物
C.美洲與亞非地區(qū)很早就有物種的交流 D.開辟新航路客觀上促進了人口的增長
16.(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某航海家的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記述:“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們越過海峽,進入太平洋,在三個月20天里,我們沒有吃任何新鮮的食物。我們吃的餅干已不是餅干,而是爬滿蟲子、發(fā)出老鼠屎味的粉渣。”這位航海家及其船隊航行( )
A.發(fā)現了“風暴角”,后命名為“好望角”
B.發(fā)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
C.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
D.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
17.(本題2分)(2022·安徽·模擬預測)在1500年前后,人類進入一個新時代,它以西方崛起為標志,翻轉了東方“先進”、西方“落后”的布局。從那個時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牽引機,“西方中心論”從那個時候開始,“普世”之說也由此而來。這種變化始于( )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啟蒙運動 D.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18.(本題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歐洲海外擴張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麥哲倫等人,而是那些擁有資本的企業(yè)家們。這反映了( )
A.航海家們的貢獻不足為道 B.物質的支持是航海活動進行的前提
C.企業(yè)家們具有冒險的精神 D.資本的發(fā)展需求是殖民擴張的根源
19.(本題2分)(2022·江蘇南京·模擬預測)長達三百多年的“三角貿易”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的罪惡。下列關于“三角貿易”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從歐洲本土啟航經美洲到非洲,最終回到歐洲本土
B.“三角貿易”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
C.“三角貿易”為非洲殖民地的開發(fā)提供了大批廉價勞動力
D.美國、荷蘭、法國是從事“三角貿易”的主要國家
20.(本題2分)(2022·重慶·一模)“美洲金銀產地的發(fā)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yè)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睂@段話的正確理解是( )
①殖民者對殖民地進行血腥掠奪 ②殖民掠奪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強有力手段
③殖民掠奪過程中,美國后來居上 ④黑奴貿易和殖民掠奪對資本主義發(fā)展有促進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綜合題(共60分)
21.(本題12分)(2022·上海奉賢·一模)走向近代的歷史
世界歷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
(1)據下列《西方早期殖民擴張和三角貿易圖》可知,在早期殖民擴張的國家中,___________(國名)曾占領我國的臺灣島;販賣黑奴的“三角貿易”將歐洲、非洲和___________聯(lián)結起來。
(2)與西方早期殖民擴張直接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宗教改革 D.法國大革命
(3)《世界歷史(第一冊)》第15課中將哥倫布“發(fā)現”美洲作為一目的標題,說說“發(fā)現”用引號標示的理由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這句話的含義?
22.(本題1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
時間 人口遷移
1500—18世紀晚期 超過150萬名歐洲人跨越大西洋來到新大陸,尋找新的生活。
1595年到1640年間 大約30萬奴隸被送往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逐漸地越來越多的西班牙人移民到美洲殖民地。
——摘自約翰 梅里曼《歐洲現代史》上材料二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大陸”發(fā)現者。
(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觀點 ,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23.(本題12分)(2021·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文藝復興時期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青春是多么美麗啊,
卻留不住這逝水年華!
得歡樂時且歡樂吧,
誰知明天有沒有這閑暇!”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材料二 “維特魯成人“(見下圖)
“維特魯威人”是達·芬奇根據公元前1世紀的建筑大師維特魯的觀點和描述,同時參照自己的實驗和經驗,繪制的“體型優(yōu)美的人”。這幅手稿展現了一個力圖解開人自身的秘密,并將藝術和科學融合的達。芬奇。
——許斌總主編《教學設計與指導》
材料三 沒有文藝復興運動就不會有宗教改革運動的產生,也不會有后來的思想與學術的發(fā)展....從以封建制度為基礎的中世紀國家,過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為基礎的現代國家,如果沒有文藝復興運動,也同樣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鮑爾生著,滕大春等譯《德國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2)根據材料二,分析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哪些方面思想?
