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課堂導入臺灣近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進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具有一致性、穩定性及連續性,并將“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納入。基本上,涉臺政策論述部份大方向并無太大變動,依然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針對“臺獨”分裂勢力措辭從“高度警惕”變成“堅決反對”,并首次將“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放入政府報告里。總體而論,體現對臺政策堅持原則堅定性,對臺政策具有可預測性、明晰性及針對性。八年級下冊精品海峽兩岸的交往2022背講考八年級下冊第14課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課堂導入評價目標評價任務中考演練創新思維評價目標背講考-八年級下冊同步備課精品系列壹貳叁列舉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意義。知道海協會、海基會,了解“九二共識”及其意義。認識胡錦濤會見連戰、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等史實對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作用。清朝16851945明朝三國元朝1949清朝1895合作研討一:臺灣歷史知多少?清初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荷蘭侵占臺灣設澎湖巡檢司管轄琉球鄭成功收復臺灣設臺灣府管轄臺灣《馬關條約》割臺灣給日本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歸?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根據課本自主學習,快速準確記憶重點問題(4分鐘)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評價任務一1.臺灣問題由來:(1)內戰遺留問題: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推翻國民黨政府;國民黨退往臺灣。(2)美國勢力介入:1950年美國派第七艦隊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時間 人物 政策新中國成立初 毛澤東20世紀5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江澤民2.黨和政府對臺灣問題政策的轉變解放臺灣(武力方式)和平解放;和為上計“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八項主張臺灣的別離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內戰遺留問題: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國民黨敗退臺灣,造成臺灣和大陸的分離。1949年, 蔣介石敗退臺灣,兩岸分離至今。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割占臺灣。1945年抗戰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背景黨和政府不同時期對臺政策新中國成立初期5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和平解放,和為上計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八項主張四點意見,《反分裂國家法》兩岸共同實現民族復興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毛澤東在鄧小平一國兩制科學構想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武裝解放2005年3月4日,胡錦濤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民革、臺盟、臺聯界委員時,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提出了四點意見。2015年,習近平在同馬英九的會面中,強調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兩岸應胸懷民族整體利益,攜手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思考:我國政府不斷調整政策,依據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是什么?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評價任務一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1979年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政府海峽兩岸倡議實行通郵、通航、通商。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評價任務一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政府海峽兩岸倡議實行通郵、通航、通商。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1988年1月,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抵達北京,在八達嶺長城上,他們激動地高呼:“到家了!”1979年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評價任務一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90、911992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政府海峽兩岸倡議實行通郵、通航、通商。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兩會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臺灣海基會成立。1991年,大陸海協會成立。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辜振甫1917—2005汪道涵1915—20051979年1987年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評價任務一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1993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政府海峽兩岸倡議實行通郵、通航、通商。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1992年,兩會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1990年,臺灣海基會成立。1991年,大陸海協會成立。1993年,汪辜會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意義:對促進兩岸關系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1979年1987年90、911992年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評價任務一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1979年1987年90、911992年1993年2005年2015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政府海峽兩岸倡議實行通郵、通航、通商。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1992年,兩會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1990年,臺灣海基會成立。1991年,大陸海協會成立。1993年,汪辜會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胡錦濤會見連戰,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意義:是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見面,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1979年1987年90、911992年1993年2005年2015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政府海峽兩岸倡議實行通郵、通航、通商。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1992年,兩會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1990年,臺灣海基會成立。1991年,大陸海協會成立。1993年,汪辜會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胡錦濤會見連戰,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雙方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了意見。意義: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評價任務一根據課本自主學習,快速準確記憶重點問題(4分鐘)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日益密切的交往評價任務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 1、背景2、表現(1)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人員交往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日益密切的交往評價任務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 大陸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 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 最大島外投資目的地 百萬臺商生活在大陸日益密切的交往評價任務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富春山居圖》(元朝黃公望作)2011年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合璧展出文化同源的心理認同+海峽兩岸整體大環境的利好結合《延禧攻略》講中國傳統文化日益密切的交往評價任務二2005年3月14日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第三條 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的干涉。