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教學說課設計說課題目 骨的特性與骨的成分之間的關系 年級及學科 七年級生物說課教師 姓名 性別 女 年齡 職稱/職務學歷/學位 本科 聯系電話 Email學校全稱 麻栗坡縣楊萬中學通訊地址 麻栗坡縣楊萬鄉楊萬中學 郵編 663607實驗創新點或實驗不足與改進 實驗創新點:骨的脫鈣實驗所需時間長,因此在做骨的燃燒實驗前便將魚肋骨浸泡于鹽酸中,節約實驗時間。 實驗不足:學生自主探究、自學能力不強,合作學習效率不高;部分學生實驗時課堂紀律差,自覺性弱。 改進:實驗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緊密聯系;制定相應的規則,具體的討論細則,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性。實驗原理或實驗設計思路 實驗原理:有機物能夠燃燒,但不溶解于酸;無機物與鹽酸發生化學變化,會生成溶于水的物質,但不能燃燒,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兩類,蛋白質,糖類,脂肪和維生素是有機物;鈣,鐵,鋅是無機物,有機物具有柔軟的特性,無機物具有硬而脆的特性。說 課 稿 教學內容 探究骨的特性與骨的成分之間的關系選自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八章第三節人體概述中的探究實驗。本實驗包括兩個實驗: 實驗一:骨的燃燒 實驗二:骨的脫鈣 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骨的特性與骨成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骨的特性與骨成分之間的關系。 2、學會鑒定骨成分的方法。 能力目標:1、通過燃燒和溶解實驗,學會鑒定骨的成分。 2、培養學生的實驗、分析、探究、合作能力、創新和實踐精神。 情感態度目標:1、自覺養成坐、立、行的正確姿勢。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骨的成分是決定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 教學難點:鑒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與特性之間的關系。 學情分析 本探究實驗的教學對象為七年級學生,七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動手動腦,樂于參與活動,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已具備基本的生物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科學探究方法,有一定的動手能力,為實驗打下一定的基礎,但理解、分析和表達的能力普遍不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用具和材料:魚肋骨、酒精燈、小燒杯、鑷子、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清水、白紙。 分組:學生三人一組 教學課時 一個課時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做中學。 學習方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觀察、分析和總結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導入 利用提問導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解實驗原理 有機物能夠燃燒,但不溶解于酸;無機物與鹽酸發生化學變化,會生成溶于水的物質,但不能燃燒,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兩類,蛋白質,糖類,脂肪和維生素是有機物;鈣,鐵,鋅是無機物,有機物具有柔軟的特性,無機物具有硬而脆的特性。 (三)講解實驗注意事項 1、實驗材料的選擇; 2、安全使用酒精燈; 3、骨燃燒放在酒精燈的外焰; 4、鹽酸有腐蝕性不能用手觸摸浸泡在稀鹽酸中的骨,取出骨后一定要用清水反復沖洗掉鹽酸,以免灼傷皮膚。 (四)播放骨的燃燒與骨的脫鈣實驗視頻,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五)講解實驗步驟 1、骨的燃燒實驗步驟:鑷子夾骨 煅燒 看顏色聞氣味 灰白色 敲打 與未煅燒骨對比。 2、骨的脫鈣實驗步驟:取骨浸泡(10%的鹽酸) 看現象(15分鐘后) 用鑷子取出 清水清洗 擦干 彎折 與未浸泡骨對比。 (六)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自己動手完成骨的燃燒和骨的脫鈣兩個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記錄實驗現象。 (九)小組表達交流,得出結論 骨的成分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有機物使骨柔軟,無機物使骨脆硬。總結實驗過程中的得失,同時學會分享、表達與交流。 (十)整理桌面 將實驗室的桌面整理整齊,打掃干凈。 九、板書設計 骨:有機物 使骨柔軟 無機物 使骨脆硬 十、教學反思與評價 本實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積極思考,樂于探究,收獲一定的知識,但部分學生做實驗時課堂紀律差,動手操作能力弱,在以后的實驗教學中會更加關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