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專題25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九上)(精品課件+學評案+真題演練)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專題25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九上)(精品課件+學評案+真題演練)

資源簡介

(





(正面朝上貼在此虛線框內)
)2021-2022學年度初中歷史中考真題演練答題卡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
準考證號
(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
2

請將準考證條碼粘貼在右側的[條碼粘貼處]的方框內
3

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寫,字體工整
4

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的答題區內作答,超出范圍的答案無效,在草紙、試卷上作答無效。
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刮紙刀。
6
、填涂樣例 正確
[

]
錯誤
[
--
][

] [
×
]
) (
缺考標記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標記
!只能由監考老師負責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涂。
)
選擇題(請用2B鉛筆填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16 17 18 19 20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非選擇題(請在各試題的答題區內作答)
21題、
22題、
23題、
24題、
25題、2022年中考教學評一致性一輪復習學評案
專題25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
●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
通過學習評價卡進行過程性自評。
學習評價標準
得星標準 自主學習時 和老師對話時 小組合作時
☆☆☆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找出關鍵信息 能積極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搶先舉手回答自己的思考 我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積極發表見解,并認真傾聽和思考其它同學的看法。
☆☆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部分找出關鍵信息 能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偶爾回答舉手自己的思考 參與小組討論,偶爾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其它同學的看法。
☆ 我能認真閱讀課本 能認真聽老師的提問和分析,基本不舉手回答問題 參與小組討論,靜靜聽,基本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我能得
評價任務一
任務一:自主閱讀教材和背誦提綱,梳理基礎歷史知識。
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能夠出聲朗讀或背誦課本基礎知識
評價方式:普遍性評價(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一、自主學習,構建體系(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
1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
考點一 古代日本 部編九上P52—54
命題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
大化改新 時間 646年開始
內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2)經濟上:①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②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班田收授法”);③統一賦稅
續表
大化改新 性質 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特點 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
影響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日本古代社會 6世紀前 (1)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小國;5世紀,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基本統一了日本。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2)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
大化改新后 改國名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
武士和武士集團 形成 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
性質 是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
幕府統治時期 形成 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了平氏武士集團,設幕府于鐮倉。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入了幕府統治時期
特征 (1)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實際上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實際上把持著國家大權(2)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
【中考知識串聯】1.促進社會性質變化的改革
時間前356年開始646年開始1861年1868年開始1953— 1956年底改革商鞅變法日本大化改新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三大改造社會性質變化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2.學習先進制度、文化、技術的改革
時間494年開始646年開始17世紀末開始19世紀60—90年代1868年開始1898年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彼得一世改革洋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戊戌變法學習對象學習漢族學習唐朝學習西方
考點二 阿拉伯帝國 部編九上P55—58
命題要求: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
伊斯蘭教 創立時間 7世紀初 創建者 穆罕默德
經典 《古蘭經》 圣地 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
傳播 伴隨著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廣泛傳播;中世紀時,伊斯蘭教傳到亞洲、北非等地
作用 對維系阿拉伯民族團結、促進阿拉伯半島統一和阿拉伯帝國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阿拉伯帝國 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率領信徒遷居麥地那,建立了一個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宗教社團,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
形成 (1)穆罕默德的繼承者繼續擴張,北進敘利亞,東滅波斯,進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國唐朝邊境;751年擊敗唐朝大將高仙芝的軍隊,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2)在西線,攻克埃及,橫掃北非;在西南歐洲的戰場上,占領西班牙,越過比利牛斯山,為法蘭克王國軍隊所阻[鏈接《圖說歷史與必背常考知識手冊》P28“阿拉伯帝國示意圖”](3)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形成
疆域 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
統治 實行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地方設總督,但稅收權與司法權直屬中央
滅亡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達,帝國滅亡
文化貢獻 翻譯典籍 830年,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為延攬翻譯人才,哈里發以黃金支付稿酬。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
數學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阿拉伯數字”,并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
醫學 《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
阿拉伯帝國 文化貢獻 文學 《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
傳播文化 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
評價任務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評價方式:交流式評價(課堂提問與回答小組合作)
1.(2022·河南臥龍·九年級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646年元旦,新政權以唐代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發“改新之詔”全面向唐朝學習。701年又發布了《大寶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改革的綱領在實施中也不斷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開元盛世的唐朝為楷模的天皇制國家的理想。改新解放了生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國家的統一,是日本進入封建社會的起點。
材料二: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創辦了一系列官營企業。1880年,政府又下令將這些官營企業轉讓給大資本家。與此同時,政府利用國家資金,創辦千住呢絨廠等一批近代化的“模范工廠”,以推動私人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日本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同時也伴有濃厚的封建性與侵略擴張性。
材料三:1868年至1893年日本吸收西方工業文明的第一個25年過程中,日本對外戰爭不斷,從一場小型戰爭走向另一場小型戰爭,這些戰爭以獨特的方式哺育了日本新文明,在第二個25年中(1894-1919),幾場大型戰爭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惡性發展,于是終于在第三個25年中(1920-1945)發動了超大型的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從而導致了日本文明的覆滅。
(1)據材料一概括這次“改革”的特點及對日本社會產生的影響?
(2)據材料二概括日本工業發展的特點?
(3)據材料三回答,導致日本文明覆滅的方式是什么?結合所學說明材料二與材料三之間的聯系。
2.(2022·湖南臨湘·九年級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6世紀上半葉,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節出使中國,全面學習中國先進文化和政治經濟制度。646年,日本統治者任用一些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內容大部分是對中國隋唐政治經濟制度的模仿。
(1)據材料一,指出日本對待先進文化的態度及學習中國先進文化的方式。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賜給)……若以身死,應退田者,每至班年,即從收授。
——日本《田令》
(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解釋材料二的主要內容。
材料三:大化改新后一二百年,日本地方豪強崛起,他們占有大片土地,建起莊園,為保護自己的莊園和統治,豪強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裝并蓄養起來,組成一種以血緣關系和主仆關系為紐帶的軍事集團,特殊的武士階層逐漸形成。后來,日本形成了武士應遵守的封建道德,稱為“武士道”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忠君”“節義”“勇武”等。武士道是日本軍事封建專制主義的產物,對以后日本的發展影響深遠。
(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日本武士階層形成的時代背景。武士階層和武士集團的形成對日本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4)材料三中的“忠君”在武士道精神中具體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日本社會中出現的武士道精神?
3.(2022·貴州西秀·九年級期末)封建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世界各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方式不盡相同。結合材料,探究以下問題。
【探究一 西歐篇】
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歐諺語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西歐形成的這種制度有何特點。
【探究二 東亞篇】
材料二:某國家改革主要內容:
(一)廢除皇室和貴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歸國家,是為公地公民。對大夫以上高官貴族賜予食封
(二)改革統治機構,建立京師和地方行政機構(國、郡、里),設置關塞、防人(戍邊軍)及驛站,各置職官。
(三)造戶籍、記賬(賦稅簿賬),施行班田收授法,凡田長30步,廣20步為段,10段為町。
(四)改革稅收制度,施行租庸調新稅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給該國帶來怎樣的變化?
