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第2課時【學習目標】1.能夠闡明人體內部氣體交換的原理。2.會概述人體內的兩次氣體交換過程。3.能驗證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自主學習】根據教師的演示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課前閱讀課本26-27頁分組實驗,認識實驗材料器具:(1)向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呼氣,現象:澄清石灰水 ,說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2)向甲集氣瓶呼氣,然后分別將燃燒的蠟燭伸入甲乙集氣瓶中,現象: ,說明人吸入的氣體中, 含量較多, 含量較少;人呼出的氣體中, 含量增加, 含量減少。(3)氣體具有 作用,即一種氣體總是從 的地方向 的地方擴散,直到達到平衡狀態。請認真觀察課本28頁圖3.2-10,并閱讀29頁兩段文字,完成下列自主學習內容:人體內的氣體交換:(1)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 的氣體交換和 的氣體交換兩個過程,它們都是通過 完成的。(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發生在 和 之間,肺泡中的 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 擴散進入肺泡,從而使血液中的 濃度升高, 濃度降低。(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發生在 和 之間,血液中的 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中的 擴散進入血液,從而使組織細胞所需要的 得到補充,產生的 被及時運走。(4)綜上分析,我們知道人體內氧氣濃度最高的地方是 ,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地方是人體的 。(5)氧氣在人體內的旅行路徑為氧氣→ 。二氧化碳在人體內的旅行路徑為組織細胞→ 。【分層提高】基礎性題目:1.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的部位是( )A.肺泡和組織細胞 B.血液內 C.肺和氣管 D.鼻腔2.人時刻在進行呼吸,下列關于細胞和肺泡中二氧化碳濃度大小的比較,正確的是( )。A.細胞=肺泡 B.細胞﹤肺泡 C.細胞﹥肺泡 D.無法確定3.下圖表示血液中某物質濃度的變化,如果橫坐標上AB段為組織處的毛細血管,CD段為肺部的毛細血管,圖中曲線表示的物質是( )A.氧氣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尿素4.下列結構中,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A.口腔 B.咽 C.喉 D.食道5.肌肉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至少要經過幾層細胞膜( )A.五層 B.六層 C.七層 D.八層6.與吸入的氣體相比,呼出氣體中總是氧氣的濃度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根本原因是( )A.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B.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C.氣體在呼吸過程中的擴散 D.組織細胞氧化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7.下列關于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肺泡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 B.肺泡壁有軟骨支撐C.毛細血管壁是一層上皮細胞 D.肺泡壁也是一層上皮細胞8.下圖是呼吸全過程圖解,據圖回答:(1)氣體a、b分別為 、 。(2)呼吸全過程的四個環節依次是: 、 、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