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寧波市中考模擬考試九年級社會法治試卷1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1、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以 “一起向未來”(英文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為主題口號,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誠摯邀約,傳遞出14億中國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與世界人民攜手共進、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此一盛會將在中國 ▲ (城市)舉辦。A、上海 B、北京 C、哈爾濱 D、沈陽2.“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研究世界歷史,又稱為整體史觀。從這個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在于( )A. 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 B. 促進本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C. 促進思想解放,打開中華復興潮流 D. 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3.小勇同學準備在五四青年節上演講,下列素材可以作為演講內容的是( )①愛國學生起到了先鋒的作用 ②這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愛國運動③我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臺 ④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想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有人說,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其主要含義是指它( )A.繼續反封建 B.向西方學習 C.反對尊孔復古 D.主張民主共和5.假如你是一位二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首都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但是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 )A.英國的倫敦 B.蘇聯的莫斯科 C.美國的華盛頓 D.中國的南京6.人類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下面歸納正確的是( )①1840年—1901年 屈辱歲月,悲壯抗爭 ②1931年—1945年 民族危機,全面抗戰③1927——1936年 國共對峙,走向合作 ④1979年—2021年 改革開放,高速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7.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小麗同學整理制作的表格中,出現明顯錯誤的是( )選項 重大事件 影 響① 武昌起義 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② 賀勝橋戰役 國民革命軍擊潰了軍閥吳佩孚主力③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拉開了籌建新中國的序幕④ 渡江戰役 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在新中國成長歷程中,雷鋒、焦裕綠等一些模范人物都矢志不渝地堅守共同的理想信念,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其核心是( )A. 愛國主義 B. 勤勞勇敢 C.團結統一 D. 自強不息9.余秋雨說:“城市最高的驕傲點不是別的,而是歷史。”下列發生在上海的歷史有( )①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②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③《雙十協定》的簽訂 ④五四運動達到高潮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標語口號體現了時代特色,彰顯歷史內涵。在五四運動期間,在下列口號中最能反映五四運動性質的是( )A、“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B、“誓死力爭,還我青島”C、“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D、“寧肯玉碎,勿為瓦全”11.有人用“轉”字串起紅軍長征的歷史。圖中的“轉危為安”是指( )A.擺脫了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B.把革命火種播撒到西部大地C.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D.甘肅會寧勝利會師12.比較法是學習歷史與社會的重要學習方法。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兩者的相似之處有( )①張學良將軍都直接參與其中 ②共產黨都做出了積極的努力③都是民族前途面臨抉擇的關鍵時刻 ④促成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13.學習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后,小剛同學整理出以下知識點,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莫斯科保衛戰是德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②1945年4月蘇軍攻占柏林,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結束③開羅會議規劃了戰后的世界格局④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列措施中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緩解這一主要矛盾的是( )A.堅持同等富裕政策不斷滿足人民對富裕生活的追求 B.懲治腐敗現象不斷滿足人民對民主法治生活的追求C.大力保護環境資源不斷滿足人民對美麗生活的追求 D.打擊社會黑惡勢力不斷滿足人民對和諧生活的追求15. 24年的黔甬合作,碩果累累。自余姚“牽手”貴州望謨、興義,通過產業幫扶、教育幫扶、勞務協作等方面的工作,打響了“姚望相助、余興攜手”幫扶品牌,為萬余名貧困群眾實現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夢”。“黔甬合作”充分體現了 ▲ 的發展理念( )A、創新 B、開放 C、協調 D、共享16. “健康碼”“電子醫保憑證”“收付款碼”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它們的便捷使用有賴于( )A.航天技術的運用 B.信息技術的發展 C.新材料技術的運用 D.生物技術的進步17. 2021年12月5日20時,寧波市鎮海區發現1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人員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對感染者立即采取隔離救治,對所涉街道、社區、學校、企業及其周邊區域立即進行封閉管控,對相關區域立即組織開展首輪全員核酸檢測,堅決防止病毒傳播和疫情擴散。寧波市政府這一做法彰顯了( )①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③增進民生福祉的根本目的 ④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特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2021年我國對人口與生育政策的又一次歷史性調整。這一政策表明我國( )①人口已經出現了負增長 ②有利于改善我國的人口結構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④人口素質整體還不夠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 敏敏爺爺家中藏著上面印有“民國二十七年”等字樣的證書,用來紀念敏敏爺爺的革命生涯。當時敏敏爺爺參加的軍隊的稱謂可能是( )A.紅軍 B.八路軍 C、革命軍 D、解放軍20.中國克服自身人口基數巨大、疫苗供應緊張的現實困難,迄今已向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17億劑的疫苗,2021年全年中國將努力提供20億劑。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對外提供新冠疫苗最多的國家,發展中國家迄今獲得的疫苗大多數來自中國。這表明中國( )①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②對世界的發展起決定作用③與各國共同應對環境問題 ④致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6小題,共50分)21.辨析題(請運用所學知識對下列題目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每小題2分,共10分)(1)40多年來,中國的騰飛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判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判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寧波市某校中學生李明把過期的藥品放進了紅色垃圾桶。