【探究三 西亞篇】
材料三:6﹣7世紀,阿拉伯半島正處在社會激烈動蕩和變革時期,奴隸主與奴隸之間、各氏族部落之間、民族之間的矛盾錯綜復雜……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島統一起來,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廢除阿拉伯半島部落的多神崇拜。……阿拉伯帝國向外擴張,先后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非洲北岸及西班牙等地,并深入中亞、西亞,占領了阿富汗、印度西北部。8世紀中期,成為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伴隨著帝國的擴大,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
(3)根據材料三,概括6—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的狀況。用材料中的話說明阿拉伯半島統一的必要性。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半島統一之間的關系。
【自我總結】——構建知識體系
構建要求:
(1)理清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
(2)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及時鞏固基礎知識。
(3)熟練展示。
目標導航
表現評價目標評價一
目標評價一
體系構建專題25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時間:50分鐘 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共40分)
1.(本題2分)(2021·青海西寧·中考真題)公元六七世紀,面對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大和國皇室和一些曾經在中國留學的貴族改革派,主張效仿鄰國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擁立孝德天皇頒詔推行
A.大化改新 B.種姓制度 C.明治維新 D.幕府統治
【答案】A
【詳解】
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在遣唐使的推動下,日本孝德天皇開始仿照唐朝制度,實行大化改新,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所以A項正確;種姓制度是曾經在古印度流行的一種社會等級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明治維新發生在19世紀,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幕府統治建立于12世紀晚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2.(本題2分)(2021·江蘇鹽城·中考真題)觀察圖政治體制示意圖,它體現了( )
A.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B.古希臘城邦的特點
C.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 D.俄國農奴制改革措施
【答案】C
【詳解】
據材料“地方設國、郡、里三級;中央設立二管八省;天皇處于政權的最頂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中央設立二官八省,地方上設國、郡、里,實行征兵制。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標志,故選C;印度的種姓制度由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組成,不符合材料,排除A;古希臘實行民主制度,沒有天皇,B錯誤;俄國農奴制改革最高統治者稱為沙皇,D錯誤。
3.(本題2分)(2021·山東煙臺·中考真題)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號為大化,頒布改新詔書,吸收中國唐朝政治經濟制度,實行改革。這一“改革”
A.確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為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
C.提倡“文明開化”
D.使日本進入近700年幕府統治時期
【答案】B
【詳解】
646 年,日本孝德天皇開始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B符合題意;確立土地私有制、提倡“文明開化”屬于明治維新時期改革措施,排除A和C;12世紀晚期,日本進入近700年幕府統治時期。排除D。故選B。
4.(本題2分)(2021·河南·模擬預測)《全球通史》中寫道:“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這里的“作用更為重大”指的是( )
①促使日本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度②促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④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詳解】
根據“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可得出是指日本的大化改新。在古代,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強烈刺激了大和的統治者,他們仿效中國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讓日本文明突然發展起來,就是大化改新。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②④D項正確;①③是明治維新的影響,排除ABC項。故選D項。
5.(本題2分)(2021·山東煙臺·模擬預測)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這場改革使日本( )
A.由小國林立變為基本統一 B.開始步入封建社會
C.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D.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開始步入封建社會,B項正確;大化改新前日本已經完成了統一,排除A項;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排除C項;12世紀源氏武士集團在鐮倉設立幕府,標志著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排除D項。故選B項。
6.(本題2分)(2021·青海西寧·一模)《全球通史》中寫道:“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①使日本建立了奴隸制民主政治②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④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詳解】
根據材料“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可知唐文化對日本文化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推動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制度,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大多數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日本的遣唐使回國后把唐朝先進的文化、制度帶到了日本,唐朝先進的制度推動了日本的政治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的許多政治制度以唐朝為藍本。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故②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AB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項。
7.(本題2分)(2021·山東蘭山·二模)圣德太子改革以前的日本處于氏族制國家時代圣德太子首先在思想上對落后狀況進行了革新,引進了唐朝的先進文化思想。在其思想的指引下,引發了一場全新的變革。這次變革在經濟上建立起
A.中央集權制度 B.公地公民制度
C.氏族部民制度 D.公社經濟制度
【答案】B
【詳解】
日本大化改新在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故排除CD,B項符合題意;A是政治上的制度建設,排除。故選B項。
8.(本題2分)(2021·山東·模擬預測)大化改新詔:“大化二年……春正甲子塑,賀正禮畢,即宣改新之詔曰;其一曰,罷昔在天皇所立子代之民。其二曰,初造戶籍,計帳,班田收授之法。其三曰,罷舊賦役而行之調。”改新后在經濟上建立了哪一制度
A.中央集權制度 B.公地公民制度 C.封建奴隸制度 D.氏族氏民制度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頒給公民,六年一頒,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因此大化改新后在經濟上建立了公地公民制度。B項正確;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排除A項;封建奴隸制度,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氏族氏民制度,與大化改新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
9.(本題2分)(2021·廣東·模擬預測)“不同文明與文化相遇的時候,其中某一種處在發展較高階段的文明與文化,可能對另一種文化呈現傾斜式的'文化出超’。”下列選項與這一論述相符的是 ( )
A.雅典實行民主政治 B.歐洲早期大學的興起
C.日本實行大化改新 D.西歐確立封君封臣制度
【答案】C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世界古代史上,中華文化長期領先于世界,尤其是唐朝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全面超越同一時期的日本。日本通過大仿效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律令制國家,故C符合題意;ABD項沒有體現“對另一種文化呈現傾斜式的'文化出超’”,排除。故選擇C。
10.(本題2分)(2021·山東河東·二模)比較法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歷史興趣小組將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進行比較,其共同之處是
A.都通過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B.國家都將土地分給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國家繳納賦稅
C.都通過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D.都是封建性質的改革,促進了本國封建制度的形成
【答案】D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都是封建性質的改革,促進了本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故選D;法蘭克王國沒有建立中央集權,排除A;法蘭克王國采用封建制度,即國王將領土分封給屬下(大封建主),屬下再將領土分封給他們的屬下(小封建主),排除B;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都促進了本國封建制度的形成,C錯誤。
11.(本題2分)(2021·吉林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模)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唐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次改革使日本
