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根對水分的吸收 教學設計教學地點課題名稱 根對水分的吸收授課教師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2.通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能夠說明根毛細胞吸水失水的原理,了解合理灌溉的原理 3.描述根吸水的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植物細胞吸水失水的演示實驗,學習實驗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過植物細胞吸水失水的顯微鏡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及分析能力3.通過對生活實例、實驗結果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根毛細胞適于吸收水分的結構特點,初步樹立植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吸水失水的實驗和原理;根吸收水分的原因及過程。難點:細胞吸水失水的實驗及原理教具準備 相關實驗器具、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 師:講正課前,先做一個小實驗:用天平稱取質量相同的蘿卜條,分別放入盛有等體積質量分數為1%和20%的食鹽溶液中,結果會怎樣呢?設下疑問。導入新課:師:圖片:一位菜市場阿姨正忙著給她的蔬菜噴水提問:給蔬菜噴水的目的是什么?說明什么?生:保持新鮮,說明蔬菜可以吸水師:這些蔬菜中有蘿卜、馬鈴薯、菠菜等,說明植物的根、莖、葉都可以吸水,那么它們吸水的能力一樣嗎?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如何通過一個小實驗,來證明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學生討論并發言生:取長勢相同的兩顆幼苗,盛有相同體積水的兩只燒杯,一組是將幼苗的根浸沒在水里,另一組是將幼苗的莖和葉浸沒在水里,一段時間后取出,看燒杯中水的體積的變化,由此就可以得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師:這位同學的實驗方案不錯,還有別的方案嗎?生:取相同質量的小麥苗,一組將小麥苗的根浸泡在水里,一組將小麥苗的莖和葉浸泡在水里,一段時間后,將它們取出,再次稱取質量,根據質量的變化得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教學過程 師:這兩位同學的方案都可以證明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大家課下可以操作來證明,接下來老師在課余時間做了一個小實驗,從這個實驗結果中看看能不能幫助同學們找到正確的答案。出示多媒體幻燈片:取3g重的水培小麥苗兩份,一份將小麥苗的根浸泡在水里,一份將小麥苗的莖和葉浸泡在水里,一個小時后取出用吸水紙擦干表面的水分,再次稱重。根浸泡在水里的小麥苗質量為3.3g,莖和葉浸泡在水里的為3.05g,所以我們可以得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生(異口同聲):根幻燈片展示本節課的標題:根對水分的吸收師: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是根對水分的吸收,同學們結合上節課的內容思考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的哪一段呢?生:根尖師:為什么呢?生:有根毛師:那么根毛有哪些特點呢?接下來我們通過一段材料認識一下根毛,請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并總結根毛適于吸水的特點。學生總結出:根毛的細胞壁薄、細胞質少、液泡大適于吸水;根毛增大了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師:同學們很聰明,找到了根毛適于吸水的特點,接下來我們在看這張圖片:成熟中上部的圖片放大之后,可以看到一段中空的什么結構?有什么作用?生: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師:根毛、導管都屬于成熟區的結構,因此成熟區的吸水能力最強。蘿卜也是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那么蘿卜條可以吸水嗎?接下來回到開頭的蘿卜條小實驗師:接下來,我們回到剛才做的小實驗,看看蘿卜條發生了什么變化。請一位同學上前感受一下蘿卜條的外觀變化教學過程 一位學生上前來,用鑷子分別夾一下兩杯鹽溶液中的蘿卜條。生:20%鹽溶液中的蘿卜條變軟了,1%鹽溶液中的蘿卜條變硬了。師:為什么會這樣呢?推測一下生:20%鹽溶液中的蘿卜條失水,變軟了,1%鹽溶液中的蘿卜條吸水,變硬了。師:回答的非常好,接下來我們通過稱重看看蘿卜條的質量有沒有變化同時取出蘿卜條并用吸水紙擦干,放天平上稱量。打出幻燈片:小實驗---實驗現象師生共同總結:我們發現20%鹽溶液中的蘿卜條質量減少了,那么減少的是誰的質量呢?生:水師、生:1%鹽溶液中的蘿卜條質量增加了,增加的又是誰的質量呢?生:水由同學總結出細胞吸水失水原理:當細胞液的濃度大于 周圍溶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周圍溶液濃度時,細胞失水。師:接下來我們通過實驗來觀察細胞吸水失水的現象實驗材料: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通過視頻演示制作細胞臨時裝片的過程,學生按視頻操作進行顯微鏡觀察。師:同學們看到的細胞是什么顏色的?生:紫色打出幻燈片:顯微鏡下的表皮細胞教學過程 師: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是紫色的細胞,紫色是液泡的顏色,(介紹液泡),我們可以看到液泡很大,幾乎占據了整個細胞,也有的細胞沒有顏色是因為在制作過程中細胞中液泡被捅破了,里面的色素跑了出來。