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廢物的排出【教學目標】一、知識:1.描述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2.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和排出過程3.描述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二、能力:1.通過資料分析活動,培養學生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斷的能力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情感:關注人體廢物排出的處理,增強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教學重點】1.描述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2.描述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3.關注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教學難點】1.腎的結構與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關系2.概述人體廢物排出的意義【教學方法】討論,引導探究法【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引入: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要排出哪些廢物?生:人體每天要排出尿液、大便、汗水等廢物。師:大家結合平時的觀察,說一下尿液都有什么特征?二、學習新課:1.討論探究:尿液的形成成年人一晝夜產生的原尿約為150L,而每天的尿液量公為1~1.5L。這是為什么?生:4人一組討論:表中的數據說明了什么?師:請個小組匯報所得的結果師生交流師:引導學生回憶腎的結構與功能生:討論,回憶腎的結構和功能,說出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討論: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師生交流:人體內廢物排出體外的方式一般有兩種,即排泄和排遺。排泄(excrete)上人體將代謝的終產物,包括二氧化碳、無機鹽、尿素、水等,排出體外的過程。排遺是將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及其他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如人體排便。討論:人體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哪些?師生交流:人體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腎、肺、和皮膚學生歸納總結:尿液在腎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尿素、無機鹽和水。當膀胱中的尿液達到一定量時,人就有尿意,應及時排尿。師:講解:二氧化碳通過肺排出體外時,還帶走少量的水。皮膚中的汗腺通過導管把汗液排到皮膚表面。汗液的主要成妥是水、無機鹽和少量的尿素。討論:人體排遺的器官主要有哪些?師生交流:人體排遺的器官主要是大腸和肛門,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在大腸中形成糞便,糞便由肛門排出體外。課堂小結:尿液的形成和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第二課時】1.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師:人體排出的尿液和糞便必須經過適當的處理,才不至于污染環境。小組調查:居住地人糞尿的處理方法小組交流:人糞尿處理不當,會對我們的健康帶來什么影響?本節小結:尿液的形成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教學小結】1.各樣的廢物:尿液、汗液、糞便等,必須用及時地排出體外。2.排出廢物的主要方式有兩種:排泄和排遺3.尿液和糞便等廢物排到環境中必須經過適當的處理才不至于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變廢為寶。【板書設計】人體廢物的排出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尿液的形成:血液→腎小球→腎小囊→原尿2.腎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的過程稱為腎的濾過作用3.腎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對人體有用的物質重新被吸收進入毛細血管的過程4.人體廢物(1)排泄:人體代謝終產物,包括二氧化碳、無機鹽排出的方式尿素、水等,排出體外的過程(2)排遺: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及其他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如人體排便5.人體排泄的主要器官:腎、肺和皮膚6.人體排遺的主要器官:大腸和肛門二、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1.生活污水處理后再排放2.人糞尿要經過發酵之后再做肥料3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