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4 二氧化碳第1課時 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質第2課時 二氧化碳的制取10———讓學習更有效!知識點一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是由大量CO2分子構成的,每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CO2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空氣中CO2的體積分數 對人體的影響1% 感到氣悶、頭暈、心悸4%~5% 感到氣悶、頭痛、眩暈10%以上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說明:CO2本身沒有毒性,但CO2不供給呼吸,在空氣中的含量約占0.04%,當空氣中CO2含量超過正常含量時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知識點二 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物理性質:a.常態下無色.無味的氣體b.比空氣的密度大(1.977克/升)c.能溶于水(1:1)d。在加壓和降溫冷卻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會液化成無色液體,甚至會變成雪花狀固體。通常把固體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化學性質: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供給呼吸,一般也不支持燃燒,高溫條件下,單質碳也能奪取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使其還原為一氧化碳:C+CO2=2CO;a.二氧化碳使蠟燭熄滅實驗,下面的先滅,上面的后滅。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b.與水的反應:二氧化碳通人水里后,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加熱后,紅色液體又變成紫色。CO2 + H2O === H2CO3(碳酸不穩定易分解)紫色石蕊試劑變紅H2CO3 ==== H2O + CO2 加熱時,紅色的石蕊又變成了紫色c、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CaCO3:CO2 + Ca(OH)2 = CaCO3 ↓+ H2O像在敞口容器里久置的石灰水表面會“長出”一層白色的硬膜以及剛用石灰漿抹過的墻壁,過一兩天會“出汗”現象都可以用此方程式表示。此反應可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但吸收二氧化碳一般用濃堿(氫氧化鈉等)溶液。用途性質 用途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能溶于水(通常情況下,1體積水約溶解1體積CO2) 制汽水加壓降溫可變成無色液體,甚至變成雪狀固體(干冰),干冰易吸熱升華 做制冷劑(人工降雨,冷藏食物)化學性質 通常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滅火與水反應:H2O+CO2===H2CO3(不穩定)與石灰水反應:Ca(OH)2+CO2===CaCO3↓+H2O 使石灰漿抹的墻壁加速硬化高溫氧化性:CO2+C2CO 工業制取CO氣體光合作用:CO2+H2O葡萄糖+O2 維持自然界生命活動,溫室肥料用CO2、H2O、NaCl等生產純堿(Na2CO3) 化工原料【避錯指南】(1)CO2能溶于水和CO2能與水反應,兩者有著本質差異,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2)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H2CO3 (使石蕊試液變紅),生成的碳酸不穩定,H2CO3=== CO2+H2O,故H2CO3只能存在于稀溶液中。(3)Ca(OH)2用于檢驗CO2;NaOH用于吸收CO2氣體。下圖所示的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是( )C.C. D.收集一礦泉水瓶的二氧化碳,再向瓶內倒入適量的紫色石蕊試液,迅速擰緊瓶蓋密封,震蕩。震蕩后能看到的現象是( )A. 礦泉水瓶變癟B. 生成了碳酸C. 溶液顯藍色D. 溶液中冒出氣泡在科學拓展課中,甲同學向兩個充滿CO2氣體的塑料瓶中分別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蓋緊瓶蓋后充分振蕩,結果發現兩個塑料瓶都變癟。他認為據此實驗現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與CO2發生反應。(1)乙同學認為上述判定方法還存在不嚴密之處。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兩同學根據B瓶中出現的渾濁現象,判定Ca(OH)2與CO2發生了反應,提出了可以從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的角度去判斷。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發生了反應。在排除了(1)中的干擾因素后。接下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兩組點燃的蠟燭上(如圖甲),觀察發現A組實驗高處燭焰先熄滅,B組實驗低處燭焰先熄滅。為了探究玻璃罩中燭焰熄滅順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組為研究對象進行如下實驗。實驗一:將6個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鐵絲上,點燃蠟燭,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圖乙),分別記下各容器內石灰水變渾濁所需的時間。多次重復實驗獲得數據如表。實驗二;將3支溫度計分別掛在小玻璃罩內不同位置(如圖丙),點燃蠟燭,一段時間后發現溫度計①示數明顯增大,溫度計②③示數增大不明顯。(1)根據實驗一的結果,推測A組實驗高處燭焰先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_。 (2)實驗二研究的問題是________。 (3)結合本實驗的研究結果,對B組實驗現象做出簡要解釋:________。容器編號 1 2 3 4 5 6平均時間/秒s 3.2 3.8 5.0 7.1 11.1 19.0如圖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觀察塑料瓶的變化。請問:(1)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_;(2)實驗操作中,旋緊瓶蓋后,還需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3)最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4)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應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B. 制作碳酸飲料的原料C. 舞臺制霧時作制冷劑D. 火災發生時作滅火劑2020年5月11曰媒體報道,我國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超臨界二氧化碳既有氣態二氧化碳的性質,又有液態二氧化碳的性質。