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斗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95版《三國演義》新《三國》《三國演義》動畫版網游《熱血三國》桌游《三國演義》第18課三國鼎立東漢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敗黑暗,加之災荒連年,大量農民衣食無著,最終導致184年,黃巾起義的爆發。為鎮壓農民起義,東漢中央政府允許地方政府和地方士族豪強自行招募軍隊。黃巾起義之后,各地出現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它們各自為政,長期混戰。東漢政府已經名存實亡。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戰役 時間 雙方 兵力 結果 作 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200年袁紹曹操曹操以少勝多208年曹操孫權劉備5萬20多萬3-4萬10余萬孫劉聯軍以少勝多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為三國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閱讀課本P102—P104,完成下列表格分析官渡之戰以少勝多的原因政治上: “挾天子以令諸侯”經濟上:招募流亡農民墾荒,組織兵士耕田軍事上:善于用人,采取火燒烏巢的正確戰術驕傲輕敵,不能聽取謀士的正確意見分析赤壁之戰以少勝多的原因孫劉聯軍同心協力,堅決抗曹。利用刮東風的有利天氣條件,采取詐降、火攻等正確的戰術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軍中瘟疫橫行。曹操的驕傲自滿情緒將船連在一起的錯誤戰術最根本原因:當時統一的客觀條件尚未成熟。驕傲輕敵,不能聽取謀士的正確意見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曹操的驕傲自滿情緒將船連在一起的錯誤戰術驕兵必敗!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中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政治上: “挾天子以令諸侯”經濟上:招募流亡農民墾荒,組織兵士耕田軍事上:善于用人,采取火燒烏巢的正確戰術孫劉聯軍同心協力,堅決抗曹。利用刮東風的有利天氣條件,采取詐降、火攻等正確的戰術方法正確!愛因斯坦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成功三國鼎立的形成政權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生產發展情況魏蜀吳曹丕劉備孫權220年221年222年洛陽成都建業興修水利絲織業發達,蜀錦行銷三國造船業發達,船隊到達夷洲閱讀課本P105—P106,完成下列表格吳國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與臺灣地區的聯系。“統一” 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觀點1:“三國鼎立,讓原本統一的東漢一分為三,是歷史的倒退。”觀點2:“三國鼎立的出現,結束東漢末年割據混戰的局面,實現了局部統一,是歷史的進步。”你贊同以上那種觀點?說說你的理由。評價標準:是否有利于社會進步千里無人煙白骨蔽平原從大規模的分裂與局部統一的角度看, “三國鼎立”結束了東漢末年大小數十個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實現局部統一。而這種局部的統一既是大一統的前夜,又為局部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托名漢相,實為漢賊”——《三國演義》曹操你認為評價歷史人物應以什么為標準?我們如何客觀的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募民墾荒,發展農業官渡之戰以少勝多統一北方“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魯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課堂小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公元200年官渡之戰袁紹曹操曹操孫權劉備聯軍公元208年赤壁之戰魏220年 曹丕 洛陽蜀221年 劉備 成都吳222年 孫權 建業三國鼎立由于《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流傳甚廣,從某種程度上說,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在國人心目中已經占據了真實歷史的地位,這種現象在近來的電影、文學作品中都有所反應。民間也一直對這類現象有不少爭論。拓展探究諸葛亮借東風借東風一說,于嚴肅的正史《三國志》《資治通鑒》并無記載。據氣象學專家們說,倘若冬季氣候轉暖,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完全有可能刮幾場東南風的。有史籍記載,即使在隆冬十二月,也有冬季常刮東南風的現象。《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不能作為真正地歷史來解讀。曹丕稱帝220年洛陽建業孫權稱王劉備稱帝221年小組合作找錯誤1.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性戰役是( )B2.吳國船隊曾到達 ,加強了內地和臺灣的聯系。夷洲D.牧野之戰B.赤壁之戰C.巨鹿之戰A.官渡之戰吳3. 電視劇《三國》的熱播引起了人們對曹操的關注。下列與曹操有關的史實是( )①招賢納士 ②官渡之戰③赤壁之戰 ④自立為帝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A吳4.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下面哪幅圖直觀反映了三國鼎立的形勢?( )D5.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是( )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6.三國時期,第一個稱皇帝的人是:( )A.曹操 B.曹丕 C.劉備 D.孫權BB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18課 三國鼎立》教學設計深圳市龍崗區 龍崗中學 王騫一、課程標準。●知道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二、教學分析。1. 教材分析:本課為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第一課的內容,這一單元主要講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這一歷史時期的主要特點是比較長時期的政權分立對峙與同時期的少數民族內遷帶來的民族大融合。