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習目標】1.了解清朝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的史實。2.掌握清朝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的基本史實。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長的原因和表現。【重點難點】重點:農業生產恢復發展的原因、表現及意義難點:如何辯證地看待人口的增長鞏固基礎一、農業發展1.原因:(1)認識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 “。(2)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 政策。2.概況① 不斷擴大。②興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修建了堤壩、渠堰。③莊稼種植: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 、 等髙產作物。3.作用: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 ,也對 和 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二、工商發展1.手工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已出現了比較成熟的 。2.商業:(1)形成了由 、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 。(2)形成了一些大的 ,著名的有 和 。三、人口增長1.表現: 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2.影響:龐大的人口造成了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 。合作交流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問題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漸突出。②進一步開荒墾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③龐大的人口也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學以致用1.清初的統治者進入中原地區后,認為“國之大計”是( )A.農業生產 B.手工業生產 C.商業貿易 D.中央集權2.下圖所示是清朝開荒執照,反映了清朝前期推行( )A.墾荒政策 B.輕徭薄賦政策 C.休養生息政策 D.重農抑商政策3.下列哪些作物是明朝時從國外引進的( )①玉米②甘薯③馬鈴薯④花生⑤向日葵⑥葡萄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⑤⑥4. 清朝前期農業生產恢復和發展的表現有( )①耕地面積不斷擴大 ②治理黃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高產作物 ④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清朝前期,江寧著名的機戶李扁擔、李東陽等,都各自擁有織機五六百張,佛山經營棉織業的手工工場達2500家,織工超過50000人。上述材料說明( )清朝前期,農業生產得到發展 B. 手工工場規模大,紡織業發達C. 商業發達,社會安定 D. 清朝前期人口增長較快6.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貿易十分興盛,形成了巨大的商業網,其組成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農村集市 ②區域性市場 ③城鎮集市 ④全國性市場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7.明清時期,“蘇湖熟,天下足”的狀況已不復存在,唐寅曾描繪蘇州等地“五更市賈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工商業成為民眾生計的主要來源和國家賦稅的重要來源。這說A.江南地區農業落后 B.自然經濟開始解體C.江南地區工商業發達 D.南方經濟落后于北方8.影視作品折射出歷史的冰山一角。下面兩幅圖片反映的是兩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幫為背景的電視劇。這兩個著名商幫來自( )《胡雪巖》 《喬家大院》A.浙江 廣東 B.安徽 山西 C.山西 江蘇 D.廣東 福建9.電視劇《走西口》在央視開播后受到歡迎,其實歷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外,主指的是一種商業活動。“走西口”所描寫的商幫在清朝與徽商齊名,它是( )A. 浙商 B. 閩商 C. 冀商 D. 晉商10. 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有些問題在當今世界也同樣存在,即( )A.交通擁堵問題 B.大量的人口流動與遷移C.就業就醫問題 D.人口、資源、環境問題11.中外交流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方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朝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材料三 浩浩蕩蕩的船隊,一路上留下明朝強大的影子,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材料四 清乾隆帝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信函中的幾句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遠不藉(借助)外夷貨物以通有無。(1)據材料一,請列舉兩個唐朝對外交往的具體事例。(2)據材料二,從手工業和科技兩方面說明“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的原因。(3)“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指的是什么?這次“壯舉”最遠到達了哪些地方?(4)據材料四,說明以乾隆帝為代表的清政府在對外交往上實行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造成了怎樣的嚴重后果?【課堂小結】學以致用1-5:AAADB ; 6-10: DCBDD ;11.(1)鑒真東渡、玄奘西行(2)造船業發達,居世界首位;指南針用于航海事業。(3)鄭和下西洋;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4)政策:閉關鎖國;后果: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