第五條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第八條 “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待臺灣問題的基本立場?★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和平統一臺灣,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對待臺灣問題的基本立場日益密切的交往評價任務二閱讀材料,思考阻礙海峽兩岸統一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二:1954年12月美蔣間簽訂了“共同防衛條約”,在此期間,美國軍隊進駐臺灣,軍艦游弋臺灣海峽。美國總統杜魯門還違背《開羅宣言》,炮制出所謂“臺灣法律地位未定論”,為“臺灣獨立”制造依據。材料一:所謂“臺灣獨立”,就是主張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主張“臺灣獨立”的分裂活動是從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歸中國版圖后開始的,并且一直延續到今天。“臺獨”活動是臺灣是社會的一個毒瘤。①臺獨分子的分裂活動。②外國反華勢力的阻撓破壞。日益密切的交往評價任務二兩國論一邊一國論阻礙兩岸統一的因素2017年蔡英文(2016—至今)李登輝(1988—2000)陳水扁(2000—2008)蔡英文多次表示,對大陸“善意不變,也不會屈服于壓力”。所謂不會屈服于壓力,至少是指無論大陸怎么堅持“九二共識”,她都不會改變自己否定“九二共識”的立場。那么兩岸關系不會再回到此前和平發展的正軌?國際反華勢力的干涉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日益密切的交往評價任務二特朗普簽署“臺灣旅行法”日益密切的交往評價任務二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強大的綜合國力-根本保證自古是中國的一部分---歷史依據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政策保障港澳回歸--榜樣借鑒兩岸密切往來 人心所向國際反華勢力臺獨勢力《反國家分裂法》---法律保障臺灣問題和港澳問題有什么異同點?其解決方式有什么不同?相同點:都是祖國統一大業問題;解決方式都以“一國兩制”為主不同點:①港澳問題的由來,是由于外國侵略,搶占殖民地,屬于外交問題;臺灣問題的由來,是由于解放戰爭后期,國民黨敗退臺灣,是中國的內政問題。所以對港澳來說,我們是對其恢復行使主權;臺灣則是由分裂到統一的問題。②臺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而在香港和澳門需要派駐軍隊。(2021·江蘇省海安中等專業學校中考真題)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在紀念辛亥革命的過程中,除建構孫中山作為革命先驅的形象外,還增加了“愛國主義者”的內涵。這一變化的現實目的在于( )A.實現民族獨立愿望 B.鞏固辛亥革命成果C.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D.推進祖國統一大業(2021·遼寧撫順·中考真題)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共識”是A.發展兩岸關系、推進和平統一 B.兩岸實現通郵、通航、通商C.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D中考演練(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題)“臺灣任何黨派、團體、個人,無論過去主張過什么,只要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識”指的是( )A.兩岸就開展經濟、文教科技交流達成共識B.兩黨就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達成共識C.兩岸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D.兩岸就直接實現通郵、通航、通商達成共識(2021·廣西百色·中考真題)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識,后稱為“九二共識”。這個共識是A.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B.兩岸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C.反對“臺獨”,武力統一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D中考演練創新思維*********************)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1.(2022·山西·一模)近些年來,“海峽兩岸經濟區論壇”“兩岸經濟合作交流會”“海峽兩岸圖書交流會”“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等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其發展迅速的基礎是A.血濃于水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C.臺當局對“九二共識”的認可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海峽兩岸皆是炎黃子孫,以這種血濃于水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為基礎,“海峽兩岸經濟區論壇”“兩岸經濟合作交流會”“海峽兩岸圖書交流會”“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等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A項正確;材料說的是臺灣問題不是民族自治問題,臺當局對“九二共識”有否認傾向,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原則,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2.(2022·陜西渭南·一模)“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在促進國家統一中產生了巨大作用。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其實踐成果的是( )A.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B.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C.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D.1999年,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答案】A【詳解】據所學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維護民族團結,與“一國兩制”無關,A項符合題意;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1999年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都是“一國兩制”的實踐成果,排除BCD項。故選A項。3.(2022·四川成都·一模)“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居民居住證”(見圖)是為滿足臺灣地區居民在大陸工作、學習、生活、出行便利的需要,保障臺灣居民合法權益而開放申請的居住證,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實施。下列史實與該證件屬于同一主題的是A.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B.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D.2000年,中央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居民居住證反映的是兩岸關系的發展,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也屬于兩岸關系發展的體現,C項正確;“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和“2000年,中央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屬于我國的民族政策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措施,排除AD項;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屬于外交成就,排除B項。故選C項。4.(2022·陜西寶雞·模擬預測)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到:“九二共識”……開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 D.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可知,1992年,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B項正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對臺方針,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是促進臺灣回歸的因素,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5.