A.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B.推翻落后的幕府統治還政于天皇
C.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D.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答案】C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唐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它加強中央集權,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C符合題意;日本早期國家的建立使日本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倒幕運動最終推翻落后的幕府統治還政于天皇,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
12.(本題2分)(2021·江蘇興化·模擬預測)9世紀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鼓勵并組織對希臘古典哲學的大規模翻譯活動。歐洲人是靠翻譯這些阿拉伯文的譯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繼而開始他們的文藝復興的。這主要強調阿拉伯人( )
A.加強了東西方文明交流
B.保存并傳播了希臘古典文化
C.是文藝復興的先驅
D.對古希臘文化的傳承
【答案】D
【詳解】
據題干信息“歐洲人是靠翻譯這些阿拉伯文的譯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繼而開始他們的文藝復興的”可知,這體現出,阿拉伯人對古希臘文化的傳承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思想基礎,這是在強調阿拉伯對古希臘文化的傳承,D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提及阿拉伯人傳播希臘古典文化,也沒有提及加強了東西方文明交流,AB兩項不符合題意;意大利人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排除C項。故選D項。
13.(本題2分)(2021·山東濟南·二模)西歐有一句名諺:“希臘人的腦,中國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腳。”與阿拉伯人的腳相關的史實是
A.編著了《醫學集成》和《醫典》 B.將中國的重大發明傳入歐洲
C.創制了0到9十個阿拉伯數字 D.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實現統一
【答案】B
【詳解】
根據所學,“希臘人的腦,中國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腳。”可得出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B項正確;ACD項都是阿拉伯人的成就,但是不屬于“阿拉伯人的腳”,排除ACD項。故選B項。
14.(本題2分)(2021·遼寧大洼·二模)下列國家中,曾經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是( )
①羅馬帝國  ②查理曼帝國  ③亞歷山大帝國  ④阿拉伯帝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①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2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內湖。②查理曼帝國是歐洲帝國。③亞歷山大帝國是指亞歷山大帝繼位后,出兵東征,掃蕩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定都巴比倫。④伊斯蘭教的傳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經、基本統一,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他的繼承人經過一系列征服和擴張,使阿拉伯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分析選項可知,①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C項正確;②不符題意,ABD項排除。故選C。
15.(本題2分)(2021·湖南株洲·二模)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佛教的創立者是釋迦牟尼
B.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
C.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
D.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
【答案】D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釋迦牟尼創建佛教于古印度、基督教興起于公元1世紀、伊斯蘭教興起于公元7世紀初,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D項錯誤,符合題意;AB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
16.(本題2分)(2021·江西·一模)《醫典》的作者伊本·西那被后人譽為“醫學之王”,他在遇到科學上的難題時往往到清真寺向安拉做析禱、禮拜,企求安拉使困難對他變容易。由此可知,他信仰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答案】D
【詳解】
依據題干“《醫典》”“清真寺”“安拉”可知與伊斯蘭教有關,7世紀初,穆罕默德闡述了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伊斯蘭教,而清真寺就是伊斯蘭教的宗教活動場所,《醫典》是阿拉伯醫學的重要成就,D正確;佛教誕生于古印度,尊奉釋迦摩尼為佛祖,A排除;道教是中國古代土生土長的宗教,尊奉太上老君為教主,B排除;基督教誕生于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巴勒斯坦地區,尊奉耶穌為救世主,C排除。故選D。
17.(本題2分)(2021·河南·模擬預測)隨著新型冠狀病毒(下圖)繼續在全世界傳播,各國政府與醫療保健系統正在采取積極措施加以應對。我們常說的“西醫”,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貢獻。阿拉伯人的兩部醫著,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這兩部書是
①《醫學集成》②《黃帝內經》③《醫典》④《天方夜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A
【詳解】
阿拉伯人著的《醫學集成》《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①③符合題意;故A符合題意;《黃帝內經》是中國古代的醫學著作,排除膾炙 ②;《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排除 ④。排除B、C和D。故選A。
18.(本題2分)(2021·安徽·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三模)“對于歐洲其他民族來說,伊斯蘭教是一個遙遠的威脅,但在西班牙與葡萄牙人眼里,則是一個傳統的、永遠存在的敵人。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大部分地區都曾處于穆斯林統治之下。”與材料所述相關的史實是
A.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B.公元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C.公元6世紀,拜占庭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D.公元13世紀,蒙古帝國成為地跨歐、亞的大帝國
【答案】B
【詳解】
根據材料“對于歐洲其他民族來說,伊斯蘭教是一個遙遠的威脅,但在西班牙與葡萄牙人眼里,則是一個傳統的、永遠存在的敵人。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大部分地區都曾處于穆斯林統治之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國家是阿拉伯。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信徒叫穆斯林),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隨后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穆罕默德去世后,哈里發不斷擴張疆域。公元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故選項B符合題意;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蒙古帝國與材料反映的阿拉伯國家無關,故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19.(本題2分)(2021·河南通許·二模)阿拉帝國都城巴格達“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料物染料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
A.宗教擴張征服世界 B.溝通了東西方貿易
C.促進思想文化交流 D.創造了阿拉伯文化
【答案】B
【詳解】
根據題意內容可知阿拉伯帝國的都城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產,說明阿拉伯帝國起到了溝通東西方貿易的作用,故選B;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國在溝通東西方貿易方面的作用,ACD都與這一主旨不符,排除。
20.(本題2分)(2021·遼寧沈河·二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將下列歷史人物及與其相關的歷史事件相連接,其中正確的是
a.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 b.領導大化改新 c.建立羅馬帝國
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c C.①-c②-b③-a D.①-b②-c③-a
【答案】C
【詳解】
據所學可知,①屋大維于公元前27年建立了c.羅馬帝國;②孝德天皇于646年領導了 b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了封建道路;③穆罕默德7世紀基本統一a阿拉伯半島,故選C;A、B、D排除。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綜合題(共60分)
21.(本題12分)(2021·湖南·模擬預測)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是一個傳承文明、吸納文明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寫出圖1中A、B、C、D文明古國的文明成果代表各一例: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詩經》、《論語》、《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語》等名篇經典,楔形文字、地圖、玻璃、阿拉伯數字、造紙術、印刷術等發明創造,長城、麥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吳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各種文明在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2)根據材料二,概括亞洲文明成果的特點?
材料三 璀璨的亞洲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3)請用史實說明古代歷史上不同文明因“互鑒而發展”。
(4)你認為文明間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對世界不同區域的文明應該持什么樣的態度?
