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質運輸的載體》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通過觀察新鮮血液和人血涂片,描述血液的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②、識別各種血細胞,并嘗試解讀血常規化驗單。③、說出ABO血型系統的四種血型,認同同型輸血原則以及玩過無償獻血制度。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提高使用顯微鏡的技能。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探究血液成分的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體驗生活和科學的密切關系,培養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新鮮血液和人血涂片,描述血液的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教學難點解讀和識別血常規化驗單,體驗生活和科學的緊密關系。課前準備:1、備好課;制作PPT課件;顯微鏡;人血的永久涂片。2、探究實驗的材料器具:家畜的新鮮血液;試管,量筒,試管架;質量分數為5%的檸檬酸鈉溶液。3、要求學生分好實驗小組;網上搜集關于血液的知識,形成對血液的初步認識。導入電視劇《甄嬛傳》有這樣一個滴血認親的情節,下面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播放)看完這段視頻,你認為滴血認親的做法是否合理?有么有科學依據?什么原因導致的這種血液相容的現象?這些都與血液相關,血液就是流動在心臟和血管內紅色液體,屬于結締組織,血液的組成是怎樣的呢?有著怎樣的功能呢?下面,我們來完成第一個探究主題,血液的組成和功能。探究主題一,血液的組成和功能。請同學們看演示實驗,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展示步驟:一:演示實驗,宏觀探究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展示步驟:(1)在試管內加入少量質量分數為5%的檸檬酸鈉溶液(2)用注射器取10毫升新鮮血液,注入試管內輕輕搖動幾次。(3)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觀察導向:1 試管出現了什么現象?2 血液分幾層?各層顏色有什么不同?位置 成分 顏色 占血量(%)③推測檸檬酸鈉的作用是什么?討論分析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①你認為血液可能有幾部分組成?②為什么說血液是“流動的組織”?引導回顧:組織的概念,從而更好的理解血液為什么是一種組織。答案: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細胞,這些血細胞與血漿共同構成血液,完成物質運輸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種結締組織,血液刻意流動,因此稱作“流動的組織”。設疑:血液中55%的是血漿,血漿的成分有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請同學們看課本44頁,回答問題。共同總結:血漿的作用: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與廢物。二、拓延實驗、深層探究設疑:不加入抗凝劑的血液會出現什么現象呢?(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44)相關鏈接: 血 清新鮮的血液不加抗凝劑,血液就會凝固成血塊。血塊周圍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為血清。血清成分復雜,含有各種血漿蛋白、脂肪、葡萄糖、維生素、無機鹽、激素等。手上有小傷口,血液凝固后,周圍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就是血清。過渡 :認識了血漿,我們再來認識一下血液的其他家庭成員,下面,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圖片。三、分組實驗、微觀探究觀察人血的永久凃片(1) 顯微鏡觀察人血凃片。(2) 提出問題,討論觀察1 你能看到幾種細胞?2 顯微鏡視野中數量最多的血細胞是哪一種?什么形狀?什么顏色?3 最大的是哪類細胞?有沒有細胞核?4 最小的是哪類細胞?提示注意:觀察的時候,要注意移動裝片,細心尋找。(3)填表比較、歸納總結:(4)分析實驗、總結問題:白細胞和血小板不太好找,分析原因可能是什么?共同總結:白細胞數量太少;血小板太小。過渡:血漿運載著血細胞一家子(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循環流動,血細胞的成員在和血漿相伴的過程中發揮著怎樣的生理功能呢?首先,讓我們來看視頻,再來認識紅細胞。播放視頻。請同學們根據視頻和課本45也的內容回答(一)紅細胞:(1)紅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是什么?有什么特性?(2)根據紅細胞成分的特性 你能預測紅細胞的功能嗎?總結:紅細胞除了運輸氧氣以外,還能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設疑:正常人的紅細胞數量是一定的,如果數量出現異常。會引起什么病癥呢?診斷治療: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某同學臉色蒼白,經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勞和頭暈。媽媽帶他去醫院檢查后,醫生建議他多吃富含蛋白質和鐵的食物。該同學可能患有什么疾病?醫生的建議有什么道理嗎?提示:當血液里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過低時,就會有貧血癥狀。講解釋疑:紅細胞的減少說明不健康,增多也是說明不健康,會伴有血液循環系統障礙,血液黏稠致使血流變緩乃至發生血栓。把紅細胞定格在一定數量上,才是最合適的。(二)白細胞:過渡:紅細胞的作用不可小視,那么白細胞有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看視頻,回答問題: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播放視頻,結合課本回答。提示:人體出現炎癥時,血液中白細胞的數量會明顯增多。所以白細胞是人體的“自衛兵”。(三)血小板:過渡:紅細胞,白細胞在血液中功不可沒,那個頭最小的血小板有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看視頻,結合課本回答問題?(1) 當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時,血小板怎樣反應?(2) 總結血小板有什么功能?過渡: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衰老死亡后,血細胞會不會越來越少呢?請同學們看45也相關鏈接。遷移應用:春晚小童星鄧鳴賀,查出患有白血病,你認為讓“小鄧子”徹底治愈該病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過渡:病人血常規檢查是醫院最常見的一項化驗項目,一般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計數以及血紅蛋白測定。下面我們就用學到的知識分析討論一下課本P46中的血常規化驗單。閱讀血常規化驗單,分析并討論有關數據。1、 該化驗單的哪項測定值不正常?2、 化驗結果說明了什么?小結:血常規化驗結果可以為醫生診斷疾病提供參考,對疾病的治療有重要的意義。探究主題二:輸血與血型人體內的血量一般是相對穩定的,成年人的血量占體重的7%----8%,如果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過血液總量的30%就會有生命危險,早在17世紀,就有人嘗試將動物血液輸入人體來搶救病人,但都失敗了,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直到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得施泰納嘗試將許多人的血液樣品混合,發現有時兩種血液樣品能完全混合在一起,而有時兩種血液的紅細胞會彼此凝結成團,出現紅細胞凝集現象。他認為,正是這種紅細胞凝集現象導致了輸血的失敗。請同學們默讀p47,回答下列三個問題。思考問題:1、 人的血液有幾種類型?2、 輸血時應注意的原則是什么?3、 健康人每次獻血量是多少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生默讀,回答。做游戲通過游戲,思考問題:1、為什么輸血前必須要先鑒定血型?2、各種血型的人輸血時可接受哪幾種血型的血液?你能找出其中的規律嗎?課堂開頭看的滴血認親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僅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從198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健康人獻出的血液可以幫助失血者恢復健康甚至是挽救生命,無償獻血是公民的義務,也是一種高尚的行為。課堂自測,挑戰自我:下面,我們就用所學的知識挑戰自己,做一下檢測。1.如下圖,將新鮮的血液分別放入A、B、C、D四支試管中,其中A、B試管中加入抗凝劑,C、D試管中不加任何物質,靜置24小時后,其中正確的圖示是( )2.在盛有新鮮血液的試管中加入少量檸檬酸鈉,靜止一段時間后,上層呈淡黃色半透明的液體是( )A.紅細胞 B.血清 C.血小板 D.血漿3.人體出現急性炎癥時,血液里數量會明顯增多,并能吞噬病菌的細胞是( )A.血漿 B.紅細胞 C.血小板 D.白細胞4.三種血細胞中,不具有細胞核的是( )A、紅細胞和血小板 B、白細胞和血小板C、紅細胞和白細胞 D、白細胞5.當A型血的人失血過多,搶救時應該給 他輸入( )A.A型血 B.B型血C. AB型血 D. O型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