下列有關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屬于氧化物 B. 具有可燃性 C. 有一定毒性 D. 有很強的腐蝕性據報道,今年5月,某貨輪在維修期間因操作失誤發生事故,大量二氧化碳從船用滅火裝置中泄漏進入船艙,造成人員傷亡。(1)二氧化碳能滅火反映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有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2)這次意外發生,搶險人員向船艙噴水,以降低艙中二氧化碳濃度,其原理是________。知識點一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1)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一般不用其他藥品代替的理由:①不用Na2CO3等代替大理石,是因為它們與鹽酸反應速率太快,不便于收集和控制; ②不用濃鹽酸, 因為濃鹽酸易揮發出HCl氣體使CO2不純;③不能用H2SO4代替鹽酸,是因為H2SO4與CaCO3反應生成微溶的CaSO4會覆蓋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應的繼續進行。(2)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3)制取裝置如圖所示:(4)收集:CO2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CO2氣體。收集氣體時,導氣管應伸到集氣瓶底部以排盡集氣瓶中的空氣,使收集到的氣體純度較高。(5)操作步驟:①按要求連接好儀器;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向反應器中裝入大理石;④向長頸漏斗中注入稀鹽酸;⑤收集氣體;⑥驗滿。(6)CO2氣體的驗證①檢驗方法:將生成的無色、無味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該氣體為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②驗滿的方法:將一根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要伸入瓶內),如果木條立即熄滅,則CO2氣體已集滿。知識點二 實驗室制取氣體一般思路1.裝置的選擇①根據藥品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裝置。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固體與固體反應,需加熱 固液體反應,不用加熱 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 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 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②根據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選擇收集裝置。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還應注意三點:a.所收集的氣體若有毒性,能用排水法就不要用排空氣法,以防污染空氣。b.導管必須伸到集氣瓶底部,這樣才能把集氣瓶內的氣體充分排凈。c.如果不知道所收集氣體的密度,可計算其相對分子質量,再與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29比較,比29大的密度就比空氣的大,比29小的密度就比空氣的小。③萬能瓶 2.氣體的干燥和凈化在實驗室制取的各種氣體中,常含有少量的酸霧、水蒸氣和其他氣體雜質,需經過凈化和干燥后才能得到較純凈的氣體。①實驗裝置常用的干燥及凈化裝置主要有洗氣瓶、于燥管和U形管(如圖所示)。②氣體的干燥選用干燥劑應根據氣體的性質和干燥劑的性質而定,其原則是干燥劑只能吸收氣體中的水分,而不能與氣體發生反應。如表中常見氣體的干燥劑:干燥劑 可干燥的氣體 不能干燥的氣體濃硫酸 H2、O2、CO、HCl等中、酸性氣體 不能干燥堿性氣體,如NH3無水硫酸銅(CuSO4) 、氯化鈣(CaCl2) H2、O2、CO、CO2、HCl等 能干燥絕大多數氣體,NH3除外氫氧化鈉固體或生石灰 H2、O2、CO等中堿性氣體 不能干燥酸性氣體,如CO2、SO2、HCl、H2S等。③二氧化碳氣體的凈化雜質:HCl(用飽和小蘇打溶液去除)、H2O(用濃硫酸去除)先除去HCl,再除去H2O。 【避錯指南】1.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CO2本身沒有毒性,但CO2不能供給呼吸。空氣中CO2的含量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輕則氣悶、頭痛,重則神志不清,甚至死亡。【特別提示】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必須做燈火試驗,即點一支蠟燭放進去,看蠟燭是否熄滅或火焰是否明顯減小來簡單判斷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能讓人安全進入。2.溫室效應的產生、危害及防治措施①溫室效應: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森林遭到破壞,從而使大氣中CO2的含量不斷上升,它能像溫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樣,使地面吸收的太陽光不易散失而使得全球變暖,這種現象叫溫室效應。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有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②危害:全球變暖可能導致兩極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沒部分沿海地區;也會導致土地沙漠化、沙塵暴、農業減產等。③減少大氣中CO2含量的措施a.改善燃料結構: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更多使用清潔能源,如太陽能、核能、風能、潮汐能等。b.增強大自然的自凈能力,如大力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森林等。3.對二氧化碳性質認識存在的錯誤(1)在通常情況下,CO2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因此CO2可用于一般可燃物燃燒的滅火,但CO2卻能支持鈉、鎂、鋁等活潑金屬的燃燒,所以,由活潑金屬燃燒而引起的火災就不能用CO2滅火。(2)雖然CO2能溶于水,但在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只能溶解1體積CO2,其溶解量很小,因此,除去CO2氣體時,通常將氣體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3)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而將CO2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石蕊試液也變為紅色,是因為CO2與石蕊試液中的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并不是CO2使之變紅。下圖是實驗室用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并驗證其性質的實驗裝置圖,試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裝置B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2)裝置D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實驗說明二氧化碳的性質有:______。