【答案】(1)A:金字塔、獅身人面像、象形文字;B:《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C:種姓制度、梵文、佛教;D:甲骨文、青銅器等。
(2)非富多樣、多元性。
(3)日本大化改新學習中國唐朝政治制度,使日本逐漸轉變為封建國家。
(4)主要方式:和平交流;態度:開放包容、學習借鑒等。
【解析】
【分析】
【詳解】
(1)根據圖A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埃及發源于尼羅河,因此A代表的文明古國是古埃及,它的文明成果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象形文字;根據圖B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巴比倫王國發源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因此B代表的文明古國是古巴比倫王國,它的文明成果有《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根據圖C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印度發源于印度河,因此C代表的文明古國是古印度,它的文明成果有種姓制度、梵文、佛教;根據D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河、長江是古代中國的發源地,古代中國的文明成果有甲骨文、青銅器等。
(2)根據材料二“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詩經》《論語》《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語》等名篇經典,楔形文字、地圖、玻璃、阿拉伯數字、造紙術、印刷術等發明創造,長城、麥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吳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概括,亞洲文明成果的特點是非富多樣、多元性。
(3)根據材料三“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古代歷史上不同文明因“互鑒而發展”的史實是日本大化改新學習中國唐朝政治制度,使日本逐漸轉變為封建國家。
(4)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文明間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和平交流。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可以概括,對世界不同區域的文明應該持的態度是開放包容、學習借鑒等。
22.(本題12分)(2021·河南·沁陽市教學研究室一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世紀的阿拉伯人繼承和發展了古代希臘的理性傳統……阿拉伯天文學家的“圖斯雙圓”理論出現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促進了發展自由思想的偉大進步,導致了文藝復興的到來。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
——摘編自蔡德貴《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
材料二 拜占庭帝國滅亡時搶救出來的手稿,羅馬廢墟中發掘出來的古代雕像,在驚訝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個新世界——古代希臘;在它的光輝形象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逝了;意大利出現了前所未見的藝術繁榮,這種藝術繁榮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再現,以后就再也不曾達到了。
——摘編自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1)根據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對歐洲社會產生的影響。據此回答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說明在文化領域拜占庭帝國有什么貢獻?這對西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綜上所述,談談你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認識。
【答案】(1)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世界的成就,影響了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將被中世紀湮沒的古希臘羅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傳回歐洲。溝通了東西方文化,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
(2)保存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3)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發展,在創新中進步;所有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都應該被理解和尊重;提倡所有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補、共同發展。
【解析】
【詳解】
(1)根據材料一“中世紀的阿拉伯人繼承和發展了古代希臘的理性傳統……阿拉伯天文學家的‘圖斯雙圓’理論出現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可以得出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世界的成就,影響了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根據材料“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導致了文藝復興的到來”,可以得出將被中世紀湮沒的古希臘羅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傳回歐洲;根據材料“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可以得出溝通了東西方文化,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
(2)根據材料“羅馬廢墟中發掘出來的古代雕像,在驚訝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個新世界——古代希臘”等信息,說明在文化領域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這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3)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從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發展,在創新中進步;所有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都應該被理解和尊重;提倡所有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補、共同發展等角度回答即可。
23.(本題12分)(2021·河南·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辯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材料二 《醫典》是中世紀阿拉伯醫學百科全書式的著作,是著名醫學家伊本·西那所著。其內容十分豐富,不僅總結了阿拉伯醫學臨床的豐富經驗,而且建立了較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它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的醫學遺產,也吸收了中國、印度、波斯等國醫藥學的成就,匯集了歐亞兩洲許多民族醫學成果,體現了當時世界醫學和藥物學的先進水平。《醫典》問世后被世界醫學界奉為“醫學經典”。
(1)請再舉一例中國古代醫學相關的著作。
(2)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這兩部醫學著作有何異同。
(3)從材料二的提示中,你可以得到阿拉伯古代醫學發展的什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雙方文明交融方式給予我們的啟示。
【答案】(1)《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任意一例)
(2) 異: 所屬國家不同:《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醫典》 是中世紀阿拉伯醫學著作;記述內容不同:《傷寒雜病論》記述的主要內容是傷寒,并創造性地確立了辨證施治原則,《醫典》總結的是阿拉伯醫學臨床經驗,建立了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影響不同:《傷寒雜病論》是中國中醫學院開設的課程之一,《醫典》影響了世界。同:都是醫學相關的著作,都對后世影響深遠。
(3)阿拉伯古代醫學發展的信息,內容豐富,有較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的醫學遺產,廣泛吸收各國成果等。啟示,和平交流是人類發展的主流,注意文化領域的兼容并包等。
【解析】
【詳解】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明朝李時珍的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等。
(2)根據材料一"《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和材料二"《醫典》是中世紀阿拉伯醫學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可知兩者所屬國家不同,《傷寒 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醫 典》是中世紀阿拉伯醫學著作;依據材料一“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和材料二"不僅總結了阿拉伯醫學臨床的豐富經驗,而且建立了較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可知兩者記述內容不同,《傷寒 雜病論》記述的主要內容是傷寒,并創造性地確立了辨證施治原則,《醫典》總結的是阿拉伯醫學臨床經驗,建立了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依據材料一"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和材料二“《醫典》問世后被世界醫學界奉為醫學經典”,可知兩者影響不同,《傷寒雜病論》是中國中醫學院開設的課程之一,《醫典》影響了世界。因此兩者的相同之處都是醫學相關的著作,都對后世影響深遠。
(3)根據材料二,由“其內容十分豐富,不僅總結了阿拉伯醫學臨床的豐富經驗,而且建立了較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可知內容豐富,有較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由“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的醫學遺產,也吸收了中國、印度、波斯等國醫藥學的成就,匯集了歐亞兩洲許多民族醫學成果”,可知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的醫學遺產,廣泛吸收各國成果。因此得到阿拉伯古代醫學發展的信息是內容豐富,有較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的醫學遺產,廣泛吸收各國成果等。雙方文明交融方式給予我們的啟示,和平交流是人類發展的主流,注意文化領域的兼容并包等。
24.(本題12分)(2021·河南長葛·一模)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阿拉伯諺語“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各國有用的東西…….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文化,并發揚光大。穆罕默德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材料三 從630 年開始,日本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隨行有長期居留的留學生、留學僧和短期入唐,將隨同使團回國的留學僧和留學生,學習唐朝文化。
(1)材料一中圖一帝國它保存的希臘羅馬古籍對后世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圖二帝國的形成促進了哪-一宗教的傳播?
(2)據材料二說明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是什么?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分析這給日本帶來什么影響?
(4)綜合以上探究,談談你對文明交流的認識。
【答案】(1)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伊斯蘭教。
(2)原因: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們發揚光大。阿拉伯統治者重視文化。影響: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3)日本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推動日本進行改革,促進日本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4)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之精華,棄之糟粕。
【解析】
【詳解】
(1)第一問:讀圖可知,圖一中帝國是拜占庭帝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第二問:讀圖可知,圖二是阿拉伯帝國。穆罕默德在7世紀在阿拉伯地區創立了伊斯蘭教。
(2)第一問:根據“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各國有用的東西…….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文化,并發揚光大”概括可知,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有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學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此外,阿拉伯統治者重視文化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
(3)根據“遣唐使”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派遣了大量遣唐使和留學生等學習唐朝文化。以唐朝文化、制度為典范,推動日本進行大化改新等,使日本發生社會轉型,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樣性。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文化繁榮,有利于文化傳播與創新,有利于帶動地區發展。同時在進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5.(本題12分)(2021·遼寧和平·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人類的歷史雖然已有三四百萬年,但人類的文明史卻僅有五六千年。人類從野蠻步入文明是一個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關鍵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條件優越、適合農業生產的亞非大河流域產生,這就是西亞、埃及、印度和中國的古代東方文明,隨后在地中海區域又出現了一種帶有鮮明海洋性質的古代西方文明,這就是希臘、羅馬文明。
——《世界古代史內容標準解讀》
材料二:阿拉伯帝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的集合體,除阿拉伯人外,還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敘利亞人等等。各民族通過互相接觸、互相影響,逐漸融合滲透,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生存斗爭中認同了阿拉伯文化。……埃及、敘利亞、波斯等地,都是世界上文化發展較早的地區。阿拉伯人在征服這些地區后,不僅受到了當地民族文化的影響,而且吸收希臘、印度文化的許多優秀成果,創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沒有伊斯蘭教的誕生,就沒有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就不會有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也就不會有阿拉伯文化的問世。伊斯蘭教不僅是阿拉伯統一的旗幟,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和主體。
材料三:在公元9-11世紀之間,阿拉伯掀起了一場對希臘古典哲學的大規模翻譯活動,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深遠影響。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聽到亞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阿拉伯人發現印度數字的優點,在帝國境內推廣應用。隨后,阿拉伯人又通過西班牙將印度數字傳人歐洲,并傳播到世界各國。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人西歐。
(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代東西方文明分別誕生于怎樣的自然環境中?
