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條碼粘貼處(正面朝上貼在此虛線框內))2021-2022學年度初中歷史中考真題演練答題卡姓名: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準考證號(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2、請將準考證條碼粘貼在右側的[條碼粘貼處]的方框內3、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寫,字體工整4、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的答題區內作答,超出范圍的答案無效,在草紙、試卷上作答無效。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刮紙刀。6、填涂樣例 正確[■]錯誤[--][√] [×]) (缺考標記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標記!只能由監考老師負責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涂。)選擇題(請用2B鉛筆填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16 17 18 19 20[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非選擇題(請在各試題的答題區內作答)21題、22題、23題、24題、25題、專題28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時間:50分鐘 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共40分)1.(本題2分)(2021·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工業革命之前,英國和愛爾蘭存在專職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們每早挨家挨戶拜訪顧客,用短棍敲門或長桿敲窗,或者射豆子的辦法,直到把客戶叫醒為止。隨著鐘表的普遍使用,這種古老的職業到20世紀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生產技術的提高 B.政府的強制推行C.環境污染的嚴重 D.社會矛盾的尖銳【答案】A【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工業革命之前英國等地存在專職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而工業革命開展后,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現代工廠制度逐步推廣,英國社會各個階層都普遍擁有了鐘表,人們的時間觀念普遍加強,因此導致這一古老的職業逐漸消失,由此得出造成“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工業革命以來生產技術的提高,A項正確,排除B項;這一職業消失與環境污染問題并沒有必然聯系,排除C項;這一職業的消失源于工業革命以來人們的時間觀念加強,并不是由于社會矛盾尖銳,排除D項。故選A項。2.(本題2分)(2021·江蘇淮安·中考真題)觀察下圖分析,引起英國就業人口結構變化的主要事件是( )A.光榮使命 B.殖民擴張 C.三角貿易 D.工業革命【答案】D【詳解】根據圖片可以看出是指英國在1877年工業就業人數占點到55%,說明當時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化進程,這主要是由于工業革命的促進所導致的,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的工業化進程,是英國成為第一個工業國家,所以有大量的人口會在工業中就業,D項正確;1688年的光榮使命迎請了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排除A項;殖民擴張對英國國內就業結構沒有重大影響,排除B項;三角貿易的影響主要是國際貿易,沒有對英國國內的就業人口結構產生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3.(本題2分)(2021·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19世紀中期兩位詩人描寫各自的城市,一位描寫巴黎:雄雞的報曉深遠悠長,刺穿了清晨的煙霾,高樓沐浴在霧海,人們在工作間里忍受著痛苦。另一位描寫曼哈頓:人行道布滿了車輛,寬廣的大道上,充斥著婦女和商店及展覽,-百萬人口,自由和極好的禮儀,嘹亮的聲……對此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A.工業化造成環境污染 B.工業化進程導致了城市的出現C.人們都認可了工業化 D.工業革命給社會帶來不同影響【答案】D【詳解】材料“刺穿了清晨的煙霾,高樓沐浴在霧海,人們在工作間里忍受著痛苦”體現的是工業革命的消極一面,材料“人行道布滿了車輛,寬廣的大道上,充斥著婦女和商店及展覽,一百萬人口,自由和極好的禮儀,嘹亮的聲”體現的是工業革命的積極影響,說明的是工業革命給社會帶來不同影響,D項正確;AB項僅是材料的一方面,排除;材料中也有否定工業化的一面,排除C項。故選D項。4.(本題2分)(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題)下圖為英國1750—1870年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比例變化示意圖。從圖中可知英國( )A.農村人口呈上升趨勢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C.城市數量不斷增加D.城市化不斷推進【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所給數據分析可知,1750年,城市人口比例小于農村。隨著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的進行,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故D正確;農村人口呈下降趨勢,故A錯誤;材料不能體現英國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故B錯誤;材料不能體現城市數量增加,故C錯誤。故選D。5.(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根據19世紀英國城市健康委員會的報告記載,污水處理.排水和清潔工作這幾件事在許多工人居住的稠密地區很少有人過問;保持工人健康最必要的預防措施看來也經常被遺忘;熱病和其他傳染病及致命疾病從而流行肆虐到令人十分震驚的地步……這表明( )A.城市建設沒有進行規劃 B.工人權益沒有得到保障C.生產技術沒有及時更新 D.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根據19世紀英國城市健康委員會的報告記載,污水處理.排水和清潔工作這幾件事在許多工人居住的稠密地區很少有人過問……”可知,材料內容體現了工人居住狀況堪憂,導致各種疾病流行,可以反映出工人權益沒有得到保障,B項正確;ACD項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故選B項。6.(本題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下圖漫畫反映了( )《惡臭泰晤士河—倫敦游泳季》1859年A.經濟發展要注重建立社會保障制度B.社會發展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C.化學工業引發環境污染D.工業革命拉大貧富差距【答案】B【詳解】根據漫畫可知,惡臭泰晤士河以及漫畫創作時間1859年,反映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嚴重的環境污染,應處理好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保護的關系,B項正確;漫畫與社會保障制度和貧富差距無關,排除AD項;漫畫體現不出引發環境污染的是化學工業,且1859年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后,化學工業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排除C項。故選B項。7.(本題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下圖反映的現象共同折射出(1814-1830年)工人破壞機器 1840年英國殖民者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國門A.勞資矛盾的激化 B.東西方文明差距C.殖民活動的開展 D.工業革命的影響【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無產階級日益貧困,反抗日益激烈,經常破壞機器;1840年左右,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開辟海外市場,發動了對中國的鴉片戰爭;D項正確。只有圖片1體現的是勞資矛盾的激化,排除A項;在當時,東西方文明分別是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這一點,材料沒有顯示,排除B項;只有圖片2體現的是殖民活動的開展,排除C項。故選D項。8.(本題2分)(2022·河南鄭州·一模)“一個人如果沒自己處置的自由時間,一生中除睡眠,飲食等純生理上必須的間斷以外,都是替資本家服務,那么,他就還不如一頭載重的畜生,他身體疲憊,精神麻木,他不過是一架為別人生產財富的機器。”馬克思這樣說的直接背景是工業革命后( )A.人口的不斷增長 B.環境的日益惡化C.階級剝削的加劇 D.壟斷組織的產生【答案】C【詳解】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后隨著機器大生產的廣泛使用,資本家加重剝削工人,工人幾乎沒自己處置的自由時間,成為純粹為資本家生產財富的機器,社會誕生了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工人的勞動強度加大,未涉及人口的不斷增長,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環境的好壞,排除B項;壟斷組織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體現生產和資本的集中,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9.(本題2分)(2022·廣東·九江初中一模)19世紀中期以前,西方職業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學徒制。19世紀中期以后學校教育成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國家建立了大量的職業學校,學習內容以實踐經驗為主轉為以科學理論為主。這一變化說明( )A.工業革命要求提高勞動者素質 B.西方學校教育體系開始轉型C.技術進步推動科學理論的創新 D.科技革命推動大眾教育普及【答案】A【詳解】19世紀中期以后西方國家開始進入工業革命時期,所以這一時期西方主要資本主要國家建立大量職業學校并且以教授科學理論為主,都是為了培養更適合工業革命需要的高素質勞動力,A項項正確;材料中的變化是為了適應工業革命的需要,并不能說明西方高等教育體系的轉型,排除B項;材料主要體現了勞動力培養方向的變化,沒有體現理論的創新,排除C項;材料不能表明大眾教育普及,排除D項。故選A項。10.(本題2分)(2022·江蘇南京·模擬預測)下圖是“世界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示意圖”,對①時段描述正確的是( )A.生產方式產生壟斷組織B.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C.發明火車,鐵路時代開始D.電子計算機得到廣泛應用【答案】C【詳解】依據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間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斯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人類進入“鐵路時代”,C符合①時段的描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后期,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生產方式產生壟斷組織。AB屬于②時段的描述;第三次工業革命時間開始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電子計算機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得到廣泛應用,D屬于③時段的描述。綜上故選C。11.(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1830年喬治 斯蒂芬森的機車“火箭號”以平均14英里的時速行駛了31公里,將一列火車從利物浦牽引到曼徹斯特。到1850年,英國擁有6600英里鐵路。此后,鐵路可以長距離、快捷、便利地大批運送煤和礦石。由此可見,工業革命A.帶來了運輸領域的大變革 B.促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C.為城市化提供了物質保證 D.改變了英國的產業結構【答案】A【詳解】材料“到1850年,英國擁有6600英里鐵路。此后,鐵路可以長距離、快捷、便利地大批運送煤和礦石”說明工業革命帶來了交通運輸領域的變革,故A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城市化、產業結構和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的信息,排除BCD。故選A。12.(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在原料方面,英國嚴重依賴國外市場,1845年至1849年,毛紡織業原料進口的比重高達43%。1850年,英國加工了全世界46%的棉花。在184 4年至1846年的進口總額中,生活資料和原料所占比重高達95%。上述材料反映工業革命后英國( )A.城市化的步伐加快 B.急需擴大產品銷售市場C.生產組織形式變化 D.需要大量的原料市場【答案】D【詳解】依據題干“在原料方面,英國嚴重依賴國外市場,1845年至1849年,毛紡織業原料進口的比重高達43%……”,可知題干展示的內容是英國在原料方面進口原料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說明英國需要大量的原料市場,故D正確;ABC在題干中沒有得到體現,排除。故選D。13.(本題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時,馬克思、恩格斯預言無產階級革命必將勝利。但恩格斯在離世前的文章中又承認資本主義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材料說明馬克思主義( )A.基本原理隨實踐不斷調整 B.逐步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C.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D.