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光合作用的產物”教學設計一、教材的簡要分析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生物界中幾乎全部生物所需有機營養和能量的基本來源。光合作用是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生物學教科書中最為核心的概念,也是中考、高考常考的知識要點。《光合作用》一節的教學是在學習了“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葉片的結構”和“蒸騰作用”之后,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設置單一變量、設置空白對照等實驗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用實驗與探究的方法去驗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的條件、產物和原料。《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本節教學內容的第1課時,需要教師組織和帶領學生,通過有序地進行實驗操作,在觀察和簡單分析中,初步獲得對“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和“光是綠葉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等知識的認知。二、教學目標的確立1. 知識目標:①概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②寫出“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步驟”。2. 能力目標:使用簡要的實驗材料和用具,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綠色植物在光下產生淀粉的實驗操作。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初步體驗科學實驗的設計的一般步驟;②關注綠色植物與人類的關系,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生物的情感。三、教學重難點及處理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使學生知道光是綠葉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本節課的重點。突出重點的方法可采用: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基礎上,通過討論和交流,總結出結論。如何有效、有序地組織開展實驗活動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突破該難點的方法擬采用:①課前安排預實驗,有意識培養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作為實驗小組的臨時帶頭人;②課中教師需作好簡要講解、恰當示范,引導、啟發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該實驗的親手操作。對設立“對照實驗”的理解和處理是另一個教學難點。突破該難點可采用提問“如果采用全部光照處理,沒有遮光對照,能不能準確得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引發學生思考得出“不采用對照實驗就不能準確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四、教與學方法的擬定以課前進行預備實驗和課堂繼續完成實驗步驟的操作為主線,以師生互動進行問題討論和交流為特色,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和光是綠葉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是本節課基本的教學方法。學生對生物學實驗有著躍躍欲試的探究熱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動、積極和自主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考慮到學生對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都相對較弱,教師要著力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著和參與者的角色,適時地、不斷地啟迪、指導和幫助學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實驗需要用到酒精燈、碘液等,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和保證實驗的正常進行是首要的注意事項。教師要及時地仔細講清實驗注意事項,時刻關注和調整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在完成實驗操作的基礎上,通過組織學生分組匯報和交流實驗操作程序和觀察結果,教師及時作出評價并歸納總結得出實驗結論。對教科書中的問題討論,教師可進行變式處理,借用PPT比較直觀、簡明并規范提示學生,教會學生怎樣思考和組織問題的答案,逐步養成在學習活動中善于思考、同伴合作和共享成果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從教師到學生、學生到教師”的教學流程的交替進行,隨著實驗步驟的步步有序操作,教師要不斷地引發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不斷生成問題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構建出“黑暗處理→部分遮光處理→酒精脫綠→滴加碘液染色→觀察比較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的知識鏈,完成“光合作用的產物”的學習內容。五、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學生自主活動1.課前的預實驗 【預備實驗】分學習小組在課前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黑暗處理”和“部分遮光處理”的實驗操作,并提出需要思考的問題:為什么要進行這兩步實驗操作的準備,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簡要說明:由于前兩步實驗操作時間較長,但操作程序較簡單,有必要讓學生課前通過合作完成,并對各小組組長進行實驗全程的簡單培訓。 學生積極認真地進行預備實驗的操作,并要求拍攝學習實況的照片。2.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PPT演示】蝴蝶蘭的生長過程【提出問題】問題1:你知道綠色植物如何從外界獲得物質能量的嗎?問題2:綠葉在光下制造了什么?問題3: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條件? 學習熱情開始高漲,并表現強烈求知欲,展開討論和積極的思考,并回答。3.實驗方案的設計程序 【引導學生看書、討論】思考: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和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實驗方案怎么設計? 【板書實驗步驟】黑暗處理→部分遮光處理→酒精脫色→滴加碘液→觀察(簡要說明:學生課前進行過預習,能較容易回答出來。) 思考并同桌簡單交流,回答問題。積極、主動說出實驗步驟。4.展示課前預實驗 【分組展示學生課前實驗的裝置】【PPT演示】學生自拍的預實驗照片。實驗操作的前兩步:黑暗處理,部分遮光處理(夾黑紙片、光照)【提問并檢查】實驗操作與有關問題的思考情況。 按學習小組展示課前實驗。分組簡要匯報和交流。5.繼續后續實驗操作 【實驗后續操作演示】酒精脫色→清水漂洗(軟化)→滴加碘液和→觀察。【PPT演示并講清】實驗操作的規范和要注意的安全等事項。【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加強巡視,叮囑、關注和恰當地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對學生不斷點撥和提醒,鼓勵和肯定。 仔細觀察,聆聽,做好筆記。在各小組長臨時帶頭人組織下,合作進行實驗后續步驟的操作。6.實驗結果的觀察、比較與分析 【指導學生觀察與比較】激勵學生分組展示和交流實驗觀察的結果。【PPT演示】或【學生現場操作的實物投影】作好簡單的評價與鼓勵。【PPT演示】學生實驗結果的照片實拍或實物展示交流。【PPT演示】“實驗現象的觀察和結論小結”的表格。指導學生學會處理實驗結果。激勵學生參與討論與交流,享受合作學習的樂趣。 分組有序展示和交流實驗結果。分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答案,反思自己的實驗操作。7.問題討論與鞏固練習 【提出問題并討論】1.脫去綠色的葉片遇碘后有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2.為什么要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3.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處一晝夜?4.為什么要脫去綠葉中的葉綠素?脫色時為什么要隔水加熱? 【師生互動,討論交流】啟迪并鼓勵學生:學會簡單地對實驗過程進行反思,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簡要總結組織答案。【PPT演示】在學生自我評價基礎上,簡要歸納小結。示例啟迪,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求解問題、形成答題要點“的簡要方法。【PPT演示】拓展問題的討論,激發學生的進一步探求欲望。某同學選用剪成五角星的黑色紙片對天竺葵葉片進行看遮光處理,實驗的最終結果,葉片上可看到什么現象?并簡要說明。【評價與小結】 積極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小結,自我組織答案,完成習題解答,并做好相互評價。回顧實驗操作全程,相互交流實驗操作的體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