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運動的完成》教學設計方案課題名稱 運動的完成 課時 1一、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選自《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章第二節。本節是在學習了第一節“運動的基礎”之后,(可找教參上找點來抄,后面這句不太好)引導學生了解動物運動的基本原理,從而使學生對動物運動的本質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為后面學習動物的行為等內容打下基礎。運動與健康生活密切相關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學會在運動中保護自己,不做危險的運動。二、教學目標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能夠準確分析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完成運動的過程。2、能夠說出有哪些系統參與了運動的完成過程能力目標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地觀察雞翅,提高觀察能力。2、會觀察肘關節模型,并運用模型分析解決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可以獲得科學的事實和證據的科學研究方法,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養成安全意識,學會在運動中保護自己,不做危險的運動。【教學重點】能夠準確描述骨、關節、肌肉的連接方式。【教學難點】能夠準確分析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完成運動的過程。三、學習者分析青春期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也是思維較活躍的時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很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欲望也很強。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生理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生物科學素養。初中階段的學生非常熱愛運動,喜歡跑、跳,但卻缺乏安全意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讓學生形成安全意識,知道在運動中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四、教學設計思路本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成為知識產生和建構的場所,是學生“做中學”的樂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科學探究成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節課由3部分組成:首先是“觀察運動系統”,通過分組觀察雞翅和模型,掌握骨、骨骼肌、關節的連接方式。其次是“運動的完成”,一、利用制作的模型分組完成“屈肘”“伸臂' 等動作的觀察,并親身體會;二、讓學生上臺演示“自然下垂”“垂直提重物”等動作并觀察,進而掌握運動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具體變化,了解運動產生的過程;三、了解運動的完成需要多個系統相互配合。最后是“運動的意義”,歸納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最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提高運動時的安全意識,在學習和生活中養成隨時注意安全的習慣。五、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通過看學生在運動會上的圖片,引發學生思考:我們的運動是怎么完成的?引出課題: “運動的完成”。 觀察圖片,初步思考問題 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運動會)相聯系,貫穿整節課。觀察運動系統(桃園結義三兄弟,患難相隨誓不分)過渡:運動會中,跑步、跳遠、丟鉛球等都需要運動系統的參與,大家還記得運動系統包括哪些結構嗎?這三個部分的關系就像“桃園結義三兄弟,患難相隨誓不分”。它們為什么不會分開呢?我們以雞翅為例來尋找答案。老師這里準備了一個已經解剖的雞翅,我們先一起來觀察雞翅上相應的結構。1、分組觀察實驗:(1)觀察骨、關節、肌肉位置。(2)肌肉兩端的肌腱附著在什么部位?(3)來回折伸雞翅,觀察不同部位肌肉的形態變化。2、學生展示觀察結果,小組評價,老師完善。3、PPT 以題目形式展示肌腱和骨連接的部位模式圖。 回答:骨、骨連接、骨骼肌小組活動與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雞翅,思考回答問題。學生展示。學生回答。 回憶上節課內容,為學習本節課做鋪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增強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學生自答自評,更能重視問題,糾正錯誤。構建肌腱和骨連接的簡易模型運動的完成(同心協力扶社稷,建功立業展宏圖)過渡: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雞翅的運動與骨骼和骨骼肌的協調配合有關系。就像桃園三結義,同心協力才能建功立業,那么運動系統的三兄弟是怎么配合完成投擲實心球的過程呢?PPT展示手臂的外觀實物圖和解剖模型圖。投擲實心球就需要手臂進行屈肘和伸臂動作。2、實驗二:觀察屈肘和伸臂動作(1)先讓學生自己屈肘和伸臂,感受肌肉變化。(2)分組活動 模擬觀察屈肘和伸臂動作①請小組指出模型各個結構所代表的名稱②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模型,完成屈肘和伸臂的動作,并思考討論:Ⅰ.你是牽引哪一塊肌肉完成這個動作的 Ⅱ.完成屈肘的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是如何變化的 Ⅲ.伸直手臂,在這個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小組展示成果并補充糾正。 總結:通過這幾種情況的觀察,我們發現骨骼肌會牽引骨繞著關節運動。在屈肘和伸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屬于對抗關系。設疑:這種對抗關系是絕對的嗎?3、實驗三 觀察手臂處于自然下垂或者垂直地面提重物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學生上臺展示手臂處于自然下垂或者垂直地面提重物。組內?成員觀察回答,學生自己回答感受。老師糾正。歸納:肌肉的對抗是相對的,有時也表現為協同關系。 認識手臂肌肉的結構名稱學生自己屈肘伸臂體會肌肉變化小組活動、探討、展示成果。學生構建邏輯,選詞填空,完善概念。 以運動會投擲實心球引入本部分內容。認識結構,為后面分析做鋪墊。親身體驗,感受生物學來自于生活。小組活動,從觀察中構建知識,鍛煉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上臺展示,改變課堂氛圍,呈現多元化教學。不管怎樣,動物做任何動作,都需要成對的肌肉協作完成。 學生展示相關動作。學生回答對兩種動作中肌肉變化的感受。 體會生物學對比實驗的巧妙設計。運動的產生還需要其他系統的配合設疑:骨骼肌能自發的收縮嗎?實例:100M起跑線上,什么時候可以起跑? 發令槍聲就相當于一種信號,一種外界刺激。骨骼肌的收縮是外界刺激通過神經系統來調節的。 其實運動的完成除了神經系統還需要一些系統參與。 (跑步之前喝葡萄糖運動會低血糖暈倒)展示PPT,與運動相關的系統我們做起來很簡單的一個動作,都需要調動多個系統來配合完成。任意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我們的運動都會受限,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運動中,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學生回答。 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學生在研究生命現象的過程中理解“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將生物課堂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不斷地透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運動的意義(救困扶危興漢室,天地日月壯我情)桃園三兄弟救困扶危是為國家大義,是為漢室的生存。運動系統三這兄弟它們產生運動意義是什么呢?觀看視頻:大雁南飛、動物的追逐。討論:運動能力強,有什么優勢?可以適應更多復雜多變的環境,維持個體的生存和種群的繁衍 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提升生物進化與適應的生命觀念,增強生物學的核心素養。小結總結運動系統如何配合完成各種運動的,運動的意義何在。六、教學評價設計隨堂檢測,課后練習題七、板書設計骨 觀察運動系統 骨連結(關節) 骨骼肌運動的完成運動的意義小結八、教學反思文字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