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特質【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可知,“承認資本主義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表明馬克思主義隨著時代發展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D項正確;恩格斯的觀點沒有調整基本原理,雖然資本主義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最終還注定被共產主義取代,只是需要更為漫長的時間,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從誕生起就是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恩格斯的觀點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排除B項;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是馬克思、恩格斯預言無產階級革命必將勝利,而題干強調的是恩格斯離世前的文章中的觀點與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無關,故選C項。故選D項。14.(本題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下表反映了馬克思主義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1864年 第一國際成立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A.產生的歷史背景 B.創立的主要過程C.理論的主要來源 D.誕生的歷史作用【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產生,在它的影響下,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推動了社會進步,D項正確;產生的歷史背景、 創立的主要過程、理論的主要來源,時間均在1848年之前,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15.(本題2分)(2022·福建寧德·模擬預測)《共產黨宣言》中寫道:“資產階級用來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個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時它還造就了將運用這武器來反對他自己的敵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以上論述A.肯定了資本主義的積極作用 B.指出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由主義發展C.宣告了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 D.揭示了生產力發展必將引發社會變革【答案】D【詳解】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戰勝了封建制度,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的弊端暴露出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共產黨宣言》提出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被社會主義社會所取代,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資本主義的局限性,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由主義發展”,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生產力發展必將引發社會變革,不是工人階級的使命,排除C項。故選D項。16.(本題2分)(2022·廣東廣州·一模)奧地利檢察官這樣指控第一國際:“它在各國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發展成為和各國并存的第二國家權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個危險的、令人擔心的競爭對手。”這段史料表明第一國際( )A.為建立工人階級的新型政權而斗爭 B.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C.主要以秘密的方式進行活動 D.推動了歐洲工人運動的普遍性和影響【答案】D【詳解】據“它在各國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發展成為和各國并存的第二國家權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個危險的、令人擔心的競爭對手。”可知,這段史料表明第一國際推動了歐洲工人運動的普遍性和影響,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為建立工人階級的新型政權而斗爭,也沒有涉及以秘密方式進行活動,排除AC項;第一國際是在馬克思主義誕生后,排除B項。故選D項。17.(本題2分)(2022·廣東·九江初中一模)在《共產黨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難抑興奮激動的心情說:“今天我寫這個序言的時候,歐美無產階級正在檢閱自己的戰斗力量,它們第一次在一個旗幟下動員成為一個軍隊,以求達到一個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說明( )A.歐洲各國正在籌備建立無產階級政權B.各國工人組織已建立穩固統一的聯盟C.無產階級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政治訴求D.馬克思主義成為工人運動的指導理論【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它們第一次在一個旗幟下動員成為一個軍隊”可以看出,恩格斯意在說明馬克思主義成為工人運動的指導理論,故D項正確;A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早在19世紀三十年代,三大工人運動表明無產階級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政治訴求,C項中“開始”表述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18.(本題2分)(2022·江蘇南京·模擬預測)下圖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整體發展趨勢,其中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A.《共產黨宣言》發表 B.第一國際成立C.巴黎公社成立 D.十月革命爆發【答案】A【詳解】根據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A項正確;第一國際成立是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后,排除B項;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排除C項;十月革命爆發于1917年,排除D項。故選A項。19.(本題2分)(2022·安徽·模擬預測)《大國崛起的文化準備》中論述道:“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有三個方面的改變:第一是人心的改變……”18—19世紀,歐洲、美洲許多國家成功踐行了啟蒙思想,實現了“人心的改變”,主要史實包括( )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權利法案》②法國大革命中頒布《人權宣言》③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頒布《獨立宣言》④拿破侖第一帝國頒布《法典》⑤巴黎公社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答案】D【詳解】《人權宣言》和《獨立宣言》、《法典》都宣揚人生而平等自由,踐行了啟蒙思想,因此改變了人心,所以D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權利法案》是在1689年,屬于17世紀。所以排除含有①的ABC。巴黎公社發生在1870年,踐行的是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啟蒙思想,因此排除含有⑤的ABC。綜上故選D。20.(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在《共產黨宣言》的影響下,1864年,歐洲各國工人建立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隨后的俄國十月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等相繼展開。這表明馬克思主義誕生A.只適合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B.是中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經驗的總結C.只適合中俄兩國的暴力革命D.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答案】D【詳解】依據所學可知,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提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美好理想,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同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共產黨宣言》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的新局面,成為無產階級銳利的思想武器。依據題干信息“1864年,歐洲各國工人建立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隨后的俄國十月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等相繼展開”可知,馬克思主義誕生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只適合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是中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經驗的總結、只適合中俄兩國的暴力革命,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共60分)21.(本題1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概述1801-1850年英國曼徹斯特城市主要建筑類型的變化。(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導致英國曼徹斯特城市主要建筑類型變化的原因。材料二 1841-1851年英國就業人口統計略表(單位:萬人)時間 1841年 1851年 1851年 1851年 1851年行業 煤礦業 就業人口 家庭服務業 裁縫 洗衣業等總人數 0.6 709 103 32男性人數 0.365 466 13 0.0494 2女性人數 0.235 243 90 34 30——數據來源:趙曉蘭《論英國工業革命對女工的影響》(3)根據材料二,概括1841-1851年英國女性就業人口行業分布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工業革命對女工的影響。【答案】(1)變化:1801年,宗教建筑占據了城市建筑的主體;1850年大量的商業建筑大量增加,教堂建筑減少,還在維多利亞等地出現了火車站。(2)原因:曼徹斯特是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源地。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掀起投資建設鐵路的狂潮;鐵路時代的到來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促進了大量商業建筑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宗教的神權地位。(3)特點:就業總人口和重工業中就業人口中女性占據1/3多的比重;輕工業和社會服務業就業人口中女性為主(或所占比重遠超男性)。影響:工業革命中大量婦女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勞動,她們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提高了社會地位。工業革命造就了女工經濟上、精神上的獨立。工業革命初步提高了女工的家庭地位。高強度的勞動給女工帶來無盡的痛苦與不幸。【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和材料一示意圖可知,1801年,宗教建筑占據了城市建筑的主體,1850年,大量的商業建筑大量增加,教堂建筑減少,維多利亞等地出現了火車站。(2)根據所學可知,只所以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曼徹斯特是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源地,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掀起投資建設鐵路的狂潮;鐵路時代的到來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促進了大量商業建筑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宗教的神權地位。(3)根據所學和材料二表格可知,這體現出的特點是,就業總人口和重工業中就業人口中女性占據1/3多的比重;輕工業和社會服務業就業人口中女性為主,所占比重遠超男性。根據所學可知,這樣,工業革命中大量婦女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勞動,她們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提高了社會地位;工業革命造就了女工經濟上、精神上的獨立;工業革命初步提高了女工的家庭地位,同時,高強度的勞動給女工帶來無盡的痛苦與不幸。22.(本題12分)(2022·河南鄭州·一模)請結合下列圖片反映的信息,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重點明確,體現對“革命”的認識;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答案】題目:資本主義國家的產生與發展論述:1789年7月14日,人民終于攻占了巴士底獄,由此引發了全國城鄉的暴動,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最典型的革命,摧毀了 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解析】【分析】【詳解】本題屬于開放性小論文題,首先解讀材料中的圖片,圖一攻占巴士底獄,反映的是法國大革命,圖二19世紀早期使用蒸汽機的英國煤礦,反映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由此可以確定主題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產生與發展”。再結合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予以說明,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即可。如:題目:資本主義國家的產生與發展 論述:1789年7月14日,人民終于攻占了巴士底獄,由此引發了全國城鄉的暴動,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最典型的革命,摧毀了 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點睛】23.(本題12分)(2022·內蒙古·模擬預測)世界原來是“孤立”的;曾經是“歐洲”的;也曾是“美國”的;如今是“大家”的。