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復習提綱第一課《新天地 新感覺》1、從小學到中學,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要跳躍,我們站在了人生的一個嶄新的起點上,新起點是指自身成長的新起點,人生旅程的新階段。2、初中生活是一種全新的生活,在這種全新的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新困難,例如:同學的重新組合,學習科目增多,學習難度加大,自主管理的要求更高,社團活動更豐富多彩,同學之間的競爭加劇等。3、我們該怎樣解決遇到的新問題、新困難? 如何適應中學新生活?答:⑴主動和老師溝通,尋求老師的指導和幫助;(2)真誠對待每一位同學,學會寬容;(3)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盡快融入班集體;(4)科學合理的安排作息時間;(5)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等。4、初中生是個龐大的群體,是否所有的同學都擁有同樣的學習條件?答:雖然同屬于初中生這個群體,但由于我們生活在不同地區,受經濟條件(根本原因)等因素的限制,我們的學習條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5、學生輟學的原因有哪些?答:(1)家庭經濟條件困難;(2)家長法律意識淡薄;(3)受讀書無用論思想影響;(4)重男輕女思想;(5)學校教學質量差,造成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6)當地政府對教育不夠重視等。6、法律是如何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的? 答: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7、我國保證青少年受教育權的法律有哪些?答:《憲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8、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我們的受教育權受到侵犯,你該怎么辦? 答:(1)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的受教育權,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2)如果我們的受教育權受到侵犯,我們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我們的權利。 9、當受教育權被侵犯時,正確的做法有哪些?(1)告訴侵權人其做法是違法行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2)向學校老師尋求幫助;向教育行政等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尋求解決;(3)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向法院提起訴訟。10、針對我國義務教育現狀(輟學、厭學嚴重),提出幾條合理建議。(1)加強對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力度(2)政府加強對貧困家庭入學兒童的經濟資助(3)加大學校課程改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1、如何正確行使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答:(1)按時入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2)認真學習,全面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3)遵守校紀校規;(4)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例題:年僅14歲的初一學生趙亮沉迷于上網,經常逃學曠課。班主任發現后對他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并令其停課兩周反省。趙亮的父親認為反正趙亮不好好讀書,就讓他到一家餐館去打工。 (1)請你評價班主任、趙亮的父親、餐館的老板的行為。 答:他們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侵犯了趙亮的受教育權,違反了《憲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律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2)如果你是趙亮的好朋友,你應該如何評價和開導趙亮? 答:①趙亮的行為是違法行為,他沒有履行受教育的義務。②勸其上學,告訴他,受教育不僅是我們的權利還是我們應盡的義務。不接受義務教育,不利于自身的發展,而且是一種違法行為;當班主任讓自己停課,父親讓自己輟學打工時,可向他們說明其違法性,并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受教育的權利。第二課《我的自律宣言》1、長大的涵義是什么嗎? 答:長大意味著多了一份責任,學會自我調節和控制,學會與誘惑作斗爭;不應該逃避責任,不懂就去學,不會就去問,要學會自我教育;懂得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能夠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承擔更多的責任。 2、我們身邊有哪些不良誘惑?青少年應怎樣抵制不良誘惑? 如何做到自律?答:我們身邊的不良誘惑有:吸煙、黃、賭、毒、邪教、網絡游戲等。面對誘惑,(1)長大的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管住自己。(2)當出現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時候,我們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應對方案,以積極的生活方式來抵制各種不良誘惑;(3)我們可以向老師、家長和同學尋求幫助。(4)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堅強的意志。 3、怎樣理解學校的要求? 答:現代中學生應該是通情達理的,我們知道學校的很多要求是為學校公共生活服務的,沒有這些要求,學校生活肯定會陷入混亂。這些要求不僅是合理的,更是必須的。 4、如何理解社會需要約束? 