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三大改造學習目標:1.了解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時間、形式、政策。2.認識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重點難點:重點: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實。難點: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自主學習:(一)農業、手工業合作化1.農業合作化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農民分到了土地,農業生產有了恢復和發展。但是,農民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出現了許多問題,影響 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 建設的需要;②農民也有進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開始時間:1953年。3.方式:引導農民參加__________________4.目的:走 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5.三個階段:農業互助組、 __________________、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6.結果:______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7.手工業合作化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二)公私合營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起止時間:1954年——____年。方式:__________創新政策: __________ 意義: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_____。11.三大改造的意義:實現了把生產資料 向社會主義 的轉變。 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__________。知識拓展:一化三改1953年8月毛澤東同志在一個批示中指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公私合營“公”指國家,“私”指資本主義工商業中的資本家。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屬于新式國家資本主義,是為供應人民和國家的需求而存在,帶有很大的社會主義性質。所謂公私合營,是我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全行業的公私合營是指整個行業實行公私合營,企業的生產資料轉歸國家支配,資本家對企業的資產按固定的利率領取定息。年息為5%,即有代價地把剝削階級的生產資料收歸國有,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自我檢測(2021·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如圖所示的三幅圖共同佐證了哪一歷史事件( )三大改造 B. 土地改革C.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展 D. “大躍進”運動的開展(2021·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6年,毛澤東在一次國務會議上說:“在我國的條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變個體的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而且可以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這一講話聚焦的是( )A. 新中國成立 B. 三大改造 C. 工業化建設 D. 抗美援朝(2021·吉林省)歷史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C.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021·湖南省湘潭市)如圖反映了我國某時期公私經濟成分比例。與此現象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 農業合作化運動開展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國民經濟調整到位(2021·云南省)與“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公私合營”“贖買政策”等關鍵詞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C. “大躍進”運動 D. 人民公社化運動6. 新中國成立初期,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束縛著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難以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對此,國家采取的相應措施是 ( )A.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 進行土地改革C. 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D. 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7. 所有加入“高級社”的社員都處在一個起點上,沒有人再從合作社那兒收到土地和農具的租借費。富農和中農的財產實際上已被充公。在推進這一工作過程中,政府再一次舉起了階級斗爭的旗幟。“社”指的是 ( )A. 農業生產合作社 B. 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C. 人民公社 D. 商業生產合作社8.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藥老店同仁堂的經理樂壇生帶頭響應政府號召,主動接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政府對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A. 建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B. 建立股份有限公司C. 轉變為公私合營企業 D. 轉變為國營企業9. 你能夠從下圖中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三大改造的原因 B. 三大改造的途徑C. 三大改造的實質 D. 三大改造的結果10. “企業的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這在世界上早就出現過,但采用這樣一種和平方法,使全國工商界都興高采烈來接受這種改變,則是史無前例的。”“和平方法”是中國的一項創舉,它指的是 ( )A.實行股份制 B. 廉價收購 C. 贖買政策 D. 無償沒收1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現在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劉少奇(1)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史實?(2)材料一圖二所反映的史實中,黨和國家創造性地實行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有什么作用?(3)材料二中“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是何時完成的?這一歷史任務的完成有什么標志性意義?知識梳理(復習記憶)三大改造時間 1953~1956年底內容 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 農業:農業合作化(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2)手工業:手工業合作化(建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3)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實質 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意義 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缺點 后期存在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特點。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農業生產 工業化 3.農業生產合作社 4.集體化 5.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6.1956 7.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8. 1956 9.公私合營 10.贖買 創舉 11.私有制公有制 公有制 初級階段自我檢測1-5ABDCB 6-10CACBC 11.(1)三大改造(2)贖買政策。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時,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3)1956年底。 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