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開始互聯的世界】材料一:閱讀下圖(1)材料一與哪一事件相關?它的開辟對世界、對歐洲分別產生了哪些影響?材料二:在美國,哥倫布被譽為全美州移民之父,以哥倫布命名的州、城市、鄉鎮、歷史景點達幾十處。同樣是美國,有人認為哥倫布是殖民主義強盜,哥倫布發現美洲對印第安人來說是一場災難。(2)材料二認為哥倫布是美洲的發現者,又是殖民主義強盜。你認為呢?并說明理由。【世界曾經是歐洲的】材料三:18世紀后半葉開啟的工業革命使西方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英國為例,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工廠制度逐漸形成;……英國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瓦特,他們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寫在英國走過的大國之路上。(3)材料三所指的“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到了什么時代?你認為在英國成為大國的過程中,誰的貢獻最大?【世界也曾是美國的】材料四:下圖反映了“二戰”以來美國經濟的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4)二戰后美國為加強對歐洲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在經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5)材料四中美國經濟發展在第三階段呈現出怎樣的特征?【如今是大家的世界】材料六: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劇烈廝殺后,昔日稱雄于世界的歐洲列強均已降為二等國、三等國,它們面對的是一個虛弱不堪、支離破碎的歐洲。在東方,來自蘇聯和東歐盟國的威脅日益嚴重;西方,來自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不斷加強。歐洲政治家清醒地認識到,要重振歐洲,必須實現歐洲的統一。為了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為了更好的利用歐洲的資源,振興經濟,必須重新組織歐洲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生活。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6)根據材料六概括,促使歐洲重組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新航路開辟;對世界: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對歐洲: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2)哥倫布是美洲的發現者;1492年(15世紀末),哥倫布率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哥倫布最早發現了美洲,開始把美洲和世界聯結在了一起(或新航路開辟,把世界各地區連成一個整體)。或哥倫布是殖民主義強盜:哥倫布發現美洲后,歐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對當地人民進行屠殺和搶掠。造成殖民地的貧窮和落后。(3)蒸汽時代;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瓦特改良了蒸汽機。(4)馬歇爾計劃。(5)信息化和全球化。(6)要重振歐洲,必須實現歐洲的統一;為了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更好利用歐洲資源,振興經濟等。【解析】【分析】【詳解】(1)據材料一圖片可知,材料一與新航路開辟有關。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2)材料二認為哥倫布是美洲的發現者,又是殖民主義強盜。我認為哥倫布是美洲的發現者。因為1492年(15世紀末),哥倫布率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哥倫布最早發現了美洲,開始把美洲和世界聯結在了一起(或新航路開辟,把世界各地區連成一個整體)。我認為哥倫布是殖民主義強盜。因為哥倫布發現美洲后,歐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對當地人民進行屠殺和搶掠。造成殖民地的貧窮和落后。(3)材料三所指的“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到了蒸汽時代。為了改變工廠布局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英國機械師瓦特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改進了蒸汽機。1785年以后,瓦特改進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隨后應用于許多生產部門,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在英國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我認為莎士比亞或牛頓或瓦特的貢獻最大。因為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瓦特改良了蒸汽機。(4)二戰后美國為加強對歐洲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在經濟方面實行馬歇爾計劃。二戰結束后,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美國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于是,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其表現主要有:政治上,出臺“杜魯門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軍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便加強對西方國家的控制。(5)據材料五“‘二戰’以來美國經濟的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中的第三階段“20世紀80--90年代”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五中美國經濟發展在第三階段呈現出信息化和全球化。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進行了社會改革,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美國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有很大的不同,人們認為美國經濟進入新經濟時代,其特點是信息化和全球化。(6)據材料六“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劇烈廝殺后,昔日稱雄于世界的歐洲列強均已降為二等國、三等國,它們面對的是一個虛弱不堪、支離破碎的歐洲。在東方,來自蘇聯和東歐盟國的威脅日益嚴重;西方,來自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不斷加強。歐洲政治家清醒地認識到,要重振歐洲,必須實現歐洲的統一。為了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為了更好的利用歐洲的資源,振興經濟,必須重新組織歐洲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生活。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可知,要重振歐洲,必須實現歐洲的統一;為了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更好利用歐洲資源,振興經濟等是促使歐洲重組的因素。24.(本題12分)(2021·山東淄博·中考真題)西方的崛起是說不盡的歷史話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工業革命是西方新舊生活的分水嶺。它改變了家庭生活,使得在家中工作成為例外,并使工人服從于過去不知道的工廠紀律;它也使城市擁有了全新的景象。工業革命改變了每一個關于西方的定義。中世紀時,西方國家的主要標志是信奉基督教;18世紀,基督教更多地與啟蒙運動的理性、科學、文化結合起來;在1850年工業革命完成時,西方逐漸變得與其所有的大量工業化及工業資本主義體系相一致。工業革命在西方與非西方之間劃定了邊界。直到19世紀后期,工業革命還僅是發生在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國家。然而在19世紀60年代初,西方邊緣或西方之外的國家大量引入歐洲的工業技術和方法,如俄國和日本經歷了快速的工業化時代。在20世紀下半葉,更多一些亞洲、拉丁美洲國家開始效仿,韓國、新加坡、巴西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一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經常被描述為“西方化”,只是這些國家仍不同程度地保留著自身的文化傳統。西方的成分隨著時間在變化,其邊界也變得難以確定。——據(美)愛德華·繆爾等著《西方世界:碰撞與轉型》(1)根據所學,說明“工業革命”是怎么一回事。(2)怎樣理解工業革命“改變了家庭生活”、改變了“關于西方的定義”?(3)根據材料,以“世界的工業化”為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將學習成果填入下表。序號 時期 相關區域 代表性國家123(4)能否把所有地區的“工業化”都視為“西方化”?寫出你的判斷及相關理由。【答案】(1)工業革命:在生產領域由手工勞動到機器生產的轉變。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開始,生產部門發明和制造機器,如珍妮紡紗機、蒸汽機、火車機車等;到19世紀中期,傳統手下場被機器工廠所代替,英國成為最早的工業國家。(2)“改變了家庭生活”:家庭手工業破產,手工業者被迫進人工廠,受紀律約束。“關于西方的定義”:西方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建立起工業資本主義體系成為其突出特征。(3)(答對其中兩項即可得分)序號 時期 相關區域 代表性國家1 18世紀~19世紀中后期 西方 英國、法國2 19世紀60年代初期 西方邊緣或西方之外的國家 俄國、日本3 20世紀下半葉(4)能。理由:因為英國等西方國家最先發明機器,實現工業化;其他國家的工業化過程都是從西方引進技術,甚至走西方的老路。不能。理由:因為由手工勞動到機器生產是人類生產活動必然的發展階段,無論西方影響如何,其他國家都會完成這一轉變;這些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還保存了自身的文化傳統,并未完全西化。(以上兩種觀點同等得分)【解析】【分析】(1)工業革命:根據所學可得出,可以從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從此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等信息作答。(2)“改變了家庭生活”:根據材料“……使得在家中工作成為例外,并使工人服從于過去不知道的工廠紀律……”可得出,家庭手工業破產,手工業者被迫進入工廠,受紀律約束。“關于西方的定義”:根據材料“在1850年工業革命完成時,西方逐漸變得與其所有的大量工業化及工業資本主義體系相一致……”可得出,西方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建立起工業資本主義體系成為其突出特征。(3)根據材料可得出,直到19世紀后期,工業革命還僅是發生在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國家;根據材料可得出,在19世紀60年代初,西方邊緣或西方之外的國家大量引入歐洲的工業技術和方法,如俄國和日本經歷了快速的工業化時代;根據材料可得出,在20世紀下半葉,更多一些亞洲、拉丁美洲國家開始效仿,韓國、新加坡、巴西是其中的佼佼者。(答對其中兩項即可)(4)根據材料及所學可得出,如果能。理由:可以從因為英國等西方國家最先發明機器,實現工業化;其他國家的工業化過程都是從西方引進技術,甚至走西方的老路等角度作答。根據材料及所學可得出,如果不能。理由:可以從因為由手工勞動到機器生產是人類生產活動必然的發展階段,無論西方影響如何,其他國家都會完成這一轉變;這些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還保存了自身的文化傳統,并未完全西化等角度作答。(以上兩種觀點同等得分)【點睛】25.(本題12分)(2021·江蘇蘇州·中考真題)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文明的偉大成果,是不斷發展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成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階級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引自【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材料二 馬克思主又與中國實際的第一次結合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其成果就是解決了在一個人口眾多、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開展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課題。——摘編自付麗、馮廣通《淺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軌跡》材料三 新中國在1953年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的新階段。這一年,在全黨空前團結的基礎上,全國開展了一場又一場生氣勃勃的革命和建設活動。到1957年。這個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已經走了幾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經濟建設增長速度。經濟制度已經順利地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教導得到改造。國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國特色。,——摘編自【美】費正清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卷》(1)據材料一,概括(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一次結合”的理論成果和主要內容。(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這一時期新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綜合上述材料,請談談你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認識。【答案】(1)內容:暴力(革命)奪權,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2)成果:毛澤東思想。內容:工農武裝割據(紅色政權)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3)成就:“一五.”