答:(1)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約束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2)恰到好處的約束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反映絕大多數人的良好愿望,對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3)平靜幸福的生活建立在約束的基礎之上。我們在享受生活,也是在享受約束。如果有誰拒絕約束,其實就是拒絕生活。 5、長大最明顯的標志是什么? 答:對自己有了要求,有了自己的自律宣言。6、中學生自律有什么重要性? 答:(1)中學生加強自律,才能抵制不良誘惑,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長;(2)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需要;(3)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需要等。 例題:1、我們的生活精彩、新奇,充滿無限樂趣,但也有來自方方面面的不良誘惑和傷害。對此,我們青少年要學會識別、抵制不良誘惑,要敢于說“不”。當你遇到下列情景時,你會怎樣做:(1)面對一起玩的同學遞過來的香煙: 我會告訴他,吸煙有害健康,不利于我們的健康成長。 (2)面對同學到 “營業性舞廳”去的邀請: 我會告訴他,營業性舞廳、網吧、游戲廳等都不是青少年應該去的地方,進入那些地方對我們的安全和健康成長沒有好處。 (3)面對一起玩的 “哥們兒”去勒索小同學錢的提議: 我會告訴他,勒索他人錢財是違法行為,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大錯都是小錯積累成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2、請你對那些厭學、逃學、接觸不良誘惑的同學的行為作出評價。 答:我國《憲法》、《義務教育法》規定,努力學習,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即是青少年的權利,也是青少年的義務。厭學、逃學、曠課等同學的行為是未能積極履行義務的行為。 不能做到自律,就不能拒絕不良誘惑。第三課《生命的節奏》1、時間與生命有何關系? 如何理解時間的重要性?答:時間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財富。 2、我們如何看待人生中的三天? 答: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無法捉回來,但他記錄著我們的喜怒哀樂坎坷榮辱;而你的今天就是你昨天所期盼的結果;明天是個未知數,但只要我們心中有目標、有理想,就能使我們的明天更美好、更燦爛。 3、我們怎樣對待時間? 答:時間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財富。但我們不是時間奴仆,我們是時間的主人。不是時間牽著我們的鼻子走,而是我們牽著時間的項圈走。 4、我們怎樣做時間的主人? 答:做時間的主人應該做到:①用分計時,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鐘;②區分輕重緩急,將繁多的事情排個順序;③利用時間統籌法,做到一心二用;④捉拿時間竊賊,不浪費時間;⑤守時是美德,遵守時間。5、你是如何看待守時的?答:守時是一種美德。如果你不尊重別人的時間,你就別指望別人會尊重你的時間。如果你不守時,你就失去了誠信,同時你的信譽就會降低。為了守時,有時甚至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代價,而這正體現了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和人格魅力。 例題:教材P23看看我的生命還有多長。這個活動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答:生命是短暫的,我們正在一天天長大,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虛度年華。第四課《第一次“握手”》1、人際交往的技巧有哪些? 答:交往的技巧有:微笑、幽默、寬容、真心待人、學會接受不同。其中真心待人是人際交往的最大技巧。 2、微笑有何重要意義? 答:微笑在臉上,其本源卻在內心。愛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可以打開心靈的迷宮。微笑能夠化解矛盾,增進友誼。 3、幽默有何重要的意義? 答:幽默是一種機智和友善,可以輕易地使人際關系潤滑起來。幽默還是信任之橋的建設者;是化解困境的最友好方式,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4、寬容有何重要意義? 答:(1)同學之間性格不同,特點各異,各人都有優點和長處,也有缺點和不足。要想和睦相處,首先需要大家都有一顆包容之心,學會寬容;(2)寬容其實是一種心態,一種不苛求、不極端、不任性的健康心理。(3)寬容是打開人與人之間和解之門的鑰匙,能使人際交往變得輕松,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5、如何理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怎樣對待人與人之間的不同?)答:(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是:君子之間的交往是求和諧,但并不是一味的迎合別人;小人之間的交往卻是表面附和,而實質上并不和諧。(2)啟示我們:生活中,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要學會接受不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貴在求同存異。你可以不欣賞、不喜歡他人,但是你不能輕視他人,你要尊重這種不同;同時也不要在與別人的交往中一味地遷就別人,從而丟掉自己的個性。 6、人際交往的必要性,為什么要交往?答:(1)只有交往,我們才能夠實現心靈的溝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才可以擺脫孤寂,保持心情的愉悅。(2)只有在人際交往中,才能更好的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也能體驗到人的快樂。(3)只有在人際交往中,才能滿足心理上的需要,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例題:1、與陌生的同學相遇,難免會有拘束和尷尬。你有一些好的方法能打破這種難堪嗎?答:如尋找共同的愛好;主動幫助同學;主動溝通,介紹自己;記住同學的名字等。2、有人認為主動和同學溝通、打招呼是“低三下四”的表現;再說,自己不求于別人,沒有必要和別人“套近乎”。