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第2節 保護生物圈——從自身做起【教學目標】1. 說出生物圈與人的關系2. 舉例說出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3. 進一步提高搜集資料、運用資料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4. 進一步提高自行設計科學探究活動的實驗能力5. 關注人類發展和生物圈的關系,培養生命觀念,樹立社會責任感6. 積極參與小組內的活動,體驗人與人的交流和合作【教學重難點】1. 關注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2. 認同保護生物圈要從自身做起,如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等3. 舉例說出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常見生活垃圾的圖片【教學過程】1. 導入新課師:近兩年來,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上下班高峰期的首選,也是當下時髦的出行方式。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共享單車這個事物一出現,發展如此迅速,政府支持、老百姓喜歡、大佬們也愿意投資?生:環保呀!師:對!現如今,但凡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情,都會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今天呢,我們就來談談我們可以為環境保護做點什么。【設計意圖】從同學們最熟悉的身邊事物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投入課堂。板書:保護生物圈--從自身做起2. 新課教學:活動一:熱身小調查——自我環境保護意識的評價師:我的環保意識比較強,可能與所教學的學科有關,對環境保護的事物很關注,平時也盡量乘坐公共交通,打印紙都能雙面利用等等。不知道各位同學的環保意識如何呢?生:很強啊…….師:好,下面我們來個熱身調查,看看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到底怎么強。請同學們完成教材120頁的調查表,注意,一定要實事求是,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做法填寫。共30個調查項目,每一項請在A、B、C、D中選擇一個,A表示你能做到并能幫助、提醒別人這樣做;B表示你自己能夠這樣做;C表示你偶爾這樣做,或有時違反;D表示你不這樣做,經常違反或沒想過這個問題。最后統計共得多少A、B、C、D,然后計算總分。總分=n1x2+n2x1+n3x0+n4x(-1)。同時,請一位同學到前面直接在大屏幕上填寫。生:分小組填寫調查表全班統計分數超過45分的同學請舉手,統計人數,你們的環保意識很強!【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調查表填寫,互相監督,實事求是,評價自己的環保意識。活動二:小組討論——分析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1) 你在環境保護的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還有欠缺呢?(2) 你們身邊有沒有值得推廣的環保做法?(引出“垃圾分類”的話題)師:環境與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真正保護生物圈,保護我們做生活的環境。【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和引導,加深認識,為后面內容做鋪墊。活動三:我來試一試——生活垃圾分類師:同學們有沒有關注過,日常生活會產生哪些垃圾?生:廢紙、剩飯菜、塑料瓶、過期藥品……師:同學們“親自”倒垃圾的舉手有沒有發現小區里的垃圾桶有幾種?生: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小區的分類工作也很細致,我們首先來嘗試給生活垃圾按照三個大類分一下——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人一組,請打開“垃圾袋”里的“垃圾”,小組討論后,請把垃圾放進合適的垃圾桶內。(各種生活垃圾圖片的背后有雙面膠,可黏貼到垃圾桶內)生活垃圾分類教具(自制)請一組同學上黑板操作教師總結、評價師:生活垃圾中哪些是可回收垃圾?生:可回收垃圾是指可以回收循環利用的廢物,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和廢織物等。師:生活垃圾中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生:不可回收垃圾是指不能循環再利用的廢物,包括果皮、菜葉、剩飯菜等。師:生活垃圾中哪些是有害垃圾?生:有害垃圾是指需要經過特殊安全處理的廢物,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設計意圖】設置小組活動,學生4人一組,以圖片模擬生活垃圾分類,調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注意對生活垃圾的分類。活動四:探究——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必要性師:看來大家對生活垃圾分類放置都掌握得很好。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要分類放置垃圾呢?生:為了要分類處理。師:對了!