計劃實施(工業化起步);三大改造完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確立。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中共方針政策的指引;全國人民的努力。【解析】【詳解】(1)依據材料一“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成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無產階級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可得出《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是暴力(革命)奪權,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以及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2)依據材料二“馬克思主又與中國實際的第一次結合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和所學可知是,毛澤東思想的創立。依據所學可知,毛澤東思想主要內容是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3)依據材料三“1953-1957年”可知是一五計劃時期,結合所學從‘一五計劃’計劃實施、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等回答。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認識依據所學可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中共方針政策的指引以及全國人民的努力等。本專輯針對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由一線教學名師傾心打造,包含中考一輪同步上課精品課件、精品學評案,精品真題演練,【精品課件】涵蓋歷史五大核心素養,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質量,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會有系統地延伸和比較,做到知識的銜接和強化。對于重要內容盡量選用恰當的史料,做到論從史出,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做到夯實知識的同時落實核心素養, 【精品學評案+跟蹤訓練】輔助課堂教學和復習。【真題演練】精選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全面驗收學習成果,歡迎您查看并下載使用。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中考真題演練專題28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時間:50分鐘 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共40分)1.(本題2分)(2021·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工業革命之前,英國和愛爾蘭存在專職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們每早挨家挨戶拜訪顧客,用短棍敲門或長桿敲窗,或者射豆子的辦法,直到把客戶叫醒為止。隨著鐘表的普遍使用,這種古老的職業到20世紀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生產技術的提高 B.政府的強制推行C.環境污染的嚴重 D.社會矛盾的尖銳2.(本題2分)(2021·江蘇淮安·中考真題)觀察下圖分析,引起英國就業人口結構變化的主要事件是( )A.光榮使命 B.殖民擴張 C.三角貿易 D.工業革命3.(本題2分)(2021·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19世紀中期兩位詩人描寫各自的城市,一位描寫巴黎:雄雞的報曉深遠悠長,刺穿了清晨的煙霾,高樓沐浴在霧海,人們在工作間里忍受著痛苦。另一位描寫曼哈頓:人行道布滿了車輛,寬廣的大道上,充斥著婦女和商店及展覽,-百萬人口,自由和極好的禮儀,嘹亮的聲……對此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A.工業化造成環境污染 B.工業化進程導致了城市的出現C.人們都認可了工業化 D.工業革命給社會帶來不同影響4.(本題2分)(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題)下圖為英國1750—1870年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比例變化示意圖。從圖中可知英國( )A.農村人口呈上升趨勢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C.城市數量不斷增加D.城市化不斷推進5.(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根據19世紀英國城市健康委員會的報告記載,污水處理.排水和清潔工作這幾件事在許多工人居住的稠密地區很少有人過問;保持工人健康最必要的預防措施看來也經常被遺忘;熱病和其他傳染病及致命疾病從而流行肆虐到令人十分震驚的地步……這表明( )A.城市建設沒有進行規劃 B.工人權益沒有得到保障C.生產技術沒有及時更新 D.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6.(本題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下圖漫畫反映了( )《惡臭泰晤士河—倫敦游泳季》1859年A.經濟發展要注重建立社會保障制度B.社會發展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C.化學工業引發環境污染D.工業革命拉大貧富差距7.(本題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下圖反映的現象共同折射出(1814-1830年)工人破壞機器 1840年英國殖民者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國門A.勞資矛盾的激化 B.東西方文明差距C.殖民活動的開展 D.工業革命的影響8.(本題2分)(2022·河南鄭州·一模)“一個人如果沒自己處置的自由時間,一生中除睡眠,飲食等純生理上必須的間斷以外,都是替資本家服務,那么,他就還不如一頭載重的畜生,他身體疲憊,精神麻木,他不過是一架為別人生產財富的機器。”馬克思這樣說的直接背景是工業革命后( )A.人口的不斷增長 B.環境的日益惡化C.階級剝削的加劇 D.壟斷組織的產生9.(本題2分)(2022·廣東·九江初中一模)19世紀中期以前,西方職業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學徒制。19世紀中期以后學校教育成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國家建立了大量的職業學校,學習內容以實踐經驗為主轉為以科學理論為主。這一變化說明( )A.工業革命要求提高勞動者素質 B.西方學校教育體系開始轉型C.技術進步推動科學理論的創新 D.科技革命推動大眾教育普及10.(本題2分)(2022·江蘇南京·模擬預測)下圖是“世界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示意圖”,對①時段描述正確的是( )A.生產方式產生壟斷組織B.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C.發明火車,鐵路時代開始D.電子計算機得到廣泛應用11.(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1830年喬治 斯蒂芬森的機車“火箭號”以平均14英里的時速行駛了31公里,將一列火車從利物浦牽引到曼徹斯特。到1850年,英國擁有6600英里鐵路。此后,鐵路可以長距離、快捷、便利地大批運送煤和礦石。由此可見,工業革命A.帶來了運輸領域的大變革 B.促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C.為城市化提供了物質保證 D.改變了英國的產業結構12.(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在原料方面,英國嚴重依賴國外市場,1845年至1849年,毛紡織業原料進口的比重高達43%。1850年,英國加工了全世界46%的棉花。在184 4年至1846年的進口總額中,生活資料和原料所占比重高達95%。上述材料反映工業革命后英國( )A.城市化的步伐加快 B.急需擴大產品銷售市場C.生產組織形式變化 D.需要大量的原料市場13.(本題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時,馬克思、恩格斯預言無產階級革命必將勝利。但恩格斯在離世前的文章中又承認資本主義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材料說明馬克思主義( )A.基本原理隨實踐不斷調整 B.逐步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C.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D.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特質14.(本題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下表反映了馬克思主義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1864年 第一國際成立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A.產生的歷史背景 B.創立的主要過程C.理論的主要來源 D.誕生的歷史作用15.(本題2分)(2022·福建寧德·模擬預測)《共產黨宣言》中寫道:“資產階級用來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個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時它還造就了將運用這武器來反對他自己的敵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以上論述A.肯定了資本主義的積極作用 B.指出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由主義發展C.宣告了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 D.揭示了生產力發展必將引發社會變革16.(本題2分)(2022·廣東廣州·一模)奧地利檢察官這樣指控第一國際:“它在各國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發展成為和各國并存的第二國家權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個危險的、令人擔心的競爭對手。”這段史料表明第一國際( )A.為建立工人階級的新型政權而斗爭 B.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C.主要以秘密的方式進行活動 D.推動了歐洲工人運動的普遍性和影響17.(本題2分)(2022·廣東·九江初中一模)在《共產黨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難抑興奮激動的心情說:“今天我寫這個序言的時候,歐美無產階級正在檢閱自己的戰斗力量,它們第一次在一個旗幟下動員成為一個軍隊,以求達到一個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說明( )A.歐洲各國正在籌備建立無產階級政權B.各國工人組織已建立穩固統一的聯盟C.無產階級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政治訴求D.馬克思主義成為工人運動的指導理論18.(本題2分)(2022·江蘇南京·模擬預測)下圖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整體發展趨勢,其中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A.《共產黨宣言》發表 B.第一國際成立C.巴黎公社成立 D.十月革命爆發19.(本題2分)(2022·安徽·模擬預測)《大國崛起的文化準備》中論述道:“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有三個方面的改變:第一是人心的改變……”18—19世紀,歐洲、美洲許多國家成功踐行了啟蒙思想,實現了“人心的改變”,主要史實包括( )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權利法案》②法國大革命中頒布《人權宣言》③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頒布《獨立宣言》④拿破侖第一帝國頒布《法典》⑤巴黎公社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20.(本題2分)(2022·廣東·模擬預測)在《共產黨宣言》的影響下,1864年,歐洲各國工人建立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隨后的俄國十月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等相繼展開。這表明馬克思主義誕生A.只適合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B.是中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經驗的總結C.只適合中俄兩國的暴力革命D.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共60分)21.(本題1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概述1801-1850年英國曼徹斯特城市主要建筑類型的變化。(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導致英國曼徹斯特城市主要建筑類型變化的原因。材料二 1841-1851年英國就業人口統計略表(單位:萬人)時間 1841年 1851年 1851年 1851年 1851年行業 煤礦業 就業人口 家庭服務業 裁縫 洗衣業等總人數 0.6 709 103 32男性人數 0.365 466 13 0.0494 2女性人數 0.235 243 90 34 30——數據來源:趙曉蘭《論英國工業革命對女工的影響》(3)根據材料二,概括1841-1851年英國女性就業人口行業分布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工業革命對女工的影響。22.(本題12分)(2022·河南鄭州·一模)請結合下列圖片反映的信息,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重點明確,體現對“革命”的認識;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23.(本題12分)(2022·內蒙古·模擬預測)世界原來是“孤立”的;曾經是“歐洲”的;也曾是“美國”的;如今是“大家”的。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開始互聯的世界】材料一:閱讀下圖(1)材料一與哪一事件相關?它的開辟對世界、對歐洲分別產生了哪些影響?材料二:在美國,哥倫布被譽為全美州移民之父,以哥倫布命名的州、城市、鄉鎮、歷史景點達幾十處。同樣是美國,有人認為哥倫布是殖民主義強盜,哥倫布發現美洲對印第安人來說是一場災難。(2)材料二認為哥倫布是美洲的發現者,又是殖民主義強盜。你認為呢?并說明理由。