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基本信息 名稱 芽的發育執教者 課時 1所屬教材目錄 冀少版教材分析 《芽的發育》是冀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葉芽的發育為本章的難點,因為芽的發育是個動態的過程。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和教材上給出的知識,分析頂端優勢。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對象為八年級學生,他們已初步具有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有很強的求知欲和探究問題的興趣。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描述芽的類型和葉芽的結構;識別常見植物的葉芽、花芽和混合芽;闡明芽和枝條之間的發育關系。學習整枝打杈的一般方法;運用頂端優勢原理解決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整枝打杈等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圖片、動畫、探究實驗來突破教學難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探究實驗,養成勤動手、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難點 重點 葉芽的結構和發育;頂端優勢及其原理。難點 葉芽與枝條的關系;頂端優勢及其原理。教學策略與 設計說明 通過探究實驗來幫助學生認識葉芽的結構。通過演示動畫來幫助學生理解葉芽的發育。出示圖片來聯系實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注明每個環節預設的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景導入(2分鐘) 吸引學生,導入新課芽的類型:(10分鐘)葉芽的結構(15分鐘)葉芽與枝條的關系(5分鐘)頂端優勢(5分鐘) 播放視頻:陽春三月,萬物復蘇的視頻,緊接著提問:在光禿禿的樹上,我們首先看到什么,學生回答后緊接著問:這些芽有的長成了葉,有的長成了花,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觀察:準備枝條:讓學生指出頂芽、側芽。說出判斷的依據。出示圖片:區分葉芽、花芽、混合芽探究實驗:取大葉黃楊的枝條,把枝條上的葉芽輕輕摘下,用刀片沿著葉芽縱向剖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芽的各部分結構,想一想,它是怎樣發育成枝條的。播放視頻:葉芽的生長發育過程原理:教師講解應用:出示圖片提問:為什么某些蔬菜或花卉,在生長期間,要進行“摘心”或“打杈”? 學生自學說出怎樣區分葉芽、花芽、混合芽學生首先自學12頁的圖3-1-7及文字。然后指出葉芽的各部分結構。學生指出葉芽和枝條的關系學生結合教師的講解,回答問題。 理解芽的基本類型有助于學生理解,突破教學難點。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明白學有所用。課堂小結4分鐘 學生回憶這節課所學知識,讓學生總結出知識點。布置作業2分鐘 同步訓練一張小卷板書設計 芽的類型:按著生位置分:頂芽、側芽按將來的發育情況分:葉芽、花芽、混合芽葉芽的結構: 枝條生長點 頂芽芽軸 莖葉原基 幼葉 葉芽原基 側芽頂端優勢:原理:頂芽優先生長,抑制側芽生長應用:整枝、打杈、造型、摘心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本章的難點,特別是葉芽的發育過程,對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于是我采用動畫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我感覺這節課最成功的地方是頂端優勢的應用,學生也很感興趣,因為聯系了實際生活。不足之處是進行探究實驗過程中,切取葉芽的縱切時,沒有一次成功,切了多次,所以還需要多加練習。聽課老師感覺這節課的設計挺好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