接下來加入濃鹽水,觀察細胞中液泡體積變化(吸水紙吸干清水,再滴加濃鹽水)學生觀察現象并解釋原因:液泡體積變小,原因: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外界溶液(濃鹽水)的濃度,細胞失水。師:思考,如果將濃鹽水再次換成清水,細胞中的液泡體積又將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原因是什么生:液泡又會重新變大,原因是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外界溶液(清水)的濃度,細胞吸水。根據植物細胞吸水失水原理,解釋根吸水的原因及過程播放根吸水的視頻并打出根吸水過程示意圖,用學生總結回答,并將根吸水的過程進行排序。動動腦:一次施肥過大,導致綠蘿變萎蔫了,原因是什么呀?生:施肥多,土壤溶液濃度大,大于綠蘿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農業生產中施水應遵循哪些規律?不同植物一生中所需要的水量不同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生長期需水量不同鞏固提高: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解釋鹽拌黃瓜、糖拌西紅柿,出水的原因。板書設計 第二節 根對水分的吸收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尖適于吸水的特點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植物根部有大量根毛,擴大了根的吸收面積;根毛細胞的細胞壁薄,細胞質少,液泡大。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細胞液濃度>周圍水溶液的濃度,細胞吸水;細胞液濃度<周圍水溶液的濃度,細胞失水;四、根吸水的過程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包括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吸水的部位以及根吸水的過程。細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在理解上也有一定難度,教師要設法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來幫助學生理解,為此,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以下設計:一、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教材更加鮮活,課堂更具生活性;二、通過科學實驗,使學生歷經研究過程,自主分析得出結論;三、通過多媒體動畫,幫助學生理解肉眼無法看到的根吸水的過程。現將本節課的優點及不足總結如下:優點1:演示實驗直觀地展示了細胞吸水失水現象通過演示“蘿卜條吸水失水實驗”,不僅讓學生看到實驗結果及分析出原因,還讓學生了解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通過天平稱取蘿卜條的質量,質量上的改變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分析蘿卜細胞與周圍溶液之間的濃度差是造成細胞吸水失水的原因,認識宏觀現象的吸水和失水其實是由細胞與周圍溶液的濃度差造成的。通過演示實驗的觀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優點2:顯微鏡觀察洋蔥外表皮細胞吸水失水現象教學反思 細胞吸水失水過程是一種微觀現象,無法用肉眼看到,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能夠真實地看到這一過程,并能夠自主分析出細胞吸水失水的原因。這一環節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幫助學生輕松地理解了細胞吸水失水原理,化解了本節課的難點。優點3:理論聯系實際任何理論都是從實踐中來,最后也要回到實踐中去。因此在課堂上創設情境,通過鹽拌黃瓜、糖拌番茄等生活實例幫助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這樣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增加學習的成就感。不足1:本節課中涉及到了一些抽象的概念:溶液、濃度等,由于對學情分析不透徹,我在講解這部分知識時用詞過于專業化,沒有站到學生的角度,沒有用日常生活中學生易理解的詞語來講解,學生有可能沒有徹底明白。應該多用生活中的詞語,再加上舉例,這樣的話會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理解所講內容。不足2: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盡量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分析和判斷找到問題的答案。最后在講解根吸水的過程這個環節時,播放完了根吸水過程的多媒體動畫后,本應讓學生結合動畫及根吸水過程示意圖,自主分析得出根吸水的過程,但由于時間倉促,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以至于學生不能夠自主地完成本環節內容。教學反思 不足3:缺乏對動態教學過程的關注。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教師不可對課堂有太強的答案預期和預設性。本節課教學中,我對自身的關注還是有點多,對學生可能的表現形成預設,影響了創新意識的培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