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管》教學設計《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管》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人體內血管的分布。區別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2、能力目標:①學會測量脈搏的方法,并能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②描述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綜合能力。③能夠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介紹切脈,培養學生對祖國醫學的興趣和自豪感。通過測量脈搏等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體驗生命,關愛生命。通過描述血管的功能和結構特點,使學生認同人體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二、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雖然具有基本的生活經驗,知道血管是運輸血液的管道,也對青筋、脈搏等常識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人體血管的隱蔽性,學生對血管的類型、分布、結構特點卻很陌生。因此本節課應從學生的感性出發,通過實驗和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對血管產生深刻的印象;再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初步認識三種血管的功能、分布和結構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再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能夠區別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認同人體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培養學生關注祖國醫學、關注血管與健康,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教學重點:1、區別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2、認同人體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四、教學難點:區別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五、教法與學法:問題驅動法,實驗法,觀察、討論法,引導、合作探究法。六、教學用具:1、、教學媒體和工具的選擇: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課件、秒表2、課前準備:教師:(1)制作多媒體課件。(2)準備學生實驗“測量脈搏”的秒表。學生:預習本節內容,了解脈搏的形成原理和我國傳統醫學對脈搏的研究。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現代教育技術設計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問題:①這是什么?②人體內的運輸管道是什么?2、教師講解:人體的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需要營養物質和氧,并不斷產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廢物。人體內運輸這些物質的通道就是血管。 1、齊答:樓房,自來水管。齊答:血管。2、學生觀看動畫,聽教師講解。 1、示住宅樓圖、自來水管道圖2、示“血管里流動著血液”動畫 以感性材料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再以動畫及教師的講解作為鋪墊,建立知識的聯系,順利進入新課。二、感受血管的存在。 1、問題:①那么,人體哪里有血管呢?②你怎么知道人體每個地方都有血管?2、播放有關血管的長度的課件。問題:①原來人體的血管加起來可以繞地球2周半。我們的體表能否看到血管?②你怎么知道青筋是血管?3、感知脈搏。活動一:請同學們將右手手指輕輕搭在左手背上的青筋處,感覺一下,它會跳動嗎?活動二:但是人體有一些血管,用手按壓可以感覺到跳動。你知道在哪里嗎?這些血管能否在體表看到?介紹:血管的這種跳動叫做脈搏。 1、思考,搶答:人體每個地方都有血管。答:人體的任何部位被刺破了,都會流出鮮紅的血液,可見血管是遍布全身的。2、認真觀看、思考。①思考,搶答:體表的青筋就是血管。②在醫院吊針、抽血時,針一戳進青筋,就會有血液流出來。活動一:按壓青筋。答:感覺不到青筋的跳動。活動二:尋找跳動的血管。在太陽穴處、手腕處、腳脖子處……這些血管體表看不到。觀看大屏幕內容。認真聽講。理解記憶。 示人體外形圖播放視頻資料“血管的長度”示手臂青筋圖示容易感受脈搏部位圖片及定義 對人體有一個宏觀認識。由宏觀到微觀,進一步認識血管的分布。感官強化,加深理解。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由前面內容的鋪墊,得出脈搏的概念。加深理解。三、測量 脈搏 導入:人類很早就注意到血管有跳動現象,而對脈搏研究最早最深的是哪個國家?哪一位醫學家?1、向學生介紹扁鵲及“切脈”診斷病癥。2、活動:測量脈搏。請同學們按照如圖所示的方法測量脈搏。3、問題:①男女生的脈搏有什么不同?體質的強弱與脈搏有關系嗎?②人體隨著運動劇烈程度的增加或降低,脈搏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強調:由此可見,脈搏也是反映身體素質的一項指標。體質強的人脈搏比較慢,這樣就能夠更輕松地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多進行體育鍛煉。 齊答:中國,扁鵲。1、認真聽講,了解祖國醫學的偉大。2、活動:測量脈搏。男123平脈女123平脈3、小組討論,代表交流。①男生脈搏略低于女生脈搏;體質強的脈搏低于體質弱的脈搏。②運動越劇烈,身體需要的營養物質越多,脈搏也就越快。 圖片--“扁鵲、切脈”示測量脈搏的圖片、方法(書P4,圖15-2)示討論題 利用扁鵲的故事,培養學生關注祖國醫學。展示測量的正確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測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四、認識 血管 人體的血管究竟有哪些類型?它們各具有什么特點?讓我們到課本里尋找答案吧。自學提綱:1、根據功能的不同,可以將人體的血管分成哪幾種類型?各分布在哪里?2、根據表格,請問,體表的“青筋”屬于什么血管?能跳動的血管屬于什么血管?為什么能跳動?3、大家都知道,人體全身布滿了血管,那么我們能在身體的每個地方都看到血管嗎?為什么?4、請根據血液流動的方向,推測與心臟相連的紅色血管屬于什么血管。5、請根據血液流動的方向,推測與心臟相連的藍色血管屬于什么血管。6、在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是什么血管?它有什么功能?據此推測,動脈里的血液成分和靜脈里的血液成分是否相同?動脈血靜脈血7、每種血管具有什么結構特點?血流速度怎樣?血管的結構特點與功能相適應嗎? 