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 答: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主動和同學打招呼是拉近彼此距離的基礎,是打破尷尬和難堪的好方法,它會使我們跨越陌生,走向熟悉和友誼。 3、小可同學家境并不寬裕,穿著很土,平時班上組織活動,只要一掏錢,他就變得支支吾吾,躲在一旁,因此,他在班上很孤獨,被同學們視為“怪人”。這次四川汶川地震災害發生后,全班同學為災區人民捐款,小可捐出了自己平時積攢的2.6元,不料卻得到了同學的譏笑,“哈哈,看他也捐錢了?” (1)同學們視小可為“怪人”,小可他“怪”在什么地方? 答:穿著很土,很“小氣” 。(2)那些嘲笑小可的同學做法對嗎?為什么?答:不對,因為小可并不怪,只不過因為家境較差,平時生活比較節儉。面對捐款,在自己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 (3)如果你是小可的同學,請你勸告那幾位同學。答:生活中,沒有完全相同的人,學會接受不同,也是交往的奧秘之一。當你遠離小可這樣的人的同時,你正失去一位朋友,一個機會。 4、小梅進入初中后,面對許多陌生的面孔,經常單獨活動,從不與人打交道,漸漸養成了孤僻的性格,“人際圈”也越來越小,小梅這種封閉自己的做法,使自己陷入孤立中。如果你是小梅同學的朋友,你打算如何幫助她呢? 答: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她:(1)告訴她封閉自己的危害;(2)告訴她交往的重要性;(3)幫助她掌握與人交往的技巧,如微笑、幽默、寬容、真心待人、熱情開朗、接受不同等。(4)主動關心幫助她,引導他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第五課《為他人開一朵花》1、心中有他人(為他人開一朵花)有什么意義? 答:(1)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為別人付出的人是不同尋常的人。這類人必定有高貴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靈。 (2)為他人開一朵花,是為自己的生命增加一縷溫馨,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給自己的人生喝彩。2、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人的道德金律) 答:(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不希望得到的,不要施加給別人。(2)啟示我們:我們要認識到做事情應顧及他人的感受,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要懂得:與人交往時,要做到換位思考。 3、對他人的一些反常行為應怎樣理解? 答:生活中,我們不能匆匆下結論,急著否定一個人,要知道他(她)的一些行為也許另有原因。當我們遇到他人的一些反常舉動時,要學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理解別人行事的原因,在生活中去換位思考,學著理解別人。4、怎樣為他人開一朵花,做到心中有他人? 答: (1)真誠關心他人,做到心中有他人;(2) 顧及他人感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學會換位思考;(3)理解別人行事的原因,尊重寬容他人。探究活動1.一頭馱著沉重貨物的驢,氣喘吁吁地請求只馱了一點貨物的馬:“幫我馱一點東西吧。對你來說,這不算什么;可對我來說,卻可減輕不少負擔。”馬不高興的回答:“憑什么讓我幫你馱東西,我樂得輕松呢。”不久,驢累死了。主人將驢背上的所有貨物全部加在馬背上,馬懊悔不已。(1)從上面寓言中體會出什么道理? 答:生活中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2)用學過的知識闡述你悟出的道理。 答: ①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為別人付出的人是不同尋常的人。這類人必定有高貴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靈。 ②為他人開一朵花,是為自己的生命增加一縷溫馨,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給自己的人生喝彩。(3)依據你體會出的道理,說一說你在生活中將怎么做。 答:①真誠的關心他人,做到心中有他人;②顧及他人的感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學會換位思考;③理解別人行事的原因,尊重寬容他人。④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熱情的雙手。 2、情景一:在上學的路上,因為你騎自行車撞了人而又不肯認錯,于是交通警察把你叫到崗亭前,當著眾人的面批評你。 情景二:在上課的時候,你脫掉鞋和襪子,腳臭發出陣陣難聞的臭味,使得同學們都沖你皺眉頭,老師也批評了你。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象? 答: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自私自利,只顧自己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2)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做?答:①真誠的關心他人,做到心中有他人;②顧及他人的感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學會換位思考;③理解別人行事的原因,尊重寬容他人。④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熱情的雙手。3、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里總是提著一盞明亮的燈。人們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看不見,為什么還要提著燈走路呢”盲人說:“我提著燈,為別人照亮道路,同時別人也容易看到我,避免了碰撞。這樣既幫助了別人,也保護了自己。”(1)你從老盲人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答:我懂得了為他人開一朵花,也是為自己的生命增加一縷溫馨,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給自己的人生喝彩。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2)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答:①真誠的關心他人,做到心中有他人;②顧及他人的感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學會換位思考;③理解別人行事的原因,尊重寬容他人。