【世界曾經是歐洲的】材料三:18世紀后半葉開啟的工業革命使西方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英國為例,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工廠制度逐漸形成;……英國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瓦特,他們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寫在英國走過的大國之路上。(3)材料三所指的“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到了什么時代?你認為在英國成為大國的過程中,誰的貢獻最大?【世界也曾是美國的】材料四:下圖反映了“二戰”以來美國經濟的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4)二戰后美國為加強對歐洲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在經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5)材料四中美國經濟發展在第三階段呈現出怎樣的特征?【如今是大家的世界】材料六: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劇烈廝殺后,昔日稱雄于世界的歐洲列強均已降為二等國、三等國,它們面對的是一個虛弱不堪、支離破碎的歐洲。在東方,來自蘇聯和東歐盟國的威脅日益嚴重;西方,來自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不斷加強。歐洲政治家清醒地認識到,要重振歐洲,必須實現歐洲的統一。為了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為了更好的利用歐洲的資源,振興經濟,必須重新組織歐洲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生活。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6)根據材料六概括,促使歐洲重組的因素有哪些?24.(本題12分)(2021·山東淄博·中考真題)西方的崛起是說不盡的歷史話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工業革命是西方新舊生活的分水嶺。它改變了家庭生活,使得在家中工作成為例外,并使工人服從于過去不知道的工廠紀律;它也使城市擁有了全新的景象。工業革命改變了每一個關于西方的定義。中世紀時,西方國家的主要標志是信奉基督教;18世紀,基督教更多地與啟蒙運動的理性、科學、文化結合起來;在1850年工業革命完成時,西方逐漸變得與其所有的大量工業化及工業資本主義體系相一致。工業革命在西方與非西方之間劃定了邊界。直到19世紀后期,工業革命還僅是發生在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國家。然而在19世紀60年代初,西方邊緣或西方之外的國家大量引入歐洲的工業技術和方法,如俄國和日本經歷了快速的工業化時代。在20世紀下半葉,更多一些亞洲、拉丁美洲國家開始效仿,韓國、新加坡、巴西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一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經常被描述為“西方化”,只是這些國家仍不同程度地保留著自身的文化傳統。西方的成分隨著時間在變化,其邊界也變得難以確定。——據(美)愛德華·繆爾等著《西方世界:碰撞與轉型》(1)根據所學,說明“工業革命”是怎么一回事。(2)怎樣理解工業革命“改變了家庭生活”、改變了“關于西方的定義”?(3)根據材料,以“世界的工業化”為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將學習成果填入下表。序號 時期 相關區域 代表性國家123(4)能否把所有地區的“工業化”都視為“西方化”?寫出你的判斷及相關理由。25.(本題12分)(2021·江蘇蘇州·中考真題)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文明的偉大成果,是不斷發展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成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階級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引自【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材料二 馬克思主又與中國實際的第一次結合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其成果就是解決了在一個人口眾多、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開展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課題。——摘編自付麗、馮廣通《淺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軌跡》材料三 新中國在1953年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的新階段。這一年,在全黨空前團結的基礎上,全國開展了一場又一場生氣勃勃的革命和建設活動。到1957年。這個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已經走了幾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經濟建設增長速度。經濟制度已經順利地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教導得到改造。國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國特色。,——摘編自【美】費正清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卷》(1)據材料一,概括(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一次結合”的理論成果和主要內容。(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這一時期新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綜合上述材料,請談談你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認識。本專輯針對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由一線教學名師傾心打造,包含中考一輪同步上課精品課件、精品學評案,精品真題演練,【精品課件】涵蓋歷史五大核心素養,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質量,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會有系統地延伸和比較,做到知識的銜接和強化。對于重要內容盡量選用恰當的史料,做到論從史出,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做到夯實知識的同時落實核心素養, 【精品學評案+跟蹤訓練】輔助課堂教學和復習。【真題演練】精選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全面驗收學習成果,歡迎您查看并下載使用。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中考真題演練2022年中考教學評一致性一輪復習學評案專題28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通過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 ●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通過學習評價卡進行過程性自評。學習評價標準得星標準 自主學習時 和老師對話時 小組合作時☆☆☆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找出關鍵信息 能積極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搶先舉手回答自己的思考 我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積極發表見解,并認真傾聽和思考其它同學的看法。☆☆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部分找出關鍵信息 能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偶爾回答舉手自己的思考 參與小組討論,偶爾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其它同學的看法。☆ 我能認真閱讀課本 能認真聽老師的提問和分析,基本不舉手回答問題 參與小組討論,靜靜聽,基本不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能得評價任務一任務一:自主閱讀教材和背誦提綱,梳理基礎歷史知識。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能夠出聲朗讀或背誦課本基礎知識評價方式:普遍性評價(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一、自主學習,構建體系(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1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考點一 第一次工業革命 部編九上P94—97命題要求:通過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 開始 18世紀60年代完成 英國:19世紀中期;其他國家:19世紀50—70年代首先在英國發生的原因 (1)經濟基礎:17世紀末,隨著英國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對棉紡織品的需求迅速增長,刺激了棉紡織生產方式的改進和新技術的發明(2)政治保障: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后,政局穩定,為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提供良好環境(3)勞動力:英國圈地運動進行,產生了大批廉價自由勞動力(4)資本:英國通過海外貿易、殖民擴張與掠奪等積累了大量財富(5)科學技術:英國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近代自然科學的進步含義 從棉紡織部門開始的生產方式改進和新技術的發明,帶動了其他部門紛紛發明、制造機器,促進生產的發展,人們把生產領域的這種革命性變化稱為“工業革命”重要成就 (1)珍妮機的發明: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鏈接《圖說歷史與必背常考知識手冊》P12“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紡紗機”] (2)瓦特改進蒸汽機: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3)蒸汽輪船:1807年,富爾頓制造出了以蒸汽作為動力的輪船(4)蒸汽機車(火車):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5)大工廠制度確立:19世紀,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 實質 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大工廠代替手工工場,生產方式的變革)特點 (1)許多技術和發明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與技術尚未結合(2)首先發生在英國,其他國家進程緩慢(3)以輕工業為突破口(4)現代工廠制度開始出現意義 (1)對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從“手工時代”進入“蒸汽時代”,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促進了工業化時代的到來(2)對英國:為英國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確立了英國“世界工廠”和“世界霸主”的地位(3)對世界格局: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4)對城市化:加快了以工廠為中心的近代城市化進程,大批農村人口流向城市(5)對社會階級:社會日益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的階級(6)對經濟結構:以工業與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取代了以農業與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從事工商業的人口比重占比逐漸超過從事農業的人口占比消極影響 (1)使人類面臨新的矛盾和挑戰,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2)人口向城市大量流入,導致城市建設問題嚴重對中國的影響 (1)政治: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2)經濟: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產生(3)觀念: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瓦特改進蒸汽機 時間 1765年 發明者 瓦特(英國)概況 (1)18世紀中期,瓦特對蒸汽機做了一系列改進(2)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后來,化工、冶金、采礦等許多生產部門都開始使用蒸汽機(3)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影響 (1)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2)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鐵路 開始標志 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概況 (1)19世紀初,出現了木制路軌、馬拉車廂組成的“鐵路”(2)1825年,英國正式建成世界上第一條行駛蒸汽機車的鐵路(3)1830年以后,英國掀起投資建設鐵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國建成了總長約1萬千米的鐵路網影響 鐵路時代的到來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現代工廠制度 原因 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動力,工廠規模逐漸擴大確立 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特征 集中的生產場地;規模化生產;機器生產;嚴格的規章制度;嚴密的生產組織流程影響 (1)實現了生產方式的機械化,最大限度地使機器發揮生產效能,充分激發了工人的勞動潛能,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2)促進了工業城市的形成,被稱為工業城市之母(3)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也隨之產生【中考知識串聯】1.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 鐵器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信息時代交通 馬車 火車、輪船 汽車、飛機 航天飛機動力 人力、畜力、水力 蒸汽機 內燃機、電動機 ——主要能源 木材 煤炭 石油、電能 原子能、太陽能續表2.