(2)根據材料二,概括阿拉伯文化有哪些特點?(寫出兩點即可)
(3)根據材料三,概括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作用。
【答案】(1)東方:亞非大河流域。西方:具有鮮明海洋性質的地中海區域。
(2)特點:多民族共同績造:學習與創新相結合:具有明顯的宗教性.(寫出兩點即可)
(3)將古希臘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傳回歐洲: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解析】
(1)
根據材料可知,“文明首先在自然條件優越、適合農業生產的亞非大河流域產生”“隨后在地中海區域又出現了一種帶有鮮明海洋性質的古代西方文明”說明東方文明誕生于亞非大河流域,西方文明誕生于地中海區域。
(2)
根據材料二可知,“除阿拉伯人外,還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敘利亞人等等。各民族通過互相接觸、互相影響,逐漸融合滲透,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生存斗爭中認同了阿拉伯文化”說明阿拉伯文化是多民族共同締造的。“吸收希臘、印度文化的許多優秀成果,創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說明阿拉伯文化具有學習與創新相結合的特點;“伊斯蘭教不僅是阿拉伯統一的旗幟,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和主體”說明阿拉伯文化具有明顯的宗教性。
(3)
根據材料三可知,阿拉伯人翻譯保存了希臘古典哲學著作,后來,“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聽到亞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說明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作用是將古希臘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傳回歐洲。通過阿拉伯人對印度數字的改進傳播,將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傳入西歐可知,阿拉伯人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本專輯針對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由一線教學名師傾心打造,包含中考一輪同步上課精品課件、精品學評案,精品真題演練,【精品課件】涵蓋歷史五大核心素養,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質量,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會有系統地延伸和比較,做到知識的銜接和強化。對于重要內容盡量選用恰當的史料,做到論從史出,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做到夯實知識的同時落實核心素養, 【精品學評案+跟蹤訓練】輔助課堂教學和復習。【真題演練】精選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全面驗收學習成果,歡迎您查看并下載使用。
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中考真題演練專題25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時間:50分鐘 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共40分)
1.(本題2分)(2021·青海西寧·中考真題)公元六七世紀,面對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大和國皇室和一些曾經在中國留學的貴族改革派,主張效仿鄰國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擁立孝德天皇頒詔推行
A.大化改新 B.種姓制度 C.明治維新 D.幕府統治
2.(本題2分)(2021·江蘇鹽城·中考真題)觀察圖政治體制示意圖,它體現了( )
A.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B.古希臘城邦的特點
C.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 D.俄國農奴制改革措施
3.(本題2分)(2021·山東煙臺·中考真題)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號為大化,頒布改新詔書,吸收中國唐朝政治經濟制度,實行改革。這一“改革”
A.確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為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
C.提倡“文明開化”
D.使日本進入近700年幕府統治時期
4.(本題2分)(2021·河南·模擬預測)《全球通史》中寫道:“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這里的“作用更為重大”指的是( )
①促使日本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度②促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④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本題2分)(2021·山東煙臺·模擬預測)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這場改革使日本( )
A.由小國林立變為基本統一 B.開始步入封建社會
C.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D.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6.(本題2分)(2021·青海西寧·一模)《全球通史》中寫道:“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①使日本建立了奴隸制民主政治②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④促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本題2分)(2021·山東蘭山·二模)圣德太子改革以前的日本處于氏族制國家時代圣德太子首先在思想上對落后狀況進行了革新,引進了唐朝的先進文化思想。在其思想的指引下,引發了一場全新的變革。這次變革在經濟上建立起
A.中央集權制度 B.公地公民制度
C.氏族部民制度 D.公社經濟制度
8.(本題2分)(2021·山東·模擬預測)大化改新詔:“大化二年……春正甲子塑,賀正禮畢,即宣改新之詔曰;其一曰,罷昔在天皇所立子代之民。其二曰,初造戶籍,計帳,班田收授之法。其三曰,罷舊賦役而行之調。”改新后在經濟上建立了哪一制度
A.中央集權制度 B.公地公民制度 C.封建奴隸制度 D.氏族氏民制度
9.(本題2分)(2021·廣東·模擬預測)“不同文明與文化相遇的時候,其中某一種處在發展較高階段的文明與文化,可能對另一種文化呈現傾斜式的'文化出超’。”下列選項與這一論述相符的是 ( )
A.雅典實行民主政治 B.歐洲早期大學的興起
C.日本實行大化改新 D.西歐確立封君封臣制度
10.(本題2分)(2021·山東河東·二模)比較法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歷史興趣小組將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進行比較,其共同之處是
A.都通過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B.國家都將土地分給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國家繳納賦稅
C.都通過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D.都是封建性質的改革,促進了本國封建制度的形成
11.(本題2分)(2021·吉林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模)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唐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次改革使日本
A.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B.推翻落后的幕府統治還政于天皇
C.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D.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12.(本題2分)(2021·江蘇興化·模擬預測)9世紀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鼓勵并組織對希臘古典哲學的大規模翻譯活動。歐洲人是靠翻譯這些阿拉伯文的譯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繼而開始他們的文藝復興的。這主要強調阿拉伯人( )
A.加強了東西方文明交流
B.保存并傳播了希臘古典文化
C.是文藝復興的先驅
D.對古希臘文化的傳承
13.(本題2分)(2021·山東濟南·二模)西歐有一句名諺:“希臘人的腦,中國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腳。”與阿拉伯人的腳相關的史實是
A.編著了《醫學集成》和《醫典》 B.將中國的重大發明傳入歐洲
C.創制了0到9十個阿拉伯數字 D.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實現統一
14.(本題2分)(2021·遼寧大洼·二模)下列國家中,曾經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是( )
①羅馬帝國  ②查理曼帝國  ③亞歷山大帝國  ④阿拉伯帝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本題2分)(2021·湖南株洲·二模)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佛教的創立者是釋迦牟尼
B.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
C.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
D.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
16.(本題2分)(2021·江西·一模)《醫典》的作者伊本·西那被后人譽為“醫學之王”,他在遇到科學上的難題時往往到清真寺向安拉做析禱、禮拜,企求安拉使困難對他變容易。由此可知,他信仰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17.(本題2分)(2021·河南·模擬預測)隨著新型冠狀病毒(下圖)繼續在全世界傳播,各國政府與醫療保健系統正在采取積極措施加以應對。我們常說的“西醫”,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貢獻。阿拉伯人的兩部醫著,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這兩部書是
①《醫學集成》②《黃帝內經》③《醫典》④《天方夜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8.(本題2分)(2021·安徽·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三模)“對于歐洲其他民族來說,伊斯蘭教是一個遙遠的威脅,但在西班牙與葡萄牙人眼里,則是一個傳統的、永遠存在的敵人。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大部分地區都曾處于穆斯林統治之下。”與材料所述相關的史實是
A.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B.公元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C.公元6世紀,拜占庭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D.公元13世紀,蒙古帝國成為地跨歐、亞的大帝國
19.(本題2分)(2021·河南通許·二模)阿拉帝國都城巴格達“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料物染料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
A.宗教擴張征服世界 B.溝通了東西方貿易
C.促進思想文化交流 D.創造了阿拉伯文化
20.(本題2分)(2021·遼寧沈河·二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將下列歷史人物及與其相關的歷史事件相連接,其中正確的是
a.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 b.領導大化改新 c.建立羅馬帝國
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c C.①-c②-b③-a D.①-b②-c③-a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綜合題(共60分)
21.(本題12分)(2021·湖南·模擬預測)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是一個傳承文明、吸納文明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寫出圖1中A、B、C、D文明古國的文明成果代表各一例: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詩經》、《論語》、《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語》等名篇經典,楔形文字、地圖、玻璃、阿拉伯數字、造紙術、印刷術等發明創造,長城、麥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吳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各種文明在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2)根據材料二,概括亞洲文明成果的特點?