(2019·山東德州·中考模擬)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A.實現直接“三通”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 D.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B項正確;ACD項與題意不符,故排除。故選B項。6.(2022·山東濟寧·模擬預測)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目前,我國解決“鄉愁”的基本方針是A.武力解決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國共合作 D.民族區域自治【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構想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因此本題正確的選項是B。7.(2019·江蘇·中考模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是A.三民主義B.一個中國C.經濟相互促進、互補互利D.軍事力量強大【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00年3月以來,臺灣政局發生變化。中國共產黨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海峽兩岸的對話和談判,什么都可以談。中國共產黨將與包括臺灣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堅決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圖謀,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努力。所以,“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是一個中國,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故選B。8.(2022·廣東深圳·八年級期末)2021年12月1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公開場合發表涉臺言論:“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同于美日同盟有事”。眾所周知,今日兩岸分離局面開始于1949年4月。當時,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守臺灣。據此分析A.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 B.臺灣問題是中日外交問題C.臺灣問題是中美外交問題 D.臺灣問題是民族事務問題【答案】A【詳解】根據“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守臺灣”可知臺灣問題的出現是由于國共內戰導致的,屬于中國的內政問題,不是中日或者中美外交問題,更不是民族事務問題,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9.(2021·河南焦作·八年級期末)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 )A.實現直接“三通”B.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D.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根本保證,B項正確;2008年海峽兩岸已經實現直接“三通”,排除A項;加強經濟密切合作、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促進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但不是關鍵措施,排除CD項。故選B項。10.(2021·江蘇揚州·八年級期末)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歷史性變化開始于A.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開放措施B.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C.海協會和海基會就“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D.汪辜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答案】A【詳解】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1987年,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開放居民赴大陸探親,標志著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歷史性變化開始于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開放措施,A項正確;B項并沒有打破隔絕狀態,排除B項;C項是1992年,D項是1993年,都在隔絕狀態被打破后發生的,排除。故選A項。二、綜合題11.(2021·湖南湘西·八年級期末)祖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材料三 “我們一貫主張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通過兩岸政治談判解決兩岸間的政治分歧,實現臺灣和祖國大陸的統一。”(1)根據材料一、二回答:香港、澳門分別于何時回歸祖國懷抱?曾經掠去香港和澳門的分別是哪個殖民國家?香港、澳門回歸有何重大意義?(2)香港、澳門回歸充分證明了哪一偉大構想的正確性?這一偉大構想的提出者是誰?(3)當前我國的對臺基本方針是什么?(4)目前影響臺灣回歸祖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香港回歸是1997年7月1日,英國;澳門回歸是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2)一國兩制;鄧小平(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4)“臺獨”勢力和國外反華勢力【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在“一國兩制”的指引下,香港、澳門于1997年7月日和1999年12月20日順利回歸祖國,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是“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成功實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洗雪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極大地推行了祖國統一大業進程,為解決臺灣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曾經掠奪香港是英國,曾經掠奪澳門的是葡萄牙。(2)根據材料二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充分證明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正確性,這一偉大構想的提出者是鄧小平。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提高綜合國力提高,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這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這一政策在香港和澳門問題上,促進香港、澳門回歸。(3)根據所學知識,針對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4)據所學知識,目前臺獨勢力,國際反華勢力是影響臺灣問題回歸的因素。*********************)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1.(2022·山西·一模)近些年來,“海峽兩岸經濟區論壇”“兩岸經濟合作交流會”“海峽兩岸圖書交流會”“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等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其發展迅速的基礎是A.血濃于水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C.臺當局對“九二共識”的認可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2.(2022·陜西渭南·一模)“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在促進國家統一中產生了巨大作用。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其實踐成果的是( )A.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B.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C.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D.1999年,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3.(2022·四川成都·一模)“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居民居住證”(見圖)是為滿足臺灣地區居民在大陸工作、學習、生活、出行便利的需要,保障臺灣居民合法權益而開放申請的居住證,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實施。下列史實與該證件屬于同一主題的是A.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B.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D.2000年,中央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4.(2022·陜西寶雞·模擬預測)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到:“九二共識”……開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 D.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加強經濟文化交流5.