本課主要介紹東漢末年豪強軍閥割據混戰,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最終魏蜀吳三分天下,以及三國經濟發展的情況。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不僅為西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也揭開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大開發的序幕。 因此,本課作為單元起始課,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2. 學情分析:(1)學生的優勢: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有較強的表現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而且,絕大部分學生通過影視、動漫、網游等各種媒體對《三國演義》有說了解,并且很感興趣。而且,他們的在語文課上剛剛學過曹操的詩句,愿意展示一下。(2)學生的不足: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認識呈現單一性和片面性,不能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3. 教學設計思路:在研讀了“課程標準”進行了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之后。我將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設計為“戰亂紛飛東漢末”“ 官渡、赤壁少勝多”“ 三國鼎立分天下”“ 慧眼識真事和人”四個環節(1)“戰亂紛飛東漢末”環節,主要向學生呈現和講解東漢末年豪強割據混戰的局面,稍作講解,幫學生更好的理解東漢中央政權的衰落和地方勢力的崛起。(2)“ 官渡、赤壁少勝多”環節,通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對比和原因分析,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知識,鍛煉分析能力,在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3)“ 三國鼎立分天下”環節,通過介紹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和經濟發展情況,及對這一歷史現象的深入分析,使學生明白評價歷史現象的標準。再以曹操為例,引導學生學習正確評價歷史人物。(4)“慧眼識真辨真偽”通過對《三國演義》中“借東風”典故,的深入研討,幫助學生認識到歷史文學作品與歷史真相的區別。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學生知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基本情況,了解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國發展的情況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少勝多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對《三國演義》借東風的分析,培養學生對歷史事實和文學創作的分辨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比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勝利者和失敗者的得失,培養學生從歷史事件中汲取經驗教訓的意識。通過對三國鼎立局面形成這一歷史現像和曹操其人的分析,幫助學生學會以社會進步的標準來評價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四、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的形成2、難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少勝多的原因;對三國鼎立局面的評價五、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師:PPT出示關于《三國演義》的書籍、影視劇照、動漫、網游及桌游的圖片。設疑:“大家耳熟能詳的這段歷史,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這段歷史。”生:觀看。(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名著和影視動漫作品導入,起到凝視、起興、生疑、點題的作用。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2、師生互動。環節一:戰亂紛飛東漢末師:PPT出示東漢末年的介紹資料“東漢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敗黑暗,加之災荒連年,大量農民衣食無著,最終導致184年,黃巾起義的爆發。為鎮壓農民起義,東漢中央政府允許地方政府和地方士族豪強自行招募軍隊。黃巾起義之后,各地出現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它們各自為政,長期混戰。東漢政府已經名存實亡。”引導學生閱讀,并提問: “地方政府和地方士族豪強自行招募的軍隊聽命于誰?”生:思考、回答。師:PPT出示“漢末軍閥割據示意圖”,提問學生熟悉的軍閥,說明這些軍閥之間連年征戰,比較著名的有“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設計意圖:通過補充資料,幫助學生理解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形成的原因。出示學生熟悉的軍閥名,拉近學生與本課的歷史距離。進而過渡到下一個環節。)環節二:官渡、赤壁少勝多師:PPT出示“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對比表格,學生根據教材,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內容。戰役 時間 雙方 兵力 結果 作 用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設計意圖:通過完成表格,落實重點知識。)師:“以少勝多的戰役最耐人尋味的就是戰爭的原因,下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兩場戰爭能夠分別以少勝多的原因?”生:討論,回答。師:追問:“曹操赤壁之戰遭到慘敗,為什么孫劉聯軍不乘勝追擊,直接消滅曹操?”生:思考、回答師:歸納總結:“當時統一的客觀條件尚未成熟,所以后來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戰爭勝負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師:“我們學習歷史是為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PPT出示袁紹、曹操失敗的原因,提問“袁、曹兵多將廣,卻敗于弱小的對手,他們的失敗留給我們哪些教訓?”