④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熱情的雙手。第六課《走進老師》1、老師對我們成長的意義?答:是老師,把我們從懵懂引向成熟,使我們從無知變得學有所長;是老師,領著我們看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廣,夢想可以有多大!老師用人格力量影響我們,為學生做榜樣,無私奉獻自己。2、如何恰當地指出老師的錯誤?(老師犯錯時我們該怎么做) 答:(1)當老師出錯的時候,我們應巧妙地提醒老師,指出老師的錯誤時,要把握時機,分清場合;語言平和,注意分寸;(2)坦誠相待,多一點寬容,言有分寸;(3)可以借助書信等方式提醒等,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3、如何看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答:①老師的表揚是一種肯定,是一種鼓勵,同時也是期待,希望我們再接再厲。②對待老師的批評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當老師批評正確的時候,我們要認真改正,當老師批評不正確的時候,我們要換位思考,理解尊重老師,主動和老師交流溝通,消除誤解。 4、怎樣克服對老師的懼怕心理? 答:我們應該走進老師,多和老師交流,主動溝通、真誠理解、充分信任老師。了解、熟悉老師,才能與老師和諧相處。 5、如何與老師相處?(應該怎樣對待老師)答: ①、尊重老師,理解老師,和老師分享快樂與煩惱。②、積極協助,配合老師的工作。③、有了問題、困難、建議,主動與老師溝通,取得老師的理解、支持和幫助。④、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獲得表揚不自滿,受了批評不氣餒、不抱怨。⑤、對老師也要體諒和寬容,對老師工作中的疏忽、缺點,善意提出。第七課《我屬于……》1、我們屬于哪些群體?答:社會、國家、故鄉、家、學校、班級等等2、群體的重要性?(人類生活為什么不能離開群體、個人與群體的關系)答:①人類生活離不開群體,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便生活在人類的各種群體中。②我們每天在群體中生活、學習、成長,感受群體的溫馨和力量;(3)我們的進步、成長和發展都凝聚著集體的力量。(4)一個完整的健康的個體是無法離開群體生活,否則就不可能正常地發展。3、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答:①個人離不開集體,集體是個人成長的園地,良好的集體有助于個人的健康成長。②集體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個人要自覺維護集體的利益,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為集體做貢獻。4、為什么要熱愛祖國?我們應該怎樣做?答:(1)祖國給了我們成長的陽光雨露,這里是我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園。作為華夏子孫,我們對中華民族有強烈的依戀感;我們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每一個中華兒女應有強烈的愛國之情。(2)樹立遠大的理想,弘揚艱苦奮斗和大膽創新的精神;努力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5、作為學校的一員,你可以為學校的發展做些什么?答:(1)熱愛自己的學校,為自己是學校的一員而自豪:(2)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報答學校;(3)作為學校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幫助學校面對一些問題,尋找改進的辦法。(4)遵守學校紀律,愛護公物,保護學校環境。6、如何建設良好的班集體?答:(1)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并為之不懈努力;(2)有共同的行動,各盡其能,發揮所長;(3)團結協作,互助前行;(4)自覺維護班集體的榮譽和利益,努力為班集體增光添彩。7、怎樣理解班徽?答:班徽是班級的標志。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精神面貌。班徽是班級特點和精神面貌的體現。例題:1、怎么理解 “個人之所以成為個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與其說是靠著他個人的力量,不如說由于他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個成員。” 答: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因為:(1)人類生活離不開群體,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便生活在人類的各種群體中。(2)我們每天在群體中生活、學習、成長,感受群體的溫馨和力量;(3)我們的進步、成長和發展都凝聚著集體的力量;(4)一個完整健康的個體是無法離開群體生活的,否則就不可能正常地發展。2、群體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群體。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的成長更離不開學校、班級這個群體。為了增強同學們的群體責任感,努力為學校和班級這個群體爭光,某校七年級六班在班主任的號召下,做了一次調查,假如你也參加了此次的調查,請你完成下列內容。(1)請你寫出目前在班級中存在的不關心群體的現象。答:目前在班級內存在的不關心集體的現象有:衛生區、教室臟了無人管;衛生工具亂放無人整理;同學違反紀律無人糾正;抄襲同學作業,無人舉報;考試作弊,其他同學聽之任之等。(2)你認為班級中存在的這些不關心集體的現象會有什么后果?答:嚴重破壞集體形象,不利于班集體的團結,更不利于個人的健康成長。(3)請你為建設良好的集體支招(提建議)。答:(1)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并為之不懈努力;(2)有共同的行動,各盡其能,發揮所長。(3)團結協作,互助前行。(4)自覺維護班集體的榮譽和利益,努力為班集體增光添彩。(4)請寫幾句體現群體促進人的成長的名言和口號。答:如 “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的集體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