(2019·山東德州·中考模擬)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A.實現直接“三通”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 D.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6.(2022·山東濟寧·模擬預測)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目前,我國解決“鄉愁”的基本方針是A.武力解決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國共合作 D.民族區域自治7.(2019·江蘇·中考模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是A.三民主義B.一個中國C.經濟相互促進、互補互利D.軍事力量強大8.(2022·廣東深圳·八年級期末)2021年12月1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公開場合發表涉臺言論:“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同于美日同盟有事”。眾所周知,今日兩岸分離局面開始于1949年4月。當時,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守臺灣。據此分析A.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 B.臺灣問題是中日外交問題C.臺灣問題是中美外交問題 D.臺灣問題是民族事務問題9.(2021·河南焦作·八年級期末)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 )A.實現直接“三通”B.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D.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0.(2021·江蘇揚州·八年級期末)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歷史性變化開始于A.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開放措施B.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C.海協會和海基會就“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D.汪辜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二、綜合題11.(2021·湖南湘西·八年級期末)祖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材料三 “我們一貫主張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通過兩岸政治談判解決兩岸間的政治分歧,實現臺灣和祖國大陸的統一。”(1)根據材料一、二回答:香港、澳門分別于何時回歸祖國懷抱?曾經掠去香港和澳門的分別是哪個殖民國家?香港、澳門回歸有何重大意義?(2)香港、澳門回歸充分證明了哪一偉大構想的正確性?這一偉大構想的提出者是誰?(3)當前我國的對臺基本方針是什么?(4)目前影響臺灣回歸祖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臺灣問題的由來 (1)1949年,解放戰爭,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并長期占據臺灣。 (2)1950年,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對臺政策的演變 (1)毛澤東:新中國成立以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2)鄧小平:在“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基礎上, 形成了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3)江澤民:1995年1月,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 八項主張 (4)胡錦濤:2005年3月,提出四點強硬的反“臺獨”主張;2005年3月14日,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5)習近平:2015年3月,提出對臺 “四個堅定不移” 原則兩岸交往的史實 (1) 1979年,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 (2) 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 (3) 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⑧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 (4) 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即⑨ “九二共識” ,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5) 1993年,“汪辜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并就開展兩岸經濟、文教科技交流達成共識。 (6) 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 八項主張 。 (7)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 連戰 訪問中國大陸,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定。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8) 2008 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 (9)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 馬英九 在新加坡會面。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 兩岸關系歷史性 的一頁。日益密切的交往 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 “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拓展延伸】1、兩岸統一的因素:①有利因素:A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完成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愿望C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D“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E《反分裂國家法》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F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②不利因素:A“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B國際反華勢力的干涉2、對兩岸統一的認識①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任何國家不得干涉;②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大勢所趨,是民心所向,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撓;③一個中國是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分裂祖國活動注定要失敗;④我們要堅定信念,為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而努力。3、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不同點香港問題、澳門問題是歷史上殖民主義侵略遺留下來的,分別屬于中英、中葡之間的問題;臺灣問題是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屬于中國內政,不允許外國干涉。4、臺灣與祖國大陸的三次分離,兩次回歸①第一次分離:明朝末年,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臺灣。②第一次回歸: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1885年清政府設臺灣省,加強對臺灣的管轄③第二次分離:1895年日本通過中日《馬關條約》割占臺灣。④第二次回歸: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⑤第三次分離: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垮臺,蔣介石逃往臺灣,造成臺灣與大陸分離至今1.(2021·江蘇·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八年級期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遠不忘。”在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當“詩人總理”溫家寶深情地朗誦這首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詩作時,會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首詩歌反映的歷史事實是( )A.人民解放戰爭后臺灣與大陸分離 B.香港被割占C.澳門被占據 D.20世紀90年代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遠不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目給出的這首詩反映了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先生在解放戰爭后國民黨敗退臺灣與大陸的分隔情況下的痛苦及對祖國大陸親人的思念。