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2 人體的血液循環(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血液循環的概念。 2、掌握體循環、肺循環的途徑,體會血液成分的變化及意義。3、了解血壓與脈搏的概念。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血液循環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血液循環途徑的學習,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體,以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自覺養成衛生習慣和自我保健意識。引導學生熱愛科學,建立科學的價值觀。二、教學重點、難點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是重點,血液循環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是難點。教學過程導入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寶寶害怕打針縮墻角的圖片或相關視頻提問:①圖中的寶寶為什么面露恐懼?生活中打針經常注射的部位?②如果某同學頭部受傷需要打針,注射的部位在臀部處,注射的藥物怎樣到達受傷部位呢?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初步達成共識,要通過人體的血液循環。2、復習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三種血管結構模式圖提問:①比較三種血管的結構、及功能特點②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方向學生活動:根據血管結構圖回答問題。整合點一:教師板書 一、血管中血液流動方向動脈→毛細血管→靜脈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心臟結構模式圖提問:①外部結構(強調:心肌、血管)②內部結構(強調:四個腔、同側相通、瓣膜)學生活動:根據心臟結構圖回答問題。整合點二:教師板書 二、心臟中血液流動方向心房→心室→動脈過渡:心臟和血管是相互隔離開的嗎?3、新課活動一 心率和脈搏教師活動:出示心臟搏動圖片。學生活動:結合課本P52心率和脈搏相關知識,了解測定心率的一般方法。合作探究:《運動對心率的影響》教師活動:明確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一、提出問題:運動對心率有影響嗎?……二、作出假設:運動對心率有影響;或運動對心率無影響……三、實驗:設計實驗、記錄數據四、得出結論學生活動:學生6人一組,合作探究、積極討論整合點三:人的心率在運動狀態下比在平靜狀態下快。過渡:人的心率為什么在運動狀態下比在平靜狀態下快?活動二 人體的血液循環學生活動:結合閱讀書本P53-54,思考有關血液循環問題,合作完成導學單對應內容。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一則“男生跑錯女生房間”的小故事,(強調:男生體力旺盛、路徑長,女生體力小、路徑短,中途吃面包作能量補充。以體力前后變化類比血液成分的變化。)提問:①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的成分是否改變?為什么?②動脈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動脈血,靜脈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靜脈血嗎?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舉例肺動脈中流著靜脈血,肺靜脈中流著動脈血。整合點四:教師板書 三、全身血液循環注意用紅藍箭頭描出體、肺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學生活動:完成導學案對應部分并小結體循環、肺循環路徑。組織細胞體循環: 氧氣 ↑↓ 二氧化碳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全身毛細血管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肺 泡肺循環: 二氧化碳↑↓氧氣右心室 →肺動脈 →肺部毛細血管 →肺靜脈 →左心房(強調:體循環和肺循環中兩處物質交換的場所)4、總結練習教師活動:總結: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血液循環的概念、體循環、肺循環的途徑血液成分的變化、血液循環的意義,以及和血壓有關的知識。讓學生體會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多么的幸福,使他們懂得要利用已學的生物學知識保養身體。學生活動:回顧本課所學習內容,完成課前問題。如果某同學頭部受傷需要打針,注射的部位在臀部處,注射的藥物怎樣到達受傷部位呢?(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做課堂練習,了解學生掌握所學內容的情況。)5、課外拓展: 1、關愛家人的健康:測定你的血壓, 你家人的血壓2、上網收集知道何為冠脈循環。如何預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四、板書設計10.2 人體的血液循環(2)(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