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人體廢物的排出教學目標1.概述尿液的形成過程和排出過程。2.描述人體內廢物排出的其他途徑及其主要排泄物。3.關注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教學重點1、尿的形成和排出。2、排泄的途徑教學難點尿的形成過程。教學方法討論,引導探究法教學過程復習腎單位結構模式圖,學生辨認結構名稱。問題導入:成年人一晝夜產生的原尿約為150L,而每天的尿液量公為1~1.5L。這是為什么?學習目標:(齊讀)1.概述尿液的形成過程和排出過程。2.描述人體內廢物排出的其他途徑及其主要排泄物。3.關注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四.學生自學自主學習一:閱讀課本80-81頁。結合圖和文字部分內容,找到下列問題答案并勾畫下來。4分鐘一、什么是原尿?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尿液排出體外經過了哪些器官?自主學習找到答案后讓同學起來回答原尿: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液中的其他成分都能透過薄薄的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和腎小囊壁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腎小囊內液(原尿)。尿液的形成: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重新吸收進毛細血管。通過重新吸收,原尿含有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便是尿液。分析表格:⑴原尿和血液成分對比,少了哪些物質,說明腎小球有什么作用?(1)缺少血細胞和蛋白質。腎小球和腎小囊壁可以透過小分子物質而很少透過蛋白質這樣的大分子物質,說明腎小球有濾過作用。點撥:⑴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哪些物質不能濾過?哪些物質能被濾過?⑵尿液和原尿成分對比,缺哪些物質,去哪了?(2)缺少了葡萄糖和氨基酸,說明腎小管可以重新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⑵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小組合作1模擬尿液的形成過程卡紙上標出了血液中含有的成分名稱(蛋白質、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水、尿素、血細胞)血液流經腎小球時哪些物質不能被濾過?腎小管中哪些物質被重新吸收?集合管中剩余哪些物質?請將其貼在黑板的圖中。尿的排出: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尿毒癥的介紹→健康生活,每個人每天應喝足量的水。因為當一個人一天排出的尿液少于500mL時,體內產生的廢物就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而積累在體內,傷害身體。尿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人體每天攝入的水量和由其他途徑排出的水量。探究主題2人體內廢物排出的其他途徑自主學習二:閱讀課本81-82頁。結文字部分內容和生活實際,找到下列問題答案并勾畫下來。二、什么是排泄?人體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哪些?什么是排遺(排便)?三:小組討論2人體排出的廢物處理不當會對健康帶來什么影響?人糞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致病微生物,例如痢疾變形蟲、甲型肝炎病毒等。如果未經處理就排入水體和土壤,會污染水環境和土壤環境。這些致病微生物就會通過水或土壤感染人體,從而引發疾病。小組討論2聯系平時生活中的例子,人體排出的廢物該如何處理?舉例:城市污水處理系統,農家肥,沼氣池,生態廁所課堂小結一、尿液的形成1.尿液的形成過程⑴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⑵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2.尿的排出排尿途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二、人體內廢物排出的其他途徑排泄和排遺七.達標訓練。1.與血漿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 )A、 水B、葡萄糖C、無機鹽D、尿素4、下表為某醫院化驗室對甲、乙、丙三人尿液成分分析的結果(單位:g/mL)。請根據表中的有關數據分析回答:成分 水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 尿素甲 95 0.32 0 1.50 1.95乙 95 0 0 1.50 1.95丙 95 0 0.06 1.50 1.95(1)尿液的形成主要與腎小球的_________作用和腎小管的_________作用有關。(2)尿液化驗指標都正常的是哪一位 __________。(3)甲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質,這可能是腎單位中的__________部位出現了問題。(4)根據化驗數據,可以推測甲、乙、丙三人中__________可能患有糖尿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