生產組織形式的變革經濟發展農業經濟時代資本主義早期發展階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經濟全球化生產組織家庭手工業手工工場工廠制度跨國公司考點二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部編九上P98—101命題要求: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馬克思和恩格斯 簡介 馬克思、恩格斯都是德國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革命活動 (1)馬克思多次在《萊茵報》上發表文章,抨擊普魯士政府禁錮出版自由,后被迫轉赴巴黎(2)在巴黎,馬克思結識恩格斯,一起討論各種理論和歐洲工人運動(3)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正式出版(4)1849年,馬克思移居倫敦,后完成包括《資本論》在內的大部分著作優秀品質 以為人類謀福利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并堅定不移地為之奮斗;重視社會實踐,創立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歷史條件 (1)經濟前提: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也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2)階級基礎:歐洲工人運動興起,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3)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等(4)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標志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主要內容 (1)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2)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3)肯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階級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他們相對日益貧困(4)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意義 (1)第一次比較完整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向全世界宣布了無產階級的奮斗目標,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指明了方向(2)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地位 是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立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和指導思想歷史意義 (1)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促進了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2)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鏈接《圖說歷史與必背常考知識手冊》P8“馬克思、恩格斯”]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 第一國際 背景 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成立 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聯合起來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斗爭 在各國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聯合起來,以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為目標進行經濟斗爭解散 1876年,第一國際解散。第一國際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影響深遠巴黎公社 背景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革命 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建立 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結果 5月28日,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勾結普軍聯合反撲,公社失敗評價任務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評價方式:交流式評價(課堂提問與回答小組合作)1.(2022·安徽安慶·九年級期末)棉花創造了一個關于生產、銷售的全球故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棉花貿易】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并指出15世紀末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棉紗生產】材料二:英國不同時期的棉紗生產(2)從歷史的角度看,指出圖2與圖1的不同之處。(至少兩處)【觀點碰撞】材料三:“工業革命”一詞經常受到質疑,因為它用來描述的不是一個迅速的、突然的變化,而是一個在18世紀以前已開始進行、并由于各種實際的目的而一直持續到現在的“革命”。顯然,從突然開始和結束的驚人變化這個意義上說,這不是一場革命。——【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革命。——恩格斯《反杜林論》(3)工業革命到底是不是一場革命?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理解。(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2.(2022·天津天津·九年級期末)工業化的利與弊,是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一)19世紀英國城鎮人口比重 圖(二)1850年英國棉紡織工廠 圖(三)火車材料二 從1763年至1914年的一個半世紀,作為歐洲獲得對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霸權的時期,在世界歷史進程中占有顯著地位。歐洲之所以能進行這種前所未有的擴張,是因為三大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給了歐洲不可阻擋的力量。——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近代產業革命對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一些工業發展的城市和工礦區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燒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的環境問題不斷發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國倫敦多次發生可怕的有毒煙霧事件。——劉少康編著《環境與環境保護導論》(1)根據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指出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有哪些?(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請分別指出英國在工業革命、政治革命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并說明這兩大革命的共同作用。(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應當如何辯證看待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3.(2022·云南文山·九年級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發動機一開始,人們就必須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們都一起被套在鋼鐵和整齊的軛具下。動物機器……被緊緊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勞的銅鐵機器上。——《受雇于曼徹斯特棉紡工廠的操作人員的精神和生活狀況》(1832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材料反映了英國工作怎樣的工作環境?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怎樣的社會矛盾?材料二(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什么偉大的理論?這一理論提出的標志是什么?材料三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國際歌》歐仁·鮑狄埃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1888年譜曲(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是什么?簡述《國際歌》創造的背景。【自我總結】——構建知識體系構建要求:(1)理清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2)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及時鞏固基礎知識。(3)熟練展示。目標導航表現評價目標評價一目標評價一體系構建(共16張PPT)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精品課件世界近代史專題28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新課標下教學評一致性評價目標時空學史知識梳理素養提升創新思維鏈接中考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2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通過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評價目標●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1765年1785年19世紀中期發明“珍妮機”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共產黨宣言》出版英國法國、美國、德國開展工業革命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哈格里夫斯英國184818世紀后期起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年1825年時空學史階段特征:(1)政治: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和完善;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國際工人運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2)經濟:人類進入“蒸汽時代”,使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背景概念實質時間 國家動力(1)政治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2)市場需求: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手工工場生產效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3)資本條件:海外殖民和奴隸貿易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4)勞動力:圈地運動和農業經營商業化,城市出現了大量自由勞動力(5)理論基礎: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手工生產——機器生產;手工工場——工廠制度生產方式的變革,即大機器生產取代工場手工業生產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英國18世紀后期起,法國、美國、德國等其他西方國家先后進行工業革命蒸汽動力煤炭能源知識點1:工業革命知識梳理進程特點交通運輸棉紡織業蒸汽動力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美國人富爾頓—汽船汽船鐵路1825年-英國人斯蒂芬森-蒸汽機車(2)首先發生在英國,隨后擴展到其他國家(3)以輕工業為突破口,以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為核心(4)新的生產組織形式——現代工廠制度確立(1)技術發明多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積累,科學與技術尚未緊密結合知識點1:工業革命圖說歷史知識梳理意義對資本主義國家對亞非拉國家(1)加速了弱小國家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進程,加劇了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2)亞洲各國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國際關系形成(4)形成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1)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2)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英國實現工業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3)現代工廠制度建立,城市化進程加快(4)產生了諸多社會問題(犯罪率上升;公共衛生狀況惡化;工業污染、環境破壞等)(1)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2)推動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3)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工人運動興起知識點1:工業革命圖說歷史知識梳理歷史條件創始人組成馬克思和恩格斯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④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①經濟基礎: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②階級基礎:工人運動的發展和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③思想基礎: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知識點2:馬克思主義誕生圖說歷史知識梳理標志意義《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時間1848年內容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促進了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③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①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②肯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知識點2:馬克思主義誕生圖說歷史知識梳理素養提升人類動力系統的演進素養提升近代西方優勢地位的確立素養提升史料研讀論從史出根據材料,概括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技術創新“領先全球”的原因。 