不同的垃圾得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我國城市垃圾最傳統的處理方法是填埋法——將垃圾直接填入預備好的坑中,用土壓實,使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發生一系列變化。土壤有較強的自凈能力,但當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土壤的量超過了土壤的自凈能力時,就會引起土質惡化,并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并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畜健康。生活垃圾中,合成纖維、塑料、橡膠等物質在自然生態系統中不能被分解者分解,殘留在土壤中,會破壞土壤結構,嚴重影響植物生長。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可以通過探究實驗來找到答案。①提出問題:生活垃圾有必要進行分類處理嗎?②做出假設:生活垃圾有必要進行分類處理。③設計實驗四人小組,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提示:可以將分類后的垃圾埋在花盆中的土壤里,每天適當澆水,定時觀察這些垃圾能不能自然降解)④小組代表匯報,全班交流,預測實驗結果師:由于這個實驗的實施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因此,在一個月前,我們班的幾位志愿者已經開展了這個實驗,下面請她們來介紹一下實驗的進展。師:原來垃圾分類擺放只是邁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垃圾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以可回收垃圾——廢玻璃為例,我們來看看世界最大飲料供應商可口可樂公司是怎么處理的。教師播放視頻《超級工廠——玻璃瓶的回收處理》師:剩飯剩菜瓜果皮核這些不可回收垃圾,又改如何處理呢?生:做肥料啊!師:非常好!教師播放視頻《廚余垃圾堆肥桶將垃圾變廢為寶》【設計意圖】事實勝于雄辯,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教師搜集的資料,順利地得出了結論——不同的垃圾必須不同的處理方法。自然地讓學生明白,垃圾分類的最終意義,不止停留在垃圾分類擺放這個淺層次。師:有人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同學們現在認同嗎?生:認同!教師給一組數據:據估算,回收1噸辦公類廢紙,可生產0.8噸再生紙,可節約木材4立方米。如果把今天世界上所用辦公紙張的一半加以回收利用,就能滿足新紙需求量的75%,相當于800萬公頃森林免遭砍伐;每天約有180噸廢金屬回收,用這些廢金屬冶煉金屬可節約大量能源、減少空氣污染;1噸廢塑料至少能回煉600千克汽油和柴油;用廢玻璃再造玻璃,不僅可節約原料,還可節電;果皮、蛋殼、菜葉、剩飯等廚房垃圾,可用堆肥發酵法處理,變成綠色肥料等。師:垃圾不分類處理的話就可惜了這些資源??!看來,垃圾分類,刻不容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我們能做到垃圾分類放置,后續就可以垃圾分類處理。各種垃圾問題可得到有效解決,我們的生存環境也將得到改善。我們生活的城市南京在政治、經濟、教育各個方面都走在前列,垃圾分類工作也不例外,早在2013年南京市政府就出臺了《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這項工作進行到現在,已經越來越規范細致,比如我們隨處可見各種形象、細分類的只能垃圾桶,方便每一位市民做好垃圾分類擺放工作。【設計意圖】從政府、社區、學校多層面展示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強化學生的切身體會,更好喚起社會責任感。活動五:現在行動、改變未來小調查:你家里一個星期能收到幾個快遞盒?你是怎樣處理它們的?有更好的方法嗎?學生熱烈討論、熱情參與。師:可循環利用的綠盒子已經投入使用啦,初次之外,可降解購物袋、竹纖維餐具、小麥稈牙刷等綠色環??山到獠牧弦呀洷粡V泛使用,未來可期!師:保護環境,是關系到每個人切身利益和子孫后代長遠發展的偉大事業,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問世,1983年,我國確定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聯合國環境署也定義了很多地球的節日,以提醒大家關注環境的方方面面,比如今年的6月5日,“世界環境日”由中國主辦,聚焦主題為“空氣污染”。英文表述“Beat Air Pollution”,中文則更加耳熟能詳:“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這樣的主題由中國主辦,是極具現實意義的。希望大家獻計獻策,群策群力保護好我們的地球。更加希望我們的同學從身邊每件小事做起,舉手之勞改變這個世界!1. 課堂反饋2. 作業布置【教學反思】本節為全冊教教科書的結束,其落腳點是教育學生積極參加保護生物圈的活動,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教學難點是要學生認同“保護生物圈要從身邊做起”。要落實好保護生物圈的行動,首先必須從觀念上認同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初中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人與生物圈的關系也有一定的見解。通過調查學生的環保意識、分析學生身邊事,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思考“我可以作些什么來保護生物圈”,得到情感上的共鳴。遺憾的是,探究實驗“垃圾分類的必要性”,這個實驗需要的時間比較長,短期內實驗現象并不明顯,似乎只停留在了“紙上談兵”的階段。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