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三大改造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三大改造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5課 三大改造
【學習目標】
1.記住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與政策。
2.知道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
3.認識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
【重點難點】
重點:三大改造的方式
難點:三大改造的實質
◆鞏固基礎、構建體系
一、三大改造的內容:實現對 、 和 的改造。
二、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 。
三、概況:
(一)農業:
1.原因: 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2.形式: 合作社。
3.完成: 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二)手工業: 形式: 合作社。
(三)資本主義工商業
1.形式:公私合營。
2.政策:實行了 ,實現了 ,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四)結果:到 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四、意義:社會主義 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 階段。
小組合作,探討交流
1.為了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新中國做了哪些努力?
經濟上:一五計劃;三大改造
政治上: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初步形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
2.中國的社會性質在近現代發生了三次變化:
①1840年,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后,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②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成立,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
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
課堂練習,學以致用!
1.下面統計圖中的“某時段” 應是( )
某時段我國工業總產值中部分經濟成分所占比重統計圖
A. 1911-1918 年 B. 1949-1956 年 C. 1958-1965 年 D. 1978-1985 年
2.莫言在小說《生死疲勞》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住在東廂房里的另一戶人家,在這段時間里的一個狂風暴雨日,生了—對雙胞胎女嬰。這兩個女孩,長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說情節反映的歷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艱辛探索 D.改革開放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束縛著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難以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對此,國家采取的相應措施是( )
A.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 B.進行土地改革
C.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D.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4.如圖為我國1953-1956年農業總產值示意圖,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運動的開展( )
A.土地改革運動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一五”計劃 D.公私合營
5.下圖反映了我國某時期公私經濟成分比例。 與此現象
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 農業合作化運動開展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國民經濟調整到位
6.據圖中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 三大改造的原因 B.三大改造的途徑
C. 三大改造的實質 D. 三大改造的結果
7.右圖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其中出現A到B點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 )
①土地改革完成 ②一五計劃的實行
③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④國有企業的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 )
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②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經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 ④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考試作文題也常常彰顯時代精神,1956年某省作文題是《我的幸福年代》。這里“幸福年代”的含義是
A.改革開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B.大躍進帶來人民豐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運動改善人民生活 D.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10.新中國成立后,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
①創造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②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③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④開展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1949年至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鞏固政權,艱難探索,由新民主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過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全國政協會議
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1)你怎樣理解材料一所述“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的含義?
材料二1950-1952年中國農村不同階層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變化表
1950年(%) 1952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貧農、中農 85.5 45.2 92.1 91.4
富農、地主 14.5 54.8 7.9 8.6
(2)觀察上表,我國土地所有制形式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導致這一改變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54年,周恩來總理在某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指出:在建設期間,工業發展的速度當然要低些,但是1953年工業總產值仍然比1952年增加了33%。1954年預計現代工業的總產值將等于1949年的4.2倍。
(3)材料反映了怎樣的經濟特征?導致這種特征的主要原因是1953年中央采取的什么措施?這次會議的哪一重大舉措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政治的基礎?
材料四 如圖所示
(4)如圖所示圖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歷史事件,請你寫出這一事件的名稱和意義。
【課堂小結】
課堂練習,學以致用!
1-5:BBCBC ; 6-10:BBBDD ;
11.(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使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
(2)由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
(3)工業迅速發展。實行“一五”計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阿克苏市| 固原市| 台江县| 麻阳| 崇文区| 长顺县| 古田县| 城市| 鹰潭市| 西畴县| 定兴县| 抚松县| 永德县| 乌兰县| 廊坊市| 宜宾县| 吉水县| 互助| 汉川市| 新巴尔虎左旗| 沅江市| 任丘市| 岳阳市| 民丰县| 清远市| 西盟| 会东县| 吴忠市| 长沙县| 巴里| 鄂州市| 云梦县| 毕节市| 于田县| 布拖县| 东阳市| 新闻| 北海市| 闻喜县| 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