(3)根據材料三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運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24.(本題12分)(2021·北京房山·二模)人類活動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離合,也在調動人類的聚散,西方人稱作“命運”,中國人叫它“緣分”。
材料1 世界農業(yè)起源統(tǒng)計
——摘自趙志軍《中國農業(yè)起源概述》
(1)根據材料1概括世界農業(yè)起源的特點。
材料2 美洲特有的農作物,如玉米、土豆、紅薯、辣椒、番茄被帶到了歐洲,進而傳播到非洲和亞洲。這些來自新大陸的作物在舊大陸的不同地區(qū)遭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對非洲、中東和中國的居民來說,他們從16世紀便開始種植玉米、土豆和紅薯。這些易于生長且產量巨大的作物,不僅提供了多樣化的食物選擇和足夠的能量,更成為人們在饑饉之年的救命口糧。
在新大陸的食物先后進入歐洲、非洲和亞洲各地的同時,舊大陸的一些農作物和家畜也被歐洲人帶到了美洲?!贿^,歐洲家畜的引入卻引發(fā)了生態(tài)危機。由于牛、羊、豬在美洲繁殖得非??欤鼈償盗康募ぴ鲞h遠超過了土地的承受力,良田變得荒蕪,不再適合耕種和放牧,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沙漠化。
(2)新舊大陸的食物交流得益于什么歷史事件,根據材料2簡述新舊大陸食物交流的影響。
材料3 1835年、1874年,美國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國人卡爾·馮·林德在大西洋兩岸先后發(fā)明了制冷機和冷凍機,堪稱食品工業(yè)化歷史上的里程碑。自此,食物特別是肉類更易于儲存。同時,借助同時代鐵路和航運技術的發(fā)展,大宗肉類食物的跨國和遠洋運輸不再是問題。
工業(yè)化最終是為了提高食物的供應量,以滿足日益擴大的社會中下層人士的需要?!傮w來說,民眾從食品的工業(yè)化中還是得到了好處,因為獲得了更多吃的權利。有充足的肉吃一直是富人的特權,但現在,普通人也吃得起肉。與此同時,為防止食物腐敗而加入化學添加劑,以及代替自然生成物的人工食品的出現,進一步引發(fā)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這說明,食物和食物生產在日趨工業(yè)化的同時,也必須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管控。
——材料2、3摘自張旭鵬《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來食物從區(qū)域到全球的傳播》
(3)根據材料3,概括食品工業(yè)化產生的歷史條件,如何評價?
材料4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2004年感動中國頒獎詞
(4)根據材料4,說一說袁隆平所體現的科學精神。
材料5 饑餓的人們與學生用餐后的餐盤
(5)根據材料5談談你的認識。
25.(本題12分)(2021·廣東佛山·一模)以下為西方的食糖利用簡史,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中世紀 歐洲并不能種植甘蔗,砂糖是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價格極其昂貴。
16世紀 美洲試種甘蔗成功,種植甘蔗需要極其繁重的人工勞動,美洲以種植園的形式大量生產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斷運往歐洲,成為歐洲最大宗進口商品。
17世紀 17世紀初英國的砂糖進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紀末,喝加糖紅茶逐漸成為英國上層社會流行風尚。
18世紀 英國砂糖進口量迅猛增長,達到17世紀初的幾十倍之多。1764年英國議會通過《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國進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稅。
19世紀 英國砂糖進口量繼續(xù)增長,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紅茶作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飲品。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甘蔗和蔗糖生產發(fā)展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并分析其影響。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17到18世紀英國砂糖進口量有何變化?并分析其變化的原因。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食糖業(yè)發(fā)展帶來的世界影響。
本專輯針對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由一線教學名師傾心打造,包含中考一輪同步上課精品課件、精品學評案,精品真題演練,【精品課件】涵蓋歷史五大核心素養(yǎng),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質量,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會有系統(tǒng)地延伸和比較,做到知識的銜接和強化。對于重要內容盡量選用恰當的史料,做到論從史出,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做到夯實知識的同時落實核心素養(yǎng), 【精品學評案+跟蹤訓練】輔助課堂教學和復習?!菊骖}演練】精選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全面驗收學習成果,歡迎您查看并下載使用。
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中考真題演練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