生:思考、回答師:PPT出示莎士比亞的名言“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中毀滅了自己。”歸納總結。師:PPT出示曹操、孫劉聯軍以少勝多的原因,提問“曹操、孫劉聯軍能夠以弱勝強,留給我們哪些啟示?”生:思考、回答師:PPT出示愛因斯坦名言“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成功”歸納總結。(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分析和感悟,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以史為鑒的意識。)環節三:三國鼎立分天下師:PPT出示“魏蜀吳三國建立及發展情況”的表格,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內容。政權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發展情況魏蜀吳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師:PPT出示“三國鼎立形勢圖”強調吳國當時與臺灣的聯系。生:看圖,理解。師:PPT出示關于對“三國鼎立”這一歷史現象的不同評價:“觀點1:“三國鼎立,讓原本統一的東漢一分為三,是歷史的倒退。”觀點2:“三國鼎立的出現,結束東漢末年割據混戰的局面,實現了局部統一,是歷史的進步。”以及《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圖》和《三國鼎立形勢圖》。提問學生“你贊同以上那種觀點?說說你的理由。”生:思考、回答。師:引導歸納。強調對歷史現象的評價標準“是否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并進行解釋“從大規模的分裂與局部統一的角度看, “三國鼎立”結束了東漢末年大小數十個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實現局部統一。而這種局部的統一既是大一統的前夜,又為局部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師:PPT出示京劇曹操臉譜,《三國演義》對曹操的評價,歷史上曹操的作為。提問:“你認為評價歷史人物應以什么為標準?我們如何客觀的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生:思考回答師:歸納。并PPT出示魯迅對曹操的評價,及曹操的詩歌。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待曹操。(設計意圖:通過對“三國鼎立形勢”和“曹操”的辨析評價,讓學生明確如何歷史、辯證的看待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明確評價標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3、課堂總結:師:PPT出示本節課的知識導圖,通過引導學生會議,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生:回憶、回答(設計意圖:用圖示的方式,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本節課的知識。)4、環節四:“慧眼識真辨真偽”師:PPT呈現《三國演義》及介紹其廣泛影響的資料,引出其中“諸葛亮借東風”的內容,引導學生辨析其真實性。生:思考,回答。師:從歷史典籍和氣象科學等角度,解釋這一現象。引導學生明確《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不等同于真正的歷史。(設計意圖:通過對“借東風”這一內容的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到歷史題材的文化影視作品與真實歷史的差距。)5、反饋評價:(1)通過“小組找錯誤”環節,幫助學生弄清楚易錯易混的知識點。(2)通過選擇題的練習,落實和檢測本課所學。六、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本課對教材進行了一定的整合,把“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件性質相似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講述,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尋找 失敗者的教訓,成功者的啟示。并以史為鑒,深挖歷史經驗教訓對今天學生們學習生活的借鑒意義。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中學生而言,單純的歷史是遙遠的、陌生的。作為歷史老師,要把歷史學習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深挖歷史素材的現實意義,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有感悟,有收獲。拓展探究環節中,對《三國演義》“諸葛亮借東風”片段的辨析,選取較為成功。比較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特征,讓學生易于理解歷史文學作品和真是歷史的差距。同時,進一步的引申到今天以歷史為題材的各類影視作品,動漫、網游等,幫助學生辨析生活中遇到的紛繁復雜的歷史信息,能夠從中去偽存真,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歷史。本課的評價環節,形式單一,只限于對本課基礎知識的評價,如果能夠比較深入的對學生在本課所學習到的綜合分析方法,評價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方法,以及如何正確看待歷史文學作品等進行多種新式的檢查和評價,應會收到更好的效果。袁紹220年 曹丕 洛陽魏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曹操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吳蜀221年 劉備 成都222年 孫權 建業孫權劉備聯軍曹操220年 曹丕 洛陽魏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曹操袁紹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東漢末年軍閥割據蜀吳222年 孫權 建業221年 劉備 成都吳三國鼎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9 頁 (共 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8課 三國鼎立》教學設計(龍崗中學+王騫).doc 七年級歷史優質課展示上冊《三國鼎立》人教版_王老師.flv 第18課 三國鼎立(龍崗中學+王騫).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