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臺灣與大陸的分隔,不是香港被英國割占,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臺灣與大陸的分隔,不是澳門被葡萄牙占據,排除C項;香港、澳門回歸祖國與詩中“大陸不可見”“故鄉不可見”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2.(2021·河北邯鄲·九年級期中)下圖文件發表于1979年。該文件發表,表明( )A.對臺政策轉變為和平統一 B.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C."一國兩制"構想已在臺灣實施 D.祖國統一大業完成【答案】A【詳解】1978年12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討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臺灣同胞書》,1979年1月1日文告正式發表。以《告臺灣同胞書》為標志,和平統一方針得以確立,《告臺灣同胞書》是我們黨和政府解決臺灣問題方針政策劃時代的里程碑。《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表明對臺政策轉變為和平統一,A項正確;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是1992年,排除B項;“一國兩制”構想在臺灣還未實施,排除C項;祖國統一大業還未完成,排除D項。故選A項。3.(2021·天津東麗·八年級期中)下列選項中,前后搭配正確的一項是A.香港——葡萄牙強行割占和租借B.澳門——1997年7月1日順利回歸祖國C.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D.海峽兩岸全面實現直接、雙向的通航、通郵、通商——阻礙了兩岸經濟的發展【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陸的對臺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項正確;香港是英國強行割占和租借的,排除A項;香港于1997年7月1日順利回歸祖國,排除B項;海峽兩岸全面實現直接、雙向的通航、通郵、通商促進了兩岸經濟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4.(2021·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八年級期中)“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識”是( )。A.和平統一祖國 B.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C.加強兩岸交流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答案】D【詳解】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D項正確;ABC項不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排除ABC項。故選D項。5.(2021·河南·鄭州市第七十九中學八年級期中)總結歸類、提煉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某班歷史興趣小組在自主學習時,從網絡上收集了以下幾幅圖片,這組圖片的主題應該是( )A.西部大開發 B.各民族共同繁榮 C.港澳回歸 D.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圖一是青藏鐵路線路圖,反映是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歷史機遇。圖二是1984年,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反映的是澳門回歸。圖三是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反映的海峽兩岸關系。故三體圖片反映的主題是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D正確;西部大開發、各民族共同繁榮只適合第一幅圖,排除AB;港澳回歸只適合第二幅圖,排除C。故選D。6.(2021·山東·德州市第九中學八年級期中)1986年4月,《血戰臺兒莊》在香港舉行首映式。萬民爭看,轟動香港。蔣經國說:“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臺灣)相應也要作些調整。”1987年臺灣政策的“調整”體現在( )A.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 B.兩岸達成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C.實行“三不”政策 D.成立了“海基會”【答案】A【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允許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兩岸隔絕的狀態開始被打破,A正確,C排除;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B排除;1990年臺灣成立“海基會”,1991年大陸成立“海協會”,D排除。故選A。7.(2021·山西呂梁·八年級期中)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上述材料表明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實施“一國兩制”方針C.加強兩岸經濟交流 D.增強我國的軍事力量【答案】A【詳解】據材料可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材料表明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A正確;實施“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方針,B不符題意;材料未涉及兩岸經濟交流的內容,主旨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C錯誤;材料未涉及我國軍事力量,D錯誤。8.(2021·福建三明·八年級期中)中國政府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一國兩制”構想,其總體目標是為了A.解決香港回歸問題B.解決澳門回歸問題C.用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D.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答案】D【詳解】依據所學可知,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國兩制”解決臺灣、香港和澳門問題。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故D符合題意;解決香港回歸問題、解決澳門回歸問題、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都是為了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9.(2021·河南·鄭州市第七十九中學八年級期中)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上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告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材料反映出黨和政府在對臺問題上( )A.通過“一國兩制”構想解決臺灣問題 B.順應時代變化不斷調整統一臺灣政策C.通過實行改革開放決策推進祖國統一 D.堅決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答案】B【分析】【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解放臺灣……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可知,材料反映出黨和政府在對臺問題上的政策演變,故B符合題意;通過“一國兩制”構想解決臺灣問題是為了推動祖國統一,通過實行改革開放來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堅決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體現了黨和國家實現國家統一的強烈態度,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10.(2021·山東·武城縣實驗中學八年級期中)1992年,海峽兩舉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九二共識”。它的核心內容是A.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 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開展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 D.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可知,隨著海峽兩岸交流日趨密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因此“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B,B項符合題意;A項是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排除;C項不屬于“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排除;D項是發生在2008年,排除。故選B。*********************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臺灣問題的由來 (1)1949年,解放戰爭,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并長期占據臺灣。 (2)1950年,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對臺政策的演變 (1)毛澤東:新中國成立以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2)鄧小平:在“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基礎上, 形成了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3)江澤民:1995年1月,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 八項主張 (4)胡錦濤:2005年3月,提出四點強硬的反“臺獨”主張;2005年3月14日,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5)習近平:2015年3月,提出對臺 “四個堅定不移” 原則兩岸交往的史實 (1) 1979年,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 (2) 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 (3) 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⑧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 (4) 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即⑨ “九二共識” ,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5) 1993年,“汪辜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并就開展兩岸經濟、文教科技交流達成共識。 (6) 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 八項主張 。 (7)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 連戰 訪問中國大陸,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定。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8) 2008 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 (9)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 馬英九 在新加坡會面。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 兩岸關系歷史性 的一頁。日益密切的交往 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 “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拓展延伸】1、兩岸統一的因素:①有利因素:A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完成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愿望C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D“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E《反分裂國家法》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F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②不利因素:A“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B國際反華勢力的干涉2、對兩岸統一的認識①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任何國家不得干涉;②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大勢所趨,是民心所向,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撓;③一個中國是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分裂祖國活動注定要失敗;④我們要堅定信念,為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而努力。3、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不同點香港問題、澳門問題是歷史上殖民主義侵略遺留下來的,分別屬于中英、中葡之間的問題;臺灣問題是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屬于中國內政,不允許外國干涉。4、臺灣與祖國大陸的三次分離,兩次回歸①第一次分離:明朝末年,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臺灣。②第一次回歸: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1885年清政府設臺灣省,加強對臺灣的管轄③第二次分離:1895年日本通過中日《馬關條約》割占臺灣。④第二次回歸: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⑤第三次分離: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垮臺,蔣介石逃往臺灣,造成臺灣與大陸分離至今1.(2021·江蘇·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八年級期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遠不忘。”在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當“詩人總理”溫家寶深情地朗誦這首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詩作時,會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首詩歌反映的歷史事實是( )A.人民解放戰爭后臺灣與大陸分離 B.香港被割占C.澳門被占據 D.20世紀90年代香港、澳門回歸祖國2.(2021·河北邯鄲·九年級期中)下圖文件發表于1979年。該文件發表,表明( )A.對臺政策轉變為和平統一 B.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C."一國兩制"構想已在臺灣實施 D.祖國統一大業完成3.(2021·天津東麗·八年級期中)下列選項中,前后搭配正確的一項是A.香港——葡萄牙強行割占和租借B.澳門——1997年7月1日順利回歸祖國C.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D.海峽兩岸全面實現直接、雙向的通航、通郵、通商——阻礙了兩岸經濟的發展4.(2021·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八年級期中)“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識”是( )。A.和平統一祖國 B.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C.加強兩岸交流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5.(2021·河南·鄭州市第七十九中學八年級期中)總結歸類、提煉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某班歷史興趣小組在自主學習時,從網絡上收集了以下幾幅圖片,這組圖片的主題應該是( )A.西部大開發 B.各民族共同繁榮 C.港澳回歸 D.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6.(2021·山東·德州市第九中學八年級期中)1986年4月,《血戰臺兒莊》在香港舉行首映式。萬民爭看,轟動香港。蔣經國說:“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臺灣)相應也要作些調整。”1987年臺灣政策的“調整”體現在( )A.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 B.兩岸達成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C.實行“三不”政策 D.成立了“海基會”7.(2021·山西呂梁·八年級期中)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上述材料表明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實施“一國兩制”方針C.加強兩岸經濟交流 D.增強我國的軍事力量8.(2021·福建三明·八年級期中)中國政府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一國兩制”構想,其總體目標是為了A.解決香港回歸問題B.解決澳門回歸問題C.用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D.實現祖國統一大業9.(2021·河南·鄭州市第七十九中學八年級期中)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上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告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材料反映出黨和政府在對臺問題上( )A.通過“一國兩制”構想解決臺灣問題 B.順應時代變化不斷調整統一臺灣政策C.通過實行改革開放決策推進祖國統一 D.堅決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10.(2021·山東·武城縣實驗中學八年級期中)1992年,海峽兩舉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九二共識”。它的核心內容是A.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 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開展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 D.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考)-【當堂考試】(學生版).docx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考)-【當堂考試】(教師版).docx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背)-【背誦清單+對點訓練】(學生版).docx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背)-【背誦清單+對點訓練】(教師版).docx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講)-八年級歷史下冊同步教學精品課件(部編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