舉一例這次工業革命中英國的技術創新成就。有利因素:鼓勵創新的法制和文化環境;重視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吸收和改進國外先進技術;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發展。成就: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史料實證材料 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工業的迅速發展,與當時領先全球的技術創新密切相關。1624年,英國頒布《壟斷法規》,使創新的報償有了所有權保障。政府授予棉紡織技術的重要發明者阿克萊特爵士頭銜,還獎勵卡特萊特一萬英鎊。18世紀末,英國各地紛紛舉辦傳授機器操作等應用科學知識的講習所,到1850年,職業講習所已發展到600多所。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工廠曾引進法國的麻織機、美國的軋棉機、德國的織席機、意大利的絲織機以及中國的棉紡織業技術等,并進一步改良。——陳秀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條件》材料 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摘自《共產黨宣言》史料研讀論從史出據材料,指出“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促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史料實證創新思維(2021·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工業革命之前,英國和愛爾蘭存在專職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們每早挨家挨戶拜訪顧客,用短棍敲門或長桿敲窗,或者射豆子的辦法,直到把客戶叫醒為止。隨著鐘表的普遍使用,這種古老的職業到20世紀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生產技術的提高 B.政府的強制推行C.環境污染的嚴重 D.社會矛盾的尖銳(2021·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19世紀中期兩位詩人描寫各自的城市,一位描寫巴黎:雄雞的報曉深遠悠長,刺穿了清晨的煙霾,高樓沐浴在霧海,人們在工作間里忍受著痛苦。另一位描寫曼哈頓:人行道布滿了車輛,寬廣的大道上,充斥著婦女和商店及展覽,-百萬人口,自由和極好的禮儀,嘹亮的聲……對此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A.工業化造成環境污染 B.工業化進程導致了城市的出現C.人們都認可了工業化 D.工業革命給社會帶來不同影響AD中考演練(2021·江蘇泰州·中考真題)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該論述( )A.揭露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 B.贏得全世界的廣泛支持和擁護C.肯定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創舉 D.表達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信念(2021·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共產黨宣言》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該宣言的發表A.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要求 B.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C.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D.動搖了神權統治的根基DB中考演練2022年中考教學評一致性一輪復習學評案專題28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通過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 ●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通過學習評價卡進行過程性自評。學習評價標準得星標準 自主學習時 和老師對話時 小組合作時☆☆☆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找出關鍵信息 能積極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搶先舉手回答自己的思考 我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積極發表見解,并認真傾聽和思考其它同學的看法。☆☆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部分找出關鍵信息 能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偶爾回答舉手自己的思考 參與小組討論,偶爾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其它同學的看法。☆ 我能認真閱讀課本 能認真聽老師的提問和分析,基本不舉手回答問題 參與小組討論,靜靜聽,基本不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能得評價任務一任務一:自主閱讀教材和背誦提綱,梳理基礎歷史知識。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能夠出聲朗讀或背誦課本基礎知識評價方式:普遍性評價(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一、自主學習,構建體系(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1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考點一 第一次工業革命 部編九上P94—97命題要求:通過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 開始 18世紀60年代完成 英國:19世紀中期;其他國家:19世紀50—70年代首先在英國發生的原因 (1)經濟基礎:17世紀末,隨著英國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對棉紡織品的需求迅速增長,刺激了棉紡織生產方式的改進和新技術的發明(2)政治保障: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后,政局穩定,為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提供良好環境(3)勞動力:英國圈地運動進行,產生了大批廉價自由勞動力(4)資本:英國通過海外貿易、殖民擴張與掠奪等積累了大量財富(5)科學技術:英國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近代自然科學的進步含義 從棉紡織部門開始的生產方式改進和新技術的發明,帶動了其他部門紛紛發明、制造機器,促進生產的發展,人們把生產領域的這種革命性變化稱為“工業革命”重要成就 (1)珍妮機的發明: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鏈接《圖說歷史與必背常考知識手冊》P12“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紡紗機”] (2)瓦特改進蒸汽機: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3)蒸汽輪船:1807年,富爾頓制造出了以蒸汽作為動力的輪船(4)蒸汽機車(火車):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5)大工廠制度確立:19世紀,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 實質 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大工廠代替手工工場,生產方式的變革)特點 (1)許多技術和發明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與技術尚未結合(2)首先發生在英國,其他國家進程緩慢(3)以輕工業為突破口(4)現代工廠制度開始出現意義 (1)對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從“手工時代”進入“蒸汽時代”,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促進了工業化時代的到來(2)對英國:為英國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確立了英國“世界工廠”和“世界霸主”的地位(3)對世界格局: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4)對城市化:加快了以工廠為中心的近代城市化進程,大批農村人口流向城市(5)對社會階級:社會日益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的階級(6)對經濟結構:以工業與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取代了以農業與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從事工商業的人口比重占比逐漸超過從事農業的人口占比消極影響 (1)使人類面臨新的矛盾和挑戰,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2)人口向城市大量流入,導致城市建設問題嚴重對中國的影響 (1)政治: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2)經濟: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產生(3)觀念: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瓦特改進蒸汽機 時間 1765年 發明者 瓦特(英國)概況 (1)18世紀中期,瓦特對蒸汽機做了一系列改進(2)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后來,化工、冶金、采礦等許多生產部門都開始使用蒸汽機(3)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影響 (1)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2)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鐵路 開始標志 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概況 (1)19世紀初,出現了木制路軌、馬拉車廂組成的“鐵路”(2)1825年,英國正式建成世界上第一條行駛蒸汽機車的鐵路(3)1830年以后,英國掀起投資建設鐵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國建成了總長約1萬千米的鐵路網影響 鐵路時代的到來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現代工廠制度 原因 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動力,工廠規模逐漸擴大確立 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特征 集中的生產場地;規模化生產;機器生產;嚴格的規章制度;嚴密的生產組織流程影響 (1)實現了生產方式的機械化,最大限度地使機器發揮生產效能,充分激發了工人的勞動潛能,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2)促進了工業城市的形成,被稱為工業城市之母(3)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也隨之產生【中考知識串聯】1.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 鐵器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信息時代交通 馬車 火車、輪船 汽車、飛機 航天飛機動力 人力、畜力、水力 蒸汽機 內燃機、電動機 ——主要能源 木材 煤炭 石油、電能 原子能、太陽能續表2.生產組織形式的變革經濟發展農業經濟時代資本主義早期發展階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經濟全球化生產組織家庭手工業手工工場工廠制度跨國公司考點二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部編九上P98—101命題要求: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馬克思和恩格斯 簡介 馬克思、恩格斯都是德國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革命活動 (1)馬克思多次在《萊茵報》上發表文章,抨擊普魯士政府禁錮出版自由,后被迫轉赴巴黎(2)在巴黎,馬克思結識恩格斯,一起討論各種理論和歐洲工人運動(3)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正式出版(4)1849年,馬克思移居倫敦,后完成包括《資本論》在內的大部分著作優秀品質 以為人類謀福利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并堅定不移地為之奮斗;重視社會實踐,創立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歷史條件 (1)經濟前提: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也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2)階級基礎:歐洲工人運動興起,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3)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等(4)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標志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主要內容 (1)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2)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3)肯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階級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他們相對日益貧困(4)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意義 (1)第一次比較完整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向全世界宣布了無產階級的奮斗目標,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指明了方向(2)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地位 是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立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和指導思想歷史意義 (1)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促進了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2)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鏈接《圖說歷史與必背常考知識手冊》P8“馬克思、恩格斯”]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 第一國際 背景 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成立 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聯合起來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斗爭 在各國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聯合起來,以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為目標進行經濟斗爭解散 1876年,第一國際解散。