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明朝外關系【學習目標】1.掌握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時間、到達地區及意義等相關史實。2.知道戚繼光抗倭的基本史實,正確評價戚繼光。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的史實。4.認識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學習戚繼光的愛國主義精神。【重點難點】重點: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難點:鄭和下西洋的影響鞏固基礎一:鄭和下西洋1.前提:明朝 , 。2.目的:提高明朝在國外的 ,“示中國富強”。3.概況(1)時間: 年到1433年,鄭和率船隊 次下西洋。(2)最遠:到達 和 。3.地位:堪稱 。4.意義:不僅增進了 ,而且開創了 ,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二:戚繼光抗倭1.含義: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和搶劫,被時人稱為“ ”。2.概況: 率領“戚家軍 抗擊倭寇, 在 九戰九捷,,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3.評價:是一場 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 。三:澳門被侵年, 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小組交流1.你認為鄭和遠航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2)造船技術的發達;指南針在遠洋航海中的廣泛運用;(3)鄭和個人吃苦耐勞的英雄氣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平外交政策等。2.明清時期,我國的對外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既有和平交往,又有暴力沖突,和以前相比,增加了反侵略內容。學以致用1.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輸人“1405~1433”“七次遠航”“劉家港”這三個關鍵詞,最有可能出現的事件是( )A.哥倫布發現美洲 B.達 伽馬到達印度 C.麥哲倫環球航行 D.鄭和下西洋2.許多人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600多年前從劉家港出發,遠航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航程達10萬余里的明代航海家鄭和。鄭和遠航最遠到達( )A.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B.波斯灣沿岸C.大西洋沿岸 D.印度半島3.2020·佛山高明區期末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說:“15世紀初的明代,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材料意在說明鄭和下西洋 )A.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名垂青史 B.既有戰爭又有友好往來C.促進了民間貿易的發展 D.是和平的,加強了中外友誼4.許多人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600年多前從劉家港出發,遠航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航程10萬余里的航海家鄭和。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關于這一壯舉的歷史意義說法正確的是( )A.一種民間經濟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獲得良好經濟效益C.加強了明朝與亞非國家往來 D.促進了明朝手工業的發展5. 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下面詩句中反映其意義的是( )A.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B.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C. 長風萬里揚國威,亞非牽手情意長 D.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6.一位將軍故居墻上有一則對聯“如裹駭電激風,拔劍漫驚倭膽破;嘗攜江花邊月,登壇笑看海波平”,這位名人的功績是( )A. 抗擊金兵入侵 B. 抗擊荷蘭殖民者C. 掃清東南沿海倭寇 D. 七下西洋,友好交往7.一首《七子之歌·澳門》唱出了澳門人民渴望回歸祖國的強烈心愿。歷史上,霸占我國澳門400多年的殖民國家是A.英國 B.美國 C.葡萄牙 D.荷蘭8.下列四個選項中其中有一項與其他三項不屬同一性質,它是( )A.戚繼光抗倭B.岳飛抗金C.文天祥抗元D.寇準力主抗遼9.比較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和明朝鄭和下西洋,其共同之處有 )①都體現了個人堅忍不拔的意志②都是在國力強盛的情況下進行的③都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④都刺激了西方對中國財富的向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如圖是有關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的網頁,如果在“唐朝時期”和“明朝前期”欄目下再增加一個相關鏈接,則鏈接項□中可以填寫的內容是( )A.玄奘西行、鄭和七次下西洋 B.張騫通西域、戚繼光抗倭C.鑒真東渡、鄭成功收復臺灣 D.班超出使西域、雅克薩之戰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和平的使者】材料一 永樂年間,海上絲綢之路空前繁榮,其中最為壯觀的,要數15世紀初的鄭和下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連續7次統率……巨艦……渡南洋,過印度洋,達紅海,航程總計16萬海里,歷經東南亞(又稱南洋)、南亞、西亞和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二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航海時間 1405—1433年 1492—1504年航海次數 7次 4次船只數量 200多艘 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17艘航行人數 最多一次約27800人 最多一次1000余人材料三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隊,探索與世界其他地方的貿易。這些遠征……更重要的是,它們給到訪過的那些國家留下了持久的影響。——李光耀【戰爭的英雄】材料四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一片丹心風浪里,心懷擊楫敢忘憂!”“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根據材料一,指出“永樂”是哪個皇帝的年號。你知道鄭和的船隊最遠到達哪里嗎?(2)對比材料二表格中的信息,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突出特點有哪些。(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鄭和下西洋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4)材料四的詩句共同抒發了戚繼光怎樣的情懷和抱負?(5)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從鄭和、戚繼光身上學習哪些優秀品質?【課堂小結】(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鄭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國力衰弱沖突交往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國澳門的居住權)學以致用1-5:DADCC ; 6-10:CCAAA ;11.(1)明成祖朱棣。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2)特點:時間長且早;次數多;規模大;人數眾多。(3)鄭和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4)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不追求個人名利的愛國主義情懷。(5)百折不撓、自強不息、不畏艱辛等品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