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的血液循環》教學設計【設計依據與構想】本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利用探究性學習方法,發揮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增強課堂活力。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蘇教版七下第十章第二節的內容,在學習了血液和血型等知識的前提下,講述了血管及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為血液循環的途徑做鋪墊,在全章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立足課堂的同時,我的設計出發點是:堅持“一種理念”——育人為本,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營造“一種氣氛”——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愉快、輕松、有序、和諧;建立“一種關系”——互相學等互助的師生關系;做到“三個淡化”——淡化教師說教、淡化理論灌輸、淡化知識記憶。【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好奇心濃,思維敏捷,但抽象思維略有不足,在課堂上他們喜歡自己動手,不喜歡老師的空洞說教,拒絕老師將思想強加給他們,因此要盡可能滿足學生自我探究、小組討論模式來學習新知,在教學中盡可能運用多種手段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化。【教材分析】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區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特點;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2)能力目標1.通過視頻播放,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總結概括的能力;2.通過對心臟的觀察實驗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珍愛生命,明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二、教學 ( http: / / / jx / index / index_2.html )重點1.區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特點;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三、教學 ( http: / / / jx / index / index_2.html )難點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教學策略】本節課綜合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以啟發、探究法為主,讓學生充分的觀察、在思考中獲取生物學的新知識。本節課我的教學思路基本上是:(1)引導學生,從視頻中得到答案,把三種血管從七個方面進行比較,這樣獲得的知識更具有直觀性,同時可以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和深刻印象;(2)盡量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調動手、腦、口、眼多種感官,使知識的呈現更加鮮活、自然、生動,根據學習目標設計相關問題,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3)理解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增強珍愛生命的意識;(4)借助課件、模型、視頻,化解難點。【教學方法】(一)教學 ( http: / / / jx / index / index_2.html )方法:1.表格式—逐步引導,逐漸深入。2.直觀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體課件展示。3.探究式—發現問題,尋求規律。(二)學法指導:1.分組探究法2.歸納總結法3.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課前準備】心臟模型12個、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回答問題 以簡單的提問,導出本節課的內容。“你知道血液在哪里流動嗎?血液流動的動力是什么?” 學生盡快進入狀態,初步了解本節課所學的知識。二、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1.思考并回答。2.觀看視頻資料,學習三種血管的特點3.合作探究三種血管,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完成表格。 1.展示三種血管的出血圖片,引出不同的出血情況,傷及不同的血管。2視頻播放,動畫形象生動,加深學習印象。3.教師設計表格,由學生完成,教師引導 形成表格,便于對比,小組討論,全員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記憶。三、探究活動:觀察心臟模型 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心臟模型,并嘗試解決提出的問題。 巡視學生觀察情況,適當指導 利用生物模型采用直觀教學,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找到答案,加深記憶。四、小組間表達與交流,掌握心臟的基本結構及功能: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左心室一一連通主動脈 左心房一一連通肺靜脈右心房一一連通上下腔靜脈右心室一一連通肺動脈 2、防止血液倒流的結構動脈瓣一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房室瓣一位于心房與心室之間 1.嘗試回答大屏幕上所示的問題,交流各組的不同答案。依次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采用小組評分式的方式進行回答問題,針對同一問題,各小組派代表展示不同組的討論結果。2.解釋順口溜的內涵 教師及時點評,與學生共同總結探究結果。創編順口溜“上房下室,同側相通,房連靜、室連動,瓣膜防倒流” 學生自主探究,相互討論,能更好理解有關心臟結構和功能。教師的適當點評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順口溜的應用讓學生的記憶變輕松五、課堂小結、鞏固練習 和老師一起回顧本節課主要知識,做導學案上的習題 教師點評 強化記憶,當堂內容,當堂評價,做到及時評價。六、知識應用 和教師一起討論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危害,如何保護心臟、血管 展示“陽光運動”的多組圖片,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結束語:生命是可貴的,身體要健康,必須要有強健的心臟,讓我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做一個陽光少年!加油,同學們! 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板書設計】第二節 人體的血液循環一、血管(學生作圖)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心臟(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左心房(肺靜脈)(肺動脈 ) 右心室 左心室 (主動脈)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