材料三 璀璨的亞洲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3)請用史實說明古代歷史上不同文明因“互鑒而發展”。
(4)你認為文明間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對世界不同區域的文明應該持什么樣的態度?
22.(本題12分)(2021·河南·沁陽市教學研究室一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世紀的阿拉伯人繼承和發展了古代希臘的理性傳統……阿拉伯天文學家的“圖斯雙圓”理論出現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促進了發展自由思想的偉大進步,導致了文藝復興的到來。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
——摘編自蔡德貴《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
材料二 拜占庭帝國滅亡時搶救出來的手稿,羅馬廢墟中發掘出來的古代雕像,在驚訝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個新世界——古代希臘;在它的光輝形象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逝了;意大利出現了前所未見的藝術繁榮,這種藝術繁榮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再現,以后就再也不曾達到了。
——摘編自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1)根據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對歐洲社會產生的影響。據此回答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說明在文化領域拜占庭帝國有什么貢獻?這對西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綜上所述,談談你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認識。
23.(本題12分)(2021·河南·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辯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材料二 《醫典》是中世紀阿拉伯醫學百科全書式的著作,是著名醫學家伊本·西那所著。其內容十分豐富,不僅總結了阿拉伯醫學臨床的豐富經驗,而且建立了較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它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的醫學遺產,也吸收了中國、印度、波斯等國醫藥學的成就,匯集了歐亞兩洲許多民族醫學成果,體現了當時世界醫學和藥物學的先進水平。《醫典》問世后被世界醫學界奉為“醫學經典”。
(1)請再舉一例中國古代醫學相關的著作。
(2)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這兩部醫學著作有何異同。
(3)從材料二的提示中,你可以得到阿拉伯古代醫學發展的什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雙方文明交融方式給予我們的啟示。
24.(本題12分)(2021·河南長葛·一模)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阿拉伯諺語“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各國有用的東西…….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文化,并發揚光大。穆罕默德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材料三 從630 年開始,日本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隨行有長期居留的留學生、留學僧和短期入唐,將隨同使團回國的留學僧和留學生,學習唐朝文化。
(1)材料一中圖一帝國它保存的希臘羅馬古籍對后世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圖二帝國的形成促進了哪-一宗教的傳播?
(2)據材料二說明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是什么?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分析這給日本帶來什么影響?
(4)綜合以上探究,談談你對文明交流的認識。
25.(本題12分)(2021·遼寧和平·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人類的歷史雖然已有三四百萬年,但人類的文明史卻僅有五六千年。人類從野蠻步入文明是一個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關鍵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條件優越、適合農業生產的亞非大河流域產生,這就是西亞、埃及、印度和中國的古代東方文明,隨后在地中海區域又出現了一種帶有鮮明海洋性質的古代西方文明,這就是希臘、羅馬文明。
——《世界古代史內容標準解讀》
材料二:阿拉伯帝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的集合體,除阿拉伯人外,還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敘利亞人等等。各民族通過互相接觸、互相影響,逐漸融合滲透,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生存斗爭中認同了阿拉伯文化。……埃及、敘利亞、波斯等地,都是世界上文化發展較早的地區。阿拉伯人在征服這些地區后,不僅受到了當地民族文化的影響,而且吸收希臘、印度文化的許多優秀成果,創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沒有伊斯蘭教的誕生,就沒有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就不會有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也就不會有阿拉伯文化的問世。伊斯蘭教不僅是阿拉伯統一的旗幟,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和主體。
材料三:在公元9-11世紀之間,阿拉伯掀起了一場對希臘古典哲學的大規模翻譯活動,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深遠影響。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聽到亞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阿拉伯人發現印度數字的優點,在帝國境內推廣應用。隨后,阿拉伯人又通過西班牙將印度數字傳人歐洲,并傳播到世界各國。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人西歐。
(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代東西方文明分別誕生于怎樣的自然環境中?
(2)根據材料二,概括阿拉伯文化有哪些特點?(寫出兩點即可)
(3)根據材料三,概括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作用。
本專輯針對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由一線教學名師傾心打造,包含中考一輪同步上課精品課件、精品學評案,精品真題演練,【精品課件】涵蓋歷史五大核心素養,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質量,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會有系統地延伸和比較,做到知識的銜接和強化。對于重要內容盡量選用恰當的史料,做到論從史出,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做到夯實知識的同時落實核心素養, 【精品學評案+跟蹤訓練】輔助課堂教學和復習。【真題演練】精選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全面驗收學習成果,歡迎您查看并下載使用。
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中考真題演練(共14張PPT)
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精品課件
世界古代史
專題25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新課標下教學評一致性
評價目標
時空學史
知識梳理
素養提升
創新思維
鏈接中考
第11課 古代日本
第12課 阿拉伯帝國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
評價目標
●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
時空學史
階段特征:
(1)政治:日本進行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阿拉伯半島實現統一,并建立起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西歐封建制度逐漸確立
(2)文化交流: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仿效唐朝典章制度,進行了封建性質的改革——大化改新;阿拉伯人對溝通東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7世紀初
630年
12世紀晚期
伊斯蘭
教創立
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
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形成
日本大化改新開始
5世紀
大和政權基本統一日本
8世紀中期
阿拉伯
帝國滅亡
1258年
646年
性質
時間
人物
內容
646年
孝德天皇
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管理。
一場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質的改革
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影響
政治
經濟
②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
①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
③統一賦稅
知識點1: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
圖說歷史
知識梳理
建立
穆罕默德傳教活動
7世紀初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島【麥加】
號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
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時間
創始人
發源地
教義
麥加傳教
最初在麥加傳教,后遭貴族迫害
建立公社
622年,遷居麥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的雛形誕生
出兵麥加
630年,穆罕默德占領麥加
半島統一
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影響
穆罕默德完成了創立宗教和建立統一國家的雙重歷史使命
知識點2:伊斯蘭教
麥地那
圖說歷史
知識梳理
建立
滅亡
擴張
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雛形誕生
①630年,穆罕默德占領麥加
②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其繼承者哈里發繼續擴張
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成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1258年,阿拉伯帝國被蒙古人滅亡
結果
過程
知識點3:阿拉伯帝國
圖說歷史
知識梳理
繁榮原因
繁榮表現
作用
特點
①哈里發重視知識(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
②阿拉伯人吸收、消化外來文化
改造并傳播阿拉伯數字,創造完整的代數學
《醫學集成》《醫典》
清真寺
《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
東西融合、兼收并蓄
數學—
醫學—
建筑—
文學—
①保存了大量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為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
②成為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
知識點4:阿拉伯帝國
圖說歷史
知識梳理
素養提升
素養提升
世界三大宗教 產生時間 產生地點 創始人 主要教義 影響或作用
佛教 公元前6世紀 古代印度 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眾生平等 成為印度國教,傳到中國等東亞國家;后傳到東南亞。
基督教 1世紀 巴勒斯坦 傳說中的耶穌 原罪觀和救贖觀 成為羅馬國教,對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重要影響。
伊斯蘭教 7世紀 阿拉伯半島 穆罕默德 安拉是唯一真神,凡信奉安拉者死后可升入天堂,否則墮入地獄。 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伴隨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向外傳播。
史料研讀
論從史出