(填序號)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密度大:②二氧化碳不燃燒;③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3)實驗室用裝置E來收集氫氣時,氫氣應從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4)裝置F也可以于制取氧氣,其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若E中裝滿水用來收集氧氣,則氣體應從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實驗表明,不能用塊狀大理石與稀硫酸制取CO2氣體,而能用大理石粉末與稀硫酸制取CO2氣體。由此得出的合理結論是( )A. 塊狀大理石不能和稀硫酸反應B. 塊狀大理石與大理石粉末的化學性質不同C. 反應物之間接觸面積越大,越有利于反應的進行D. 塊狀大理石與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間電子的結合狀況不同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①向長頸漏斗中注入稀鹽酸;②向容器中放入幾小塊石灰石;③按要求裝好儀器;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⑤收集氣體。其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③①②⑤ C. ③④②①⑤ D. ③④①②⑤為探究的化學性質,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以下是老師提供的一些實驗裝置。 (1)實驗室制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2)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收集裝置為_______(填字母);(3)如果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石灰水中,可可觀察到現象是_______,有關方程式為_______。實驗室收集、驗滿二氧化碳的操作,正確的是( )A. 收集 B. 驗滿C. 收集 D. 驗滿證明空氣中含有CO2氣體,最合理的做法是( )A. 仔細聞空氣,是否有二氧化碳氣味B. 通過吸管往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吹氣,石灰水變渾濁C. 用打氣筒向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壓入空氣,石灰水變渾濁D. 燃著的木條放在空氣中觀察是否熄滅如圖是某同學“制取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實驗的主要步驟,其中操作不正確的是( )A. 加入藥品 B. 檢查裝置氣密性C. 收集氣體 D. 驗滿我州地處武陵山區,具有豐富的天然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資源,純度高、硬度大,是優質的建筑材料.為測定某地天然大理石中碳酸鈣的含量(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成員取25g樣品,加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測得的實驗數據如圖所示(1)求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________(2)所加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某興趣小組為測定某品牌鈣片中碳酸鈣含量,取某品牌鈣片10克放入燒杯中,每次加入50克稀鹽酸充分反應后并用電子天平稱量,記錄實驗數據如下。(除碳酸鈣外其他雜質不與鹽酸反應,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I=CaCl+H2O+CO2↑) (1)表格中m的數值為______;(2)計算出該品牌鈣片中CaCO3的質量分數(要有計算過程)______;(3)經過分析討論,同學們覺得這樣測得的結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可多選)A.水會蒸發B.鹽酸會揮發C.鈣片沒有充分研磨加入稀鹽酸次數 0 1 2 3 4燒杯和所稱物質總質量/克 150 198.9 247.8 297.8 m為測定某石灰石礦中碳酸鈣的含量,興趣小組同學稱取12.5g石灰石礦樣品粉末于燒杯中,將80g稀鹽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應,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雜質不溶于水,也不參與反應,生成的氣體全部逸出): (1)石灰石礦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總質量為________g。 (2)該石灰石礦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3)第三次實驗結束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填化學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燒杯中剩余物的質量(g) 30.5 48.5 68.1 88.1在下列中學化學實驗常見的實驗裝置中。(1)請寫出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②______。(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填序號),為驗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在甲、乙兩個等體積的塑料瓶中,分別盛有等體積的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水,用圖示兩種方法收集滿二氧化碳后,旋緊瓶蓋振蕩,會看到 瓶變癟______(填“甲”、“乙”或“甲乙”)。同時,還會看到甲乙兩瓶中的紫色石蕊試液變色,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變化產生的原因:_________。(3)在常溫下,用亞硫酸鈉固體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氣體,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由于二氧化硫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的有毒氣體,所以應用E裝置進行收集,以便將尾氣吸收處理,避免造成大氣污染,則發生裝置的導管應與E裝置的管相連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氣法進行收集。用排水集氣法能否收集到二氧化碳氣體呢?小明利用如圖甲裝置進行實驗。(1)利用石灰石與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發生裝置應選擇圖乙中的________裝置。(2)當集氣瓶中收集到半瓶二氧化碳時,關閉止水夾,靜置一段時間后發現集氣瓶中液面升高,試解釋其原因:________。(3)氣體收集過程中,能觀察到集氣瓶中液面逐漸下降。小紅認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會減慢收集的速度。