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人體廢物的排出知識目標: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2、描述人體其他排泄途徑及主要排泄物。3、列舉人糞尿的資源價值及處理不當的危害。能力目標:1、通過對所給資料的分析,提高對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2、通過活動,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觀察課件獲得信息,形成相應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目標:1、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統一的觀點。2、關注人體廢物的處理,增強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3、關注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教學重點: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2、描述人體內廢物的排出途徑。3、關注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增強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教學難點: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途徑。2、關注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導入新課播放視頻: 《暴走媽媽》 提問:大家從這段視頻中獲得哪些信息或有什么疑惑 學生討論交流。 師:捐腎救子,腎對人體如此重要嗎 腎到底有什么用 引出主題。一、尿液的形成過程猜一猜:1、新鮮的腎是紅褐色的,可能含有什么?2、腎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腎中如果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那么尿的形成和什么有關系?提問:血液在腎單位中究竟發生了那些變化?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呢?1、動畫演示——尿液的形成過程。 多媒體展示尿液的形成的Flash動畫,引導學生嘗試描述腎小球濾過作用和腎小管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尿液的形成過程。2、游戲——模擬尿液的形成過程。 以小組為單位,將紅色、藍色、綠色、黃色、橙色、淺藍色的小紙片分別代表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箭頭粘貼到大紙板上的腎單位相應各結構中。 (小組代表上臺展示成果,并簡單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 反饋練習:1、正常人的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質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尿素 D、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2、正常人的原尿與血漿相比,原尿中一定沒有( )A、無機鹽 B、尿素 C、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質3、下列物質中,能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A、水 B、無機鹽 C、葡萄糖 D、尿素4、尿的形成過程可概括為腎的 作用和 作用。鞏固練習:成分 蛋白質 葡萄糖 尿素 水 無機鹽甲 8 0.1 0.03 90 0.72乙 0.03 0.1 0.03 98 0.72丙 0 0 1.80 96 1.10下表為尿液、血漿、原尿三種液體的 成分(克/100毫升)。請回答:1、甲是 ,乙是 ,丙是 ;2、甲的蛋白質為8,而乙為0.03。這是由于 ;3、乙的葡萄糖為0.1,而丙的為0。這是由于 。學以致用 :化驗某人的尿液時,發現較多的紅細胞, 如果是腎的疾病,可能是腎的哪個部位發生了問題 如果發現有較多的蛋白質呢?如果發現有較多的葡萄糖呢 二、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1、播放視頻《人體內廢物排出》2、自學教材P80-81,完成下列思考題。(1)人體通過排泄,可以排出體內的物質不包括( )A、食物殘渣 B、代謝廢物C、二氧化碳 D、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2)完成下表中人體內廢物的排出途徑。方式 主要器官 主要成分尿液的排出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腎臟(形成尿)→輸尿管(輸送尿)→膀胱(貯存尿)→尿道(排出尿)三、人體排除廢物的處理1、請同學們閱讀P81-82,思考:人糞尿處理不當,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什么影響 討論分析:人糞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致病微生物,如果未經處理就排入水體,會污染水環境;排入土壤,就會污染土壤環境。人糞尿中帶有的致病微生物就會通過水或土壤感染人體,從而引發疾病。2、怎樣處理糞尿才能讓它們變“廢”為寶呢 高溫堆肥、沼氣池、城市污水處理。四、小結學完了這節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明白了哪些道理 五、作業:自我評價、思維拓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