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運動的完成一、教學目標:1、以模型建構的方式說明骨骼肌與骨、關節的位置關系。2、以模型建構的方式說明運動是由骨骼和骨骼肌協調配合完成的。3、以結構功能觀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二、教學重點:以模型建構的方式說明運動是由骨骼和骨骼肌協調配合完成的。三、教學難點:以結構功能觀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四、教學準備:學生用品:木偶人、雞翅、解剖盤、鑷子、一次性手套、細繩五、教學思路:本節課嘗試以論證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兩個論證活動:一、學生制作模型探討骨骼肌(肱二頭肌)與骨、關節的位置關系,再解剖觀察實物---雞翅,對建構模型的合理性加以論證;二、學生完善模型探討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在運動中的協調配合,再引導學生以親身體驗的方式論證模型的合理性,進而培養學生在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等方面的科學素養。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 創設情境:運動視頻 欣賞運動視頻 激發興趣引入課題初建模型 引導學生穿繩,實現屈肘 利用生活經驗,小組合作探究,嘗試給木偶人穿繩打結,通過提拉細繩,實現屈肘 培養合作探究意識再建模型 引導學生給木偶穿繩,推測骨骼肌與骨、關節的位置關系 小組合作探究,推測骨骼肌與骨、關節的位置關系:給木偶穿繩,通過抽拉細繩模擬骨骼肌的收縮實現木偶屈肘動作,并進行演示講解 由功能推測結構,探討骨骼肌(肱二頭肌)與骨、關節的位置關系實物驗證-- 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要求觀察雞翅 以小組為單位觀察雞翅并得出結論: 對建構模型的合理性加以論證解剖觀察雞翅 肌肉兩端的肌腱跨過關節,附著在不同的骨上。建立概念 引導歸納結論 在模型建立和觀察實物的基礎上,總結運動的產生:骨骼肌收縮變短牽動著所附著的骨圍繞關節發生了位置變化,產生了運動。 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三建模型 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模型,模擬伸臂動作 進一步完善模型,通過抽拉兩根細繩模擬成對骨骼肌的協調配合,實現木偶人屈肘、伸臂動作 探討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在運動中的協調配合體驗驗證--親身體驗屈肘伸臂 引導學生親自體驗屈肘和伸臂的動作并得出結論 按大屏幕的要求,完成動作并得出結論:屈肘時,以肱二頭肌為主的屈肌肌群收縮,以肱三頭肌為主的伸肌肌群舒張。伸臂時,肱二頭肌為主的屈肌肌群舒張,以肱三頭肌為主的伸肌肌群收縮。 以親身體驗的方式論證模型建構的合理性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綜合本節課知識,概括出動物運動的概念 綜合本節課知識,詳細概括出動物運動的概念:動物因逃避傷害,爭奪食物和棲息地,完成繁殖等進行的運動,是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由骨骼和骨骼肌協調配合完成的。 課堂小結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引導學生分析自身運動 通過對自身運動的分析 知識遷移情感升華拓展提升 樹立青少年科學合理的運動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理念興趣作業 提倡學生利用所學原理,課下進一步豐富木偶的動作 利用所學原理,充分發揮聯想力和創造力,制造更為豐富的動作 課堂延展知識延伸板書設計 :運動的完成骨骨關節骨骼肌牽動牽動跨越圍繞產生運動調節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適應環境生存和繁衍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