第一國際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影響深遠巴黎公社 背景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革命 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建立 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結果 5月28日,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勾結普軍聯合反撲,公社失敗評價任務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評價方式:交流式評價(課堂提問與回答小組合作)1.(2022·安徽安慶·九年級期末)棉花創造了一個關于生產、銷售的全球故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棉花貿易】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并指出15世紀末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棉紗生產】材料二:英國不同時期的棉紗生產(2)從歷史的角度看,指出圖2與圖1的不同之處。(至少兩處)【觀點碰撞】材料三:“工業革命”一詞經常受到質疑,因為它用來描述的不是一個迅速的、突然的變化,而是一個在18世紀以前已開始進行、并由于各種實際的目的而一直持續到現在的“革命”。顯然,從突然開始和結束的驚人變化這個意義上說,這不是一場革命。——【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革命。——恩格斯《反杜林論》(3)工業革命到底是不是一場革命?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理解。(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答案】(1)棉花貿易從多極、分散逐漸向歐洲集中;新航路開辟。(2)圖一:手工生產,圖二:機器生產;圖一為手工工場,圖二為現代工廠。(3)觀點:工業革命是一場革命。理由:它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促進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飛躍;它誕生兩大對立的階級;它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使東方從屬于西方;它促進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等。【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棉花,將不同大陸連在一起,創造了一個關于勞動力、生產和銷售的全球故事。如圖為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概括可知,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為全球棉花貿易市場從多極、分散逐漸向歐洲集中,世界貿易聯系日益緊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末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2)根據材料所學知識分析圖可知,圖一屬于手工生產,圖二屬于機器生產。圖一為手工工場,圖二為現代工廠。(3)總結性問題,符合題意即可,如認為工業革命是一場革命,可從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世界等角度分析。從生產力而言,它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促進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飛躍,從生產關系而言,它誕生兩大對立的階級;從世界格局而言,它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使東方從屬于西方,促進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等。【點睛】2.(2022·天津天津·九年級期末)工業化的利與弊,是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一)19世紀英國城鎮人口比重 圖(二)1850年英國棉紡織工廠 圖(三)火車材料二 從1763年至1914年的一個半世紀,作為歐洲獲得對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霸權的時期,在世界歷史進程中占有顯著地位。歐洲之所以能進行這種前所未有的擴張,是因為三大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給了歐洲不可阻擋的力量。——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近代產業革命對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一些工業發展的城市和工礦區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燒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的環境問題不斷發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國倫敦多次發生可怕的有毒煙霧事件。——劉少康編著《環境與環境保護導論》(1)根據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指出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有哪些?(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請分別指出英國在工業革命、政治革命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并說明這兩大革命的共同作用。(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應當如何辯證看待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答案】(1)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城市興盛和城市人口增長﹔使現代工廠取代了傳統的手工工場;新式交通工具出現,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和出行。(2)工業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機。政治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作用:都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3)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但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社會問題。【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中三幅圖片,可以看出,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城市興盛和城市人口增長;現代工廠取代了傳統手工工場;新式交通工具出現,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和出行。(2)由“從1763至1914年的一個半世紀,作為歐洲獲得對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霸權的時期,在世界歷史進程中占有顯著地位。……歐洲之所以能進行這種擴張,是因為三大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給了歐洲不可阻擋的推動力和力量”結合所學可知,英國在工業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在政治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兩次革命的共同作用是都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3)由“近代產業革命對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一些工業發展的城市和工礦區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燒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不斷發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國倫敦多次發生可怕的有毒煙霧事件”可以看出,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但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等問題。3.(2022·云南文山·九年級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發動機一開始,人們就必須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們都一起被套在鋼鐵和整齊的軛具下。動物機器……被緊緊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勞的銅鐵機器上。——《受雇于曼徹斯特棉紡工廠的操作人員的精神和生活狀況》(1832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材料反映了英國工作怎樣的工作環境?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怎樣的社會矛盾?材料二(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什么偉大的理論?這一理論提出的標志是什么?材料三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國際歌》歐仁·鮑狄埃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1888年譜曲(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是什么?簡述《國際歌》創造的背景。【答案】(1)環境:工作環境惡劣。社會矛盾:資產階級剝削壓迫無產階級。(2)理論:馬克思主義。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3)嘗試:巴黎公社。背景:巴黎公社失敗后,為紀念和謳歌巴黎公社的偉大壯舉而創作。【解析】【分析】(1)由“發動機一開始,人們就必須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們都一起被套在鋼鐵和整齊的軛具下。動物機器……被緊緊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勞的鋼鐵機器上”可以看出,英國工人工作環境惡劣。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資產階級剝削壓迫無產階級的社會矛盾。(2)根據材料二圖片“馬克思和恩格斯討論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馬克思主義這一偉大的理論。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一個綱領,即《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3)根據材料三“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內容反映的是《國際歌》。“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是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失敗后,為紀念和謳歌巴黎公社的偉大壯舉而創作了不朽的《國際歌》。【自我總結】——構建知識體系構建要求:(1)理清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2)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及時鞏固基礎知識。(3)熟練展示。目標導航表現評價目標評價一目標評價一體系構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28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九上)(學生版)(真題演練).doc 專題28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九上)(教師版)(真題演練).doc 專題28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九上)(學生版)(學評案).doc 專題28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九上)(教師版)(學評案).doc 專題28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精品課件).pptx 中考真題演練答題卡.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