為了檢驗她的猜想,則應增設的一組實驗為________。小金同學想證明土壤中存在有機物,并想測定其含量,查閱文獻后得知,有機物可以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1)用天平稱取少量新鮮土壤,記錄質量為M1;(2)把他們放在鐵絲網上用酒精燈灼燒,如圖所示;(3)用一個干冷的燒杯罩在土壤上,觀察發現有_____現象;(4)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土壤上,觀察發現有_____現象;(5)待土壤冷卻后測得質量為M2,小金認為有機物的質量就是M1-M2,同桌小明則認為該方案考慮不周,需要對其中一個步驟進行修改,請寫出修改的內容_____。小濱同學欲進行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并開展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研究:(1)選擇裝置:制備二氧化碳時選用裝置B而不用裝置A,其優點在于______________;用裝置C收集時,空氣從________(選填“x”或“y”)端排出。(2)選擇藥品:按如表進行實驗,取等質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雜質不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1所示。圖中甲對應實驗________(選填Ⅰ、Ⅱ、或Ⅲ),不選用丙對應實驗藥品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質研究:將二氧化碳通入如圖2所示的裝置,發現下端木條先熄滅,由此可以驗證CO2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編號 藥品Ⅰ 塊狀大理石、10%H2SO4溶液Ⅱ 塊狀大理石、7%HCl溶液Ⅲ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某校課外活動小組,欲測定一待旅游開發的巖洞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假設洞內空氣中不含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酸性氣體)。進行了如圖實驗:(1)取樣。他們準備從巖洞的底部取樣,請你設計用廣口瓶從洞中取回一瓶空氣樣品的方法________ (2)測定用150mL的注射器從廣口瓶中抽取100mL氣樣,按上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若乙裝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且實驗結束后,量筒內水的體積為99mI,此數據是______的體積數(用序號填寫) A.二氧化碳B.氮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C.空氣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氣體(3)計算:洞底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________ (4)巖洞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和正常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以下裝置可用來制備氫氣中,具有隨開隨停功能的是( )①;②;③;④;⑤;⑥A. ①②⑤ B. ②③ C. ②④ D. ④⑥根據啟普發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試管制簡易的氣體發生器(見下圖)。將試管浸入燒杯或從中取出,可以控制反應的進行。下列氣體的制取宜使用該裝置的是( )A. 用碳酸鈉固體與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B. 用鐵粉與稀硫酸制氫氣C. 用二氧化錳(粉末)與雙氧水制氧氣 D. 用碳酸鈣(塊狀)與稀鹽酸制二氧化碳1.小金通過實驗室制取和牧集二氧化碳的方法獲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接著利用這瓶二氧化碳氣體完成了圖示實驗觀察到蠟燭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為塊狀大理石和稀硫酸B. 實驗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C. 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D. 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蠟燭的燃燒2.下列關于CO2的實驗室制法及性質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制CO2的藥品 B.發生裝置 C.收集裝置 D.比較CO2與空氣的密度3.常見的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如下圖,實驗室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其中能選用的裝置是( )A. B. C. D.4.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A. CO有毒且無色無味,使用燃氣時要注意室內通風B. CO2作為氣體肥料在農業生產中有廣泛應用C. N2充入食品包裝袋中可起防腐作用D. CH4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合反應5.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強的溶劑,被譽為“綠色環保溶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超臨界CO2流體性質特殊,因此,與干冰的化學組成不同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它參與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環③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容易燃燒④超臨界CO2流體可代替許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劑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6.下列有關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說法錯誤的是( )A. 裝置①可作為CO2的發生裝置 B. 裝置②干燥O2時,氣體由a管進b管出C. 裝置③可用作O2的收集裝置 D. 裝置④是收集CO2氣體的驗滿方法7.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下列四個實驗裝置,試圖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說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其中肯定無法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B.C. D.8.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及驗證其性質的實驗(夾持裝置略去)。(1)儀器①的名稱為______。(2)實驗室利用A裝置還可以制取的氣體為______。