識圖書P5,圖15-3,人體內三種血管的模式圖完成第5頁表格.小組討論1、答:人體有3種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動脈能夠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大多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但在體表有時也能觸摸到。靜脈能夠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大多分布在身體較淺的部位,在體表就可以看到。毛細血管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最小的靜脈之間,數量多,分布廣。2、答:青筋屬于靜脈,能跳動的血管屬于動脈。因為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由于心臟有節律地收縮,使得動脈也產生節律性搏動。3、答:不能。因為毛細血管很細,肉眼是看不見的。4、答:動脈。因為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5、答:靜脈。因為靜脈是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6、答:毛細血管。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由于在毛細血管處,血液與毛細血管外的細胞進行了物質交換,所以動脈里的血液成份和靜脈里的血液成份不同了。7、第一個是動脈。動脈管壁厚,管腔較大,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快。第二個是毛細血管。毛細血管管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細胞只能一個個通過,血流速度最慢。第三個是靜脈。靜脈管壁薄,管腔大,彈性小,管內血流速度慢。 利用實物展臺展示學生所填表格答案示自學提綱人體血管分布動畫示問題及動脈功能動畫示問題及靜脈功能動畫示問題及毛細血管功能動畫屏展表格:三種血管的功能與分布播放flash動畫—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血流速度。表格--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血流速度(超鏈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視屏) 便于全班討論交流,養成交流與分享信息的習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直觀感受,了解人體血管的分布情況利用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動畫演示,加深學生對各血管的功能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區別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利用flash動畫,讓學生了解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血流速度。認同人體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五、課堂 小結。(質疑解惑拓展) 一、小結:本節課你的收獲有哪些?二、拓展:1、問:你有問題嗎?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來看一段資料。2、我也有問題要問大家。為什么在抽血或輸液時,在針頭刺入部位的上方要用膠管捆扎起來?你知道這是刺入的什么血管嗎?3、:為什么走路時間長后,手會浮腫?把手臂抬高過胸,手很快消腫?4、肢體出血怎么辦?動脈出血——近心端急救 靜脈出血——遠心端急救 答1:知道了人體內有三種血管,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答2:知道了三種血管的功能、分布、結構特點。答3:學會了測量脈搏。……1、:我現在知道了血液從心臟送出來,又從全身各處回到心臟。血液是不是一直都這樣流動?會不會倒流?2、:為了阻止血液回流向心臟。刺的是靜脈。3、長時間手臂下垂,靜脈血液回流困難,所以手會浮腫;把手臂抬高過胸,血液容易回流入心臟,所以手很快消腫。4、識圖、思考、分析聽老師講解 示 “靜脈瓣” 視頻資料及動畫示抽血圖示青筋突起圖示血管出血示意圖 知識補充。強調。強調。讓學生直觀感受出血情況九、板書設計:十、教學反思:1、本課時是血液循環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師可從家庭住宅樓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道入手,也可從感受血管的跳動入手,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再通過觀察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讓學生明確靜脈血管的分布,最后通過測量脈搏的跳動了解動脈的分布情況和血管為什么跳動,最終能夠區別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學好本節課內容,可以為后面學習心臟、血液循環打好基礎。2、本課題的內容難度不是很大,但必須讓學生占有盡量多的實例。通過圖片、課件等直觀手段刺激學生的感官,利用學生實驗活動使他們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組織好學生對設計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學生合作,師生合作歸納概括所學的知識。3、運用了“情景—問題—探究與討論—解決問題—新問題”的教學策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置于一定的問題情景當中,形成了教與學的互動。4、人體結構和功能具有統一性是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本觀點,在教學中要滲透這個觀點。5、通過對扁鵲的介紹,既學習了切脈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關注祖國醫學、關注血管與健康,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脈搏。二、血管(一)、動脈(三)、毛細血管①分布較深,②管壁厚、彈性大③管內血流速度快。(二)、靜脈1、概念2、特點3、功能: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1、概念2、特點3、功能:把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3、功能: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2、特點1、概念①分布較淺,通常看到的“青筋”就是靜脈。②管壁薄、彈性小。③管內血流速度慢。④不能搏動⑤有靜脈瓣(四肢靜脈的內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①分布廣泛。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③管內直徑僅有8—10微米,只許紅細胞 單行通過。④血流速度最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