根據材料,概括阿拉伯對歐洲社會產生的影響。據此回答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1)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世界的成就,影響了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將被中世紀湮沒的古希臘羅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傳回歐洲。溝通了東西方文化,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
史料實證
材料 中世紀的阿拉伯人繼承和發展了古代希臘的理性傳統……阿拉伯天文學家的“圖斯雙圓”理論出現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促進了發展自由思想的偉大進步,導致了文藝復興的到來。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
——摘編自蔡德貴《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
大化改新后一二百年,日本地方豪強崛起,他們占有大片土地,建起莊園,為保護自己的莊園和統治,豪強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裝并蓄養起來,組成一種以血緣關系和主從關系為紐帶的軍事集團,特殊的武士階層逐漸形成。后來,日本形成了武士應遵守的封建道德,稱為“武士道”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忠君”“節義”“勇武”等。武士道是日本軍事封建專制主義的產物,對以后日本的發展影響深遠。
史料研讀
論從史出
材料中所說的“大化改新”在經濟、政治上的措施分別是什么?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
史料實證
創新思維
(2021·山東煙臺·中考真題)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號為大化,頒布改新詔書,吸收中國唐朝政治經濟制度,實行改革。這一“改革”
A.確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為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
C.提倡“文明開化”
D.使日本進入近700年幕府統治時期
(2021·青海西寧·中考真題)公元六七世紀,面對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大和國皇室和一些曾經在中國留學的貴族改革派,主張效仿鄰國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擁立孝德天皇頒詔推行
A.大化改新 B.種姓制度 C.明治維新 D.幕府統治
B
A
中考演練
(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題)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是(
A.佛教的創立者是釋迦牟尼
B.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
C.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
D.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
(2021·江蘇興化·模擬預測)9世紀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鼓勵并組織對希臘古典哲學的大規模翻譯活動。歐洲人是靠翻譯這些阿拉伯文的譯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繼而開始他們的文藝復興的。這主要強調阿拉伯人( )
A.加強了東西方文明交流B.保存并傳播了希臘古典文化
C.是文藝復興的先驅D.對古希臘文化的傳承
D
D
中考演練2022年中考教學評一致性一輪復習學評案
專題25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
●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
通過學習評價卡進行過程性自評。
學習評價標準
得星標準 自主學習時 和老師對話時 小組合作時
☆☆☆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找出關鍵信息 能積極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搶先舉手回答自己的思考 我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積極發表見解,并認真傾聽和思考其它同學的看法。
☆☆ 我能認真閱讀、圈劃,部分找出關鍵信息 能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偶爾回答舉手自己的思考 參與小組討論,偶爾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其它同學的看法。
☆ 我能認真閱讀課本 能認真聽老師的提問和分析,基本不舉手回答問題 參與小組討論,靜靜聽,基本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我能得
評價任務一
任務一:自主閱讀教材和背誦提綱,梳理基礎歷史知識。
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能夠出聲朗讀或背誦課本基礎知識
評價方式:普遍性評價(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一、自主學習,構建體系(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
1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
考點一 古代日本 部編九上P52—54
命題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
大化改新 時間 646年開始
內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2)經濟上:①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②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班田收授法”);③統一賦稅
續表
大化改新 性質 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特點 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
影響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日本古代社會 6世紀前 (1)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小國;5世紀,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基本統一了日本。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2)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
大化改新后 改國名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
武士和武士集團 形成 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
性質 是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
幕府統治時期 形成 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了平氏武士集團,設幕府于鐮倉。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入了幕府統治時期
特征 (1)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實際上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實際上把持著國家大權(2)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
【中考知識串聯】1.促進社會性質變化的改革
時間前356年開始646年開始1861年1868年開始1953— 1956年底改革商鞅變法日本大化改新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三大改造社會性質變化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2.學習先進制度、文化、技術的改革
時間494年開始646年開始17世紀末開始19世紀60—90年代1868年開始1898年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彼得一世改革洋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戊戌變法學習對象學習漢族學習唐朝學習西方
考點二 阿拉伯帝國 部編九上P55—58
命題要求: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
伊斯蘭教 創立時間 7世紀初 創建者 穆罕默德
經典 《古蘭經》 圣地 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
傳播 伴隨著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廣泛傳播;中世紀時,伊斯蘭教傳到亞洲、北非等地
作用 對維系阿拉伯民族團結、促進阿拉伯半島統一和阿拉伯帝國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阿拉伯帝國 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率領信徒遷居麥地那,建立了一個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宗教社團,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
形成 (1)穆罕默德的繼承者繼續擴張,北進敘利亞,東滅波斯,進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國唐朝邊境;751年擊敗唐朝大將高仙芝的軍隊,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2)在西線,攻克埃及,橫掃北非;在西南歐洲的戰場上,占領西班牙,越過比利牛斯山,為法蘭克王國軍隊所阻[鏈接《圖說歷史與必背常考知識手冊》P28“阿拉伯帝國示意圖”](3)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形成
疆域 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
統治 實行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地方設總督,但稅收權與司法權直屬中央
滅亡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達,帝國滅亡
文化貢獻 翻譯典籍 830年,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為延攬翻譯人才,哈里發以黃金支付稿酬。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
數學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阿拉伯數字”,并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
醫學 《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
阿拉伯帝國 文化貢獻 文學 《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
傳播文化 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
評價任務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評價任務: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評價方式:交流式評價(課堂提問與回答小組合作)
1.(2022·河南臥龍·九年級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646年元旦,新政權以唐代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發“改新之詔”全面向唐朝學習。701年又發布了《大寶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改革的綱領在實施中也不斷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開元盛世的唐朝為楷模的天皇制國家的理想。改新解放了生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國家的統一,是日本進入封建社會的起點。
材料二: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創辦了一系列官營企業。1880年,政府又下令將這些官營企業轉讓給大資本家。與此同時,政府利用國家資金,創辦千住呢絨廠等一批近代化的“模范工廠”,以推動私人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日本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同時也伴有濃厚的封建性與侵略擴張性。
材料三:1868年至1893年日本吸收西方工業文明的第一個25年過程中,日本對外戰爭不斷,從一場小型戰爭走向另一場小型戰爭,這些戰爭以獨特的方式哺育了日本新文明,在第二個25年中(1894-1919),幾場大型戰爭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惡性發展,于是終于在第三個25年中(1920-1945)發動了超大型的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從而導致了日本文明的覆滅。
(1)據材料一概括這次“改革”的特點及對日本社會產生的影響?
(2)據材料二概括日本工業發展的特點?
