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章 第二節 人體的血液循環第一課時 血管和心臟教材分析血管是體內物質運輸的管道系統,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關于血管和心臟這部分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心臟觀察的分組實驗的指導與組織,心臟的結構是本節的重點,心臟的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觀察哺乳動物豬心臟的結構,通過觀察實驗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模型的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2)描述心臟的結構特點和功能。2.能力目標(1)通過學生對三種血管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的思維能力。(2)通過觀察心臟的外形,形成相應的觀察能力。(3)通過解剖心臟的內部結構,培養實驗操作技能。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學習毛細血管及心臟的結構特點與功能,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2)通過解剖實驗,使學生學會相互協作。教學重點1.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2.描述心臟的結構特點和功能。教學難點描述心臟的結構。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探究法等教學用具解剖盤、解剖剪、解剖刀、豬心,視頻(血管),心臟模型等教學步驟一、導入復習導入血液是一種流動的 結締 組織,是人體內重要組成物質,它在人體內不停地流動,把 氧氣 和 養料 送至全身各處,把 細胞 產生的 二氧化碳 等廢物運走。心臟和血管共同構成了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它們組成了一個封閉式的遍布全身的管道,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主要是由這些管道來完成的。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一部分內容——血管和心臟。二、新課教學(一)血管1.出示課件“三種血管示意圖”2.出示表格,播放視頻(重點學習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3.小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血管 名稱 結構 分布 功能管壁特點 管內血流速度動脈靜脈毛細血管4.以搶答的方式匯報5.活動“我當小醫生”一學生手臂被利刃劃傷,傷及的血管可能是動脈或靜脈,也可能是毛細血管。你能根據受傷情況,分析利刃劃傷了哪類血管嗎?(二)心臟1. 感受: 把手放在胸前感受心跳,準確的說出心臟的位置。位置、形狀、大小2.觀察:心臟的結構課件出示目標和要求目標:(1)區分四個腔(2)識別與心臟相連的血管(3)找到瓣膜結構要求:(1)組長先帶領組員認識心臟模型,指出相應結構(2)組員輪流認識心臟模型,指出相應結構3.各小組同學到講臺講解心臟模型結構,教師糾正4.教師演示解剖豬心實驗,強調指出教學目標內容5.課件出示圖片,總結心臟的四個腔,與心臟相連的血管,瓣膜的位置及作用。三、課堂小結學生總結四、自我評價五、能力提升六、拓展延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