(3)若A中不斷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裝置B中觀察到蠟燭熄滅的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9.小科開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質實驗:(1)收集二氧化碳應選擇圖中__________裝置。(2)小科采用圖E方法檢驗二氧化碳的性質,觀察到蠟燭熄滅。該現象除了能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外,還能說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的性質。10.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檢驗二氧化碳的性質(1)A裝置中所用反應物的名稱是_____和_____,圖中長頸漏斗的末端應伸入液面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檢查如圖所示裝置的氣密性。當緩慢拉活塞時,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可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A、長頸漏斗下端口產生氣泡B、瓶內液面明顯上升C、長頸漏斗內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內有液體(3)B裝置中可觀察到_____色的石蕊試液變為_____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觀察到_____。D裝置中可觀察到,_____。由此說明:①_____②_____。利用上述性質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11.蠟燭(主要含有C、H、O元素)在密閉容器中絕滅的原因是什么?燃燒的產物是什么?小敏認為蠟燭熄滅的原因是燃燒消耗完了容器內的氧氣,并對燃燒產物提出猜想:①燃燒的產物可能有CO2。②燃燒的產物可能有H2O。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燒的產物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實驗一:在密閉容器中點燃蠟燭至熄滅,抽取10mL密閉容器中的氣體,注人到試管中的飽和澄清石灰水中,發現石灰水始終沒有變渾濁。從實驗的科學性考慮,下一步是____(選填字母)。A.直接得到燃燒產物中沒有CO2的結論B.再多抽取一些氣體注入到試管中的石灰水中實驗二: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多功能傳感器進行有關量的測量,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結束后,鋁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同時傳感器采得實驗前后的有關數據如表所示: 由實驗及結果分析,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蠟燭燃燒生成的產物是_____。 相對濕度 氧氣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蠟燭點燃前 48.4% 18.7% 0.058% 0蠟燭熄滅后 71.6% 15.6% 3.643% 0.0182%12.實驗課上需要制取4.4g二氧化碳,小金取了10g石灰石,逐漸滴入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結果發現,當滴加80g稀鹽酸后,就不再產生氣泡了。(1)請列式計算,實際制得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多少(保留一位小數)?(2)10g石灰石未能制得4.4g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13.如圖甲所示,在錐形瓶中放入石灰石12.5克(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雜質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解于水),加入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錐形瓶總質量隨時間變化如圖乙所示。請計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______克;(2)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14.為研究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小明選取成分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塊狀大理石兩種樣品各 6 克,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反應(樣品中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實驗裝置如圖。每2分鐘讀取一次電子天平的示數,據此計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并記錄前 18 分鐘數據如下。(1)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如圖裝置中的哪一現象可判斷反應結束?_________________。(2)結合表格分析,塊狀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最多能生成__________克二氧化碳?(3)分析數據可知,影響反應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4)該大理石中碳酸鈣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時間/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大理石碎屑生成的 CO2質量/克 0 1.45 1.75 1.98 2.18 2.30 2.36 2.40 2.40 2.40塊狀大理石生成的 CO2質量/克 0 0.45 0.80 1.10 1.36 1.60 1.81 1.98 2.11 2.2015.小明為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其它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方案一:按如圖甲實驗方案,取石灰石樣品和足量的稀鹽酸進行實驗,通過測量反應前后裝置總質量的變化來計算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方案二:利用氣密性良好的圖乙裝置進行實驗:①稱取石灰石樣品8克,加入錐形瓶中,塞緊瓶塞,從左側持續緩慢鼓入氮氣;②一段時間后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鹽酸,開始計時;③待裝置C總質量不再增加時停止鼓入氮氣。實驗過程中測得裝置C增加的質量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丙。(1)有同學認為利用方案一,測得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會偏大,原因是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 (2)方案二在反應結束后,繼續往A裝置通入一會兒氮氣的目的是_______。(3)根據圖丙,計算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