(3)據材料三回答,導致日本文明覆滅的方式是什么?結合所學說明材料二與材料三之間的聯系。
【答案】(1)特點:依據本國國情并學習唐朝制度;通過立法鞏固改革成果;改革不斷完善等。影響:解放了生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國家統一,使日本進入封建社會。
(2)政府主導;引進西方技術;發展近代工業。
(3)發動戰爭(發動了超大型的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等)。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意思對即可)
【解析】
【分析】
(1)
特點:據材料“646年元旦,新政權以唐代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發‘改新之詔’全面向唐朝學習”可知,日本依據本國國情發“改新之詔”,并全面學習唐朝制度;據材料“701年又發布了《大寶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改革的綱領在實施中也不斷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開元盛世的唐朝為楷模的天皇制國家的理想”可知,日本通過立法鞏固改革成果;據材料“改革的綱領在實施中也不斷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開元盛世的唐朝為楷模的天皇制國家的理想”可知,改革的綱領在實施中不斷完善等。
影響:據材料可知,大化改新解放了生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國家統一,使日本進入封建社會。
(2)
據材料“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創辦了一系列官營企業。1880年,政府又下令將這些官營企業轉讓給大資本家”可知,明治維新中日本采取政府主導;引進西方技術;據材料“府利用國家資金,創辦千住呢絨廠等一批近代化的‘模范工廠‘,以推動私人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可知,通過政府示范引導、發展近代工業。
(3)
方式:據材料“……于是終于在第三個25年中(1920-1945)發動了超大型的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從而導致了日本文明的覆滅。”可知,日本在亞洲發動了侵略中國為代表的戰爭,最終導致文明覆滅(發動了超大型的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等)。
聯系:據材料“日本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同時也伴有濃厚的封建性與侵略擴張性”可知,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據材料“1868年至1893年日本吸收西方工業文明的第一個25年過程中,日本對外戰爭不斷,從一場小型戰爭走向另一場小型戰爭,這些戰爭以獨特的方式哺育了日本新文明”可知,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意思對即可)
【點睛】
2.(2022·湖南臨湘·九年級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6世紀上半葉,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節出使中國,全面學習中國先進文化和政治經濟制度。646年,日本統治者任用一些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內容大部分是對中國隋唐政治經濟制度的模仿。
(1)據材料一,指出日本對待先進文化的態度及學習中國先進文化的方式。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賜給)……若以身死,應退田者,每至班年,即從收授。
——日本《田令》
(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解釋材料二的主要內容。
材料三:大化改新后一二百年,日本地方豪強崛起,他們占有大片土地,建起莊園,為保護自己的莊園和統治,豪強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裝并蓄養起來,組成一種以血緣關系和主仆關系為紐帶的軍事集團,特殊的武士階層逐漸形成。后來,日本形成了武士應遵守的封建道德,稱為“武士道”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忠君”“節義”“勇武”等。武士道是日本軍事封建專制主義的產物,對以后日本的發展影響深遠。
(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日本武士階層形成的時代背景。武士階層和武士集團的形成對日本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4)材料三中的“忠君”在武士道精神中具體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日本社會中出現的武士道精神?
【答案】(1)態度:學習、模仿、借鑒;方式:派遣唐使等來中國學習;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中國文化。
(2)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
(3)背景:地方豪強崛起;使日本進入了長達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4)“忠君”:效忠他的主公;看法:武士道精神是日本軍事封建專制主義的產物,對以后日本的發展影響深遠。
【解析】
【分析】
(1)
態度:根據“改革的內容大部分是對中國隋唐政治經濟制度的模仿。”得出學習、模仿、借鑒;方式:根據“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節出使中國,全面學習中國先進文化和政治經濟制度”得出派遣唐使等來中國學習;根據所學可得出還有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中國文化。754年,鑒真第六次東渡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2)
根據“凡田,六年一班(賜給)……若以身死,應退田者,每至班年,即從收授。”可得出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
(3)
背景:根據“豪強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裝并蓄養起來,組成一種以血緣關系和主仆關系為紐帶的軍事集團,特殊的武士階層逐漸形成。”得出地方豪強崛起;根據“組成一種以血緣關系和主仆關系為紐帶的軍事集團”并結合所學,得出使日本進入了長達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4)
“忠君”:根據“忠君”“節義”“勇武”得出效忠他的主公;看法:根據“武士道是日本軍事封建專制主義的產物,對以后日本的發展影響深遠。”得出武士道精神是日本軍事封建專制主義的產物,對以后日本的發展影響深遠。
3.(2022·貴州西秀·九年級期末)封建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世界各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方式不盡相同。結合材料,探究以下問題。
【探究一 西歐篇】
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歐諺語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西歐形成的這種制度有何特點。
【探究二 東亞篇】
材料二:某國家改革主要內容:
(一)廢除皇室和貴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歸國家,是為公地公民。對大夫以上高官貴族賜予食封
(二)改革統治機構,建立京師和地方行政機構(國、郡、里),設置關塞、防人(戍邊軍)及驛站,各置職官。
(三)造戶籍、記賬(賦稅簿賬),施行班田收授法,凡田長30步,廣20步為段,10段為町。
(四)改革稅收制度,施行租庸調新稅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給該國帶來怎樣的變化?
【探究三 西亞篇】
材料三:6﹣7世紀,阿拉伯半島正處在社會激烈動蕩和變革時期,奴隸主與奴隸之間、各氏族部落之間、民族之間的矛盾錯綜復雜……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島統一起來,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廢除阿拉伯半島部落的多神崇拜。……阿拉伯帝國向外擴張,先后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非洲北岸及西班牙等地,并深入中亞、西亞,占領了阿富汗、印度西北部。8世紀中期,成為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伴隨著帝國的擴大,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
(3)根據材料三,概括6—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的狀況。用材料中的話說明阿拉伯半島統一的必要性。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半島統一之間的關系。
【答案】(1)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度)。特點:以土地為中心,層層分封;等級森嚴,但在不同等級貴族之間,逐級保護和負責。
(2)事件:日本大化改新。變化: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3)狀況:社會動蕩,內外矛盾錯綜復雜。必要性: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島統一起來,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4)伊斯蘭教的創立和傳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阿拉伯半島的統一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
【解析】
【詳解】
(1)據材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并結合所學,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度)。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西歐形成的這種制度特點是:以土地為中心,層層分封;等級森嚴,但在不同等級貴族之間,逐級保護和負責。
(2)據材料“廢除皇室和貴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歸國家,是為公地公民。對大夫以上高官貴族賜予食封”并結合所學,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實現了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
(3)據材料三“6﹣7世紀,阿拉伯半島正處在社會激烈動蕩和變革時期,奴隸主與奴隸之間、各氏族部落之間、民族之間的矛盾錯綜復雜”可知,6—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的狀況是:社會動蕩,內外矛盾錯綜復雜。據材料三“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島統一起來,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島統一起來,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4)據材料“在這樣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廢除阿拉伯半島部落的多神崇拜。……8世紀中期,成為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伴隨著帝國的擴大,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并結合所學,伊斯蘭教的創立和傳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阿拉伯半島的統一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
【自我總結】——構建知識體系
構建要求:
(1)理清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
(2)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及時鞏固基礎知識。
(3)熟練展示。
目標導航
表現評價目標評價一
目標評價一
體系構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安市| 文山县| 白城市| 图木舒克市| 浦县| 景东| 五常市| 周口市| 黄梅县| 桐庐县| 缙云县| 彰武县| 体育| 瑞昌市| 稷山县| 龙州县| 调兵山市| 榆社县| 乾安县| 那坡县| 满城县| 诏安县| 忻城县| 大荔县| 苗栗县| 辽宁省| 常熟市| 富阳市| 通州市| 苗栗市| 昌都县| 阆中市| 德保县| 太仓市| 垣曲县| 田东县| 吉木乃县| 孝感市| 名山县| 疏勒县| 玉田县|