判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判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判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偉人對夢想的探尋及不懈的努力,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追求人生理想。(8分)材料一:孫中山提出: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材料二:1925年,毛澤東曾明確地說:“為什么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材料三:讓國家富強、人民生活幸福,這是鄧小平從16歲離開家鄉,終其一生不懈奮斗的目標……在他最后的歲月里,他說:“等香港回歸祖國后,我很想到那里走一走、站一站……”可是,就在距離這一刻只有一百多天時,他卻永遠離開了。(1)材料一中反映出孫中山夢想是什么?為實現最終夢想,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別進行了怎樣的政治探索?(3分)(2)材料二中毛澤東的夢想成為現實。請你選擇兩個史實說明其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2分)(3)材料三中香港回歸祖國離不開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怎樣的偉大構想?請寫出鄧小平追逐夢想,領導中國人民“富起來”的標志性事件。此事件開啟了中國什么樣的歷史征程?(3分)23.(12分)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強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探索史、抗爭史。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見右圖(1)請從社會性質和革命任務角度談談他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的涵義?(2分)材料二:學者殷海光認為,1840年以來中國對西方的反應,依次經歷了“技術的反應”、“制度的反應”、“觀念的反應”和“組織的反應”四個階段。(2)結合20世紀初的史實對材料二中第二、第三階段的反應加以說明。(4分)材料三:由于那個時期新的社會力量的生長和發展,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出現了一個壯大的陣營,使中國的民主革命發生巨大變化……(3)根據材料三,說說你對“壯大的陣營”和“使中國的民主革命發生巨大變化”的理解。(2分)24.(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民革命軍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材料二:紀錄片《中國1927》共有六集,依次對應北京、廣州、武漢、上海、南京、南昌六座城市坐標,每個城市承載一個主題,用全新的表達方式解讀不為人熟知的“那一年”。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是什么?(2分)(2)請結合相關史實說明,1927年的上海、南昌兩座城市承載的主題分別為《風暴》、《驚雷》的原因。(2分)(3)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發生在材料三中的哪一時段(寫字母)?請從國共兩黨關系的角度,為AB兩段歷史各取一個標題。你從中獲得的啟示。(4分)25、 (8分) 2021年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道路探索是貫穿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的一條主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近現代史年代尺(部分)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道路映照不變初心。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走自己的路,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出中國革命道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1)材料一中A時期處于我國什么歷史發展階段 在其中任選一個歷史事件,說說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產生的影響。(2分)(2)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出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兩條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毛澤東和鄧小平分別作出了哪些貢獻?(4分)(3)結合上述材料,分析“開天辟地”“改天換地”所代表的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2分)26、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我們九年級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上運用所學的知識領悟和學習講話精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摘錄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全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奮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我們堅信,在過去一百年贏得了偉大勝利和榮光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摘錄二:在社會建設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發展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里的“中國精神”指的是什么?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什么?(3分)(2)結合兩則材料,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什么?(1分)(3)結合材料三,闡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國家應堅持的國策和發展理念是什么? (4分)答案1-10:BDCAC,BCACA 11-20:DDCAC,BACBB21.(1)正確,改革開放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錯誤,盟軍成功在諾曼底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3)正確,藥品屬于有害垃圾,應放進了紅色垃圾桶(4)錯誤,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5)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22、(1)夢想——為中國謀幸福1912年孫中山的政治探索:成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1924年孫中山的政治探索: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2)毛澤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爭取和平建國(3)構想——一國兩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23、(1)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務(2)“制度的反應”——戊戌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中華民國“觀點的反應”——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大旗,喚醒國家和人民(3)“壯大的陣營”——指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中國開始走上新民主義革命24、(1)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25、(1)A——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五四運動——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毛澤東在探索“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中的貢獻:(1)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2)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鄧小平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貢獻:1)領導中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2)創建《鄧小平理論;3)提出“一國兩制”構想(3)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開天辟地),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建立了新中國(改天換地)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